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显微镜和望远镜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问: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活动二:望远镜阅读教材103-104页本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交流2分原理?(提示:物镜物镜成像在哪里?目镜的作用?) 3、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天文望远镜 :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3.关于望远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一定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解析】选C.望远镜中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对,A、D错;有的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有些不是,较复杂,B错.
【典例】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组成的,其中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物镜 B.显微镜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与望远镜的目镜 D.显微镜的物镜与望远镜的物镜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显微镜及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中物镜的作用是得到放大的实像,与前面学过的投影仪(或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而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得到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望远镜中的物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把这一缩小的实像放大得到放大的虚像,即望远镜中目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正确答案为B.
原理:
小结:
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

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

2.中考题型分析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

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0.5—1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显微镜◆典例一: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人教版物理八上: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上: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件 (共22张PPT)
的凸透镜叫物镜。
一.
1.显微镜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什么是物 镜,什么是目镜?由原理图分析显微镜的物 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 (填“长”或”短”), 反光镜是什么镜?它的作用是什么?
2.物体放在了什么地方,经过物镜后成什 么像? 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
3.物体经过目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 的哪种透镜相似?
B. 物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相似
C. 物镜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似
D. 目镜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似
19
针对训练
10.小明爸爸给他买了一架望远镜,通过观察他发现这架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通过查资料他知道 了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你是否看过木星的照片?你是否想过,若能飞近土星环,那 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你可能想不到,1600年以前没有任 何人看到过木星和土星环。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后才使地 球人看见了那些天体。
木星
土星环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
的凸透镜叫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目镜的作用相当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
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的凸透镜叫 物镜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的作用相当 于放大镜 。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 靠近眼睛 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离平面镜较近时,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B.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根据光路可逆,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一定能看见甲同学的脚C.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D.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该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解析】解:A、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为人身高的一半,如果平面镜的长度小于人的身高一半,适当远离不能看到全身像,故A错误;B、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根据光路可逆,甲同学眼睛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乙同学的脚上,但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不一定能看见甲同学的脚,故B错误;C、游泳池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觉得池底变浅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D、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该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显微镜由物镜与目镜组成,其作用分别类似于( )A.照相机和放大镜B.投影机和放大镜C.照相机和投影机D.投影机和照相机【答案】B【解析】解: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可知,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以内附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的像。
例 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 ,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视角的大小。物体越 ,离眼越 ,视角越大。 例 3: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 ,所 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 ,因为平面镜成 的像。 例 4: 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A.15m 远 1.7m 高的 B.15m 远 1.5m 高的 C.10m 远 1.7m 高的 D.10m 远 1.5m 高的 )
自主学习: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是 , 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 (相当于 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 的 像(相当于 焦距 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靠近眼睛的 的镜头,焦距 ) ; ) 。经两次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叫做目 镜, 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是 、 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 。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 和 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 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 ,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 附近成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 3、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 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 ,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 4、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 ) 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 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 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 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 5、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越近,其视角( ) 合作探究: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__________,能成一个 像,目镜的作用 相当于一个 ,能成一个 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的像。 6、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例 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 7、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 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8、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 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 以避免_______的干扰。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10、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成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附教学反思)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附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显微镜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特点:学生难以理解物镜和目镜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像进行展示。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学生难以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法,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指导。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实验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显微镜和望远镜新课学习打下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答案:
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望远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放大、调焦、观察。
4.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观察细菌、细胞、天文观测等。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特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核心素养目标】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2022新课标)

【核心素养目标】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2022新课标)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3)了解“中国天眼”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及我国科学家建设“中国天眼”过程中的卓越贡献。

2.科学思维: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不同的透镜观察微小物体和远处的物体。

3.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望远镜,感受物理应用于实际的乐趣。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透镜的性质教学难点:透镜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显微镜、放大镜、凹透镜、望远镜。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正式投入使用,被称为“中国天眼”。

FAST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先进了20年。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出生于吉林辽源,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南仁东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奖章。

2017年9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

放大镜能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能否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更微小的物体呢?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显微镜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 微 镜
作用: 看清楚 微小的 物体
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
目镜: 靠近眼睛的 凸透镜。 显微镜 :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
体的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短而 目镜的焦距长。
(f

<f目)
显微镜中的两个凸透镜 分别成什么样的像?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
• 伽利略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
望远镜的结构
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
望远镜成像原理
天文望远镜 : 由两面凸透镜组成 物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f物 >f目)
问: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的虚像
1.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2.反射望远镜的原理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668年发明的, 他用一面很大的凹面镜代替物镜。

• 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 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 大了?
问: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还是正立的。
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 放大的虚像的 。
小资料

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 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观察能 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000倍,能够 看清0.2微米的结构。但要观察更小的结 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本世纪 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 万倍。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 到单个原子。
视角
视角
物体
B
视角
A
• 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它 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越大。 •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 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近物视角大,远物视角小。 大物Biblioteka 角大, 小物视角小。注意:
• 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 大虚像。 •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但视角被放大。 •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 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1、用一下器材你能否自制一个显微镜 来观察物体:一个放大镜,一块玻璃 板,一杯水,一只滴管,一个肉眼看 不到的物体。说出你的方法。 2、去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一 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 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 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