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大多都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1、忧国忧民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②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反对残酷的战争: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建功报国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浅谈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4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7期总第818期No.17,2020Total of 818我们中华民族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西周时期起,古代先民就用《诗经》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表现对自然崇拜、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唐诗宋词更是把诗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歌是为抒发诗人情感服务的。
表现在诗歌中主要有两种抒情手段。
一种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另一种叫间接抒情,就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遭际以及诗歌中意象内涵的丰富性、读者的二度创作等原因联系起来。
那么作为读者,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获得更好的阅读享受呢?1知人论世是鉴赏诗人情感的基石要想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就要从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入手。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在知人论世的基石之上,再运用叠加各种表现手法,才会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做出较为准确的解读。
感受诗人的情感,了解作家的人生事迹、生活年代、理论倾向,以及他的诗篇风格,这对精准体会诗人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知人论世这种方法是鉴赏诗篇情感倾向的根本。
通过诗人的生平、揣摩诗人个性来诠释作品,能够从社会背景和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出发,文学作品都是诗人的生活与社会环境背景的产物,比如苏轼因以诗文讽刺新法,被政敌陷害,宋神宗把他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经过政治斗争的风暴,他差一点丢了性命。
被贬之后,此时的苏轼深感年华蹉跎老去,事业功名前途渺茫,都成浮云,郁闷之情积聚在心中,观看赤壁雄伟壮观的景象马上生发出内心的感动,眼前浮现出千百年前赤壁大战的场面和“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周瑜的儒雅英俊的形象,于是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英雄功业,借此表现在官场的不平遭遇和有志难伸的感慨和郁闷。
李清照在北宋灭亡之前,一直过着闲适优裕的生活,所以那个时期的作品明快、清新,多反映她的闺中恬淡幸福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如《醉花阴》等;后期,她遭遇国家巨变,丈夫去世,她的作品基调变得凄凉、悲痛、低沉,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声声慢》等都是表现这种情感的代表作品。
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有关技巧和方法

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有关技巧和方法一、关注诗歌题目,获取有关信息。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往往能给我们提示,从而为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例1、陆游的《书愤》,“书愤”即“书写悲愤之情”之意,有题目可知本诗的思想感情中应有“悲愤”之情。
例2、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例3、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二、从直抒胸臆的词句入手。
读完一首诗,首先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词句,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向。
例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句。
例2、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三、关注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借助他们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例1、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寒蝉”“酒”“杨柳”“残月”,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雁”“梧桐”“细雨”。
例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孙君直到夜郎西。
例3、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四、分析景物特点,把握思想感情。
例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当诗歌中出现了多个意象时,要整体把握,关注诗中直抒胸臆的词句,以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理解。
例2、墓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例3、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五、重视补充注释的辅助理解作用。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诗歌学习的五步法

诗歌学习的五步法一、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
它是诗歌的生命。
古人云:“诗言志。
”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
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研究作者,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
一般说来,写景抒隋诗多通过客体形象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或对个人生活的感伤等,这种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诗人形象就是诗的主体形象。
咏物言志诗主要通过细致描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有咏蝶、咏蝉、咏蜂,有咏松、咏梅、咏莲……或赞叹,或讽刺,或寄寓美好愿望,或表达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哲理。
边塞征战诗是唐宋时期较为盛行的优秀诗歌,多通过描写边塞奇异风光、艰苦战争、壮烈牺牲等客体形象,表达作者报效国家的热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感叹,或对连年征战、背景离乡的怨恨。
因事而发,借以抒发心中感慨,这样的诗稱为即事感怀诗。
这类诗歌重在抒怀,因而作者对所写之事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较明显地直抒情怀。
怀古咏史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描写,借以表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二、恰当运用想象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在诗歌欣赏中,想象能使欣赏者在读通字句、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理解力,填补由于作品的跳跃性而留下的字句间的空白,深入诗歌语言所构筑的美的境界,甚至对作品进行能动性发挥,去创造新的意境。
诗歌的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通过想象可以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诗歌形象。
在欣赏诗歌时,要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能力,才能真正地体味出作品的无限韵味和审美情趣。
想象在诗歌欣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想象能再造诗中的形象;②想象能获得情感的愉快;③想象能丰富诗歌的形象;④通过想象对诗的再创造的目的在于获得情感的共鸣或感动;⑤在想象中把握诗歌含蓄的艺术手法。
思想内容语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

思想内容语言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
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
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二、间接抒情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的。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的特点。
(二)托物言情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
(三)即事感怀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
(四)用典抒情个性化再处理:
⑴教学流程
⑵变式拓展
⑶归纳总结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
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事典所引的古代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诗文掌故等。
语典是指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袭用和化用前代或他人诗歌中的成语名句。
用典抒情,就要明白典故的意义,把握用典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
预习反馈:
1.(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病因诊断:
课堂达标: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①府相②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金陵:指镇江。
唐人喜称镇江为金陵。
②府相:名周宝,握有重兵。
唐时黄巢起义,藩镇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
尾联“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中出现了愁,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作者什么愁?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花》,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的辋谷川口。
诗人晚年隐居于此。
裴迪:唐代诗人,关中人,王维的好友,天宝后任蜀州刺史、尚书省郎。
②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凤歌笑孔丘”。
全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请你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
课后作业:
完成第二课时的课前预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