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标记实验步骤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纯化(超迷离心法和凝胶过滤法)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纯化(超迷离心法和凝胶过滤法)标记好的免疫金探针必须经过纯化处理才能用于IHC染色,尤其是免疫电镜的染色。
纯化的目的就是除去其中未标记的蛋白质,未充分标记的胶体金及在标记过程可能形成的各种聚合物。
其纯化方法有超速离心法、色谱柱法以及以上二者相结合应用。
(一)超迷离心法根据胶体金颗粒大小不同及蛋白质种类不同,离心的转速和时间也不同。
用牛血清白蛋白稳定的胶体金标记羊抗兔IgG,可先从低速离心(20nm颗粒用 250g;5nm用4800g20min),弃去聚集的金颗粒所形成的沉淀,然后将上清液5nm金标记物用60000g于4℃离心1h,20nm和 40nm金标记物用14000g于4℃离心1h.小心地吸出上清,将管底沉淀再用1%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混悬至原量,平衡过夜后,重复离心2次,最后一次洗涤离心的沉淀,再用1%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含0.02mol/LNaN3)稀释到l:20.40nm金颗粒在520nm检验吸光度为 0.35;20nm金颗粒为0.30;5nm金颗粒为0.25,用1%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作空白。
制备的胶体金-蛋白探针可保存于4℃,如加入50%甘油可贮于0℃以下(-18℃)1年以上。
以聚乙二醇稳定的葡萄球菌A蛋白标记胶体金,按胶体金制备方法及所得颗粒大小不同,用不同离心转速分离纯化,以白磷还原法制备的5.0 nm胶体金A 蛋白,用125000×g离心;抗坏血酸法制备的11.3nm胶体金-A蛋白,用150000g离心45min,可见离心管底部附贴有小片紧密的沉淀,其上为较疏松的红色沉积物,再上为透明的上清液。
附贴管底的沉淀无用,以后操作步骤中不要搅起来,仍保持其贴于管底。
弃去上清液后,用等体积的 0.0lmol/LPBS(pH7.2)溶解疏松红色沉积物,同上重复离心1次,小心移去上清液,剩余0.5ml上清液,将疏松红色沉积物溶解后,即为初步提纯的金标-A蛋白试剂。
(二)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必须以BSA为稳定剂。
HIV测定(胶体金法)操作规程

HIV测定操作规程(胶体金法)1、检验目的用于快速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品中的HI V 1/2型抗体。
2、原理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测定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I V 1/2型抗体。
检测陽性样本时,样本中的HI V抗体与胶体金标记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重组抗原结合形成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的胶体金标记重组抗原则在对照线处与抗H I V单克隆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30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3、性能参数●用国家参考品测定,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精密性、最低检出量、稳定性能均符合要求,测定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梅毒及非肝炎传染病患者等各种类型的血清不得引起干扰。
●本测试条/卡仅用于体外诊断试验,仅用于人全血、血清或血浆,其他体液和样本可能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对于下列物质在所给出的浓度下对测试结果不造成影响:测定物质名称测定的浓度测定物质名称测定的浓度胆固醇≤200 mg/ml 血红蛋白≤178 g/L甘油三酯≤200 mg/ml 胆红素≤16 mg/L4、标本要求●标本类型:血清或血浆,血浆样本对临床常用抗凝剂(EDTA、肝素、枸橼酸钠)无要求。
●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标本储存和运输:如果血清或血浆样品收集后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2~8℃保存,如果大于7天则须冷冻保存;全血标本建议在3天内检测,样品放在2~8℃保存,不得冻存。
●标本拒收状态: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严重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5、容器和添加剂类型使用一般干燥管(不添加任何东西),或EDTA、柠檬酸钠、肝素抗凝管盛放血液。
6、贮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条件:4--30℃密封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16个月。
胶体金层析法

胶体金层析法
胶体金层析法(Colloidal Gold Lateral Flow Assay)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也被称为“快速测试纸条”或“快速诊断试纸条”。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下面是胶体金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将被检测的分
子(如蛋白质、病毒抗原等)与特异性抗体结合。
2.胶体金标记:抗体或抗原被标记上胶体金颗粒,使其呈现颜色。
3.层析效应:在试纸条上形成的吸附带将试剂中的标记复合物隔离出来,
通过毛细管作用,使其沿着试纸条上的纵向扩散。
步骤:
1.取得待检样本(如血液、尿液、食品提取物等)。
2.将待检样本加入试剂盒中,与试剂中的抗体或抗原相结合。
3.混合物通过毛细管效应在试纸条上扩散。
4.当待检样本中存在目标分子时,会与试纸条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可
见的标记复合物。
5.标记复合物在试纸条上的特定区域显示出色带,从而进行目标物的定性或
半定量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简单、快速、便携、成本低等优点,在诊断和快速检测中应用广泛。
例如,它被用于临床诊断、药物滥用检测、感染病原体检测(如流感、艾滋病毒等)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抗原检测胶体金法使用方法

抗原检测胶体金法使用方法
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的快速检测方法,常用于检测感染病原体等微生物的抗原。
以下是其使用方法:
1.将胶体金试剂置于室温下,静置等待约10分钟左右,保证溶液中胶体金颗粒均匀分散。
2.取一支测量管,分别加入待检样品、标准品和负对照。
3.加入相同体积的胶体金试剂,混匀。
4.渐待反应发生,通常需要等待5-15分钟。
5.检查测试区域是否出现淡红色或者深红色带状线条,出现带状线条可判定为阳性结果;不出现带状线条,则为阴性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条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胶体金法检测步骤

胶体金法检测步骤胶体金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生物分子的方法,它搭载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下面将介绍胶体金法的具体步骤。
1. 准备实验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好进行检测的生物分子样品,例如蛋白质、DNA、RNA 等,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样品。
实验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去除样品中可能干扰检测的物质,使其纯化程度增加。
2. 制备胶体金试剂胶体金试剂是胶体金法的核心部分,其通常包括硝酸金处理的金纳米粒子、还原剂、稳定剂等。
制备方法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 胶体金试剂与样品混合将制备好的胶体金试剂与准备好的生物分子样品混合,根据实验需求加入适量的稳定剂等,使胶体金试剂与样品分子充分混合,形成复合物。
4. 涂覆检测板将混合好的胶体金试剂和样品复合物涂覆在检测板上,比如ELISA板等。
在涂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试剂和样品的质量不动态变化。
5. 检测信号的显示待检测板涂覆完毕,将进行下一步检测。
当生物分子与胶体金试剂结合后,会产生特定的信号,这个信号可以通过显色、荧光等方式来显示。
当然,不同的标记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要根据具体实验去权衡。
6. 检测定量化分析数据通过检测机器或人工的方式,对样品的信号进行定量化分析,确定样品中某种生物分子的浓度、变化程度等信息。
而在过程中就能观察到所期望的结果,调整实验参数等方式去优化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胶体金法作为一种可靠的生化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农业病害检测等领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快速、敏感的检测,从而为科学研究和疾病治疗等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撑。
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测定法

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测定法
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简称GIA)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分子(如蛋白质、荷尔蒙、抗体等)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
一般的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处理:将待检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唾液等)进行预处理,通常包括离心、稀释或某些特殊样品的处理方法。
2. 准备试纸条:将试纸条浸泡于样品中,使试纸条上的涂层带上样品中的目标分子。
3. 上样: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滴入试纸条上的样品进样孔,让样品与试纸条上的特异抗体结合。
4. 试纸条扩散:待样品进入样品孔后,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会与试纸条上固定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复合物会随着样品的扩散而向试纸条上移动。
5. 可视化结果:在试纸条上存在着特定检测线。
当复合物通过检测线时,会发生阳性反应,即出现颜色改变。
通过检测线的出现与否,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分子。
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快速、便携、结果可视化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流程

胶体金标记流程原理(一)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在还原剂如柠檬酸三钠、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HAuCl术。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4称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为胶体金。
由于这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PHA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等。
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ConA病理学和细胞生组织学、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物学等领域。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免疫金标记技术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这一反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二)器皿及试剂的处理1.玻璃器皿的清洁制备胶体金的成功与失败除试剂因素以外玻璃器皿清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如果玻璃器皿内不干净或者有灰尘落入就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形成的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微红、无色或混浊不透明。
我们的经验是制备胶体金的所有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把玻璃器皿上的灰尘流水冲洗干净,加入清洁液(重铬酸钾1000g,加入浓硫酸2500ml,加蒸馏水至10000ml)浸泡24h,自来水洗净清洁液,然后每个玻璃器皿用洗洁剂洗3~4次,自来水冲洗掉洗洁剂,用蒸馏水洗3~4次,再用双蒸水把每个器皿洗3~4次,烤箱干燥后备用。
通过此方法的处理玻璃器皿不需要硅化处理,而直接制备胶体金。
也可用已经制备的胶体金溶液,用同等大小颗粒的金溶液去包被所用的玻璃器皿的表面,然后弃去,再用双蒸水洗净,即可使用,这样效果更好,因为减少了金颗粒的吸附作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标准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胶体金法)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2型艾滋病。
2.检验程序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检测人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2型抗体。
检测阳性样本时,样本中HIV抗体与胶体金标记抗原(大肠杆菌中表达)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重组HIV-Ag(大肠杆菌表达) 结合形成“Au-HIV(1+2) -Ag-HIV-Ab-HI(1+2) -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的胶体金标记重组Au-HIV(1+2) -Ag则在对照线处与鼠抗HIV单克隆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样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30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3.性能特征3.1用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企业参考品进行检定。
3.1.1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用HV抗体阴性参考品(N1~N20)测定,要求阳性反应不得多于2份,阴性符合率(-l-)应≥18/20。
3.1.2阳性参考品符合率:HV-1型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用HIV-1型阳性参考品(P 1~P 18) 测定,要求应全部为阳性反应, HIV-1型阳性符合率(+/+) 应为18/18;且P 18显色强度应不低于P 17; HIV-2型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用HV-2型阳性参考品(P 19~P 20) 测定,要求应全部为阳性反应, HIV-2型阳性符合率(+/+) 应为2/2。
3.1.3最低检出限:用最低检出限参考品(S1~S3)测定,要求阳性反应不得少于1份(≥1/3)且基质血清(S1)为阴性反应。
3.1.4重复性:用重复性参考品平行检测10次,应均为阳性反应且显色度均一。
3.1.5稳定性:37℃放置20天后,其阴性参考品符合率、阳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检出限、重复性应符合要求。
3.2本试利盒测定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甲型肝炎病毒(A) 、梅毒螺旋体(TP)感染者血清不会引起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金标记实验步骤
点击次数:13 发表于:2008-08-19 14:02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来源:丁香园
1、蛋白质的处理: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
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
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 pH7.0 NaCl溶液中4℃透析过夜,以除去多余的盐离子,然后100 000g4℃离心1h,去除聚合物。
(2)待标胶体金溶液的准备以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胶体金液的pH值。
标记IgG时,调至9.0;标记McAb时,调至8.2;标记亲和层析抗体时,调至7.6;标记SPA时,调至5.9~6.2;标记ConA时,调至8.0;标记亲和素时,调至9~10.
由于胶体金溶液可能损坏pH计的电板,因此,在调节pH时,采用精密pH试纸测定为宜。
由于盐类成分能影响金溶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溶胶聚沉,故致敏前应先对低离子强度的水透析。
必须注意,蛋白质溶液应绝对澄清无细小微粒,否则应先用微孔滤膜或超速离心除去。
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磷酸根离子和硼酸根离子的存在,因为它们都可吸附于颗粒表面而减弱胶体金对蛋白质的吸附。
2、蛋白质最适用量的选择:胶体金与标记蛋白用量之比的确定
(1)根据待标记蛋白的要求,将胶体金调好pH之后,分装10管,每管1ml.
(2)将标记蛋白(以IgG为例)以0.005Mol/L pH9.0硼酸盐缓冲液做系列稀释为5µg/ml~50µg/m l,分别取1ml,加入上列金胶溶液中,混匀。
对照管只加1ml稀释液。
(3)5min后,在上述各管中加入0.1ml 10%NaCl溶液,混匀后静置2h,观察结果。
(4)结果观察,对照管(未加蛋白质)和加入蛋白质的量不足以稳定胶体金的各管,均呈现出由红变蓝的聚沉现象;而加入蛋白量达到或超过最低稳定量的各管仍保持红色不变。
以稳定1ml胶体金溶液红色不变的最低蛋白质用量,即为该标记蛋白质的最低用量,在实际工作中,可适当增加10%~20%。
将待标记的蛋白质储存液作系列稀释后,分别取0.1ml(含蛋白质5~40ug)加到 1ml胶体金溶液中,另设一管不加蛋白质的对照管,5分钟后加入0.1ml 10%NaCl溶液,混匀后静置2小时,不稳定的金溶胶将发生聚沉,能使胶体金稳定的最适蛋白量再加10%即为最佳标记蛋白量。
3、标记:胶体金与蛋白质(IgG)的结合
将胶体金和IgG溶液分别以0.1Mol/L K2CO3调pH至9.0,电磁搅拌IgG溶液,加入胶体金溶液,继续搅拌10min,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以防止抗体蛋白与胶体金聚合发生沉淀。
常用稳定剂是5%胎牛血清(BSA)和1%聚乙二醇(分子量20KD)。
加入的量:5%BSA使溶液终浓度为1%;1%聚乙二醇加至总溶液的1/10.
在接近并略为高于蛋白质等电点的条件下标记是比较合适的,在此情况下蛋白质分子在金颗粒表面的吸附量最大。
下述标记步骤最为常见:
①用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节金溶胶至所需pH(标记SPA时调到pH6.0)。
②于100ml 金溶胶中加入最佳标记量的蛋白质溶液(体积为2~3ml),搅拌2~3分钟。
③加入5ml1%PEG20000溶液。
④于10000~100000g离心30~60分钟(根据粒径大小选择不同离心条件),小心吸去上清液(切忌倾倒)。
⑤将沉淀悬浮于一定体积含0.2~0.5mg/ml PEG20000的缓冲液中,离心沉淀后,再用同一缓冲液恢复,浓度以A1cm/540nm=1.5左右为宜,以 0.5mg/ml叠氮钠防腐,置4℃保存。
⑥包被后的金溶胶也可浓缩后于Sephadex G-200柱进行凝胶层析分离纯化,以含 0.1%BSA的缓冲溶液洗脱。
通常用IgG包被的金溶胶洗脱液pH为8.2,以A蛋白包被的金溶胶洗脱液为pH7.0.
以上操作中应注意,一切溶液中不应含杂质微粒,可用高速离心或微孔滤膜预处理。
4、胶体金标记蛋白的纯化
(1)超速离心法:根据胶体金颗粒的大小,标记蛋白的种类及稳定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
用BSA做稳定剂的胶体金—羊抗兔IgG结合物可先低速离心(20nm金胶粒用1 200r/min,5nm金胶粒用1 800r/min)20min,弃去凝聚的沉淀。
然后将5nm胶体金结合物用6 000g,4℃离心1h;20 nm~40nm胶体金结合物,14 000g,4℃离心1h.仔细吸出上清,沉淀物用含1%BSA的PB液(含0. 02%NaN3),将沉淀重悬为原体积的1/10,4℃保存。
如在结合物内加50%甘油可贮存于-18℃保存一年以上。
为了得到颗粒均一的免疫金试剂,可将上述初步纯化的结合物再进一步用10%~30%蔗糖或甘油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带收集不同梯度的胶体金与蛋白的结合物。
(2)凝胶过滤法:此法只适用于以BSA作稳定剂的胶体金蛋白结合物的纯化。
将胶体金蛋白结合物装入透析袋,在硅胶中脱水浓缩至原体积的1/5~1/10.再经1 5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加至Sepha cryl S-400(丙烯葡聚糖凝胶S-400)层析柱分别纯化。
层析柱为0.8 cm×20cm,加样量为床体积的1/10,以0.02Mol/L PBS液洗脱(内含0.1%BSA,0.05%NaN3,pH8.2者用IgG标记物),流速为
8ml/h.按红色深浅分管收集洗脱液。
一般先滤出的液体为微黄色,有时略混浊,内含大颗粒聚合物等杂质。
继之为纯化的胶体金蛋白结合物,随浓度的增加而红色逐渐加深,清亮透明,最后洗脱出略带黄色的为标记的蛋白组分。
将纯化的胶体金蛋白结合物过滤除菌、分装,4℃保存。
最终可得到70%~80%的产量。
5、胶体金蛋白结合物的质量鉴定
(1)胶体金颗粒平均直径的测量:用支持膜的镍网(铜网也可)蘸取金标蛋白试剂,自然干燥后直接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或用醋酸铀复染后观察。
计算100个金颗粒的平均直径。
(2)胶体金溶液的OD520nm值测定:胶体金颗粒在波长510nm~550nm之间出现最大吸收值峰。
用0.02Mol/L pH8.2 PBS液(含1%BSA,0.02%NaN3)将胶体金蛋白试剂作1︰20稀释,OD520=0.25左右。
一般应用液的OD520应为0.2~0.4。
(3)金标记蛋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测定:采用微孔滤膜免疫金银染色法(MF-IGSSA)。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载体上(滤纸、硝酸纤维膜、微孔滤膜),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以直接或间接染色法并经银显影来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对金标记蛋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鉴定。
编辑:winking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