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合集下载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如何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1.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hkais 2008-07-04 23:59:17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可以在下面这个论坛上面找,就有相关的制作文章。

望远镜论坛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的研究与制作及二手交易的论坛... 镜之家--望远镜论坛2.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gm807 2008-08-23 11:48:38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1.仪器的准备望远镜实验光学平台,标尺,物镜,目镜,二维架,二维平移底座,三维平移底座等。

显微镜实验光源,微尺,透镜架,物镜,目镜,三维平移底座,升降调节架,毫米尺,双棱镜架等。

2.望远境步骤自组望远镜(1)参照光路图组成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使标尺的像清晰可见,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为d1);(2)观察者用一只眼睛观察望远镜视场中标尺的像,另一只眼睛直接注视标尺,在视觉系统获得被望远镜放大的和直观的标尺的叠加像,再测出放大的红色指标内直观标尺的长度d1。

(3)求出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并与计算出的放大率作比较。

3.显微境步骤(1)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2)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半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3)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4)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3.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黄燕 2008-08-13 16:32:05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 1,比较各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设计出测量焦距的光路,并测量出实验提供的所有透镜的焦距,从中选择出适合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2,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你选择的透镜组成望远镜3,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你选择的透镜组成显微镜4,测量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测量光路,说明原理和步骤5,估测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4.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godskyer 2008-07-28 12:47:48 提供资料) 查看详情>>>我的经历可能对你有帮助:是这样的,以前,在我家有一条走廊,在二楼的,站在那里可以看到对街的窗户。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内容及要求:1、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选取光学器件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

提示: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要求分划板与物镜之间的距离等于物镜的焦距。

2、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测量另一凸透镜的焦距提示:该望远镜是一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用其观察物体时,入射光要求是平行光,否则是看不清物的。

3、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测量凹透镜焦距提示:可在上一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4、自组显微镜根据显微镜原理,在所给的光学元件中要选出焦距最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短焦距凸透镜作为目镜。

在实验中可通过改变物屏与物镜位置的办法来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

本内容为自组与观察性实验,不要求定量的测量。

提供的主要器材有:凸透镜、凹透镜、物屏、像屏(分划板)、光具座、直尺、支架等提示要点:1、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

2、了解放大镜、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会用简单的方法估计凸透镜的焦距。

4、理解视差概念,知道如何才能消除视差。

光学实验中经常要准确地测量像的大小、位置等,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消视差。

视差产生的原因:若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不共面时,随眼睛的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之间会有相对移动,难以准确测量。

若像与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像与分划板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此时可准确读数。

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3、记下所用仪器、材料的规格或型号、数量等;4、记录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步骤、各种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等;5、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得出实验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技能。

3. 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5.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新课: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5. 作业:让学生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直观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组织分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定义、结构、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总结及应用实例的分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实际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3. 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科学研究和观察天体的重要工具。

通过组装这两种光学仪器,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准直镜、焦距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

物镜和目镜分别起到放大物体和接收放大图像的作用。

准直镜用于调节物镜与目镜之间的焦距,以使图像清晰可见。

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射镜(或透镜)、焦距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

物镜用于接收远处物体的光线,放大成图像;目镜用于观察物体。

反射镜或透镜用于聚焦光线,使图像清晰可见。

四、实验步骤1. 显微镜的组装a. 将物镜、目镜和准直镜依次安装在显微镜的镜筒上,并用螺丝固定。

b. 将载物台固定在显微镜的底座上。

c. 调节焦距,使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合适。

2. 望远镜的组装a. 将物镜和目镜依次安装在望远镜的镜筒上,并用螺丝固定。

b. 将反射镜或透镜固定在望远镜的底座上。

c. 调节焦距,使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合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组装后,我们成功地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显微镜可以放大微小的物体,使其清晰可见。

而望远镜可以观察远处的天体,如星星、行星等。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原理和操作方法。

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光学仪器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科学研究和观察天体的过程。

七、实验拓展除了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应用。

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微生物等微观世界的研究。

望远镜则可以用于观测天体运动、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八、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组装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类似的实验,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科学视野。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

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一、实验目的1.掌握透镜焦距的简单测量方法;2.较为准确地得到待测凸透镜的焦距;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像,通过测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当物像y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后,当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倒立实像时,物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此时有公式:f=x L−x y(1)(二)、二次成像法:图2.二次成像法光路图二次成像法光路图如图所示。

首先选定物象间的距离A,并且保证在此间距内,透镜能够在光屏上有两次清晰的成像。

透镜的两个成像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 。

S1、S1′分别为成放大像时的物和像的位置,S2、S2′分别为成缩小像时的物和像的位置。

则有:S1−S2=d, S1′−S2′=d, S1′−S1=A, S2′−S2=A(2)透镜成像公式为:1 S′−1S=1f′(3)可得:d=√A(f′−4A) (4)可得:f′=A2−d24A(5)(三)、自组显微镜:通常所提到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视角放大率,其中视角ω为:tanω=yl(6)视角放大率为:Γ=tanωitanωe(7)其中:tanωe=y1250tanωe=tanω′=y2f e(8)则有:Γ=y2250y1f e(9)又因为:y2 y1=−Δf0(10)Γ=−Δ250f0f e(11)其中:Δ=M−f0−f e(12)(四)、自组望远镜: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为:Γ=tanωitanωe =tanω′tanω=−f0′f e′(13)此次实验过程中,所组装的望远镜所观察的物体为有限远。

这时需要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进行调焦,使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以里,再经过目镜在明视距离外成一虚像。

自组望远镜与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与显微镜

A u
A
v
2.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测量另一凸透镜的焦距
写出你所用的镜头的编码。
然。后通过目因镜 该观察望像 远,先镜调节是目镜一与聚分划焦板 于之间无的距穷离,远以使处人眼的看清望分划远板 镜,然,后当因看清此时 ,,也用同时其看清观了分察划板
显微镜是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如图所示。
可以通过改变分划板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显微镜 的不同放大率。
显微镜光路图
2.望远镜
望远镜的光路如图所示。无穷远处的物屏上 y的一点(图中
未画出)发出的光(平行光)经物镜成实像于的焦平面处(处于 目镜的焦点内),分划板也处于的焦平面处,则 y 与分划板重合。 如物不处于无穷远处,则 与 y 位于p 之外F 0 。人眼通过目镜看 的过程与显微镜的观察过程相同。由此可见,人眼通过望远镜观
察物体,相当于将远处的物体拉到了近处观察,实质上起到了视 角放大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1.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
本实验所需的器件为:目镜、分划板、物镜、物屏。因聚
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要求分划板与物镜之间的距离等于物镜
的焦距。因此该实验首先要进行物镜焦距的测量。测量光路图
如下。
O
Lo
P
Le
二、实验室可提供的主要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物屏、像屏、分辨率测试板 直尺、光具座、支架等
图1 实验装置照片
镜头是凸透 镜
镜头是: 或是:
镜头是凸透 镜
近视眼镜是凹透 镜
三、实验原理
1.显微镜
显微镜是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如图所示。物 镜 L 0 的焦距非常短( f0 1cm),目镜 L e 的焦距大于物镜的 焦距,但也不超过几个厘米。分划板 p与物镜 L 0 之间的距离 为 l。物屏 y放在物镜焦点 F 0 外一点,调节 y与 L 0之间的距离, 使其通过物镜 成一L 0 放大、倒立的实像 于分y 划板处。然后 通过目镜 观察L e 像 ,先y 调节目镜 与分L e 划板 之间p的距离, 以使人眼看清分划板 ,然后p当看清时 ,也同y 时看清了分划 板 。而目p镜 起到L了e 一个放大镜的作用,又将 成一放y 大、 倒立的虚像 (分划板y 也同时成p放大的虚像 ,并与 p 重 合)y 。 则人眼观察的微小物体 被大大y地放大成 了。 y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2. 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4.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四、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或图片2. 教学PPT或黑板3. 实验材料(如玻片、标本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安放、观察、调整等步骤。

4.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不同的标本和景物,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生物学、天文学等领域。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2. 利用实物演示、PPT或黑板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创新等。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深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故事。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光学仪器,它们分别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和远处物体。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的组装:将显微镜的底座放在台面上,确保其稳固。

接着,将支架插入底座上的插槽中,并用螺丝固定。

然后,将镜筒插入支架上的孔中,并用螺丝固定。

最后,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两端,并调整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2. 望远镜的组装:将望远镜的三脚架打开,并将其稳固地放在地面上。

然后,将镜筒插入三脚架上的孔中,并用螺丝固定。

接着,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两端,并调整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过程,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两种光学仪器。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物体清晰可见。

而在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图像放大并且清晰可见。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方法,还学习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细胞结构和微生物,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非常重要。

而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遥远的天体和星系,对于天文学和宇宙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组装显微镜时,如果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调节不当,可能会导致观察图像模糊或失真。

而在组装望远镜时,如果镜筒没有稳固地插入三脚架孔中,可能会导致观察图像晃动或不清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练习和调整,以提高观察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它们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这将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目的
1.测量实验室提供透镜的焦距,选出适合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组
2.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

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

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显微镜
3.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

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

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望远镜
4.测量自组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出其测量光路。

5.估测出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仪器
GsZ-Ⅱ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薄透镜、分束镜(1:1)、可调支架、分划板(0.1mm、0.2mm和1mm)、白色像屏等。

三.原理
1.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

无限远的物
经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

自准直技术在光
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得处于无限远的物
的方法。

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
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
通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自准
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示。

当物y位于透镜
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
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最简单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个正焦透镜组成(物镜,目镜)。

物镜作用是使物体成像于目镜物方焦点以内,并且靠近物方焦点或位于物方焦点处;目镜起放大镜作用。

2.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微小目标的工具。

选择两块合适的透镜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调整使光学系统共轴(等高共轴)。

固定两透镜之间的距离L为18cm。

被观察的物y1处在物镜前面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它经物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成
一放大的倒立实象y2,通过目镜后成一倒立的虚象y3于无限远处。

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为: Γ= -∆·250f 0'·f e
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它的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和目镜的视角放大率的乘积
3. 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大物体的细节。

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比较长,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y1在像方一边成一个实像y2,然后再通过物镜将此实像放大,使之成像在明视距到无限远处的任意位置上。

在许多情况下,用望远镜所观察的物体并非处于无线远,这时通过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进行调焦,使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以内,再经目镜在明视距离外成一虚像。

其光路如图4所示。

望远镜在观察有限远物体时的视角放大率为
Γ=tg ω'tg ω=S 2(S 1+S 2+S 3) S 1 S 3
4. 测量自组显微镜视觉放大率的原理
测量显微镜放大率可用目测的方法。

用0.1mm 分划板A 1作为物,另外在目镜后面放置一块与光轴成45°的半透半反分束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相距25cm (明视距离)处放置另一分划板A 2,通过调节作为物的分划板位置使人眼同时看清两块分划板,且两者无视差,读出未经显微镜放大的分划板上的刻线格数N 2,以及N 2格所对应于被显微镜放大的分划板上的格数N 1,则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
M = N 2N 1
5. 估测自组望远镜视觉放大率的原理
估测自组望远镜视觉放大率,在望远镜光路上,以一分划板作为物,用一只眼睛通过目镜和物镜看清分划板上的刻线N 1格,再用另一只眼睛直接观察分划板上的刻线,读出对应通过望远镜读得N 1 格上的格数N 2 ,则望远镜估测放大率
M = N 2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