小学美术《我长高了》优质课教案、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教案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健康美术课程,涉及教材第四章《我的身体会变化》中的第三节《我长高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身高,了解身高的变化,学习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身高变化,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身高概念,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在成长。
2. 培养幼儿通过美术作品表现自我,发展其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绘画表达身高变化。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身高的概念,关注身体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身高尺、画纸、画笔、教学挂图。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比谁更高”的小游戏,让幼儿通过实际比较,了解身高的概念。
2. 讲解身高知识(5分钟)教师以挂图为例,讲解身高的测量方法,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在成长。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画有身高变化的美术作品,讲解如何用绘画表达自己的身高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完成一幅表现自己身高变化的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长高了2. 板书内容:身高概念身高测量方法绘画表现身高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和好朋友的身高变化,比一比谁更高。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和好朋友的身高,完成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对身高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的身高变化,共同培养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身高测量区,让幼儿随时关注自己的身高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绘画表达身高变化。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身高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如何用绘画表现身高变化。
4. 作业设计:画出自己和好朋友的身高变化。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幼儿对身高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教案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健康美术教材第四章《健康成长》,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我长高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身高的概念,知道身高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并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差异。
3. 培养幼儿绘画表达能力,通过绘画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绘画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关注自身成长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身高尺、画纸、画笔、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身高尺,邀请几名幼儿现场测量身高,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讨论身高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自身为例,讲解身高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身高变化,让幼儿了解身高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成长过程。
4. 绘画指导(15分钟)(1)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绘画。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5. 展示评价(5分钟)(1)幼儿完成作品后,将作品贴在黑板上。
(2)教师邀请其他幼儿观看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注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身高尺图示2. 身高变化曲线图3. 绘画步骤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身高变化。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绘画能力,完成一幅关于身高变化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家人、朋友的身高变化,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优质教案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健康美术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健康成长》,详细内容为“我长高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身体成长的变化,学会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长的喜悦,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创造等美术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表现成长的过程,学会用线条、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成长变化,并将之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身高尺、画纸、画笔、颜料、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比谁更高”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自己的身高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物身高变化,让学生了解成长的过程。
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使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成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身高变化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作的表现手法。
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讲解创作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绘画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业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长高了》2. 内容:身高变化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成长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成长过程,并配上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作:一个小男孩从矮小到高大的变化过程,背景是蓝天白云,表示成长的过程充满希望。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课件教案

中班健康美术《我长高了》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健康美术课程,涉及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变化》第三节《我长高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身高,了解身高增长的原因,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身高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身高的概念,知道身高是身体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通过绘画展示自己的身高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身高的概念,学会表达自己的身高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展示身高变化,以及培养幼儿观察和创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高尺、画纸、画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比谁更高”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身高的差异。
邀请两名幼儿站在身高尺前,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身高。
2. 讲解身高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身高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身高增长的原因。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会长高?长高对我们的意义?3. 画身高(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画身高,并指导幼儿使用画笔、彩色笔。
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长高了多少”的游戏,巩固身高知识。
幼儿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在画纸上。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长高了》2. 内容:身高的定义身高增长的原因绘画身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身高,并写一段话描述身高变化。
2. 答案示例:我长高了,现在有100厘米了。
我很高兴,因为长高可以让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画身高,让幼儿了解了身高的概念,提高了观察和创造能力。
但部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多关注和指导。
一年级美术上册《我长高了》教案、教学设计

(1)如何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长高的过程?
(2)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技法?
(3)如何将小组内成员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展示我们的成长过程?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课堂练习,创作表现“我长高了”的作品。
3.教学评价设想: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
(2)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珍惜成长过程,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神奇的小精灵,它每天都在悄悄地帮助我们长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个小精灵,看看它是怎么让我们长高的吧!”
一年级美术上册《我长高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高这一概念,能够通过简单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描绘等技能,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自己长高的过程。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美术技法,如线条、色彩等,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展现个人特色。
2.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与组内成员沟通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完成作品后,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身高测量和创作技巧。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源自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提高表达能力。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长高的原因和过程。
2. 能够掌握长高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个人长高计划。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纸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在长高呢?为什么会长高呢?”听取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兴趣。
Step 2:介绍简要介绍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包括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等。
告诉学生人体能够长高的原因是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发育。
Step 3:探究分组或个人探究现象:不同的人为什么在青春期长高的速度和时机不同?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自学努力找到答案。
Step 4:分享与讨论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科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等方法来促进身高的增长。
Step 5:总结总结课上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长高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方法。
告诉学生只有坚持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身高。
Step 6:拓展提供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或视频让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身高增长的知识。
Step 7:巩固与练习让学生用笔记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制定一个个人长高计划,明确自己要改善的生活习惯和需要进行的运动锻炼。
Step 8: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个人长高计划,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写成一份报告交给老师。
Step 9:反馈与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人长高计划报告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计划。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进行评价。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 第十五课《我长高了》教案3

《我长高了》教学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1、测量身高。
“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
认识统计表。
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一边测量一边计录。
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
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
小学美术《我长高了》优质课教案、

小学美术《我长高了》优质课教案、《我长高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肯于动手、敢于创新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教学重点】: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并为此高兴。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的疼爱,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纸、彩笔、勾线笔等美术常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自己测量身高)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身高测量都知道了自己的身高,长大长高是每一个孩子童年成长过程中都有的心愿。
现在,让我们伴随着音乐感受一下长高的快乐(小树快长高,听音做动作)。
每个孩子都盼望着长高,高到可以随意拿到高处的东西。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我长高了》。
二、探索新知1•你是怎样知道自己长高的呢?请看视频这个同学的发现,谁来分享一下的的发现。
以前的衣服和裤子穿着都短了,手臂和腿长长了。
长高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都有哪些惊喜呢,请同学们看图找答案。
(1)电梯楼层的选择按钮。
(2)洗手盆上的水龙头。
(3)挂在高处的XX o(4)冰箱里的食物。
(5)餐桌上的物品。
2.探索绘画方法(1)要怎样才能体现长高后的变化呢?看图片寻找答案人要画的顶天立地才能体现我长高了。
适当的添画背景,才能让画面更加丰富。
(2)有这么一个小朋友,特别想拿到一个小熊娃娃。
仔细观察,小朋友拿到小熊娃娃的过程(观察动作表情)很累,很吃力,但是这个小朋友特别渴望拿到小熊玩具的复杂心情。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
(3)对比观察:以前的我和长高后的我,站在洗手盆前照镜子的变化。
小的时候照镜子,踩着凳子,也看不到镜子里的自己。
长大后不用踩凳子,就可以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了。
三、作业要求:想一想:你准备画什么?横着画还是竖着画可以把人物画的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长高了》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肯于动手、敢于创新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并为此高兴。
【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的疼爱,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纸、彩笔、勾线笔等美术常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自己测量身高)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身高测量都知道了自己的身高,长大长高是每一个孩子童年成长过程中都有的心愿。
现在,让我们伴随着音乐感受一下长高的快乐(小树快长高,听音做动作)。
每个孩子都盼望着长高,高到可以随意拿到高处的东西。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我长高了》。
二、探索新知
1.你是怎样知道自己长高的呢?请看视频这个同学的发现,谁来分享一下的的发现。
以前的衣服和裤子穿着都短了,手臂和腿长长了。
长高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都有哪些惊喜呢,请同学们看图找答案。
(1)电梯楼层的选择按钮。
(2)洗手盆上的水龙头。
(3)挂在高处的xx。
(4)冰箱里的食物。
(5)餐桌上的物品。
2.探索绘画方法
(1)要怎样才能体现长高后的变化呢?看图片寻找答案
人要画的顶天立地才能体现我长高了。
适当的添画背景,才能让画面更加丰富。
(2)有这么一个小朋友,特别想拿到一个小熊娃娃。
仔细观察,小朋友拿到小熊娃娃的过程(观察动作表情)很累,很吃力,但是这个小朋友特别渴望拿到小熊玩具的复杂心情。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
(3)对比观察:以前的我和长高后的我,站在洗手盆前照镜子的变化。
小的时候照镜子,踩着凳子,也看不到镜子里的自己。
长大后不用踩凳子,就可以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了。
三、作业要求:
想一想:你准备画什么?横着画还是竖着画可以把人物画的更高。
画一画:把长高后的变化和心情画下来吧。
四、作业展示:
学生自己讲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
教师总结作品
五、课后拓展
分享长高的秘诀,合理饮食,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