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文化

合集下载

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秦淮河陈贞奇
我最早了解的秦淮河,是从书中读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1923年同游秦淮河,相约写下同题散文,成为佳话。

那迷人的秦淮河令人想望。

几次慕名而来,皆因匆忙和自身文化浅薄,领会不了“明窗洞启”和“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每次都是浅浅游览而匆匆而去。

闲暇翻阅有关资料时,对秦淮河又有了一些了解。

新石器时代,秦淮河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相传楚威王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

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
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时期,秦淮河渐趋衰落,一度冷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

今天的秦淮河已经是游览胜地,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城中河,值得一游。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秦淮灯彩是中国传统节日灯会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它既是民间艺术的精华,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淮灯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析。

一、历史渊源秦淮灯彩源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据载,当年的南朝宫廷,为迎接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皇帝会将苏州知府派往秦淮河燃放烟花,民间也会点燃各色灯笼,舞龙戏狮,庆祝节日。

后来,这项活动逐渐演变为秦淮河灯会,吸引了众多人前来观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淮灯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南京市民互动交流、展现民间娱乐的重要载体。

现今,每年的中秋和元宵节,秦淮灯彩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彩灯种类丰富秦淮灯彩是一种大型民间艺术表演活动,灯彩的制作和展示由民间艺人负责完成。

早期的彩灯为竹制骨架,纸皮为灯罩,再染上各种颜料,制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如人物、动物、花卉等。

现今,随着技术的进步,灯彩制作材料也更加丰富多样,如珠玉、金银、木炭、鸟羽、鱼鳞等。

彩灯种类也更加繁多,有梅花烛、八仙双建、乐坛清辉、芦花鸟影、万象更新等,形象逼真,别具匠心。

三、艺术价值探析秦淮灯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巨大的民间艺术价值秦淮灯彩作为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成为南京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灯彩由民间艺人根据民间传统制作而成,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遗产。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秦淮灯彩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对于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极高的观赏价值秦淮灯彩不仅具有巨大的民间艺术价值,同时也拥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

彩灯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质地精美,给人带来视觉享受。

在夜晚,点亮的彩灯更是灿烂夺目,成为南京城市夜晚的一景。

秦淮灯彩作为南京市文化旅游品牌的代表之一,不仅促进了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南京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知名度。

从史海书山到浆声灯影——秦淮地方志工作与秦淮文化

从史海书山到浆声灯影——秦淮地方志工作与秦淮文化


辑 印刷 《 渔 及芥 子 园人 文概 要》还 帮 助老 门东 f 李
文 淮

上篇 : 史海 书山
秦淮 区地 力志在 2 0 0 3年编 纂 出版《 秦淮 区志 》 和 20 0 4年 后 逐 年 编 纂 出 版 《 淮 年 鉴 》 的 基础 上 , 秦 从 18 9 5年 开 始 , 创 办年 刊《 就 秦淮 夜谈 》 目前 已连续 编 , 辑 出版 2 集 , l 被市 地志 办称为 品牌地 情 书。2 0 0 8年 ,
鞠 6
_l
; 勰

Il 盈 l2 √
i 一 潮 嬲
| 0 鹾
蠢 溉 一
编者按 : 一部 秦 淮 的历 史 , 已成 为 南 京 古代
从 中选 取 3 6篇 文章 , 8 编辑 出版《 淮 文萃 》 书 c 秦 一
文化 的缩 影 秦 淮 区地 志 办 以挖 掘 、 究 与利用 研
ji
B —髓 矗 H囊
l曼 盯
E ’_ - - ■ _ ● 蟹
即 一
~ 一
涵一

f - l一 日 9 蜀 量
_
i ’
_
一 Hale Waihona Puke _ g I'
礴 i| 0
。I
≮ ■ 0t 1 ≮ 叠; 藕 嚏Z . 0
书设 《 人物 长廊 》《 、灯下 漫笔 》《 泊记 情 》《 { 、夜 、史
幽 》 4个分 册 ,2万 字 , 片 1 7张 , 中反 映 i 等 7 照 3 集 的历 史 文化 , 有较 高 的史 料价 值 。2 1 具 0 0年 , 整 印《 晚清秦 淮社会 风貌 》 该 书从《 。 点石斋 画报 》 中j

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简介

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简介

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简介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概述南京的山山水水~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作为南京母亲河的秦淮河则最负盛名。

秦淮二字~几乎成为南京古城的代称。

其实人们印象中的秦淮~往往只是城内的‚十里秦淮?~而非秦淮河以及它与南京城关系的全部。

南京这座古城的孕育与发展~与秦淮河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秦淮河可以说是南京城的摇篮。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

又称淮水。

至于‚秦淮?之名~历来传说秦始皇为泄金陵‚王气?而凿断方山~引淮水北流入长江~因而得名~有些史藉也作‚秦时所开~故名秦淮?的记载。

有人考证~说‚秦淮?一名最初出现于晚唐诗人的笔下~杜牧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刘禹锡也有‚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惟见秦淮碧?的感叹~当是最早使用‚秦淮?二字的。

秦淮河从源头到入江口长110多公里~有16条重要的支流~呈叶脉状分布~流域面积约2658平方公里~占南京市总面积40,以上。

秦淮河流域是南京先民的发源繁衍地~南京城的雏形便是在秦淮河畔逐渐形成的。

秦淮河不仅养育了世代南京人民~它也是南京文化的起源地~沿河两岸山水更是承载了2500多年的文明史~秦淮河不失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上游有句容河、溧水河两个源头~东源句容河~出自宁镇山脉的宝华山,南源溧水河~出自东庐山~溧水河有一、二、三干河等支河。

两源在江宁区方山西北村汇成秦淮干流~蜿蜒北流到南京城下~又在武定门分成内外两支:一支即外秦淮~沿着城墙南端~西北去汇入长江~形成了宽阔的南护城河,另一支即1内秦淮~由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下再分南北两股。

偏北的一段~向西经过四象桥、内桥、鸽子桥等闹市区~从铁窗棂出城~归入外秦淮河。

偏南的一股~流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和外秦淮合流~这一段~便是名扬中外的‚十里秦淮?。

第一段,秦淮河南源溧水是秦淮河的发源地之一。

唐代诗人李白、书法家颜真卿、南唐政治家韩熙载都在溧水留下过足迹和诗文,唐代诗人崔致远曾任溧水县尉~宋代词人周邦彦、清代文学家袁枚曾任溧水县令。

秦淮文化之旅感受与收获

秦淮文化之旅感受与收获

秦淮文化之旅:深入体验南京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踏入南京的秦淮河畔,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古代,感受到了秦淮文化的厚重和独特魅力。

这次秦淮文化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南京的美丽风景,更让我深入了解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这里曾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

漫步在夫子庙景区,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古老的文庙、江南贡院等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心生敬意。

除了欣赏古建筑,我还参加了许多与孔子相关的文化活动。

祭孔大典、孔子诞辰纪念等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文化。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人文关怀,也更加敬佩这位伟大的先哲。

此外,秦淮河畔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小笼包、盐水鸭等南京特色美食让我大饱口福。

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南京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这次秦淮文化之旅,我深刻感受到了南京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南京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

这里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美食文化等都让我流连忘返。

我相信,这次旅行将会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同时,这次旅行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孔子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美食文化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秦淮文化之旅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南京的美丽风景,更深入了解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我相信,这次旅行将会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也会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国的传统文化。

“秦淮文化”对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秦淮文化”对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维普资讯
市情研究
中 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 学院学报
20 年第4 0 6 期
H 淮 交 化 南 京 民 营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 素 时
彭 安 玉
( 江苏 省行政 学 院经济社 会 发展研 究所
[ 摘
江苏Βιβλιοθήκη 南京200 ) 104


・ [ 收稿 日 ]O6— 6 1 期 2O 0 — 0 [ 作者 简介 ] 彭安玉(92 16一

) 男, , 江苏江都人 , 苏省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 究所教授 , 江 江苏省“3 33工程” 新世 纪学科带头人 。
要] 南京具有发展 民营经济的区住优势 , 然而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制 约南京 民营经济发展 的因素固然不止 一端,
但 因独特的历史和地理 背景而形成 的特殊的南京地城文化—— “ 秦淮文化 ” 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 面。具体言之 ,金 陵帝王 州” , “ 的政 治 文化难以提供 民营经济持 续发展 的投资环境; 强的行政文化抑制 了民营经济的健康成 长; 江南佳 丽地 ” 超 “ 的享乐文化所导致 的资本倒 流限制
了民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 重文轻工商的心态文化难 以形成领袖群伦 的企业家群体。
[ 关键 词] 南京 ; 民营经济 ; 地域文化 [ 中图分类号] 112 F2.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2 17 (060 07 — 17 — 0120 )4— 06 0 4
南京具 有发 展 民营 经济 的得 天独 厚 的 区位 优势 。 经济 已经涵盖棉纺 、 面粉 、 缫丝 、 器翻纱等 1 机 2个行业 , 其一 , 南京滨江据淮( 秦淮 河) 拥有水上 运输 的天然有 拥有 2 8 , 0 家工厂 , 年产值 近亿元 。无 锡“ 十余年之惨 经 利 的地位 。由南京溯 江 西上 , 可至安 庆 、 江 、 汉 、 淡经营 , 九 武 重 一跃而为苏省工商业中心” 在僻处江海一隅 。 庆各港 ; 顺江而 下 , 则可 至镇江 、 通 、 南 上海 等地 。南京 的南 通 ,8 5年筹 建 、8 9年 投产 的大生纱厂 , 19 19 是南通 下关东距长江 口 37公里 , 阔水深 , 4 江 经长 江出海 , 通过 第一个 民营工业企业 。至 11 9 3年 , 已发展 到有工厂 1 4 总投资达到 5 8 20元 。 p 12 , 民营企 430 …( 9 3年 南通 姗 海上运输 向北可 达大 连 、 青岛 、 津、 天 秦皇 岛 , 向南 可达 家 , 宁波 、 门、 州 , 过 海上 运输 线 还可 与世 界 各地 相 业共有 4 厦 广 通 0余家 , 资金 10 元。在 2 纪二 十年代 2 0万 0世 通 。在历史上 , 秦淮 河是一条 重要 的水 上交通 运 输线 , 中后期 , 、 无锡 南通 已经分 别成 为江苏大 江南 北两个 近 经胭脂河可与太湖流域相通 , 经石 臼湖可 至宣城 、 当涂 、 代 民营工业最集 中的城市 , 而南京难 以望其项背 。 芜湖 , 对于沟通南京与皖 、 、 浙 赣等省的联 系 , 散物 资, 集 南京拥有发展 民营经济的 区位优势 , 民营经济的发 便利商旅起着很大 的作用。其 二 , 南京地处 我国东部铁 展理应 既快又好 , 然而事 实则 不然。何 以有如此 反差? 路大动脉津 沪铁 路与 “ 黄金 水道 ” 长江 的交汇 点 , 控扼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且 饶 有兴 味的 问题。本 文从 区 陆水交通 , 这种地处十字路 口的地理位置使南 京成为南 域文化 角度对此略作探析。 北粮食和重要物资运输 的必经之地 , 对南京 的发展有着 “ 金陵帝王 州” 的政 治 文化 难 以提供 有利 于民 极大 的促进作用 。其三 , 南京山环水绕 , 气候 温和 , 腹地 营经济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 广 阔, 历史上就是 区域 性经济 、 文化和政 治 中心。在东 “ 山龙蟠 , 钟 石头虎踞 ” 南京 因其 特殊的政治地理 , 至海边 , 西抵巢湖盆地 , 南达太湖流域 , 到淮 河流域 的 位置赢 得了“ 北 帝王州” 的称誉 。2 1 , 1 年 孙权将政 治中心 纵横千里 的广大城乡 , 每年有大量的货物通 过发达 的陆 迁至秣 陵 , 年改秣陵 为建业 , 次 这是南 京建都 之始。此 水交通运到南京 。 后, 先后在南京建都 者有 东晋 、 、 、 、 、 唐 、 、 宋 齐 梁 陈 南 明 然而 , 南京 民营经济 的发展却不尽 如人意。根据历 太平天 国、 中华 民 国等 政权 。另外 , 在南京 建都 的还有 史 资料 , 南京第一 家近 代 民办 企业是 19 84年兴建 的胜 南明等四五个政权。 利机 器 厂。 12 9 1年 , 京 最 早 的 面 粉 股 份 有 限 公 南 不过 , 在南京建都 的多 为短命 王朝 , 短暂 的辉煌 之 司——大 同面粉股份 有 限公 司在下关 三 汉河创 立 。该 后 , 往伴随着血腥 的屠戮 和 经济 的巨大破坏 , 往 治乱循 公 司是 当时南京 民营 企业 中资本最为雄厚 的一家 , 也仅 环 , 绝如缕 。早在六朝 时期 , 康 已经相 当繁华 , 梁 不 建 “ 有 资本 10万元 , 0 职工 15人 , 8 年产 月兔 牌面 粉 10万 都之时 , 十八万 , 至石头 城 ( 清凉 山 ) 东 至倪 5 户二 西 今 , 袋 。而在无 锡 , 19 从 8 5—1 1 9 3年共建 各类 民营 工厂 1 塘( 2 今江宁方 山北 ) 南至石子 岗( , 今雨花 台) 北过蒋 山 , 家, 资金 120 0元 。 发展 至 12 42 0 … 99年时 , 锡 民营 ( 无 即紫金 山) 东西 南北 各 四十里 ” 是 当时全 国最大 , ,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意思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意思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意思一、六朝金粉十里秦淮的起源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是一个常常被提及和歌颂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

这个词汇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学作品。

六朝,指的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六个朝代,即刘宋、南齐、南梁、陈、南北朝南齐以及梁朝。

而金粉和十里秦淮则是指在南京秦淮河一带富庶繁华的景象。

二、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在六朝时期,秦淮地区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这里汇聚了众多文人墨客、名妓和商贾,充满了繁华与热闹。

这种繁华景象得到了文人们的广泛吟咏和赞美,形成了“六朝金粉十里秦淮”的形象。

六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魅力与意义1.繁华富庶: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形容了当时秦淮地区的繁华景象。

这里有众多的宫殿、园林和寺庙,各种商业和文化交流活动也非常繁忙。

这种充满和谐与繁荣的景象,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富庶状况,也反映了六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2.文人雅士:在六朝时期,许多文人墨客聚集在秦淮地区,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词和文章。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些文人雅士们的存在,使得六朝文化更加璀璨辉煌,并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3.妓院文化:秦淮地区的名妓们也成为了六朝文化的一大亮点。

她们以其才艺和美貌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成为了众多文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名妓们的存在,使得六朝秦淮的繁华更加多姿多彩,也使得六朝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四、六朝金粉十里秦淮的留存与影响1.文学作品:六朝金粉十里秦淮的景象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描述和赞美。

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名句。

这些作品使得六朝秦淮的形象在后世流传至今。

2.旅游景点:现今的南京秦淮河畔依然保留着六朝金粉十里秦淮的影子。

游客们可以在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和秦淮路感受到这段历史的魅力。

这些景点不仅是南京的重要旅游景区,也是对六朝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弘扬秦淮文化作文

弘扬秦淮文化作文

弘扬秦淮文化作文你知道秦淮文化吗?那可真是咱中国文化里一颗超级闪亮的明珠,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想不注意都难呢!先来说说秦淮的河吧。

秦淮河就像一条流淌着故事的丝带,蜿蜒穿过南京城。

那河水啊,波光粼粼的,像是有无数的小精灵在里面跳舞。

坐上一艘小船,船夫慢悠悠地摇着桨,小船就晃晃悠悠地前行。

两岸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雕梁画栋的,就像穿越回了古代。

你看那红灯笼,一个个挂在房檐下,晚上亮起来的时候,整个秦淮河都被染成了暖红色,那氛围,就像是走进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说到秦淮文化,怎么能少了夫子庙呢?夫子庙可是文化的汇聚地。

那里有好多古旧的书店,走进一家,就能闻到那种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特殊香气,这种味道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你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古籍,有些都已经有年头了,书页都泛黄了,可那上面的文字却依然充满了生命力。

还有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得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说那些精致的剪纸,艺人拿着剪刀,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就剪出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或者漂亮的花来。

秦淮的美食那也是一绝啊!鸭血粉丝汤,那可真是百吃不厌。

滑溜溜的粉丝浸在鲜美的汤里,鸭血嫩嫩的,鸭肝、鸭肠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再撒上点香菜、葱花,喝上一口汤,那鲜味就在嘴里散开了,就像味蕾在开派对。

还有什锦豆腐涝,白白嫩嫩的豆腐涝上浇着红红的辣椒油,再加上榨菜、虾米之类的配料,又嫩又辣又鲜,吃一口就停不下来。

秦淮的文化还体现在那些传统的戏曲上呢。

比如说昆曲,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化着精致的妆容,那唱腔婉转悠扬,就像鸟儿在唱歌一样。

他们在台上一抬手、一投足,都充满了韵味。

听昆曲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那旋律变得柔软起来。

可是呢,现在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秦淮文化了。

大家都忙着去追那些流行的东西,什么快餐文化啊,外国的潮流啊。

这可不行啊,秦淮文化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就这么被遗忘了。

我们得想办法弘扬它。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秦淮文化的活动,比如说让同学们去参观夫子庙,然后回来写作文或者画画,这样大家就能对秦淮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局
灯彩
古琴
云锦
白局
是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 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吴村梅有一 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南京云锦的: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 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 样小团龙。”南京云锦是南京传 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 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 多达十八种,运用 “色晕”层层 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 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 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 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 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 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 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 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 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 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 “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 并誉为 “二大名锦”)。
撰文: 翁玉洁
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 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 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白局形同相声,表 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 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 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 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 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 说唱艺术。
白局
灯彩
古琴
白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 民间说唱艺术,其内容 往往与时事新闻相联系, 与基层大众生活相结合, 代表曲目有《打议员》、 《机房苦》、《王老头 配茶壶盖》等。 近几年以来,秦淮区大 力扶持白局艺术,在抢 救搜集、整理白局方面 作了大量工作,正在编 辑图书和音像资料,拟 成立白局艺术团,开展 传承工作
云锦
白局
美自 “ 向 记 时 秦 誉明 灯 民 载 期 淮 了代 火 间 。 , 灯 。就 满 大 南 都 彩 有市众朝城历 “井,时南史 秦”南期京悠 淮的京的就久 灯壮举灯出, 火观办彩现源 (盛传开了远 彩景统始有流 )堪元从关长 甲称宵深灯。 天全灯宫彩早 下国会禁的在 ”之,苑文东 之冠 走献晋 。
古琴金陵派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官,是 建立在金陵长期的古琴文化基础上的 一支独特古琴派别,在演奏技法上具 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 规范的特点,尽显皇家风范。但由于 历史原因以及一直以来金陵派兼习众 家之长,但并不存在独立的谱籍,金 陵派在明清之际昙花一现后即不再为 人所知,近代南京存在过众多的古琴 名家但均很难界定明确派别,因此有 人重新提及金陵派。其中金陵派的代 表性人物有琴界泰斗夏一峰等。当代 金陵派代表人物有桂世民等。桂世民 师从古琴大师梅曰强,成为夏一峰再 传弟子,充分地秉承了金陵派古琴之 清婉绵延的技法,左手不仅造型舒朗 美观,并且变化丰富,吟、揉、绰、 注等多种细微的变化尽现指尖。在琴 曲表现中,指法之间的衔接动则如行 云流水,静则如渊停岳峙,起止一气 呵成,绵绵不断。
为了让 秦淮非物 质文化遗产 得以保护和传 承 ,我决定展 示秦淮风采。 秦淮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花灯、空竹、云锦、石画、 绳结、剪纸、风筝、皮影、微雕等,在2000年5月 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秦淮灯 会”作为文化空间项目,被列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传统 荷花灯入选2006年中国特种邮票, 向全国发行。秦淮灯彩、南 京白局、古琴· 金陵派3个项目成 功申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灯彩
古琴
云锦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 陆续拨巨款建设夫子庙地区, 不断提升秦淮灯会的硬软件 环境,使之成为了南京民间 文化河民俗活动的已达品牌。 如今每到大年三十灯会启幕 以后,年节和民俗味十足的夫 子庙,便呈现出斑斓十色的 花灯海洋。暮霭降临,广大 市民和游客便拥向夫子庙地 区灯会中去。即便是风雨飘 零、雪花飞扬的天气,依然 挡不住人们前来观灯的闲情 雅兴。曾记得“老南京”有 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 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 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 年。”这正好比把南京每年 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民俗文 化活动比作一出戏剧,不来 赏玩花灯就像未能见到该剧 的高潮一般。整个春节、元 宵节期间的观众竟达五、六 百万之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