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

合集下载

瘢痕疙瘩最好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最好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最好治疗方法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在受伤后愈合形成的瘢痕组织,通常呈现凹凸不平的状况,给人们的外貌带来困扰。

对于瘢痕疙瘩的治疗,许多人都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才能最好地治疗瘢痕疙瘩。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最好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首先,对于新鲜的瘢痕疙瘩,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使用硅胶贴。

硅胶贴是一种贴在瘢痕疙瘩上的透明贴片,可以软化和平整瘢痕组织,减轻瘢痕疙瘩的凹凸感,促进瘢痕愈合。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硅胶贴可以显著改善瘢痕疙瘩的外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次,激光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再生,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从而使瘢痕组织逐渐平整,减轻凹凸感。

激光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但是它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尝试。

除此之外,局部注射玻尿酸也是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

玻尿酸可以填充瘢痕组织的凹陷部分,使皮肤表面更加平整。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定期注射,效果比较持久,但是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注射,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最后,对于一些顽固的瘢痕疙瘩,手术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瘢痕组织,重新缝合皮肤,从而使瘢痕组织得到重新塑造。

但是手术治疗风险较大,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瘢痕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类型的瘢痕疙瘩,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到您,让您早日摆脱瘢痕疙瘩的困扰。

瘢痕疙瘩成因和治疗

瘢痕疙瘩成因和治疗

瘢痕疙瘩的成因和治疗燕好军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凡符合下述任何一条或多条均可确诊:(1)病程超过9个月而无自发消退征象。

(2)皮肤损害超过原有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犯。

(3)以前作过手术切除或冷冻、激光、激素封闭或放疗等而又复发者。

一、瘢痕疙瘩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瘢痕疙瘩总体上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瘢痕疙瘩,原发型瘢痕疙瘩多数在胸前或肩背部,初起小红点伴痒感,逐渐由小变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圆形、条索形、蝴蝶形等,继发型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瘢痕疙瘩)多因烧烫伤、手术、创伤、痤疮感染、异物刺激等因素损伤真皮而引起皮下结缔组织过度增生,部分有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

机体任何深及真皮的损伤均可形成瘢痕,但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瘢痕疙瘩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如四肢处的发生率较前胸、后背的发生率低。

造成这种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是瘢痕体质及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这种体质多属家族遗传,多数是交叉遗传,但不传染;外因主要是各类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哪怕是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打耳孔、纹眉、针刺伤等。

二、瘢痕疙瘩的癌变及其简易诊断和预防瘢痕癌变的发生率很低,所以患者不要因此而过分担心,但应注意预防及早发现。

慢性刺激如经久不愈的创面和不稳定性瘢痕在瘢痕癌变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患者平时尽量减少对患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内衣最好穿纯棉制品,尽量避免反复牵拉、磨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瘢痕癌变的潜伏期较长,其恶变几乎均经过创面反复溃疡,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阶段。

如果瘢痕区过敏和奇痒,反复溃破经久不愈,且溃疡分泌物多、恶臭,触之易出血,外观如火山样或菜花样,伴明显的坏死、感染等要及时作病理检查。

三、目前国外内治疗瘢痕疙瘩的常用方法瘢痕疙瘩是个较难治愈的顽症,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激光、冷冻、手术切除(植皮)、放疗或用激素局部封闭等方法。

瘢痕疙瘩偏方有哪些

瘢痕疙瘩偏方有哪些

瘢痕疙瘩偏方有哪些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其中以我们每个人在身体出现创伤或者手术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使身体出现瘢痕,其中瘢痕疙瘩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症状也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皮肤的美观,如果任其发展特别容易导致皮肤纤维瘤的出现,这样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很多人会选择通过一些偏方治疗瘢痕疙瘩,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瘢痕疙瘩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瘢痕疙瘩偏方有哪些一、木耳芝麻饮:偏方治疗疤痕疙瘩中,木耳芝麻饮是一种。

先将黑木耳用温水泡发后撕开,放于一处。

将黑芝麻放在锅里炒,炒好后,再将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铝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置中火煎熬一小时,倒出汁液,再将其内加水煎熬,将两次煎液合并一起,最后放入白糖拌匀即可饮用。

有些患者饮用此饮品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缓。

二、玻璃核桃仁:该偏方的制作方法是,在炒锅内放入一点生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适量的核桃仁炸至漂起时捞出。

这时锅内要留有少量底油,在锅里放入适量的白糖搅炒,待白糖溶化起小泡时倒入之前炸好的核桃仁,搅拌均匀,使糖匀布核桃仁上即成。

患者食用玻璃核桃仁,可减轻病状,有些患者轻微的症状可消除。

对于疤痕疙瘩的治疗,一般有三步疗法:第一步:抑制胶原纤维组织增生。

采用中医纯物理的治疗方法,通过外外部针灸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目的,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使疙瘩得以平复。

第二步:软化患处皮肤,修复其弹性。

疤痕疙瘩平复后,患处皮肤有硬感。

通过内服药的作用,发送微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使疤痕内微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而闭塞,祛腐生肌,恢复患处皮肤弹性,使患处皮肤手感接近正常皮肤。

第三步:祛除沉着色素。

恢复弹性后的皮肤仍有色素沉着,留有痕迹。

通过内服特制药物的作,进一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沉着的色素逐渐消除,接近正常皮肤颜色。

上面就是对疤痕疙瘩偏方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瘢痕疙瘩虽然有一定的偏方,但是我们不要过于依赖,毕竟她缺少科学依据,所以我们在出现这样的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另外在身体出现创伤或者手术之后刀口的护理和恢复也要特别的注意,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瘢痕出现。

瘢痕疙瘩详解

瘢痕疙瘩详解

临床表现
常见于青壮年,两性均可累及。前胸、上背和上臂等处为好 发部位,有时也见于臀部,女性病人还可见于穿耳环处。皮损 表现为境界清楚、高出于皮面的瘢痕性斑块、结节甚至肿块, 形状可不规则,有时边缘呈蟹足状向外扩展。皮损在增生期常 呈红色,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以后颜色可转暗,静止期的 皮损甚至可接近正常肤色。有时较大皮损边缘区处于增生期而 呈红色,但皮损中央因处于静止期而颜色接近正常肤色。病人 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 痒或刺痛感。
2.家族遗传性 瘢痕疙瘩的发生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可了 解到一个家族的直系或旁系中三代、二代或同代的兄弟姐妹内 同时有瘢痕疙瘩患者。
流行病学
据资料分析,瘢痕疙瘩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约占25%。有书 载,黑种人家族遗传因素较为明显,而欧洲人有家族史者只占 5%~10%。虽然有人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遗传方式还 不清楚。 3.年龄与性别 对国人3000例“瘢痕专科门诊”患者的统计分 析,其年龄的分布情况如下: ≤6岁 228例(7.6%) 6~12岁 150例(5.0%) 13~20岁 366例(12.2%) 21~30岁 1296例(43.2%) 3l~50岁 750例(25.0%) 51~70岁 17l例 (5.7%) >70岁 39例(1.3%) 可见瘢痕疙瘩在少儿及年迈体弱者很 少发生,主要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
瘢痕疙瘩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keloid
别名
cheloid;keloid sear;keloma;keloplasty;kelos;瘢痕瘤;瘤样 瘢痕;蟹状肿;蟹足肿
类别
普通外科/皮肤肿瘤/皮肤良性肿瘤/纤维组织良性肿瘤
ICD号
M8810/0

瘢痕疙瘩处理办法

瘢痕疙瘩处理办法

关于瘢痕疙瘩,有两点确实让我意想不到。

一是没想到全国范围内有这么多的瘢痕疙瘩病人需要帮助,需要治疗;二是竟然有这么多的瘢痕疙瘩继发感染。

对于前者,通过治愈率的提高,我们已能得心应手地从容应对。

但对后者,仅靠医疗手段却显得力不从心。

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多要靠瘢痕疙瘩病人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正确认识瘢痕疙瘩认识瘢痕疙瘩继发感染,首先要了解瘢痕疙瘩发生感染的原因。

其实这个原因并不复杂,知道“流水不腐”的道理,对瘢痕疙瘩继发感染的形成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瘢痕疙瘩继发感染的形成,和很多瘢痕疙瘩的起因——痤疮的形成如出一辙。

人皮肤上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医学上被称为皮脂腺。

它的作用是源源不断地形成油脂并均匀地涂到皮肤表面,使皮肤保持光滑温润。

就是说,皮脂腺是皮肤上的一类“香泉”,能不停地产生“香脂”润养皮肤。

这类“香泉”最怕被堵塞,因为在我们的皮肤上有许许多多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的细菌。

“香泉”里的“香脂”对这些细菌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一旦泉流不畅,“香脂”堆积,这些细菌们就会在“香泉”中安居乐业,享受“香脂”的盛宴。

对正常皮肤,这就引起痤疮的发生;而对瘢痕疙瘩,则会继发感染。

然而,瘢痕疙瘩继发感染一般会比普通的痤疮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且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这和瘢痕疙瘩形成后造成的局部特殊皮肤结构改变有关。

瘢痕疙瘩的形成可称为皮肤上的“造山运动”。

一马平川的皮肤上,兀然长出一座座“高山”,皮肤的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那些和瘢痕大山接壤的地方,皮肤的正常结构完全被挤压破坏。

作为“香泉”的皮脂腺被掩埋,和“香泉”相连的毛囊被岩层般的瘢痕覆盖。

于是,这些陷于瘢痕下的“香泉”和毛囊成为细菌藏身的洞穴。

再加上大山般的瘢痕疙瘩沟壑纵横,而纵横沟壑中又容易藏污纳垢。

因此,和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更容易发生感染。

并且由于岩层般瘢痕组织的阻隔,感染形成的脓液很难排出,感染症状往往较重,很多病人因此“痛不欲生”。

治疗瘢痕疙瘩的偏方

治疗瘢痕疙瘩的偏方

治疗瘢痕疙瘩的偏方1、偏方治瘢痕疙1.1、芦荟:芦荟对皮肤非常有益,因此可用于治疗疤痕疙瘩。

在疤痕上使用新鲜芦荟凝胶,每天两次。

使用芦荟凝胶之前,有必要用微温的水适当清洁该区域。

该疗法可以减少炎症和疼痛,保持皮肤滋润,修复受损皮肤。

这也将防止进一步的皮肤感染。

1.2、苹果醋:另一个治疗疤痕疙瘩极好的家庭疗法是苹果醋。

将一些苹果醋直接用在患部,并轻轻按摩,使醋被适当吸收到皮肤。

使苹果醋干燥几分钟,然后再次重复这个过程,以加快愈合过程。

如果苹果醋会导致皮肤刺激,你可以加水稀释。

每天重复该疗法几次,以达到最大成果。

1.3、柠檬汁:柠檬汁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在治疗皮肤疤痕、疤痕疙瘩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取鲜柠檬,提取其汁液,然后汁液用于患部。

半小时后用温水清洗皮肤。

重复该过程,每天至少一次。

在几周内,你可以看到疤痕颜色、质地、外观和弹性的显着改善。

2、什么是瘢痕疙瘢痕疙瘩,俗称疤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肤损伤愈合后所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目前学术界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瘢痕如具有以下特点,可诊断为瘢痕疙瘩:病变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呈持续性生长;③高起皮肤表面、质硬韧、颜色发红的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

3、瘢痕疙的并发症3.1、瘢痕表面浸渍:多发生于弹力带固定或未成熟的瘢痕,由于摩擦所致,可缩短配戴时间加以避免,也提示最好在创面愈合后6~8周开始治疗,不宜太迟。

3.2、汗疹:多由于局部不洁所致,可有奇痒症状,清洁局部及硅凝胶膜后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1、浅表性瘢痕:皮肤受轻度擦伤,或由于浅二度烧伤,或皮肤受表浅感染后所形成,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

保定市第五医院烧伤整形科刘根立。

临床表现:表面粗糙,有时有色素改变。

局部平坦`柔软,有时与周边正常皮肤界限不清。

2、增生性瘢痕: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二度烧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

临床表现:瘢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

瘢痕疙瘩最佳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最佳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最佳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的最佳治疗方法取决于瘢痕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硅胶凝胶:硅胶凝胶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可以减少瘢痕的红肿和厚度。

每天使用几周时间,可以显著改善瘢痕的外观。

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药物,如类固醇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来减轻瘢痕的疼痛和红肿。

这些药物通常以局部涂抹或注射的方式使用。

3.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帮助减少瘢痕组织的红肿和改善外观。

不同类型的激光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瘢痕。

4. 手术修复:对于较大、较严重的瘢痕,手术修复可能是最佳选择。

手术可以去除瘢痕组织,重新整形皮肤,并使瘢痕凹陷。

5. 化学剥脱:化学剥脱可以通过使用酸类溶液或其他化学剂来去除瘢痕表面的受损皮肤,促进新皮肤的生长。

总的来说,最佳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瘢痕类型进行个性化选择和评估。

因此,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治疗建议。

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指南

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指南

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指南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由于瘢痕疙瘩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瘢痕疙瘩,我们特此编写了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

中国瘢痕疙瘩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在皮肤外伤、手术切口、感染等多个部位。

目前,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复发率较高。

因此,制定一套适合中国患者的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疗法:手术是治疗瘢痕疙瘩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直接切除、分次切除、瘢痕下组织填充等。

对于较大的瘢痕疙瘩,可采用手术联合放疗的方法来降低复发率。

激光疗法:激光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等。

激光治疗可以减轻瘢痕疙瘩的充血和瘙痒症状,改善瘢痕外观,但需要多次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可通过局部注射或外用减轻瘢痕疙瘩的症状,但需要长期使用。

抗肿瘤药物如丝裂霉素C等可抑制瘢痕细胞增殖,减少复发率。

根据不同的瘢痕疙瘩类型,我们推荐以下治疗方法:早期瘢痕疙瘩:对于早期瘢痕疙瘩,特别是外伤或手术后不久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压力治疗或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

压力治疗可有效抑制瘢痕疙瘩的增殖,减轻症状;激素类药物可快速减轻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成熟瘢痕疙瘩:对于成熟的瘢痕疙瘩,即病史较长、瘢痕疙瘩较大的患者,我们推荐采用手术联合放疗的方法。

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联合放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避免刺激瘢痕疙瘩周围的正常组织。

伴有瘙痒或疼痛的瘢痕疙瘩:对于伴有瘙痒或疼痛的瘢痕疙瘩,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我们推荐使用抗组胺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对症治疗。

这些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王先生,因甲状腺手术后出现颈部瘢痕疙瘩,伴有瘙痒和疼痛症状。

经过采用手术联合放疗的方法治疗后,瘢痕疙瘩明显缩小,瘙痒和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两种激光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瘢痕疙瘩纤维化 进程。
2020/5/27
皮肤外科
14
+ 局麻后沿瘢痕长轴插入冷冻针达对侧,或者用 数枚注射针垂直于皮损长轴刺入后逐一注入冷 冻剂,直至相邻针间至少一半距离覆有冰晶, 每针持续冷冻20s~30s,共循环2次。
+ 12例难治性巨大瘢痕疙瘩患者,随访7~12月无 复发,在进针处见色素减退或脱失。
+ 0.05%维A酸霜 + 维生素E + 氨基聚糖凝胶 + 洋葱皮提取物 + 积雪草提取物制剂 + 生物制剂
2020/5/27
皮肤外科
17
+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作一合理的综合评估。
+ 根据皮损的进展阶段、大小、质地、自觉症状等 决定治疗方案。
– 硅凝胶片与压力衣可以作为基础性辅助治疗;
–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作为第一线治疗方法;
– 适应症:皮损较大、外形规则者。
– 可以很好地预防复发
2020/5/27
皮肤外科
4
+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瘢痕疙瘩有效、安全、易 行的方法,适用于较局限的皮损。 – 52例瘢痕疙瘩 – 皮损内注射去炎松(10 mg/mL) – 一氧化氮接触式冷冻1~2.5min。 – 冻融时再同法注射一次。每4~6w重复一次。 – 治愈率28%,显效率44%。
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或不明原因所致皮损病理 性愈合后形成的异常瘢痕组织。
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近年来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瘢痕疙瘩的疗 效有所提高。
手术、注射、外用硅凝胶片、压力、放射、激光、 冷冻、药物…
2020/5/27
皮肤外科
2
+ 单纯切除术
– 复发率45%~100%,复发瘢痕较切除前明显扩大。
前)
设立空白对照
– 结果各治疗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
2020/5/27
皮肤外科
6
+ 博莱霉素( 1.5IU/mL)滴在瘢痕疙瘩皮损上,再 以25G针头多针穿刺(8针/ mm2)皮损。(事先 经2%甲哌卡因局麻)
+ 盐酸维拉帕米(2.5mg/mL)
2020/5/27
皮肤外科
7
+ 术后48h开始每日外用12~24h。 + 随访6月,治疗组获得正常瘢痕愈合的比例显
+?
2020/5/27
皮肤外科
9
+ 压力可以加速瘢痕的成熟,通过创造一个低氧 环境导致血管周围细胞变性从而缩小瘢痕体积。
+ 用莱卡制作压力衣(压力5~10mmHg)治疗72 例瘢痕患儿。
+ 在烧伤后1.5年稳定,随后的2年里逐渐变薄。 + 建议儿童在瘢痕形成后持续使用压力衣治疗
18~24月,至少12月。
2020/5/27
皮肤外科
5
– 10例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每例皮损平均分 成5段
585nmPDL,(5J/cm2,每4w1次,共6次) 去炎松(20mg/mL,用法同前) 5-Fu( 50 mg/mL,每2w一次,共8次;末2次间隔4w,共
10次) 去炎松(1 mg/mL)与5-Fu(45mg/mL)混合液(用法同
2020/5/27
皮肤外科
10
+ 80例瘢痕疙瘩患者,行皮损单纯切除术。 + 术后24h内行光子照射(photon irradiation)治
疗,每部位10Gy,100kv或60kv,同时辅助硅凝 胶片、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 一年复发率9%,五年复发率16%,未发现严重 毒性反应。
2020/5/27
皮肤外科
11
+ 理论上放疗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但大量实践表 明此疗法的致癌率为0。
+ 在使用放射治疗良性疾病时需格外谨慎,尤其 对儿童和年轻人,特别是具有高度放射敏感性 的部位,如乳腺、甲状腺、生殖腺。
2020/5/27
皮肤外科
12
+ 30例瘢痕疙瘩患者,闪光-泵-PDL(10~18J/cm2) + 术后7d,TGF-β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Ⅲ型
– 外科手术需十分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操作原 则,术后及时辅以放射等治疗;
– 若合并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则选用抗组织胺药 和/或辅以其它经验性药物治疗;冷冻、激光可 酌情选用。
2020/5/27
皮肤外科
18
+ 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正日益成熟、许多经验性 的治疗也因此得到理论支持。
+ 抗纤维化靶向治疗是今后的治疗方向。
2020/5/27
皮肤外科
15
+ 切除瘢痕疙瘩皮损后,当晚即开始外用5% 咪喹莫特霜,每晚一次,共8w。
+ 术后随访6月以上,84.6%的皮损无复发。
+ 不良反应有局部瘙痒、烧灼感、疼痛、色 素沉着、水疱,但在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
2020/5/27
皮肤外科
16
+ 口服曲尼司特改善瘢痕疙瘩自觉症状与他觉症 状的有效率约50%。
胶原较术前明显减少。 + 术后12月时26例皮损显著消退、柔韧性增加。
+ 作者建议PDL治疗应每2月一次且不少于6次。
2020/5/27
皮肤外科
13
+ 细胞培养获得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 + Er:YAG激光联合CO2激光在3w25%、50%能量时
KFs较对照组KFs分泌较多的bFGF,而分泌的 TGF-β1明显减少。
+ 诸多生物制剂、草药制剂、经验疗法有待大规 模临床试验验证。
2020/5/27
皮肤外科
19
2020/5/27
皮肤外科
20
– 目前不主张单独使用。
– 术后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使复发率降低到 50%以下;
– 术后联合局部放疗使复发率降低到10%以下。
2020/5/27
皮肤外科
3
+ 核切除术
– 距皮损的一侧边缘内1mm处切开,表皮下分离并切 除皮损的纤维核,形成由表皮、瘢痕疙瘩表面薄层 真皮、网状血管组成的薄皮瓣,以6-0丝线原位缝合。
著高于对照组。
+ 作者推荐术后48h开始持续使用硅凝胶片3月 以上可以有效预防异常瘢痕形成。
2020/5/27
皮肤外科
8
+ 硅凝胶含有硅酮,具有良好的亲水、亲肤性, 通过增加瘢痕组织的水合与局部闭合作用达到 软化瘢痕、抑制增生。
+ 凝胶片紧密敷贴于瘢痕组织似乎就可以抑制瘢 痕形成,而硅酮的存在并不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