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x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1.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破坏 抵抗 外界干扰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 生态系统 恢复到原状 保持原状 概念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素的 后 的能力 复杂 越强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 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
特点
物网越 能力就 性就越高
,其自我调节 ,抵抗力稳定
保持 恢复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我调节能力 功能相对稳定的 。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或 。
能力 自身结构和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物理 (1)实例 ①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微生物 种类和数量
②森林 丰富
受到抑制
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有限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2) 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 并且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农田的输出。由此说明提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
归纳总 结 (1)区别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2)联系
①一般二者呈负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 ( a) 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 ( b) 一般越弱。
归纳总 结
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相关分析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能
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② ③人类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例1 判断正误: (1)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 × 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 (2)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 √ 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 √ )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 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 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 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 总稳定性越弱。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 稳定
【一题多变】
判断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不存在
()
(2)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
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
的负反馈调节
()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
节能力的基础
()
(4)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
长就受到抑制,这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
(5)动物的激素调节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
(6)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将会丧失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 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 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 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 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 的。
3.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划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它应属于( 分,它应属于( D ) A.生产者 生产者 B.分解者 分解者 C.消费者 消费者 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问题探讨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为了有较长的时 玉米。 有一只母鸡和 玉米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方法1: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 :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2:先吃玉米, 方法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请把下面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表示出来
田鼠 农作物 第一营养级 昆虫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蛇 猫头鹰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请同学们注意: 请同学们注意: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起点总是生产者,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 动物所食的动物。 动物所食的动物。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2.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 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 4. 同种生物 , 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 消费者级别+ 营养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消费者级别+1=营养级别)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问题导引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分析下图甲、乙并思考回答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从图甲看出,该生态系统具有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负反馈调节。它在生态系 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系统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 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 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 (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 时间不同
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轻 微破坏,通过自身净化作用可 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 河流或土壤的恢复力稳定性 就遭到破坏了
一二三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 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 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课标阐释
1.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 2.重点理解抵抗力稳定性 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区别与联系等。 3.了解提高生态系统稳定 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 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法指导
1.结合森林中害虫与食虫鸟数量的变 化规律,理解负反馈调节在维持生态 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 2.弄清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学模型表示二 者的关系。
一二三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一二三
一二三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 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 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 的能力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第三十七页,共46页。
第三十八页,共46页。
第三十九页,共46页。
第四十页,共46页。
第四十一页,共46页。
第四十二页,共46页。
第四十三页,共46页。
第四十四页,共46页。
第四十五页,共46页。
第四十六页,共46页。
联系
(1)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a)强的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b)弱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 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二十九页,共46页。页,共46页。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类型
实质
核心 区别
影响因 素
抵抗力稳定性
保持自身结构和功 能的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保持原 状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 富度越大,营养结 构越复杂,抵抗力 稳定性越强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 能的相对稳定
遭到破坏,恢复原 状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 富度越小,营养结 构越简单,恢复力 稳定性越强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消除(xiāochú)外来干扰
组分(zǔfèn)越多
越复杂(fùzá)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越少
第五页,共46页。
负反馈调节(tiáojié)
有限(yǒuxiàn)
第六页,共46页。
结构(jiégòu)与功能
营养(yíngyǎng)结构
抵抗力稳定性
自我调节
第七页,共46页。
恢复(huīfù)到原状
生物(shēngwù)必修3
第一页,共46页。
第5章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及其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 (共16张PPT)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
1、能量流动:概念、特点: 2、物质循环:概念、特点: 3、信息传递:类型、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种类: 原因: 调节方式:
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
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 ) 2.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 3.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都是分解者( ) 4.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分解者( ) 5.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 6.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其数量一定越少。 ( ) 7.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分解者( )
1.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一定较强( ) 2.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 于物种数( ) 3. 建设林业工程时要兼顾生态建设和农民的 生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
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
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
1、能量流动:概念、特点: 2、物质循环:概念、特点: 3、信息传递:类型、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种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调节方式:负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 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二: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活动与探究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请完成下面 关于两者比较的表格。 提示
负反馈调节 作 用 结 果 正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 实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 况加剧 ;血液凝固、排尿排 例 化 ;体内激素调节 便、胎儿分娩等过程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预习交流3 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 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 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爆发, 也未造成大的伤害。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出现害虫的大爆发。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 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 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预习交流4 某牧民为了保护草场,防止鸟类啄食草场的草子,在草场上面罩 了一个大网。结果草场不久就发生了害虫的大爆发,使草场生态系 统遭受破坏。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由于草场上面罩了大网,使害虫的天敌(鸟类)不能再以草场 中的害虫为食,导致食物链被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 化,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因此草场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 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生态系统
• (1)每个生态瓶构甲成一个 甲瓶有光,其照,中植各物种能生进物行存光合活作用
• 时间更长的是 是
CO2等瓶无,机原物因
物质循环 。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哪些? 2.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结构和功能发展要协调的重要标志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 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 多,个体不宜太大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 防止O2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 关系
观察指标: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 响稳定性的因素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分析下列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 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解析答案
2.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4
解析答案
8
答案
合作探究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稳定 体现在哪里? 答案 结构稳定体现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 数量上保持动态平衡。功能稳定体现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基本相等,保持相对稳定。
9
答案
2.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请以 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1)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答案 如图所示
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
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1)水乡人家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然很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
11
答案
1.判断正误
活学活用
(1)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 (2)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 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4)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不 属于负反馈调节。( ) (5)动物的激素调节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 (6)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
19
答案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一水乡,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别具风情。
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
让乾隆大为惊奇。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
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物理
微生物
结果: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会受明显的影响。
7
答案
②森林
丰富
受抑制
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3)基础:负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 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答案 如图所示
10
答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如下图:
从材料看出,该生态系统具有 加速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 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正反馈 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109~110的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阅读教材P110~111,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易混辨析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
能使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那种变 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 作用
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 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
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
结果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分所发生的变化
16
返回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7
1.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知识梳理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
概念
构与功能 保持原状的能力
破坏 后 恢复到原状 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
特点 自我调节能力就 越强,抵抗力稳定性 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
就越高
不同
实例
热带雨林中假若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 减少,将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 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
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轻微破 坏,通过自身净化作用,可以很
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或 土壤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被破坏了
2
方式一: 2015年七月份安徽巢湖蓝藻爆发,向湖心延伸约一公里的沿湖水面出现大 面积蓝藻集聚,水体发出阵阵腥臭,部分水域蓝藻黏稠,几成冻湖。
如何让巢湖恢复它的结构和功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探讨解决巢湖污染的方法。
3
方式二: 在林业生产上,人工种植的单一纯种林很容易发生虫灾,但是天然混 交林和原始森林一般不会发生虫灾,这是为什么?这与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有关,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4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对点训练
当堂检测 自查自纠
5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6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梳理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 。
18
答案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要有计划地采伐,防止过度采伐,并且要伐 种兼顾。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适不度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2)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并且推广秸秆还 田,以减少农田的输出。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对人类利 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 构与功能的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