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趣味论坛贴吧模拟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是人体的哪个器官?生:眼睛。
师:我国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的轮廓形似眼睛,你知道是哪一个盆地吗?生:塔里木盆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就是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将塔里木盆地的轮廓与眼睛的轮廓进行比拟,通过差距甚大的两种事物的视觉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教师展示一系列新疆城镇的景观图片,学生在地图资料当中一一找到它们,并标注出来。
图一喀什地区是中国最西部的行政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4.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里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它是一个干旱的宝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这片土地的地理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5.结合课堂所学,与家长分享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知识,了解家长对干旱地区的认知和看法,并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分享的内容。
6.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简单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独特地理单元充满好奇。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尚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3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增强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2.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任务。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地区。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等。
2.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包括降雨情况、温度变化等。
3.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4.学习如何保护和管理塔里木盆地这个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内容:1.塔里木盆地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地形特征:盆地整体呈长方形,四周围绕着山脉,中间地势低洼,大部分为沙漠和沙丘。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降雨情况: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
-温度变化: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3.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和动物资源:-植被:盆地植被稀疏,以荒漠植物为主。
例如,龙爪葵、胡杨等。
-动物资源:盆地内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有狼、狐狸、野兔等。
4.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过度放牧和采伐: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加剧。
过度采伐导致植被减少,影响地表稳定性。
-沙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得沙漠扩展,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环境。
5.保护和管理塔里木盆地:-推行可持续发展:限制过度放牧和采伐活动,鼓励农业、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盆地的植被覆盖率。
-防治沙漠化:建设人工林,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沙漠扩展。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1.观看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视频,了解地理概况和气候特点。
2.分组小组讨论,针对植被和动物资源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和管理塔里木盆地。
3.设计小组活动,比如制作海报或小册子,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以及保护措施。
4.班级展示和讨论,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塔里木盆地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活动成果展示的评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
2.班级讨论的评估,包括学生对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提出的建议。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2.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3.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4.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5. 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2. 难点: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塔里木盆地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资料,加深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可前往塔里木盆地进行生态考察。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能够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油气资源的开发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用GE卫星地图展示塔里木盆地,导入新课。
揭示学习目标。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一、认识塔里木盆地1.位置范围: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2.地形:是我国最大的盆地3.地貌:本区沙漠和戈壁广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盆地边缘和河流沿岸,分布着绿洲,它们的水源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4.气候特征:降水量在50㎜以下,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5.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二、开发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
为开发本区天然气资源,国家开展了西气东输工程。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油气资源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破坏环境,并加强绿洲的环境保护。
【预习反馈】(略)【合作探究】P80活动: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主要城镇及分布特点分布在绿洲上,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3.修建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的原因。
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
P81活动: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西部:(资源优势)油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西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逐步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成都市第四十中学杜影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西
北地区的省内区域。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和
理解,是学生掌握了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
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
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源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干旱的
原因;
2、能够描述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
分布的因素,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3、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说出西气
东输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主要的自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2、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
1、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西气东输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主要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和讲解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新课导入】欣赏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
学生回忆四大盆地师:同学们,你知道刚刚的图片是哪个地方吗?(我国最大的沙
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位于哪个盆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干旱的宝地,认识塔里木盆地吧!P78
【新课讲解】
一、认识塔里木盆地
1、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新疆南部,天山山脉与昆仑
山脉之间。
塔里木盆地到底在哪儿?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位置和范围。
(a. 展示中国政区图——西北地区、新疆南部;)
(b. 展示塔里木地形图——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提取相应的地理信息。
<承转>你认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展示塔里木盆地景观图片)
2、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多内流河;
(展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周
围有高大山脉环抱。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图及图8.17)学生看图、填图、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承转>大家想一想,气候如此干旱的沙漠会有人居住吗?他们会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呢?
3.城镇、绿洲、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图片—图8.18“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
提问:
a.你能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和绿洲吗?
b.城镇和绿洲主要分布在哪里?
c.城镇和交通线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上?(小讨论)
d. 为什么我们要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修筑公路呢?
(学生阅读P81阅读材料)——展示图片8.20沙漠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自主探究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承转>从刚才的材料我们了解到,沙漠公路的修建正是为了开发塔
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开发塔里木盆地吧!
二、开发塔里木盆地
展示图片——图8.19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这么多的油气资源当地人用得完吗?
(用不完。
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而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承转>那我们怎样能快速把丰富的油气资源运往东部地区?应该
采取哪种运输方式?
可以选择水运吗?(不行,因为河流为内流河;也没有濒临海洋。
)展示图片——各种运输方式、塔里木盆地管道运输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巨大的运输工程——西气东输。
(一线)
1.西气东输的起止点:新疆轮南到东部的上海;
2.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3.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分组讨论:
假如你是新疆轮南和上海的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工人和开发商,你认为西气东输工程可以给当地带来什么好处呢?
(1)对西部:
a. 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并大量地运输到东部市场;
b. 可以迅速地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c. 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d. 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
(2)对东部:
a. 能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b.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学生依据屏幕显示的地图回答相关的知识。
学生依据教师分配的角色进行思考、讨论,想出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好处。
<承转>刚刚我们认识了开发塔里木盆地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经
济效益,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西气
东输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具体应该怎
么保护呢?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P82页相关文字。
课后作业: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回顾知识结构,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及学案。
学生跟教师一起回顾
本节知识、自主完成练
习。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塔里木盆地,它以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
丰富的油气资源得到了“干旱的宝地”这个美称,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珍惜,保护土地,让我们的大地母亲永葆青春!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土地的重要性
二、土地的利用类型及分布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