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或然证,病机,主方,柴胡汤使用法,少阳
传阳明的特征,及少阳病误下后柴胡证仍在
的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分述如下: ①太阳病传来—96条,伤寒五六 日,中风,往来寒热
1、成因 ②本经自受—97条,血弱尽,腠 理开,邪气入,与 正气搏,结于胁下
③厥阴转属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主证及病机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一进一退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和解枢机
参、枣、草—益气和中,助正达邪 助正达邪)
6、小柴胡汤的使用法
少阳病(提纲证)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四大主证 之一)便是,不必悉具。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7、少阳病误下,柴胡证仍在的治法
101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
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足—胆
经脉—起于目外眦,上头角,下耳后肩入缺盆, 下胸贯膈络肝属胆。直行者行身之两侧, 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功能—(胆,中精之腑)藏精汁,主疏泄胆和 则肝气条达,脾胃功能键运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胆经受病:耳聋,目赤,胸胁满
胆腑清利:
①肝气条达,脾胃自无贼邪之患。
②胆气疏泄正常,则枢机转运正常,三焦
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目的要求: 1、明确少阳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治疗
的规律。 2、重点掌握少阳病的主证及兼太阳、阳明的辨
证施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少阳的生理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手—三焦 少 阳
经脉—起于无名指(尺侧)关穴布胸中, 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
功能—主决渎,通水道,为水火(阴阳气 血)运行之道路。(三焦,中渎之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第3-4单元少阳、太阴病辨证论治

伤寒论----第3-4单元少阳、太阴病辨证论治

伤寒论——第三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少阳病本证要点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细目二少阳病兼变证要点一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3)【释义】论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的证治。

太阳表证已罢,邪已传入少阳,谓之“过经”。

病入少阳,当以和解为主,汗、吐、下之法均属禁忌。

今反二三下之,是为误治,误治可能产生变证。

但从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邪仍在少阳,故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运转,病即可愈。

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变为“呕不止”,此乃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所致;由胸胁苦满变为“心下急”,是邪入阳明,胃热结聚,气机阻滞所致;由心烦而变为“郁郁微烦”,是气机郁遏,里热渐甚。

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误治,化燥成实,兼入阳明。

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行,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郁热;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枣和中。

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阳明双解之剂。

例题:大柴胡汤的组成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伤寒论——第四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细目太阴腹痛证要点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279)【释义】误下伤脾,脾伤运化失职,气机壅滞则腹满;血脉不和,经络不通则腹痛,因病位在脾,故曰“属太阴也”。

【六经辨证:少阳病】【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

【六经辨证:少阳病】【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

【六经辨证:少阳病】【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证候。

少阳病的发生可山它经传来,也可由本经自受发病。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其主要脉证并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脉弦细等。

其病机为病人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而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之故。

少阳为枢,故少阳病常有兼表、兼里两种病况。

如证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即少阳兼表未解之证。

证见往来寒热、热结在里,或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兼潮热、不大便等,即少阳兼里热实证。

若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是少阳病表里相兼、虚实错杂之证。

又有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者,则是少阳病兼寒饮内结之证等等。

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少阳病少阳与厥阴为表里,而有阴阳之变。

若其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病发于少阳,则叫做阳证。

若见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舌苔黑滑,为病发于厥阴,则叫做阴证。

少阳病表里证(1)少阳病表证:少阳为半表半里,位居两胁,然从经腑而分,亦有表里之证。

《伤寒例》说:“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

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胁痛而耳聋。

”成无己注:“胸胁痛而耳聋者,经壅而不利也。

”而《伤寒论》第264条亦记载了“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等的少阳经证。

(2)少阳病里证:指的是少阳腑证。

《伤寒论》第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为邪热入于胆腑,迫使胆汁上溢则口苦,故称为少阳病的里证。

少阳病寒热证(1)少阳病寒证:其证胸胁满闷,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腹中胀,大便溏,脉弦迟等证。

(2)少阳病热证:其证口苦、心烦、咽干、目眩为主。

少阳病虚实(1)少阳病虚证:少阳病的虚证,如《伤寒论》第100条的“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病,脉本弦,今浮取而涩,沉取而弦,与太阳病的“尺脉迟”意义相同,反映了少阳病挟虚而气血不足之象。

少阳病

少阳病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 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 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 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 则愈。 (103)
35
大柴胡汤证辨证要点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
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 或下利不畅,伴小便色黄,苔黄少津, 脉弦数。 病机:邪郁少阳,兼阳明化燥成实。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
36
大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 证名 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运 病 同 机 异 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胆热内郁,影响脾胃 同 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 呕不止,郁郁微烦,心 证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候 异 下急或痞硬,不大便或 饮食,心烦喜呕,舌 下利不爽,苔黄少津, 上白苔,脉弦细 脉弦数 和解少阳 治 同 法 异 兼通下里实 扶正祛邪,调达枢机 同 柴、芩、夏、姜、枣 方 药 异 加大黄、枳实、芍药, 加人参、炙甘草,补 轻下热实,缓急止痛 益胃气,扶正祛邪 37
小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胆 火内郁,枢机不利
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脉弦, 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气机;
38
柴胡桂枝汤证为邪犯少阳, 表邪未解
证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
疼,微呕,心下支结, 治宜和解少阳,兼散表邪;
39
大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 兼有里实
21
96条与263条均属少阳病,都 为少阳主症

263条是少阳本经自发, 96条是从太阳病发展来的,是传经之邪; 从病变部位看,96条口苦、咽干、目眩病变主 要在少阳经络及其络属苗窍,主要在经络;

小柴胡汤证病变既在少阳经又在少阳之腑胆和 三焦,并且影响了心、肝和脾胃,主要在脏腑。

《少阳病辨证论治》课件

《少阳病辨证论治》课件
确诊为少阳病后,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06 少阳病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来源
介绍病例的来源,如某医院、某患者群体等。
病例基本信息
提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
主要症状
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发热、口苦、咽干等。
病例分析过程
诊断依据
阐述医生根据哪些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少阳病辨证论治》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少阳病的定义与特点 • 少阳病的病因与病机 • 少阳病的辨证方法 • 少阳病的论治原则 • 少阳病的预防与调护 • 少阳病案例分析
01 少阳病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与概念
少阳病是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个证候,主要指邪气侵犯足少阳胆经所引起的病理变 化。
鉴别诊断
说明该病例与其他相似疾病的区别点。
治疗方案
介绍医生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如中药方剂、针灸等。
病例总结与启示
治疗效果
01
总结治疗后的效果,如病情缓解、痊愈等。
经验教训
02
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如诊断失误、治疗方案不当等。
临床意义
03
阐述该病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如对少阳病治疗的启示等

02 03
蒿芩清胆汤
适用于少阳湿热证,症见寒热如疟,胸闷呕恶,口苦溲黄等。方中青蒿 、黄芩清肝胆湿热;竹茹、半夏和胃降逆;枳壳、茯苓行气利湿,使湿 热之邪从大小便而去。
四逆散
适用于肝脾不和之证,症见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脘腹胀满等。方中柴 胡疏肝解郁;芍药柔肝缓急;枳壳、甘草调和中焦气机。全方调和肝脾 ,疏肝理气。
导致少阳病。
内伤七情
忧、思、怒、喜、悲、 恐、惊等七情刺激,影 响脏腑功能,引发少阳

伤寒论纲要~少阳篇

伤寒论纲要~少阳篇

伤寒论纲要~少阳篇第四章少阳篇第一节概说一、少阳病的成因与来路:本经界于太阳经(表)与阳明经(里)之间,不论太阳或阳明经的病邪,或曰表里病邪的进退,都能形成本证。

出现少阳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脉象。

二、少阳病的机制和性质:少阳经行走于躯体两侧。

主辖机体的半表半里,邪热侵犯本经时,引起胆气横逆,无形热邪与正气相持相搏,则形成典型,少阳症证,因而少阳病(证)的性质为半表半里的阳性实热。

三、少阳病的主证与主脉: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或发生耳聋耳鸣现象。

主脉:脉象弦细(细为不浮不沉)第二节辨证施治本经的治法:因界于半表半里,在有表证忌下和有里证忌汗的总的原则下,故本经以八法中的和解一法为主,小柴胡汤为了代表方剂。

其次,由于患者体质的强弱和病邪的盛衰,转变不一,在临床上常不强调典型症状具备时,才施用柴胡汤,经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1条)。

尚有古人的经验,若伴有表证可兼用解表法,若伴有阳明的里证可兼用攻下法。

依少阳经半表半里的特性,病邪的进退皆可触犯本经,故在临床上兼夹变证,实较他经为多见,从临证施用小柴胡汤的广泛性,即能得到证,唯经中(伤寒论)所举不多,现将有关的辨证与治法分述于下:一、少阳病的正治法患者有少阳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时,以小柴胡汤为主治方剂,若伴随或有症状者,如原文所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条)除应用主方外,尚需随症加减施治。

其他如原文99、263、266诸条所述,均为小柴胡汤主治之证,全面参考更较完善。

小柴胡汤: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方义:柴胡黄芩为少阳和解主药,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生津液助正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

胸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
▪ 一、小柴胡汤证 ▪ 二、小柴胡汤禁例 ▪ 三、《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相关原文
小柴胡汤证
▪ [原文] 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 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提要]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表现及治疗 ▪ [讲析]
▪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 指次指之端,……布膻中, 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 焦;
▪ 其支者,……侠耳后直上, 出耳上角,……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 交颊,至目锐眦。
▪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 嗌肿喉痹。
▪ 胆:
贮存胆汁和排泄胆汁(胆者,中精之府) 主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头痛发热:胆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痛发热。 ▪ 禁忌:误汗则津液外泄,化燥伤津,胃中干燥,
促使邪气内传阳明,胃中燥热上扰心神则谵语。
少阳本经受邪
▪ 表现:口苦,咽干,目眩 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 头痛发热,脉弦细
▪ 病机:胆气内郁,胆火上炎 ▪ 治法:清泻胆火,和解枢机 ▪ 方药: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四、少阳病分类及治则:
▪ 1.少阳病本证:和解少阳 ▪ 2.少阳病兼变证:和解少阳为主
兼表邪未解者 兼化燥成实者 兼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五、少阳病转归
▪ 1.痊愈: ▪ 2.传经:阳明、太阴、厥阴 ▪ 3.变证:结胸、痞证、惊悸、谵语……
少阳病
▪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
▪ 咽干: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则咽干;《灵枢·奇病 篇》“咽为胆之使。”

少阳病辨证论治

少阳病辨证论治
⑥不渴,身有微热:表邪未解,津液未伤——去 人参壅补,加桂枝以解外。
⑦咳:水饮犯肺,肺气上逆则咳——去人参、大 枣甘温壅气及生姜辛散之品,加干姜温中化饮, 加五味子敛肺止咳。
小柴胡汤证的病机
[原文] 97条: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舆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 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 属阳明,以法治之。 [讲析]
案二
按:根据《伤寒论》所言:“伤寒中风,有柴 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临 床辨证使用该方时,抓住能反映少阳经病的病 因病机的两三个主证,即投小柴胡汤,随证出 入,效如桴鼓。
出处:李巨琪,陈文敏.小柴胡汤儿科应用举隅. 陕西中医,2019,23(6);556
头痛发热:胆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痛发热。 禁忌:误汗则津液外泄,化燥伤津,胃中干燥,
促使邪气内传阳明,胃中燥热上扰心神则谵语。
少阳本经受邪
表现:口苦,咽干,目眩 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 头痛发热,脉弦细
病机:胆气内郁,胆火上炎 治法:清泻胆火,和解枢机 方药: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实邪阻滞,而用吐下之法,势必耗伤气血,导致 胆气内虚,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惊惕等变证。
二、少阳病治禁
[原文] 265条: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
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 不和,烦而悸。 [提要] 本条论述少阳伤寒表现及禁忌。 [讲析]
脉弦细:邪犯少阳,胆热内郁,疏泄不利则脉弦; 细为正气不足,抗邪乏力之象。
三焦:
通行元气(三焦者,元气之别使 ) 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阳伤寒禁汗及误治后的变证与转归
(265/P263)
头痛----胆火上炎
伤 寒
发热-----少阳热邪外现 脉弦细-----少阳主脉 决诊:属少阳 治禁:不可发汗
误治变证:谵语-----此属胃(胃热甚)
转归:胃和则愈-----若泄热和胃,则谵语自止 胃不和,烦而悸------若热甚而胃不和, 热扰心神,则烦而悸
三、大柴胡汤证
少阳病兼里实的证治 (103/P276)
病程:过经十余日 误下:反二三下之 病程曲折性
复诊: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
太阳病 治疗:先与小柴胡汤
若变为:
呕不止 心下急 实热积滞
郁郁微烦
治疗:下之则愈——大柴胡 汤—
少阳病误下后的几种转归:
误下后 柴胡证仍在 变成大结胸证 变成半夏泻心汤证(痞证) 变成大柴胡汤证 耗伤气血,变为悸而惊
大便硬-----热邪郁伏于里
脉细------气血运行不利 (续)
(续前) 辨证:脉沉(沉细、沉紧)------属里证(似少阴) 头汗出,身无汗,微恶寒------阳微结(似太阳) --------为半在里半在表
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病入在少阴
非阴证: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阴证不得有汗-------阴证无汗 今头汗出------知非少阴病 治疗:可与小柴胡汤------和解半表半里
作业: 案3.黄某某,男,59岁。口渴尿多8 年,全身浮肿半年。患者于8年前诊断为糖尿 病。近半年出现全身浮肿,前医与麻杏薏甘汤、 参苓白术散、真武汤疗效欠佳。现证:口渴喜 饮,小便不利,微口苦,心烦,大便欠通畅, 全身浮肿。舌淡暗,苔薄黄白稍腻,脉沉弦。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2)诊断、辨证?
谵语-------瘀热上扰,神志不清 诊断:此为热入血室 治疗:刺期门----肝经募穴 随其实而取之----刺之以泻肝热血实,血室得清
诸证仍愈。
热入血室寒热如疟的证治(144/P285)
妇女病(热入血室症状较轻者) 病因:中风-------必有表证
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邪入少阳,痰热扰心,肝失疏泄的证治(107/P283)
病史:伤寒八九日,下之——表邪误下,邪陷少阳
胸满-----肝失疏泄,肝气郁结
病人 证候 烦惊、谵语----痰热扰心,心神被蒙 小便不利-----三焦壅滞,气化不利 一身困重,难以转侧----痰热阻络,气机不畅 治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肝清热,化痰宁神
病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论发病 病理: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部位 少 结果: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阳 ---- -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 病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
-----脏腑经络密切相联,病邪较重所致之症 治疗: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渴者------病转阳明 处理:以法治之------白虎或白虎加人参汤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学习要求:
• 掌握小柴胡汤证 • 了解小柴胡汤证的禁例
案2.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伤 证:身热、恶风-----太阳表证未解 寒 颈项强、胁下满-----邪犯少阳 手足温,渴-----病邪初入阳明 治:小柴胡汤主之-----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少阳兼里虚寒证,治以先补后和之法 (100/P269) 比较:
同属少阳病,木邪乘土之证 96条腹痛:木郁乘土
----少阳为主,脾虚次之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本条腹痛:土虚木乘 ------中虚为主,少阳之邪次之 ------先宜小建中汤,再投小柴胡汤
临床生动活泼,以辨证为主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病程:十三日不解 证 候
胸胁满而呕——少阳证
日晡所发潮热——阳明证 误治后果:已而微利 辨 证 下之以不得利——里实既去, 不应再利
伤 寒
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 非其治也——燥热不去,反迫 津下行
诊断:潮热者,实也
和 治疗:先与小柴胡汤(和解) 解 通 病不罢,后与柴胡加芒硝汤— 下
二、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兼表的证治 (146/P274)
病程:六七日 伤 寒
证候:太阳
发热-----正邪交争
微恶寒-------较恶寒为轻 支结烦疼-------较全身痛为轻
少阳 微呕-------较心烦喜呕为轻 心下支结-------较胸胁苦满为轻
病机:伤寒日久,邪郁少阳而太阳表证不解
治疗:柴胡桂枝汤------解太少两经之邪
后果:必下重----脾虚气陷而泄利下重
证 情 二 证候:渴饮水而呕----脾虚饮停 治禁:柴胡不中与也 误治结果:食谷者哕----苦寒伤阳,胃气衰败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学习要求:
• 掌握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证 • 熟悉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热入血室证
(取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之意)
最后处理:设不了了者-----服汤后,外已解而里未和 得屎而解-----用轻泻剂,通其大便即愈
二、小柴胡汤禁例
论表病里虚误治后变证及中虚饮停证禁用小柴 胡汤。(98/P272)
病程:得病六七日
证候: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太阴兼表
证 情 一 处理:医二三下之---误以阳明,用攻下 误治结果: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 ---脾虚不运,寒湿郁 滞,气机不利 再误治:与柴胡汤----误以少阳证,投小柴胡汤
七、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的证候及治法 (143/P285)
妇女病(热入血室症状较重者) 证 中风----太阳表证,发热恶寒,自汗,脉浮缓 候 经水适来---病中月经来潮 得之七八日,热除---表邪乘血室空虚内入,身无热。 脉迟身凉----热与血结,血行不畅,热入故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瘀热上逆,胸胁胀满如结胸状
(三)少阳与厥阴关系及循行位置: 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
二、少阳之病理:
少阳病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所引起的病变。 (一)成因: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 2、自然传变; 3、风寒直犯; 4、脏病还腑
(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
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热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少阳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外延
动静往来——种种症状之休作
案2.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2)诊断、辨证?
(3)治法、用方?
少阳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归阳明的证治 (97/P267)
邪盛直犯 太阳病
(失治误治转属) 自传(与素质有关)
少 阳 病
(脏病还腑)
兼太阳
兼阳明
厥阴病
传三阴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学习要求:
掌握少阳病提纲证
了解少阳病治禁
案1.李某某,女,76岁,右侧牙痛4天, 加重1天。牙齿将近脱落,进食水果后出 现疼痛,昨日因与孙女生气,继之右侧头 痛耳痛、面肿。舌尖边红,苔薄黄,脉细 弦。 提问: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主脉:弦。
(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颈项强
(三)兼夹证:
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
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 兼夹证:随证加减 五、注意事项:
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
少阳病发病示意图:
大柴胡汤证与柴胡加芒硝汤证的鉴别
正未伤,以痞满为主
少阳兼 阳明
大柴胡汤证
柴胡加芒硝汤证
正已伤,以燥实为主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147/P281)
病程:五六日 误治:已发汗,复下之-------太阳病误治邪陷
伤 寒
变证:往来寒热、心烦、但头汗出----邪郁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扰 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小便不利----邪郁少阳,三焦壅滞、决渎失职,水饮内停 病机: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
辨柴胡汤的使用法及误下后复与柴胡汤的机转 (101/P268)
伤寒或中风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四大主证之一)------说明证情的不典型性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
-----病程的曲折性 复与柴胡汤------再与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蒸蒸而战,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战汗
三阳证见,治从少阳,以和解为主 (99/P269) 病程:四五日
(续前)
胸中烦而不呕——痰热结聚于胸 渴——津液不足
或然证
腹中痛——脾虚肝旺
胁下痞硬——水饮结聚于胸胁
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饮停留, 影响及心
不渴,身有微热——表证仍在 咳——寒饮伤肺
处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对“往来寒热”的理解:
寒热往来,时作时止
内涵
恶寒发热俱见,但时发时止
但热不寒,定时而潮
阴阳往来——阴阳不平衡
(3)治法、用方?
辨太阳病转入少阳的脉证治法 (266/P268)
病程: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
太 阳 病 主证:胁下硬满-----邪郁少阳之经 干呕不能食-----邪犯少阳,胃气不和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枢机不利
主脉:沉紧-----邪离太阳,紧乃弦之甚 治疗经过:尚未吐下-----未经误治,乃病邪自然 传变所致 处理:与小柴胡汤------病关少阳,宜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