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记录格式

合集下载

野外调查报告格式

野外调查报告格式

野外调查报告格式一、调查概况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XX省XX市XX山区调查对象:当地的植物、动物、水资源以及土壤环境调查目的: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考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动物活动情况等。

2. 样品采集:采集当地的土壤、水样,进行分析检测。

3. 访谈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态度。

4.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形成报告。

三、调查结果1. 植物资源: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植物有松树、杉树、竹子等。

其中,松树分布广泛,杉树和竹子主要生长在山谷地带。

此外,还发现了珍稀植物,如野生兰花、金线莲等。

2. 动物资源:该地区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野猪、野兔、蛇类等。

在实地考察中,还观察到了鸟类如麻雀、喜鹊等。

其中,野猪和野兔数量较多,蛇类和鸟类数量较少。

3. 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XX河、XX河等。

水质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水体污染问题。

4. 土壤环境:该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四、问题分析1. 植被破坏: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植被遭到了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 水体污染: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部分地区的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威胁到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水土流失: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土地贫瘠和生态环境恶化。

4. 珍稀物种保护: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珍稀物种如野生兰花、金线莲等面临濒危风险。

五、建议措施1. 加强植被保护:加大植被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

2. 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加大对水体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污染问题。

野外求生探险挑战活动记录

野外求生探险挑战活动记录

野外求生探险挑战活动记录在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野外求生探险挑战活动中,我经历了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一段时光。

在此记录中,我将为您详细描述我参与的这次探险活动所经历的各个环节以及我在其中所获得的成长和收获。

第一站:迎接挑战探险的第一阶段是我们迎接挑战的部分。

我们先接受了基本的野外求生技能培训,如如何使用指南针、搭建简易帐篷、搜寻食物和水源等。

这些技能是我们在野外求生中生存下去的基础。

第二站:挑战探索随后,我们进入到挑战探索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我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通过解谜、寻找隐藏线索、攀爬或跋涉等方式完成一系列任务。

这要求我们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和信任,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成功完成每个挑战。

第三站:生存环节生存环节无疑是整个探险活动中最具挑战性和刺激的部分。

我们被带到了一个偏远荒野的地方,在那里我们需要自己建立营地,搜寻食物和水源,并学会熟练使用基本的野外生存技巧。

这个环节的挑战在于我们需要克服自身的困难和恐惧,独立解决问题,并同时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站:精神挑战除了身体上的挑战,我们还面对着精神上的考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通过一系列团队活动和心理训练,用以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这个阶段的挑战在于我们需要在不断变化和逆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自己的信心。

第五站:收获与反思活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我们分享了在这段时间里所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成功,并互相鼓励和肯定彼此。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从团队的角度思考到底什么是合作与团队精神的真正意义。

在整个野外求生探险挑战活动中,我从中切身体验到了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突破自我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摆脱了城市的喧嚣和舒适区,我更加了解到了自然的力量和它对我们的启发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在团队中寻找平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及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次野外求生探险挑战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野簿的记录要求与格式规范

野簿的记录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各类原始资料的基本要求1、野外记录薄、手图、钻探及地球物理施工等相关记录野外记录本基本要求:1)基本信息齐全:编号(序列编号)、负责人、单位、联系电话,目录、工作起始时间工作地区等基本信息齐全。

2)地质点记录要点:编号(按专业需求和格式)、记录日期,天气,点性(点意)、自然地理位置、GPS点位(可选用)、记录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应尽量记录或阐述详尽,层次分明,。

野外记录应尽量附素描图或信手剖面,但各类地质要素量测、标注齐全,照片及采样位置、序号记录准确、清楚,并且文图对应;3)素描图:不要遗漏图名、比例尺、方位、产状要素(按专业需求量测),图例说明,务必文图对应;4)野外记录本应有当天或阶段性小结,定期对数字部分进行着墨,采样测试或鉴定完成后的批注;5)自查、互查记录(可单独记录,但应有参加者签名),记录本上应保留互检和整改记录;6)阶段性(或日)小结(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下部工作建议或工作、生活见闻、花絮等);7)野外记录应能体现或回溯整个野外工作进程和内容,无专业工作内容,如路途中或进行看护、施工等也应有相应记录和说明;2.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如若工作需要进行野外填图作业,应提供专业要求的相应比例尺的手图,同时要编制实际材料图(具体要求根据研究工作专业性质和格式编制)。

手图和实际材料图要编号,同时表示观测路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各类观测地质要素和数据,对数字部分也及时进行着墨。

3.(构造,地层、矿床)剖面图(柱状图):各种地质要素齐全,描述、记录内容符合专业需求。

图名、图例、方向、分层(或分界,断裂)、产状,采样位置和编号,责任表和小结。

4、钻探、坑探、地球物理调查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记录,并提交整理、编号的原始编录材料;5、三级质量检查记录,主要是项目组自检、互检记录,可在野外记录本上标注,最好单独记录(参考附件,也可项目组自行设计),包括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检查人、检查时间、检查和被检查者签名,被查人对问题的整改说明等。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是地质学家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地质研究等工作时,对所观测到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岩石、矿产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记录形式。

通过野外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勘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可靠依据。

一、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通常分为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形式。

纸质记录是指地质学家在野外使用各种便携式的记录本、纸张进行记录,而电子记录则是在野外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进行记录。

不同的记录格式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存在差异,具体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场地环境进行选择和决定。

在纸质记录方面,记录本通常分为多个版块,包括:调查者、日期、地点、天气、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矿产、采样等若干方面。

每个版块都要标注清楚,记录内容要精简、准确、规范。

比如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对于每个地点进行的纪录,应包括地点名称、GPS坐标、照片等信息,地形地貌应详细描述,进行简单的剖面图和地图绘制,地质构造应详细描述,进行绘制图解,岩石应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其构成成分、颜色、纹理、结晶状态等,并进行采集样品,矿产应简要描述,并采取样品和标记。

在电子记录方面,采用类似于纸质记录的格式编写调查报告,而且可以将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图解等附加到报告中。

同时,在编写记录时也需要注意使用专业地质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这种模式兼备了纸质记录和电脑数据处理的优点,以便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野外原始记录内容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要以准确、全面、规范为原则,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

1、调查人员信息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描述调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工作岗位、证书号码等信息,以便于日后查询和检索。

2、日期和地点记录野外勘察的记录中,时间是尤为重要的要素,因此要求在记录中保证日期的精确,以及准确标注地点名称、地点经纬坐标、对应的GPS坐标等要素信息。

野外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野外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野外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一、背景介绍本次野外调查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该区域位于(具体位置),包含多种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该区域的生物种类、数量、分布、自然环境状况和植被覆盖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区域的自然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 调查时间:本次野外调查共历时一个月,时间跨度包括(具体时间段)。

2. 调查人员:共有(人数)名专业人员参与本次野外调查,包括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环境保护专家等,具备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和专业知识。

3. 调查内容:(1)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样方法、线路调查等方式,对该区域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进行全面调查,并记录在调查表中。

(2)环境因素调查:对该区域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采样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3)植被覆盖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测量。

4. 调查过程:调查人员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计划和路线,深入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并严格按照法规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调查结果1. 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共发现(具体数量)种动物和(具体数量)种植物,其中包括(举例说明)等珍稀物种。

2. 环境因素调查结果:该区域的平均气温为(具体数值),土壤PH值为(具体数值),水质优良率为(具体百分比),符合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

3. 植被覆盖调查结果:植被覆盖率为(具体百分比),主要植被类型包括(具体种类),植被结构合理,植被保护较好。

4. 调查发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具体问题),如(举例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四、调查结论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是值得重视和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

2. 在保护和管理方面,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和加强,加强保护措施,确保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野外生存训练记录表(范文)

野外生存训练记录表(范文)

野外生存训练记录表(范文)野外生存训练记录表基本信息- 训练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训练地点:XXX山区- 参训人员:XXX队(共X人)训练内容1. 火种起火在山林野外生存训练中,掌握火种起火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我们在训练中研究并尝试了几种不同的火种起火方法,包括使用火绒、火镰、火石等。

- 起火方法一:使用火绒- 训练成果:成功使用火绒点燃篝火。

- 注意事项:需要保持火绒干燥,调整力度和角度使火星落在易燃物上。

- 起火方法二:使用火镰- 训练成果:在多次尝试后成功使用火镰点燃篝火。

- 注意事项:需要熟练掌握火镰的使用技巧,保证火镰刀刃与火石的接触面积。

- 起火方法三:使用火石- 训练成果:经过多次努力,成功使用火石点燃目标物。

- 注意事项:需要用力敲击火石,保持火石与打火钢的接触位置稳定。

2. 水源获取在野外生存中,水源的获取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训练研究了几种有效的水源获取方法。

- 方法一:收集雨水- 训练成果:成功利用塑料薄膜搭建雨水收集装置,并收集到了足够的雨水。

- 注意事项:需要选择适当的场地、注意保持塑料薄膜的完整性。

- 方法二:寻找水源- 训练成果:在山地中成功寻找到了一处溪流作为水源。

- 注意事项:需要观察环境,熟悉水源特征,注意水源的安全性。

3. 急救处理野外生存中,遭遇意外伤病是难以避免的。

我们研究了野外急救处理的基本技能。

- 急救技能一:止血和包扎- 训练成果:掌握了止血和包扎的基本技巧,并成功向队友施救。

- 注意事项:需要快速找到出血点,用力包扎止血。

- 急救技能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训练成果:熟练掌握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

- 注意事项:需要按照正确的节奏和压力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训练总结野外生存训练对于加强生存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至关重要。

通过这次训练,我们学会了火种起火、水源获取和急救处理等关键技能,增强了团队之间的配合和交流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这些技能,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野外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格式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大班野外观察记录(20篇)

大班野外观察记录(20篇)

大班野外观察记录(20篇)
观察一:春天里的花朵
主题:花朵的生长
观察日期:xx年xx月xx日
观察地点:学校花坛
观察内容:
- 春天里的花朵开放了吗?
- 花朵的颜色有哪些?
- 花朵的形状是怎样的?
- 花朵的大小有何差异?
- 花朵的香味如何?
观察结论:
- 大部分花朵已经开放,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 花朵的大小也有差异,有些较小而些较大。

- 花朵的香味令人陶醉。

观察二:秋天的落叶
主题:树叶的变化
观察日期:xx年xx月xx日
观察地点:公园
观察内容:
- 树叶的颜色变化了吗?
- 是否有树叶掉落?
- 树叶的形状如何?
- 不同树种的树叶有何区别?
观察结论:
- 树叶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为黄色、红色等。

- 有些树叶掉落了,形成了一片金黄的落叶地。

- 树叶的形状多样,有长而尖的,也有圆润的。

- 不同树种的树叶有独特的形状和颜色。

...
(继续记录观察内容和结论,共完成20篇观察记录)
总结
通过这次大班野外观察活动,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自然的知识。

孩子们对花朵、昆虫、植物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观察过程中,孩
子们还培养了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希望未来还能
继续进行类似的野外观察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
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D2003-01,2003年4月,中地调发〔2003〕53号)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B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如:睛、阴、小雨等)地点:(如: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
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如: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 Y:
GPS: (如: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如: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如: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如:点E为………..
点W为………
接触关系为………)
标本: (如: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测试样一件, 样号为0066-1,样品岩性为………)
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
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
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
议。

)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B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

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
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
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B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
②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
及剖面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