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条文说明

合集下载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绿色建筑是一种通过设计、建造和运营环境友好的建筑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的可持续建筑实践。

它强调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用水、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以创造一个更健康、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运营成本。

首先,绿色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采用先进的绝缘材料和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将建筑内外的热量传输降至最低。

此外,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进一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绿色建筑还注重节约用水。

通过安装高效的水龙头、节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将污水处理再利用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灌溉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可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绿色建筑还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

采用低污染内饰、健康环保的建材,以及循环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人们通过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段,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此外,绿色建筑还致力于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

通过使用可回收材料、精确的设计和建筑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

此外,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先进的建筑设备和技术,还可以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绿色建筑还强调社区参与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确保绿色建筑的实施和效果。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建筑材料,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3.绿标及条文说明(最终版)

3.绿标及条文说明(最终版)

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规范本省绿色建筑的评价,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本省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其他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1.0.3 在绿色建筑的评价与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健康、适用的使用空间。

3 保护环境,减小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与自然和谐共生。

4 统筹考虑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本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水资源water resource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2.0.3 穿堂风cross ventilation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穿过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现象。

2.0.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5 雨水利用rain utilization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等的总称。

2.0.6 中水reclaimed water各种排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后回用的水。

2.0.7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愈发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创造更加环保、能源高效、资源节约的建筑环境,为人类创造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以及现代技术创新几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材料的选择。

传统建筑使用的许多材料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绿色建筑中,要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例如,可以采用木材来代替非可再生材料,同时也可以使用再生纸浆材料制作家具和装饰品。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尽量避免使用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其次,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建筑能耗在全球总能耗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减少能源浪费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建筑要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智能化系统运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在室内空调和照明方面,可以应用节能技术,如使用能耗更低的LED灯,智能感应器等。

第三,水资源管理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水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首先,绿色建筑应当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淋浴头和厕所等设备,减少水的浪费。

其次,应当考虑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和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需求。

此外,利用植物来过滤污水,使废水重复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种创新做法。

最后,现代技术的创新有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效果。

例如,可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来监测和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智能玻璃来调节室内光照,增强舒适度。

同时,3D打印技术的运用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制造出精准、环保的建筑构件。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设计是对传统建筑方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

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解读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10。

《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__21249.2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120815__ m2,地下:__28848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120815_ m2,容积率:___5。

69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无☑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二星B□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三星□关键绿色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值备注1建筑节能率%5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03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6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0各专业技术措施1 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1 /J2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2 /G3 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3 /S4 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4 /D5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5 /K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条文说明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条文说明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条文说明目 录1 总则3 基本规定4 居住建筑设计4.1规划4.2建筑4.3结构4.4给排水4.5通风与空气调节4.6电气5 公共建筑设计5.1规划5.2建筑5.3结构5.4给排水5.5通风与空气调节5.6电气1 总 则1.0.1 深圳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在城市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快速扩张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深圳逐渐显现出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承载力渐趋不足的弊端,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

作为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建筑业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推进深圳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建筑理念,特制定本导则。

1.0.2 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适用于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本导则考虑到深圳目前建设市场的情况,着重指导各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使其具备基本的绿色建筑特性。

尽管不同类型的建筑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需要关注的设计要点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其他类型建筑可参考。

1.0.3 绿色建筑应尽量减少建筑活动对大自然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和其他自然条件的破坏,从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控制建造、运行及拆除成本并延长使用寿命。

在项目需求与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间取得平衡,创造有利于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物理环境、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

1.0.4 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地域性原则,充分体现深圳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避免盲目照搬照套。

经济性原则主要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与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提倡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并经济适宜。

绿色建筑设计在实现策略和专业协作上应符合整体性原则,以提高建筑整体性能为目标,综合确定各个专业和整个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及技术构想;需要综合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改善环境的相互关系,不应为追求其中一个环节而牺牲整体的综合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作为供暖空调冷、热源时,其能效等级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21
7.3.13卫生器具用水点供水压力
卫生器具用水点供水压力可根据以下四种方式核算:
1、采用地下室水箱与变频调速泵直接供水
供水压力值=水泵扬程-用水点与水箱最低水位的标高差-用水点到水泵出水口管道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3、玻璃幕墙自然通风的有效开启面积均按可开启扇面积计算。
4、外门可开启面积可纳入外窗可开启面积计算。
5、当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时,按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设计。
2
4.2.3未设建筑自遮阳、绿化遮阳等措施的建筑西向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30%时应设置活动外遮阳系统。
1、本条中的建筑自遮阳措施是指通过建筑形体及建筑构件(如固定式建筑外遮阳等)布局使建筑本身具备遮阳效果的方式。建筑自遮阳系数可按《标准》附录C规定的方法计算,且不大于0.9。
2、本条与第7.2.16(3)条为2项不同的可选项(参见《标准》附录D)。
18
7.2.16(2)屋面和东、西外墙外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低于0.6。
在核算屋面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内表面最高温度)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时,即认定本条达标。
19
7.2.16(4)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玻璃幕墙可开启部分面积比例不宜低于5%。
6
5.3.5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
执行本条的项目须采用新风系统及CO2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可采用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7
5.6.3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的功能。
以下建筑的空气调节系统属于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
13
7.2.3(7)总建筑面积60%及以上的区域,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
总建筑面积60%及以上的区域应包含该建筑全部主要功能房间。
14
7.2.4主要大进深空间自然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宜大于75%,或地下空间和高大进深的地上空间自然采光系数≥0.5%的面积宜大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20%。
(2)设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应采用单独计量设计。
(3)对于未设集中空调系统及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除总层数不超过两层且每单位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公共建筑外,空调系统均应采用单独计量设计。
10
7.2.1(2)超过70%的建筑外墙和屋顶或超过70%的建筑红线内道路采用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的材料。
2、对《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中明确有采光要求的房间,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之一进行判断:
(1)计算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中采光系数要求。
(2)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第6.0.2条的方法计算主要功能房间满足采光系数要求的面积。
(3)采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主要功能房间满足采光系数要求的面积。
2、采用叠压供水设备
供水压力值=水泵扬程-用水点与外网供水干管中心的标高差-用水点到外供水干管连接点管道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外网供水干管允许的最低工作压力
3、高位水箱供水
供水压力值=高位水箱最低水位标高-水箱出水口管道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4、减压阀或支管减压阀后的供水
供水压力值=减压阀阀后压力值-减压阀中心安装标高与用水点的标高差-用水点到减压阀出水口管道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
(1)地栽式墙面绿化,种植带宽度不小于0.5m,土层厚不小于0.5m,种植带总长度不小于建筑地面层外墙总长的1/5。
(2)容器(种植槽)栽植式墙面绿化,容器净高不小于0.3m,净宽度不小于0.3m,容器底部应有排水孔,容器(种植槽)总长度不小于建筑地面层外墙总长的1/5。
(3)模块式或铺贴式墙面绿化,其覆盖面积应不小于外墙总面积的1/5,且建筑施工图应表达平面定位、立面覆盖范围与面积、构造大样、灌溉系统。
5
5.1.4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面积大于或等于30 m2且由独立的空调系统承担时,或建筑的总空调面积大于或等于300 m2时,其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符合标准规定的新(排)风系统。
当项目未委托进行供暖、空调设计,暂不能明确新(排)风系统时,在施工图中应标明新风口位置及尺寸或预留新风管井位置及尺寸,注明设计新风量。
执行本条是为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对改善建筑用地内部以及周边地域热环境的要求,因此若项目设计选用材料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低于0.4时,在核算该项目迎风面积比满足《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 286第4.1.1条或采取其他能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措施后,可认定该条达标。
11
7.2.3(3)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2次/h。
84.04
11
39.15
12
30.17
23
7.3.28混凝土结构建筑应采用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其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高于50%。
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第3.0.3条的规定,同时满足设计年限要求。
24
7.2.1(外墙、屋面相关指标)、7.3.25、7.3.28、7.3.29、7.3.30、7.3.31
所列条文相应指标要求应按项目建筑单体进行设计和核查。
25
附录D可选项条文
执行可选项条文与项目实际情况不适应时,其可选项最少选择项数要求不折减。
26
《标准》中涉及照明功率密度值的相关条文
自2014年6月1日起《标准》中涉及照明功率密度值的相关条文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执行。
附件1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相关条文补充说明
序号
条文
说明
1
4.1.3各主要功能房间应设外窗,其外窗(含阳台透明部分)及幕墙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轴线面积的8%。当不能满足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1、平开窗、推拉窗自然通风的有效开启面积按实际可开启面积计算。
2、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自然通风的有效开启面积按外窗开启扇面积×开启角度的sin值计算;当开启角度大于70度时,有效开启面积按100%计算。
(1)屋面绿化面积应不小于屋面可绿化面积的50%,面积均按正投影方式计算;屋顶设备及其检修通道(按2m宽计)所占面积可不计入屋面可绿化面积。
(2)屋面绿化构造及其他要求应符合《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种植屋面技术规程》DBJ/T50-067等标准的规定。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视为具备墙面绿化条件的建筑(建筑高度计算按现行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墙面绿化设置要求:
4、执行本条时,应结合建筑自身情况,在屋面绿化、墙面绿化和中庭绿化中合理选择一种,但应优先选择屋面绿化。上述绿化措施应在建筑及相关专业施工图中表达。
17
7.2.16(1)在规定的使用区域,宜使主要功能房间70%以上的区域都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且无视线干扰。
1、满足规划相关要求可认定本条达标。
1、对于商业等无管道噪声控制要求的建筑可不设置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
2、排水管采用设置在室外或管道井内等可有效降低排水噪声的措施时,可不设置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
16
7.2.12(3)凡具备屋面绿化、墙面绿化和中庭绿化条件的建筑,应合理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
1、除坡度超过15度的坡屋面、大跨度轻质屋面、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和设备用房屋面外的屋面视为具备屋面绿化条件。屋面绿化设置要求:
2、本条中的绿化遮阳措施是指通过设置永久种植槽而形成植物对外窗具有遮阳效果的遮阳方式。
3、中空玻璃内置可调百叶窗可认定为活动外遮阳系统。
3
4.3.1注:括号外数据适用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建筑、二星级以上宾馆、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等高能耗建筑。
1、单体公共建筑中存在采用集中空调的高能耗房间时,该建筑即按高能耗建筑的要求执行本条。
由于原《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已修订为《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在执行本条时,配电变压器应选用D,yn11接线组别的低损耗、低噪声节能型产品,且配电变压器能效等级不应低于《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中规定的2级。
9
6.5.1应根据建筑功能特点,按用户或使用功能设置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计量装置应按照明插座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特殊用电等4个分项独立设置。
1、建筑有采光要求的空间中距离外窗边沿5米范围外的区域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75%时,可视为满足本条要求。
2、地下空间中平均采光系数≥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达到20%时,可视为满足本条要求。
3、执行本条须提供建筑自然采光分析报告佐证。
15
7.2.9建筑设计时宜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和空间,防止噪声干扰;设备系统设计时宜采取噪声振动控制措施,且同层排水或新型降噪管使用率宜高于50%。
3、中庭空间可自然通风、采光、遮阳,且建筑面积不小于200m2的,视为具备中庭绿化条件。中庭绿化设置要求:
(1)中庭地面层种植面积不小于中庭面积的1/10,覆土深度不小于0.9m。
(2)中庭各楼层应有垂直绿化措施,设置要求同上述墙面绿化设置要求(1)、(2)、(3),其各层总长度不应小于该层中庭边线总长的1/5。
22
7.3.20应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70%。
景观水体年水体蒸发量的计算,可参考下表数据:
重庆地区景观水体月单位面积水体蒸发量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