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胶囊说明书

合集下载

非诺贝特胶囊引起肾功能损害一例

非诺贝特胶囊引起肾功能损害一例

常 ,尿常规正常 ,双肾彩超未见异常 ,就诊时查血糖正常 ,血
(收稿 日期 :2008.06 18)
压正常,考虑男,1962年 8月生 ,主 管技 师,中国人 民
予金水宝、六味地黄丸治疗 20 d,复查血肌酐 120 tmaol/L, 解放 军第 322医院,037006
· 974 ·
山西医药杂志 2008年 11月第 37卷第 11期 Shanxi Med J,November 2008,Vol 37,No.11
官。然而从流行病学角度可知胆管癌很少发生除 肝以外的远处转移 ,其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局部的侵 袭及 并发症 …1。肺 与脾 脏 同样 为 高 表 达多 种 趋 化 因子 的重要 器 官 ,为何 胆管 癌 的肺转 移 却并 不 高 , 目前 仍不 十分清楚 。可能 同胆管局 部 的血 供 、解 剖 特点及所表达趋化 因子的种类等有关【引。尽管脾 脏高表达各种趋化因子 ,但作为人体的主发免疫器 官同时其血供与胆管系统血供有着直接 、密切的联 系,引导趋化肿瘤细胞直接步向脾脏。另外分解 的 肿瘤组织碎片可激发机体 的肿瘤特异性和非特异 性免疫 ,脾脏只有在其免疫功能发生缺陷时,即其 微环境发 生改变 的情况下 才可 能发生肿 瘤 的转 移 。 这也是 为何脾脏 少发转 移瘤 、胆 管癌少 发生远 处转 移 的一 个重要 原 因。肾脏【9l、皮肤 及骨骼 肌等微 表 达趋 化 因子的组 织 器 官在 正 常情 况 下也 很 少发 生
tanol/L),肌酐清除率 68.3 mL/min,尿素氮 8.7 tmaol/L,血 现肝损害 。出现肾损 害后及时停用 非诺 贝特 ,并 经治疗 肾
尿酸正常 ,尿常规正常 ,半个月后 复查 血肌酐 139 vmol/L, 功能恢复正常 ,提示非诺 贝特 肾损害存在可逆性 ;也提示 临

非诺贝特胶囊致急性肝损伤1例

非诺贝特胶囊致急性肝损伤1例

非诺贝特胶囊致急性肝损伤1例杨建萍;顾承东【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卷),期】2012(026)004【总页数】1页(P252)【作者】杨建萍;顾承东【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性,64岁,因咳嗽、胸闷憋气 1周,加重1d,于2011年10月15日入院。

查体:端坐体位,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少量细湿罗音,心律齐,未及杂音,双下肢无可凹性浮肿;血液化验:丙氨酸转氨酶(ALT)2690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640 IU/L,总胆红素(TBIL)20.9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1.1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08 IU/L,γ 谷氨酰转肽酶(GGT)24IU/L,肌酸激酶(CK)280 IU/L,血白蛋白(ALB)38 g/L,肌钙蛋白(cTnI)10.80ng/ml,B 型尿钠肽(BNP)>5000pg/ml,尿素氮(BUN)12.03mmol/L,血肌酐(Scr)223.5μmol/L;凝血功能、肝炎系列、免疫系列及病毒系列检查均阴性。

腹部B超:脂肪肝,门静脉内径1.2cm,胆囊壁稍厚。

心脏超声示: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功能减低(收缩功能减低+舒张功能减低Ⅰ级),右室内径正常范围。

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10年,高血压病10年。

曾因急性下后壁心梗于2011年8月24日~9月21日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查肝功能正常,BUN 14.85mmol/L,Scr 148μmol/L。

期间首次加用降脂药物非诺贝特胶囊(商品名力平之,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批号88024)200mg,qd治疗。

此次入院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NYHA);急性肝细胞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Ⅲ期),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因非诺贝特胶囊存在致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该患者在常用药物基础上首次联合服用非诺贝特胶囊1个月余,出现肝功能损伤考虑与非诺贝特有关。

非诺贝特胶囊剂及家犬体内生物利用度_杨赛溶

非诺贝特胶囊剂及家犬体内生物利用度_杨赛溶

器 衍 射 单 色 化, 管 电 压 为 40 kV, 管电流为 200 mA, 2 θ 角为 5. 0 ~ 50. 0 ° 。结果见图 5 。
A—Crude fenofibrate; B—Physical mixture; C—Fenofibrate nanocrystals Fig. 5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40% 以上的候选药物水 在新药研制中发现, [1 - 2 ] , 溶性差 一些药物甚至难溶于有机溶剂, 这就 防碍了这些候选药物的上市或使这些药品的疗效 受到 影 响。 纳 米 混 悬 制 剂 是 由 Müller 等 人 于 1994 年报道[3], 即指采用少量稳定剂稳定纯药物 纳米 粒 子 所 形 成 的 一 种 亚 微 米 胶 体 分 散 体 系
[4 - 5 ]
冷冻离心机( 上海菲恰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 涡 旋混合器( 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 , 超声波清洗 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非诺贝特 ( 批号: H20033275 , 武汉银河制药 有限公司) , 非诺贝酸对照品 ( 江苏滨海宇军医药 吲哚美辛对照品 ( 石家庄制药集 化工有限公司) , 团有限公司)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天津市博迪化工 有限公司 ) , 羟丙甲纤维素 ( HPMC-E5 , 山东瑞泰 化工有限公司) 。 家犬, 体质量 ( 15 ± 3 ) kg, 由沈阳陆军总医 动 物 合 格 证 号: SCXK ( 辽 ) 院动物实 验 室 提 供, 2003008 ) 。
A—Crude fenofibrate; B—Physical mixture; C—Fenofibrate nanocrystals Fig. 4 DSC curves of different fenofibrate samples

仓库物料编码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编制的原则与管理内容

仓库物料编码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编制的原则与管理内容

物料编码治理规程
1.目的:建立物料的编码治理规程,清楚辨别各种物料品名及进库日期。

2.职责:进库原料、辅料、包装材料。

3.范围:仓库保管员。

4.内容:
4.1.由仓库保管员担任编码工作,对进库物料正确编码。

4.2.所有进库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均应给出一个物料识别码,此编码独一无二,一经确立,绝不
重现。

4.3.编码原则:
4.3.1.进库物料编号须表示物料的进库时间、次序。

4.3.2.根据进库物料编号,应能控制物料的先进先出。

4.3.3.每种物料有一特定的识别码,此码一经确立,不再改变。

4.3.4.同一品种使用不同包装规格的物料及同一物料规格不同的包装材料,应分别给出不同的编号。

4.4.编码内容:
4.4.1.编码分二部分:分类代号、物料编号(流水号)。

4.4.2.物料识别码每种物料均有一个固定的识别码,此码一经确立,不再改变。

4.4.3. 物料分类编号格式
□□□——□□□□□□
———————
分类代号物料编号(流水号)
例:Y006-----101205
6号原料是10年12月累计第5批次。

4.4.4.流水号为仓库接收同一物料在同一月内的先后次序号;从每月中的首批进料顺序编起编制到当
月最后一批;流水号每月一排列。

4.5. 编码后填写物料总帐、请验单。

4.6. 质管部取样员须将编号填写在取样证及检验报告单上。

附:物料编码目录
一、原料编码
二、辅料编码
四、中间产品编码。

非诺贝特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非诺贝特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98.5%,批号:171225—200302);空白血浆(北 京友谊医院血库);甲醇和乙腈均为色谱纯;醋酸
钠,冰醋酸均为分析纯。
2测定方法
2.1
色谱条件
采用两制剂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方法,18名
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先服用受试制剂200 mg,洗脱1周后,服用参比制剂200 mg;第2组
HPLC分析柱:Eclipse xDB—C18柱(4.6
min左右,非诺贝特在人体内代谢为非诺贝特酸
(图1)。以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x)为
横坐标,血浆药物浓度(p)为纵坐标,用加权最 小二乘法(形=1/c2)进行回归计算,求得直线回
归方程为:p=0.188x+0.004,r=0.999
4.2 7。
回收率和精密度
取“2.4”同样浓度的质控样品各300“L,每 个浓度测定5个样本,考察非诺贝特酸血浆样品预
Ru—long‘(脚Ⅱn榭m旷肌oml口cy,&彬昭
simple e砒mct meth(,d fo¨he卸alysis and qIlan“tative dete订lIinati叫of f钿06bric acid in
of
pl鹅m,
肌d
compare
relative B100d
bioavailability
剂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
以空白血浆稀释成质量浓度依次为20,15,10,
5,2,0.5,0.2
mg・L一的血浆标准溶液。按照
4结果
4.1
“2.2”方法处理血浆样品后进样分析。
2.4
回收率和精密度考察
方法学特异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非诺贝特酸和内标地西泮分
取非诺贝特酸血浆标准溶液低、中、高3个质

非诺贝特胶囊的制备与质量研究

非诺贝特胶囊的制备与质量研究

非诺贝特胶囊的制备与质量研究非诺贝特是治疗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的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血液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水平。

作为第3代苯氧芳酸类调脂药,非诺贝特的研究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采用微粉化技术制备非诺贝特胶囊,确定了非诺贝特胶囊的处方及工艺,并对其进行了质量研究和初步稳定性考察。

本课题采用微粉化技术制备非诺贝特胶囊,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处方,确定的处方及工艺:按1000粒计算,非诺贝特100 g、淀粉80 g、5%P 188(占主药)和2%二氧化硅(占主药),混合均匀,气流粉碎一次,20目筛制粒,干燥,20目筛整粒,向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加入颗粒总量3%的滑石粉混合,装胶囊。

本课题对非诺贝特胶囊的溶出度、含量、有关物质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诺贝特胶囊含量和有关物质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 C18;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进样体积:10μL。

试验结果表明:空白溶剂、空白辅料不干扰主药测定,专属性试验可能出现的降解产物并不干扰主成分的检测,主药和各杂质的分离度均大于1.5;非诺贝特与各杂质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耐用性良好。

建立了桨法测定非诺贝特的溶出度条件。

溶出介质:蒸馏水、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pH 4.5的醋酸盐缓冲液、pH 1.2的盐酸溶液,温度:37.0±0.5℃,转速:75,检测波长:289 nm;试验结果表明:空白辅料不干扰主药测定;非诺贝特在四种介质中,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

利用上述条件测得三批自制非诺贝特胶囊的溶出度,符合药典要求,且溶出度高于原研药品,与参比制剂相似。

对自制非诺贝特胶囊性状、装量差异、有关物质、含量等进行了检查,均符合药典要求。

最后,对非诺贝特胶囊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治疗血脂异常及其调脂外作用的观察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治疗血脂异常及其调脂外作用的观察

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治疗血脂异常及其调脂外作用的观察方汉云【期刊名称】《心脑血管病防治》【年(卷),期】2004(004)005【摘要】目的观察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患者的疗效及其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血脂异常患者235例,服用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利必非)250mg/d,连服8周.治疗前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肌酐(Cr)、纤维蛋白原(Fg)值进行分析.结果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16.1%,其降低水平与LDL-C基线呈正相关;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约12%,其升高程度与HDL-C基线水平呈负相关.此外,患者的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前者的下降率为29.3%,后者的下降率为22.4%,与治疗前比较P<0.001.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好.结论短期使用非诺贝特缓释胶囊除具有显著降低LDL-C、升高HDL-C的作用外,同时尚有降低UA及Fg的效果.【总页数】3页(P23-25)【作者】方汉云【作者单位】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浙江,乐清,3256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972【相关文献】1.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J], 左素兰2.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J], 左素兰;吕娜;丁桂真3.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治疗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J], 吕娜4.两种不同剂型非诺贝特调脂作用的临床观察 [J], 张聪武;张波;周野5.调脂颗粒配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J], 徐高阳;鲍荣琦;陈竞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诺贝特胶囊(Ⅱ)和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非诺贝特胶囊(Ⅱ)和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非诺贝特胶囊(Ⅱ)和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胡智华;李国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比较非诺贝特胶囊(Ⅱ)和脂必泰胶囊在治疗高脂血症的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非诺贝特胶囊(Ⅱ)组79例和脂必泰组7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结果非诺贝特胶囊(Ⅱ)组整体有效率为91.1%(72/79),脂必泰组整体有效率为92.4%(73/79),2组患者在整体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消失.结论非诺贝特胶囊(Ⅱ)和脂必泰胶囊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均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药物副作用小,用药安全性较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07【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非诺贝特胶囊(Ⅱ);脂必泰胶囊;高脂血症;临床疗效【作者】胡智华;李国锋【作者单位】516211,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我院在2011年1月份至2012年1月份收治的158例高脂血症患者,分别采用非诺贝特胶囊(II)和脂必泰胶囊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1月份至2012年1月份收治的158例高脂血症患者,全部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当中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105例,女53例。

年龄42~63岁,平均51.3岁。

病例的纳入标准:保证正常饮食的前提下,2周内分2次检测TC(总胆固醇)≥6.0 mmol/L或者TG(甘油三脂)≥1.54 mmol/L,或者男性HDL(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女性HDL(高密度脂蛋白)≤1.17 mmol/L。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各项血脂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核准日期:非诺贝特胶囊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通用名:非诺贝特胶囊商品名:英文名称:Fenofibrate Capsules汉语拼音:Feinuobeite Jiaonang【成份】化学名称为:2-[4-(4-氯苯甲酰基)苯氧基]-2-甲基-丙酸甲基乙酯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20H21ClO4分子量:360.84【性状】依据原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确定!【适应症】供成人使用用于治疗成人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理想的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型(Ⅳ型)和混合型(Ⅱb和Ⅲ型)。

特别是饮食控制后血中胆固醇仍持续升高,或是有其他并发的危险因素时。

在服药过程中应继续控制饮食。

目前,尚无长期临床对照研究证明非诺贝特在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的有效性。

尚未证明非诺贝特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

【规格】依据原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确定!【用法用量】配合饮食控制,该药可长期服用,并应定期监测疗效。

- 每日服用一粒,与餐同服。

- 当胆固醇的水平正常时,建议减少剂量。

- 肾功能受损患者:轻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建议从较小的起始剂量开始使用,然后根据对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进行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因为不同对照临床试验之间的条件差别很大,因此不同临床试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不一定能够代表实际使用中的发生率。

以下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中,非诺贝特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并且大于2% 的不良事件列表,不论其因果关系如何。

有大约5.0%的接受非诺贝特的患者、大约3% 接受安慰剂的患者因为不良事件而停药。

在双盲临床试验中,非诺贝特组最常见的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是肝功能检测异常,发生率是1.6%。

﹡﹡: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上市后经验:在上市后使用中自发报告了下列不良事件:肌痛、横纹肌溶解、胰腺炎、急性肾衰、肌痉挛、肝炎、肝硬化、贫血、关节痛、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白细胞降低、哮喘。

因为这些不良事件来自规模不确定的人群的自发报告,不一定能够对发生率进行准确的估计,也不一定能够确定是否与药物暴露有因果关系。

【禁忌】在下列情况中,此药物禁止使用:- 对非诺贝特或非诺贝酸过敏者禁用;- 已知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非诺贝特或与之结构相似的药物,尤其是酮洛芬时,会出现光毒性或光敏反应;- 与其他贝特类药物合用(详见药物相互作用部分);- 活动性肝病患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不明原因持续性肝功能异常患者;- 已知有胆囊疾病患者;- 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包括接受透析的患者;- 哺乳期妇女。

【注意事项】由于处方中乳糖的存在,本品禁用于患有先天性半乳糖症,葡萄糖或半乳糖吸收障碍综合征,或乳糖酶缺乏症患者。

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在服用几个月(3~6个月)后,血脂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应考虑补充治疗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 肝功能:与使用其他降脂药物一样,一些病人使用非诺贝特后可能引起转氨酶(AST或ALT)升高,通常为一过性的、轻微或无症状的。

有报告非诺贝特数周至数年的治疗中发生的肝细胞性、慢性活动性、胆汁淤积性肝炎,极为罕见有慢性活动性肝炎相关的肝硬化。

建议:▪在治疗的最初12个月,每隔3个月检查转氨酶水平;▪应特别注意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当AST和ALT升高至正常值的3倍以上时,应停止治疗;▪如果发生提示肝炎的症状(例如:黄疸、瘙痒症),而且实验室检查确认肝炎诊断,应停止非诺贝特治疗。

- 肾功能:有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肌酐升高的报告,停药后趋向于回复到基线水平。

肌酐升高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对于原有肾功能受损患者、老年和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

- 胰腺炎:在接受非诺贝特治疗的病人中有报道胰腺炎的病例。

这可能是由于对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缺乏疗效,或者由于药物的直接作用,或者继发于胆结石形成或者胆汁淤积阻塞胆管。

- 胆石症:非诺贝特可能增加胆固醇的分泌进入胆汁,可能导致胆石症。

如果怀疑胆石症,应做胆囊检查。

如果确诊胆石症,应当停止使用非诺贝特。

- 非诺贝特与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时,可能会增强后者的抗凝效应。

为了避免出血并发症,应密切监测PT和INR,并可能需要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见药物相互作用)。

- 在考虑非诺贝特的治疗之前,应对高脂血症的继发原因,例如: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蛋白异常血症、阻塞性肝病、药物治疗、酗酒进行充分治疗。

对于服用雌激素或包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的高脂血症的病人,应该查明高脂血症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血脂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口服雌激素造成的)。

- 血液学改变:非诺贝特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轻中度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白细胞的下降,然而通常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维持稳定的水平。

有过非诺贝特治疗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和粒细胞减少症的报告。

建议在非诺贝特治疗的最初12个月定期监测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

- 过敏反应:有过非诺贝特治疗的患者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症和需要住院使用皮质激素治疗的毒性表皮坏死的病例报告。

报道风疹的发生率在非诺贝特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1.1%和0%;潮红的发生率在非诺贝特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1.4%和0.8%。

- 深静脉血栓性疾病:FIELD是在979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

研究中,4900例患者入组安慰剂组,而4895例患者入组非诺贝特组。

肺栓塞发病率在非诺贝特组(1.1%)高于安慰剂组(0.7%),p=0.022。

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非诺贝特组1.4%,安慰剂组1.0%,p=0.074。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期:- 动物试验结果显示未见有致畸作用。

- 到目前为止,临床尚未出现致畸和胚胎毒性。

但对孕期使用非诺贝特的跟踪不足以排除任何危险,故一般孕妇应禁用。

- 贝特类药物不用于孕妇,但通过饮食控制不能有效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10g/L)而增加母体患急性胰腺炎危险的情况时除外。

哺乳期:目前尚无非诺贝特可进入母乳的资料。

但在哺乳期禁用。

【儿童用药】尚未建立非诺贝特在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用药】老年人的剂量选择取决于肾功能状态。

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通常不需要调整剂量。

如有肾功能受损可以减少剂量。

使用非诺贝特的老年患者可以进行肾功能的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禁止合并使用其他贝特类药物:增加不良反应如横纹肌溶解症和两种分子间的药效拮抗作用的发生率。

不建议合并使用的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观察性研究发现,当贝特类降脂药,特别是吉非罗齐,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联合使用时增加肌肉不良反应包括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

除非调脂治疗的获益可能超过其风险,应避免联合使用贝特类与他汀类。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非诺贝特与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时,非诺贝特能够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紧密,从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抗凝剂,会增强后者的抗凝效应,使PT 和INR进一步延长。

为了避免出血并发症,合用非诺贝特时,应当减低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更频繁地监测PT和INR直至达到稳定。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例如环孢素、他克莫司具有肾毒性,会减低肌酐清除率并升高血清肌酐。

由于贝特类包括非诺贝特主要以肾脏分泌为主要排泄途径,免疫抑制剂与非诺贝特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肾功能的恶化。

应当慎重权衡联合使用非诺贝特与免疫抑制剂的风险和获益;如果必需使用则应当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监测肾功能。

胆酸结合剂:胆酸结合剂会与同时服用的药物结合,因此,应当至少在服用胆酸结合剂前1小时或者后4~6小时在服用非诺贝特,以避免阻碍非诺贝特的吸收。

【药物过量】非诺贝特过量没有特殊治疗,可给予对症治疗。

如果发生过量,给予一般支持性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状况。

必要时给予催吐或者洗胃排出未被吸收的药物,要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因为非诺贝特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紧密,血液透析不能清除非诺贝特酸,过量时不应考虑使用血透。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非诺贝特可降低血清胆固醇20%~25%,降低甘油三酯40%~50%。

- 胆固醇的降低是通过降低低密度动脉粥样化成分(VLDL和LDL),并且通过降低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比率取得的(该比率在动脉粥样化高脂血症中升高),从而改善了血浆中胆固醇的分布。

- 高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的关系已得到证实。

低水平的HDL可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危险。

甘油三酯升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但还不能确定这种关系是独立存在的。

另外,甘油三酯可能不仅与动脉粥样化有关,而且与血栓形成有关。

- 通过有效延长治疗期(显著降低胆固醇),血管外胆固醇的沉积(腱和结节黄瘤)能够有明显的消退、甚至完全消除。

- 在高脂血症病人中非诺贝特有利尿酸的作用,可使血浆中尿酸平均降低25%。

- 非诺贝特治疗增加apoA1、降低apoB,从而改善apoA1/apoB比率,该比值被认为是动脉粥样化的标志。

- 动物研究和人体临床研究表明,非诺贝特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该作用是通过降低ADP、花生四烯酸和肾上腺素所致的凝集反应而实现的。

非诺贝特通过激活PPARα(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激活脂解酶和减少载脂蛋白CⅢ合成,使血浆中脂肪降解和甘油三酯清除明显增加。

毒理研究在使用剂量超过45mg/kg时发现了小鼠和大鼠肝脏的肿瘤和/或肝细胞癌,在此剂量下同样发现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瘤和腺癌,在长期应用60mg/kg的大鼠睾丸发现了间质细胞瘤。

致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非诺贝特治疗的啮齿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分别在3个器官明显增加:肝脏(肿瘤和肝细胞癌)、胰腺(腺泡细胞瘤和腺癌)和睾丸(间质细胞瘤)。

大鼠和小鼠的毒性研究结果显示:过度的过氧化氢酶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出现。

这种变化仅在小啮齿动物出现,其他动物标本中尚未发现。

且与人类的治疗无相关性。

下列实验结果证实非诺贝特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艾姆斯试验(Ames test)、小鼠淋巴组织瘤实验、染色体畸变实验以及不定期的DNA合成实验等。

生殖研究表明,非诺贝特无致畸作用,但当使用孕妇毒性剂量时,在大鼠和兔子可以引起某些胚胎毒性。

当大鼠使用剂量为75mg/kg/天以上时,会出现延迟分娩和减少出生后存活率。

【药代动力学】非诺贝特在血浆中未发现原型存在,吸收进入体内后,在肝脏迅速被酯酶水解成为活性代谢产物,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非诺贝特酸。

通常服药后5小时可达最大血浆浓度。

同一病人连续治疗,其血药浓度水平是稳定的。

非诺贝特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紧密,可从蛋白结合部位取代维生素K拮抗剂,加强抗凝效果(详见药物相互作用部分)。

非诺贝特酸在血液中消除半衰期约为20小时。

该药主要从尿中排泄,几乎所有产物在6天内从体内排除。

非诺贝特主要以非诺贝特酸的形式消除,还有其葡糖苷酸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