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心理系统特点
与生物系统单向衰变不同,中年人的 心理能力出现一定的复杂性。中年人在知、 情、意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成熟、稳定。
KINGSOFT
一、感知觉
1、人的心理展过程中, 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 先开始衰退 2、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灵敏 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觉能 力都开始减退 3、40岁后,视敏度和视觉感 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 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晶体智力 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 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 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 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 别图形关系等。
认知发展
流体 智力
固体智 力
一般智 力水平
中年人认知倾向于社会情景的理解和实际运 用,意义识别能力不断提升,是辩证的、相 对的、实用的思维模式,整体表现不低于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是指35岁-60岁,是人生发展 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 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均处于比 较稳定的状态,而多重的社会角色决定了这 个时期个体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人到中年》
目录
01 感知觉
02 记忆
03
思维
04 情感和意志
四、情感与意志
情感——深沉而富于力度 情绪——比较稳定 意志——更为成熟
本节小结
本次课程介绍了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心理发展的主 要特点是成熟与稳定,但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中,发展水平差异 很大。感知觉衰退较早,记忆侧重点发生明显改变,晶体智力 继续上升,液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 智力不断增长,情感与意志成熟稳定。

第七节中年期心理发展

第七节中年期心理发展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35-60岁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1、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2、女性更年期:指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由生理内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同时又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3、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主要表现:①性功能降低;②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③精神状态和情绪时常变化。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把人生的40岁60岁划分为中年期。

在中年转换期,个体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如果发现在自己的希望无法实现时,便会对工作、婚姻、信仰和理想进行修正,以获得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经历转折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这时期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哈维格期特)。

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

在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是培育子女,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和幸福的人;维持好与配偶的和谐关系。

在工作中,面对工作压力必须达到保持职业活动的满意水平。

在社会中,必须接受和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古德尔基于临床的观察,从个体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的理论。

他认为中年人最重要的任务是教育青少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维护家庭和谐。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期面临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压力。

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中年期的成熟和智慧,使他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式。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41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41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 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 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 龄早于男性。 可以认为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老化过程的起点,同时 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一、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 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 一般延续8~l2年。
有些实证研究又表明,中年危机感只在部分人 身上出现,在身心基本健康的成人身上并不是经常 的现象,或者根本就没有。有些研究也说明,并不 是所有的中年人都会面临相同的发展任务。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年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 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 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中年期的新的、成熟的思维形式表现出成年人思维 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特点。
(二)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在成年人的思维中,辩证逻辑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期形式逻辑思维居主导地位,这时的思维发展达到 了注重分析和认识问题的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这是思维 发展的重大进展。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形式运算水平的思维并不是思维发展 的最高形式,只有从青年期开始发展起来的辩证逻辑思维,才 能真正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关系,如对立统一、量变与质量、 否定之否定等复杂的运动规律的思维形式。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是: 女性的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 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 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其症状多种多样。这些症状由生理内分 泌改变因素引起,同时又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更年期是中年期妇女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生理和心理的调 适,如果能够达到身心的平衡,便可顺利度过这一必经的转折期。

12 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知识 精讲通关 胡之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12 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知识 精讲通关 胡之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我也喜欢这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

从不惑到知天命中年期:一般是指35、40岁~60、65岁。

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

该时期时间长,个体差异大。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谓“不惑”意指遇事能明辨不疑;所谓“知天命”,意指能认识未知的、难以抗拒的、无法预测的力量。

一、人生旅途的中点站二、创造的年华三、繁重负担与艰苦奋斗的中年人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时间:50岁左右,女性更年期早于男性更年期。

意义:是人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又叫“第二个青春期”。

一、女性更年期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一段时期。

多发于45~55之间,一般延续8~12年。

特征:(1)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

(2)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二、男性更年期表现: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时常变化。

知识补充:植物神经(交感与副交感,不受意识支配)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包括循环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或性功能失调的症状,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人体部分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

主要特点为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常见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心血管、胃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侧重点:个体如何做出有效的生活选择;如何创造满意的生活,在生活中发展自我抉择能力。

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将40~60划为中年期。

中年转换期(40~45)——中年高峰期(55~60)中年转换期: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若发现无法将希望实现,便会调整,以获得自我与现实的平衡。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1、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并存 2、与父母的关系 中年男性与岳父母和父母关系融洽,婆媳关系, 较难处理 3、与子女的关系 失落感—孩子到了青春期或青年期。 4、与朋友关系 数量少,感情深
第五单元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关系复杂,容易心理疲劳,甚至导致疾病 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1、认识挫折的普遍性 2、淡泊名利 3、不计较小事 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事情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又称成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 阶段,指35-65岁之间.中年期是生理的成 熟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的过渡时期.
重点内容: 1.中年期的年龄特征 2.记忆力的发展变化 3.创造力的发展 4.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变化 5.中年期的职业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体变化 外形,内脏器官 二、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 化和心理变化明显改变的时期。50岁左右。
100
作出第一项重大发明的人数
做出重大发明的项数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各方面已经稳定,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积极。 二、人格的变化(多选题) 1、内省日趋明显 2.男性更男性化.女性更女性化. 3.心理防御机制运用的越来越少 4.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三、职业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此阶段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 感。 职业发展表现: 1、中年期工作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2、工作绩效最好
三、创造力的发展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人文领域则在中年或老年期出现
表: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的年龄统计
奖项 物理奖 (111人) 化学奖 (91人) 医学奖 (103人) 总计 (305人)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25岁 以下 9 8.1 3 3.2 3 2.9 15 4.9 26~30 岁 18 16.2 10 10.9 6 5.8 34 11.1 31~35 岁 33 29.81 19 20.8 18 17.5 70 23 36~40 岁 14 12.6 20 22.1 34 33 68 22.3 41~45 岁 22 19.8 16 17.6 15 14.6 53 17.4 46~50 岁 11 9.9 13 14.3 13 12.6 37 12.1 50岁 以上 4 3.6 10 11 14 13.7 28 9.2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了解)中年期是指35岁到60岁这一年龄段。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侯。

更年期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更年期早于男性。

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的起点,同时又称为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

一.女性更年期;发生在45-55之间,一般延续8-12年。

既有生理内分泌的影响,又能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经过生理和心理调适,可以顺利度过更年期。

二.男性更年期:主要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熟悉)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将将人生的40-60岁这时期划为中年期。

这一时期经历40-45岁的中年转换期到达中年高峰期(55-60岁)。

在中年转换期,个体会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重新修正信仰和理想,经历转折后,进入稳定期,会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和态度倾向等方面。

中年期是社会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

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是培育子女,维持好与配偶的和谐关系工作中,而对工作压力必须达到保持职业活动的满意水平社会中,必须接受和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主要任务是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维护家庭。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面临家庭、社会和工作的压力。

多种角色和责任的压力之下,中年人存在中年危机现象,即这个时期个体将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阶段。

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熟悉)(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解决问题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态。

(二)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形式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注重分析和认识问题的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

中年期思维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三单元
老年期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p287) 视觉减退 听力下降 味、嗅、皮肤觉迟钝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记忆衰退的特点 主要记忆障碍
一、做好心理准备 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三、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四、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五、夫妻恩爱、家庭和谐 六、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4 4
适应学说认为 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
变化
以个体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
遗传学说
行为老化学说
以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说理论
疏离学说
适应学说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老年丧失期的观点(p286)
– 随机体衰老而衰退 – 单向前进 –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

老年毕生发展观
–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 – 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 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1)精神情绪的变化。容易烦躁、易怒、精神压 抑,多疑、不合群、孤独。 (2)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心悸、恐惧不安、 呼吸不畅、兴奋过度、眩晕、耳鸣、食欲不振、便 秘等。 (3)疲劳。睡眠减少、疲乏无力、对生活缺乏兴 趣等 (4)性机能降低,性欲减退。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 青年期,随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 成人期,流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期,流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仍呈上升趋势;
研究意义: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 (一)女性更年期:从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 时期,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
• (二)男性更年期: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时期。
2
23:59:53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变化
• 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都随年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 势。
二、记忆的发展变化
• 对熟悉材料的记忆力保持平稳;对不熟悉材料的记忆力 大幅度下降。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
• 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感知觉, 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其中 老化最明显的是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 等其他感觉。
10
23:59:53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 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记忆从50岁开 始明显减退,70岁以后减退更显著,80岁以后记 忆减退尤其迅速。
阶段:
• 1.否认 • 2.愤怒 • 3.讨价还价 • 4.抑郁 • 5.接受
15
23:59:53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二、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坦然面对死亡
16
23:59:53
• 记忆加工过程中,不重视简单的细节,更关注有关事物 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三、创造力的发展
•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人 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3
23:59:53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 对自我的看法更加积极、满意。
二、人格的变化
13

23:59:53
三、人格的变化
• 1.不安全感。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 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更年期
1、男性在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变时也会经历一段不平 常的时期, 常的时期,目前称为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 综合症。 综合症。 很难准确判断男性更年期 的确切时间。 2、很难准确判断男性更年期 的确切时间。 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有的人 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 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 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会因雄 激素减少而表现出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 一系列症状。 一系列症状。
(二)中年期自我发展的特点
成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成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1、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产生自责,有强 、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产生自责, 烈的社会归属感。中年期少数人处于该水平。 烈的社会归属感。中年期少数人处于该水平。 2、公平水平: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确 、公平水平: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规则、 定理想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定理想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3、自主水平: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自主水平: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尊重个人的独立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尊重个人的独立性,也要看到人之 间的依赖性。 间的依赖性。 4、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解决;善于放弃 、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解决; 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中年期思维具有现实性、变通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思维具有现实性、 中年人的思维是实用性思维, 中年人的思维是实用性思维,是成人辨证逻辑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处理不确定的复 杂问题时的灵活、变通。 杂问题时的灵活、变通。 2、辨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
四、中年期职业的发展
在中年期,工作仍然是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重要方面, 在中年期,工作仍然是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重要方面,此时 人们更看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人们更看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1、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 、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工作满意度随年龄而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工作满意度随年龄而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自我选择。时间长了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自我选择。时间长了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2)个人与工作的吻合度。中年人会修正自己对工作的期 )个人与工作的吻合度。 望。 (3)工作不再是中年人生活的焦点。 )工作不再是中年人生活的焦点。 (4)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一个循环,与年龄无关,而是取决 )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一个循环,与年龄无关, 于人们在职业中的主动求变, 于人们在职业中的主动求变,不断改变工作充满乐趣与 挑战。 挑战。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体的逐渐变化 1、外表的逐渐变化:如体型、皮肤、肌肉 、外表的逐渐变化:如体型、皮肤、 的变化。 的变化。中年期个体对外表变化的情绪 反应部分取决于他们的自我概念。 2、生理特征的变化: 、生理特征的变化: (1)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有所下降。 )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有所下降。 (2)更年期 )
三、人格的变化
(一)中年期人格发展的两种观点
1、常规危机模型:认为人们经历一系列固定的 、常规危机模型: 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年龄有关, 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年龄有关,每个阶段 都有特定的危机。 都有特定的危机。如艾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看 法。 2、生活事件模型:认为决定人格发展方向的不 、生活事件模型: 是年龄,而是成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 是年龄,而是成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 各种观点都同意:中年期是心理持续、 各种观点都同意:中年期是心理持续、显著成长 的一个时期。 的一个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生活结构的重建 有赖于社会背景的支持。有些人根本无 暇顾及工作的意义或追求令人满意的生 活结构。
二、中年期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发展的理论 1、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自我的 发展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2、自我是第一“组织者”。自我具有整合能力, 对道德、价值、目标等多方面进行整合。 3、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 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 4、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含义: 指妇女一生中性成熟至老年期的一个过渡 、含义 时期,是妇女有生育能力(生殖期) 时期,是妇女有生育能力(生殖期)过渡到无生 育能力(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 育能力(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 2、标志:女性更年期无论开始早晚(35或50岁)、 、标志:女性更年期无论开始早晚( 或 岁 历时多久(几个月或几年),总可分成绝经前期、 ),总可分成绝经前期 历时多久(几个月或几年),总可分成绝经前期、 绝经期(月经停止)和绝经后期(月经停止1年 绝经期(月经停止)和绝经后期(月经停止 年 以后), ),并以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为 以后),并以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为 标志。 标志。 3、正确认识女性更年期:更年期主要是卵巢功能退 、 并不是身体所有系统的功能都“衰老” 化,并不是身体所有系统的功能都“衰老”、退 化了。 化了。
通常人们认为妇女绝经前后容易引起焦虑、 通常人们认为妇女绝经前后容易引起焦虑、 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心理问题。 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心理问题。 但生理变化是否是某种心理变化的直接原 因却说不清楚。 因却说不清楚。 女性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其绝经 的症状。 的症状。女性对绝经的预期会对绝经后的 体验带来不同影响. 体验带来不同影响.
2、中年人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 、 具体表现为: 具体表现为: 更关注内心世界) (1)内省日趋明显 (更关注内心世界) )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遇到挫折或冲突 更多采用幽默、升华、 时,更多采用幽默、升华、利他等成熟的心理 防御机制,而很少采用否认、歪曲、 防御机制,而很少采用否认、歪曲、退缩等消 极防御机制。 极防御机制。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3、中年人的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性“女 、中年人的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性“ 性化”和女性“男性化” 是一种完美人格) 性化”和女性“男性化”,是一种完美人格)
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 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多 数女性的更年期发生在45_50岁。更年期 数女性的更年期发生在 岁 是人生进入老年期的开始, 是人生进入老年期的开始,同时也可称 第二个青春期” 为“第二个青春期”
女性更年期 更年期
(二)中年期人格的特征
1、中年人的人格保持相对稳定,至少是在基本的人格 、
特质方面,基本的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 人格特质; 特质方面,基本的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 人格特质; 神经质:一个人喜怒无常、焦虑、自责的程度; 神经质:一个人喜怒无常、焦虑、自责的程度; 外向性:一个人外向或害羞的程度; 外向性:一个人外向或害羞的程度; 开放性:一个人对新鲜体验的好奇程度; 开放性:一个人对新鲜体验的好奇程度; 宜人性:一个人好不好处,是否乐于助人; 宜人性:一个人好不好处,是否乐于助人; 责任感;一个人让事情有条不紊及有责任的程度。 责任感;一个人让事情有条不紊及有责任的程度。 大量研究发现, “大五” 人格特质在30岁以后就相当稳定, 大量研究发现, 大五” 人格特质在 岁以后就相当稳定, 岁以后就相当稳定 尽管某些特质会发生变化:神经质、 尽管某些特质会发生变化: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在整 个成年早期到中期稍微下降,但宜人性和责任感有所上升。 个成年早期到中期稍微下降,但宜人性和责任感有所上升。
二、中年期智力的发展
中年期的智力发展总体相对稳定, 中年期的智力发展总体相对稳定,但在性质上仍有一些新 的特点:晶体智力继续上升, 的特点: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液体智力缓慢下降 。 流体智力(液态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 流体智力(液态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 知觉速度、机械识记、识别图形等, 知觉速度、机械识记、识别图形等,是加工信息和问题 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晶体智力(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晶体智力(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如词汇、言语理解、 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 。 在青年期以前这两种智力都随年龄而提高。在成人阶段, 在青年期以前这两种智力都随年龄而提高。在成人阶段, 流体智力的发展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流体智力的发展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晶体智力则一直保 持相对稳定,并随教育和知识积累而上升。 持相对稳定,并随教育和知识积累而上升。
2、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 绩效 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 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中年期 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 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而对于依靠认知 技能的工作, 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一直保 持在很高的水准。 持在很高的水准。
五、中年期的家庭生活
(一)家庭生活循环 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发展模式是:新婚夫妻——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放飞 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发展模式是:新婚夫妻 为人父母 放飞 孩子——空巢 空巢——成为老人。每一个家庭生活阶段所花的时间是 成为老人。 孩子 空巢 成为老人 不同的。每一个阶段面对的过渡与任务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每一个阶段面对的过渡与任务也是不同的,有研究者把 家庭生活循环分为六个阶段: 家庭生活循环分为六个阶段: 1、离开家庭的单身成人。此时个人要在情绪和经济上独立。 、离开家庭的单身成人。此时个人要在情绪和经济上独立。 2、通过婚姻组建家庭的新婚夫妻。此时个人要对新的系统作出承诺。 、通过婚姻组建家庭的新婚夫妻。此时个人要对新的系统作出承诺。 3、有儿童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新成员进入家庭。 、有儿童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新成员进入家庭。 4、有青少年的家庭。此时家庭界限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 、有青少年的家庭。 5、放飞孩子继续前行。此时个人要接受家庭成员的进进出出。 、放飞孩子继续前行。此时个人要接受家庭成员的进进出出。 6、晚年生活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代际角色的转变。 、晚年生活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代际角色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