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

合集下载

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

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

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
答: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旨在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发育情况。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包括观察、测试、问卷调查等。

在神经发育方面,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这些量表可以评估儿童的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和个人-社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这些测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问题,还可以用于监测儿童的发育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在心理发育方面,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儿童智力测验、儿童发展问卷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社交技能、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情况。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水平,以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神经与心理发育评定应该由专业的医疗或心理专业人士进行。

同时,评估结果应该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以便为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干预计划。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81
H:31、 将一块2.5立方厘米的方木置于小儿前方容易够到的桌
53、55、 面上,注意他是否努力去拾起它(见第53条及第56
56、57、 条)。
62、68、 评分:
71、76、 若小儿表现眼-手协调,并且努力去接触方木,即使未
81
能拾起它,便计分。
27
智力量表计分
➢ 粗分:指儿童通过的所有条目,包括基础水平前 面施测和未施测的所有条目。在智力量表相应条 目中,通过的打勾,没通过的打叉,然后计算通 过条目的总数,即为相应量表的粗分。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测验结果评定:
异常:2个或更多能区,每个能区有2项或更多项目 发育延迟。
异常:1个能区具有2项或更多的项目发育延迟,加 上1个能区或更多能区有1项发育延迟和给能区 切年龄线的项目均为“F”。
可疑:1个能区具有2项或更多项目发育延迟。 可疑:1个或更多能区具有1项发育延迟和该能区切
计分 失败 其他
婴儿:5个月6天=5.2月
25
智力量表实用指南
项目 编号 48
49
项目 名称 接近 悬环
※发 声时 的姿 势
年龄 定位 4.2 (26)
4.4 ()
场景编码 实践指南
D1:36、 用细绳将红环悬挂在小儿容易够到之处,轻微地晃动 38、45、 引起小儿注视,允许他有充分的时间做出反应(测优 46、48 势手:将红环置于中线,右侧和左侧,注意小儿持续
➢注解(举例):28项
6.小球从桌边滚下时,小儿视线会跟随它,直到小 球不见或看它究竟滚向哪里。检查者掷球时,应敏 捷使球滚出,几乎不令小儿见到检查者手,掷球时 勿挥臂。 7.小儿用拇指和另一指摘小丸(平剪摘) 8.用示指、拇指指端摘小丸,摘时腕部离开桌面, 从上面摘(垂直摘)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指通过对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交和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试,以评估其神经心理行为的发育水平和个体差异。

这种评价方法对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发现潜在问题以及制定干预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评价的目的、常用方法和工具以及发育评价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其中包括定性观察、定量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等。

定性观察主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来了解其发展情况,如观察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互动和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而定量评估则利用各种评估量表和问卷等工具,对儿童进行多个方面的测量和评估,如儿童认知水平、动作能力和社交技能等。

此外,标准化测试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测试工具,对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和分类。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价结果受到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如儿童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评价结果受到儿童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儿童的发育速度和方向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评价过程中还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如评估者对儿童行为的解读存在个人偏见。

因此,在进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估,尽量减少评估的偏见和缺陷,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是了解儿童发展情况、发现潜在问题和制定干预计划的重要手段。

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定性观察、定量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等,但评价结果受到环境、个体差异和评价者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估结果。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是一种旨在了解儿童智力、情绪、社会交往、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测试方法。

通过评估可以帮助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并为儿童发展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评估的内容包括智力测试、行为观察、发育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等多个方面。

智力测试主要衡量儿童的智商水平,如语言理解、思维能力、记忆力等。

行为观察主要观察儿童的社交行为、情绪反应、注意力和活动水平等。

发育问卷调查则根据家长或者老师的观察和反馈,评估儿童在不同发展领域的表现。

而家长访谈则是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儿童在智力、语言、社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否相符合同龄儿童的水平。

2.发现潜在问题和困难:评估可以帮助发现儿童在心理、情绪
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等。

3.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评估结果可以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干
预和支持。

例如,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儿童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可以提供专门的训练方法。

4.监测干预效果:评估可以帮助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了解干
预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对于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制定干预计划和监测干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0一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

0一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

0一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
对于0一6岁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得分,一般会使用一些常见的评估工具,如贝氏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分为不同的发育阶段,如智力发育、语言发展、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等方面。

具体得分范围会因评估工具和具体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贝氏发育量表中,总分通常在85-115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该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或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得分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家长和医生可以综合考虑儿童的发育历史、环境背景等因素来做出综合判断。

如果您有确切的评估得分,建议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或心理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解释和建议。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2023-11-06
目录
•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概述 • 大脑结构与功能 • 儿童感知与运动发展 • 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 • 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与干预 •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儿童神经心理发 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心理 功能的逐步完善和成熟。这一过程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特点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具有阶段性、 连续性和不平衡性。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情感、社 交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特 点各不相同。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性
促进大脑发育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环境 和教育条件下,儿童的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 坚实的基础。
指导。
社交与沟通障碍
儿童可能在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方 面存在困难,需要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训
练。
情绪与行为问题
儿童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攻击性行 为等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
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
针对有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儿童,需要 提供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以促进他们的 成长和发展。
解决方案与策略
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方法、同伴关系等 也会影响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社区资源、社会支持体系等都会 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产生影响。
07 儿童神经心理发 育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常见问题与挑战
智力与学习能力不足
儿童可能在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 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和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神经心理发育的健康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神经心理发育方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医学界提出了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本文将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以便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工具。

二、什么是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是根据孩子在这个芳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一份检查表格,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芳龄段的发育情况。

该检查表以评估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发育水平为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社交能力等。

三、0~1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0~1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主要表现在基本的生理功能和感知能力上。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各项基本生理功能是否协调、感知能力是否灵敏,同时可以关注孩子对声音、触觉、视觉等的反应情况,以此来初步评估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四、1~3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1~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发育主要呈现出语言能力、运动发育、感知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协调性、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能力等方面来评估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

五、3~6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家长可以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此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该检查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观察和评估孩子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的工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建议家长们结合该检查表,多与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意见。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2023儿童神经心理发育contents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简介•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促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策略•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干预措施•研究展望与挑战目录01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简介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是指儿童神经系统和心理能力在成长过程中的协同发育,包括感知、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定义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环境依赖性,同时存在个体差异和关键期。

特点定义与特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阶段新生儿期建立基本感知和神经反射胎儿期神经元增殖、分化形成大脑的基本结构婴儿期形成基本认知、言语和情感能力学龄前期进入社会化进程,形成个性特征幼儿期进一步完善认知和言语能力,逐渐具备学习能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性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良好的神经心理发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塑造儿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神经心理发育还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预防神经心理疾病了解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过程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发育障碍和神经心理疾病,如自闭症、多动症等。

02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评估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如对声音、色彩、形状和味道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评估儿童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分配情况,以及他们是否能过滤掉不相关信息。

评估儿童记忆力的好坏,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通过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创新能力,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评估儿童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如通过表情、声音和动作判断他人的情绪。

儿童情绪和社交能力的评估情绪识别观察儿童在面对挫折、压力或困难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评估儿童在与人交往中的技能,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社交技能儿童运动能力的评估大运动能力观察儿童在跑、跳、抛球、游泳等大动作技能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一、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与否与儿童心理发育密切相关。

(一)脑发育的可塑性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各系统中居领先地位。

生后前3年,尤其第1年特别迅速。

新生儿出生时脑重约390g,只有成人的1/3;9个月时约660g,较新生儿期增加一倍;3岁小儿脑重达900~1000g,为成人脑重的2/3;6~7岁时接近成人脑重的90%。

儿童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数目已基本与成人相同(约1000亿),但细胞分化还在继续。

3岁时大脑皮质6层结构才基本完成,8岁已接近成人。

脊髓在胚胎时期即已开始发育,出生时形态结构已较完善,2岁时与成人近似。

可见,儿童早期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

(二)环境对脑发育的影响大脑发育并非随婴儿年龄增长而自然成熟,除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外,重要的是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外界刺激愈频繁,愈强烈,则脑细胞发育速度就愈快。

即在外界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过程中,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应抓紧3岁以前的关键年龄段对小儿进行早期教养。

二、运动语言行为发育(一)运动发育儿童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脑的形态及功能有关,此外尚与脊髓及肌肉的功能有关。

运动发育是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运动发育又能促进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

1.运动发育的规律儿童运动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而且运动的发展还遵循着一些规律:(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不精确的,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

(2)从上到下:儿童动作的发展是自头端向足端进行。

(3)从近到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然后逐渐向肢体远端发展。

(4)先正后反:即儿童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

2.大运动发育程序儿童的姿势或全身的活动称之为大运动,其主要发育程序为:2个月俯卧抬头,4个月竖头稳定,6~7个月会坐,8~9个月会爬行,12~15个月独走稳,2岁会跑、会双脚跳,4岁独脚跳。

3.精细动作发育程序儿童手和手指的运动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的能力称之为精细动作。

其发育程序为:6个月伸手够抓面前的玩具,8个月会双手传递,10个月能用拇指、示指对指取小物品。

2岁叠6~7块积木,能一页一页地翻书,3岁叠10块积木,会穿珠子。

(二)语言发育语言为人类所特有,是人们交往、思维的工具。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的完善。

任何一项功能的异常均可出现语言障碍。

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述三个方面。

1岁以前儿童主要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阶段,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会招手“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

以后开始学说话,1岁时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2岁说短句子,会用代词“我”,3岁会说歌谣、识性别。

三、心理发展(一)感知觉感知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

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婴儿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1.视感知视觉刺激在儿童和他的环境联系中提供着重要的信息,尤其婴儿期发育迅速。

2个月婴儿目光能跟随移动的物体90°,4个月跟随180°,6个月能跟随落地的物体。

2.听感知 1个月的婴儿对铃声有反应,3~4个月时头能转向声源,8~9个月可迅速寻找声源。

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dB。

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dB为轻度听觉障碍,40~60dB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dB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dB以上为极重度听觉障碍。

3.触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皮肤感觉的灵敏度和定位能力逐步提高,同时手部皮肤在感知周围物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3岁儿童已能辨别各种物体软硬、冷热等属性,5~6岁能区别相同体积而重量不同的两个物品。

(二)注意1.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当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事物时,这就是注意。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孤立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2.分类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3.发展特点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还是无意注意,具有无目的、无预见的性质,其注意仍是客观事物的鲜明性、情绪性和强烈程度等特点所决定。

3岁以后才逐渐发展形成有意注意。

注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2个月的婴儿仅为无条件的定向反射,3~4个月则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物;6~7个月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向反应,会准确地转头寻找;之后到1岁,注意时间延长,并会用手触摸注意的物品,尤其是注意感兴趣的事情;1~2岁的儿童,不仅能注意当前感知的事物,还能注意成人语言所描述的事情;至3岁,儿童的注意进一步发展,能倾听故事、歌谣。

学龄前儿童开始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学龄初期的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20分钟左右,10~12岁左右可达25~30分钟。

(三)记忆1.定义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主要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原来感知过的事物在眼前重新出现,而且觉得确实感知过,即称为再认;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却在头脑中重现出来,即为回忆。

2.发展特点儿童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记忆能力也随着初步发展起来。

婴幼儿的记忆首先出现再认。

5~6个月的婴儿再认妈妈,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妈妈的脸,但此时再认的保持时间很短,如果离开妈妈一段时间后,婴儿就不认得妈妈了。

1岁的婴儿能再认10天前的事,并开始出现回忆。

3岁的儿童可再认几个月以前的事,回忆可保持几周。

而4岁的儿童即可再认1年前的事,回忆可保持几个月。

一般来说,人不能回忆3岁以前的事情。

3.婴幼儿记忆的特点①记忆时间短,仅可保持几天至几星期;②记忆的内容少,限于经常接触的熟悉的事物;③记忆内容多带有情绪色彩,对快乐或恐惧的事情比较容易;④记忆的无意性很大,记忆过程缺乏明确的记忆目的,主要凭兴趣进行。

随着他们的探索行动,感兴趣的就记住了,不感兴趣的则不屑一顾;⑤记忆中喜欢背诵,但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远比不理解的机械背诵效果好;⑥记忆的精确性尚差,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

(四)思维1.定义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婴幼儿期是人的思维发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2.分类①感知动作思维:就是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思维在动作中进行,与行动分不开。

②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即依靠表象、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③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儿童在知识经验范围之内进行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即依靠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

3.发展特点 2~3岁儿童开始产生思维的低级形式一感知动作思维;儿童从3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具体形象思维是在感知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感知动作思维使儿童积累了最初的一批事物的表象,为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在整个学龄前期的思维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出现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逻辑思维,5~7岁儿童的思维活动中已经有这种思维的萌芽,这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其中词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思维的发展经历着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

年长儿在进行思维时,三种思维往往相互联系,通常不会是单纯地利用某一种思维形式。

(五)想象1.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与回忆不同,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再现,而想象则是人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调节在头脑中形成过去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2.发展特点 1岁以前的婴儿没有想象,1~3岁开始有想象的萌芽。

进入学龄前期的儿童想象要丰富得多,从日常生活的人和玩具逐渐扩大到社会环境,甚至宇宙。

不仅想象的对象广了,想象的内容变得完整、细致和系统,并且加入很多创造性成分。

3.学龄前儿童想象特点学龄前儿童的想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①想象的主体易变化,画画时一会儿画小人,一会儿画飞机;②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经常将童话里的事情当成真实的;③想象具有夸大性,如儿童都喜欢听拔萝卜等夸张性强的故事;④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常常没有预定的目的,因而富有幻想的性质。

(六)意志1.定义意志是指人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心理的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2.意志过程基本特征①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②意志行动体现在克服困难之中;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的。

三个基本特征互相关联,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发展特点新生儿没有意志,1~2岁的儿童才出现意志的萌芽表现。

2岁儿童在成人语言的指导下能调节自己的行动,学会控制自己。

3岁时,儿童的各种好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逐步明显起来,意志行动开始发展,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来,独立性增强。

以后儿童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别人和自己提出的目的,不仅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而且也逐步掌握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

然而这个年龄的儿童消极的意志品质,如顽固性、冲动性和依赖性也会出现。

四、儿童心理测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性格等方面,对这些能力及特征的检查统称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即用一定的实验手段,用量化的方法,观察人的心理发育。

测验所采用的表格叫做量表。

(一)心理测验的目的心理测定的目的在于评价儿童的心理发育水平,并为智力低下、情绪紊乱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一次性评定难以准确地判断将来,主要用于评价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适宜的干预。

(二)心理测验分类1.按测验性质分类(1)言语测验:测验者以语言提出问题或指令,受试者用言语作出反应。

大部分心理测验均属于此类。

(2)操作测验:测验者以操作或言语提出问题或指令,受试者用操作作出反应,所以也称作操作测验。

(3)言语与操作混合测验: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测验方法和内容。

2.按测验形式分类(1)个别测验:在每次测验中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进行,这是心理诊断测验中常用的形式。

(2)团体测验:可有一个或多个评估者对数量较多的被评估者,用于广泛心理健康调查。

(三)儿童常用心理测验方法1.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目的: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上有问题的儿童,以便早期矫治;②评价儿童智力低下的程度;③对一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是否伴有心理发育异常提供依据;④在治疗疾病或智力发育干预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价;⑤为科研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手段。

智力测验通常按测验性质分为筛查性测验与诊断性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