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显微镜和望远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PPT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切片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
二、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1.基本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f物>f目。
物镜
A`
目镜
A F目 F物 B B`
2.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光路图说明:
物镜 目镜
2f1 F1 O1 F1 F2 O2 F2
思考:显微镜看到的像是倒立还是正立,虚像 还是实像?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R.胡克在17世 纪中期制做的 复式显微镜
19世纪中期 的显微镜
20世纪初期 的显微镜
显微镜拍摄的细菌照片
显微镜和望远镜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F
u>2f f<u<2f
2f
F
2f
照相机 投影仪
F
2f
F
2f
F
u<f
2f
F
2f
放大镜
思考:要得到放大的像,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一、显微镜
一、显微镜
显微镜发明于16世纪末,而于17 世纪始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它大大扩 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觉从宏 观引入到微观,了解到动物体内的细 微结构,直接导致了19世纪细胞学、 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立。
视角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
夹角。
a
a
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八年级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活动二:望远镜阅读教材103-104页本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交流2分原理?(提示:物镜物镜成像在哪里?目镜的作用?) 3、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天文望远镜 :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3.关于望远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一定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解析】选C.望远镜中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对,A、D错;有的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有些不是,较复杂,B错.
【典例】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组成的,其中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物镜 B.显微镜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与望远镜的目镜 D.显微镜的物镜与望远镜的物镜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显微镜及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中物镜的作用是得到放大的实像,与前面学过的投影仪(或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而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得到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望远镜中的物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把这一缩小的实像放大得到放大的虚像,即望远镜中目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正确答案为B.
原理:
小结:
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
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
2.中考题型分析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
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0.5—1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显微镜◆典例一: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人教版物理八上: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件 (共22张PPT)

一.
1.显微镜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什么是物 镜,什么是目镜?由原理图分析显微镜的物 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 (填“长”或”短”), 反光镜是什么镜?它的作用是什么?
2.物体放在了什么地方,经过物镜后成什 么像? 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
3.物体经过目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 的哪种透镜相似?
B. 物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相似
C. 物镜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似
D. 目镜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似
19
针对训练
10.小明爸爸给他买了一架望远镜,通过观察他发现这架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通过查资料他知道 了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你是否看过木星的照片?你是否想过,若能飞近土星环,那 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你可能想不到,1600年以前没有任 何人看到过木星和土星环。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后才使地 球人看见了那些天体。
木星
土星环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
的凸透镜叫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目镜的作用相当
于
。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
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的凸透镜叫 物镜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的作用相当 于放大镜 。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 靠近眼睛 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的像。
例 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 ,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视角的大小。物体越 ,离眼越 ,视角越大。 例 3: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 ,所 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 ,因为平面镜成 的像。 例 4: 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A.15m 远 1.7m 高的 B.15m 远 1.5m 高的 C.10m 远 1.7m 高的 D.10m 远 1.5m 高的 )
自主学习: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是 , 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 (相当于 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 的 像(相当于 焦距 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靠近眼睛的 的镜头,焦距 ) ; ) 。经两次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叫做目 镜, 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是 、 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 。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 和 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 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 ,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 附近成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 3、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 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 ,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 4、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 ) 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 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 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 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 5、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越近,其视角( ) 合作探究: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__________,能成一个 像,目镜的作用 相当于一个 ,能成一个 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的像。 6、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例 1: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 7、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 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8、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 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 以避免_______的干扰。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10、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成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附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显微镜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学生难以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法,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指导。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实验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显微镜和望远镜新课学习打下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答案:
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望远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放大、调焦、观察。
4.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观察细菌、细胞、天文观测等。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特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⒉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⒈教法: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⒉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学具: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教学过程:㈠、新课引入: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细菌、雪花及宇宙中的天体。
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通过什么观察到的吗?㈡、新课:1.视角要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看清,需先弄清这样一个事例:当我们站在一头牛的附近观察它和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些?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实际上牛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看课件。
先给学生讲清视角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学P72图3.5-4,弄清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用什么方法增大视角呢?2.显微镜我们要看清书中较小的字,应用什么看会更清楚?那么要看清人眼直接无法看到的细菌,又应用什么来观察呢?它是如何增大视角的呢?自学P71-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1)显微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2)显微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3)观察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显微镜光路图。
(4)显微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3.望远镜如果我们想看清宇宙中的物体,又要用什么去观察呢?(400多年前荷兰一个磨眼睛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用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看远处物体,发现物体近了很多,后来意大利伽利略知道此事后,研究后制成了第一台望远镜,改进后观看了银河系、月球、太阳、土星等,发现了宇宙许多天文现象),它又是怎样成像的呢?自学P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1)望远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物镜的直径为什么比较大?物镜是不是一定要是凸透镜?(2)望远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3)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望远镜光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物理导学案
课题:§5.5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况能力。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
究环节
展示
提升环节
质疑
提升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
略、
(内
容·学法·时
间)
展示方
案
(内
容·方式·时
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板块一:视角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P104图5.5-4,在随堂笔记中画
出物体AB在不同位置时视角的大小,理解人看到物体大小与视角的
关系。
板块二:显微镜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P103内容两遍,结合放大镜和投影仪能放大物体,理解显微镜成像原理,并将相关知识整理在随堂笔记中。
板块三: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103-104内容,结合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特点,理解显微镜成像原理,并将相关知
对子学
习
针对随
堂笔记中的
问题向对子
提出一个问
题:。
进行快
速交流,互
相给出等级
评定。
小组群
学
1.在学
科组长带领
组员明确:
①人看
到物体大小
与视角的关
系
②显微
镜、望远镜
的原理。
展示准
备:
2.在学
习组长的主
持下,根据
展示
方案:
方案一
预设:
可采
用互动的
方式来展
示人看到
物体大小
与视角的
关系。
方案二
预设:
可利用
两个凸透镜
自制一个显
微镜观察细
小物体进行
展示。
方案三
预设:
可利用
两个凸透镜
自制一个望
远镜观察远
处物体进行
展示。
一:视角
1.一个物体能否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的大
小有关,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的大小。
被观察物
体的两端到所夹的角叫做视角。
画出物体
AB在不同位置时视角的大小
2. 视角的大小与和
有关。
二、显微镜
1.各部分作用:
物镜:
目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原理: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填放
大或缩小)的(填虚像或实像),道理就像的
镜头成像情况一样;而这个像恰好成在目镜的
以内,将像再一次进行(填放大或缩小),所以目
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经过两次(填
放大或缩小)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
体了。
A
B
A
B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小明在用显微镜时,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是:()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物体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A.显微镜; B.照相机; C.望远镜; D.近视镜.
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4、李洋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5、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6、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7、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8、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
9、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____,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______ (选填“长”或“短”)。
10、显微镜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它的作用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____,它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它能使物体成____、____的____像.
11、投影仪是利用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
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12、要观察细胞等人眼无法直接看见的物体应选镜;要观察遥远的天体应选用镜;要观察纺织品布纹是否有缺陷,应选用镜.
13、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的_______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14、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1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
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1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的____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____.
17、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插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____像.
18、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____(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