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阶段绿建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如何做方案设计绿色建筑说明

如何做方案设计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设计绿色建筑说明在设计绿色建筑方案时,按照其实质与目的,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室内环境和社会效益。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

一、节能1. 设计建筑的外立面和窗户时,要考虑到建筑在不同季节的采光和隔热需求,采用具有良好保温和隔热作用的材料,保证建筑对外部环境的隔绝,并合理设置遮阳装置,减少建筑物内部的热量损失。

2. 设计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时,要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优化建筑的能耗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的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通过优化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设计通风良好的建筑构造,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提高空气质量和室内舒适度。

二、环保1. 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可再生、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城市水资源的消耗。

3. 设计绿色植被覆盖的屋顶和墙面,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注重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合理设计建筑的垃圾处理设施,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资源节约1. 在建筑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和空间布局,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2. 设计建筑的节水系统和节水设施,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设计建筑的照明系统和电力系统时,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和设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电成本,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

四、室内环境1. 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和布局要考虑到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需求,设计合理的开窗结构和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绿色建筑是一种通过设计、建造和运营环境友好的建筑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的可持续建筑实践。

它强调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用水、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以创造一个更健康、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运营成本。

首先,绿色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采用先进的绝缘材料和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将建筑内外的热量传输降至最低。

此外,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进一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绿色建筑还注重节约用水。

通过安装高效的水龙头、节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将污水处理再利用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灌溉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可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绿色建筑还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

采用低污染内饰、健康环保的建材,以及循环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人们通过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段,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此外,绿色建筑还致力于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

通过使用可回收材料、精确的设计和建筑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

此外,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先进的建筑设备和技术,还可以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绿色建筑还强调社区参与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确保绿色建筑的实施和效果。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建筑材料,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一、建筑专业1、项目位于合肥市新站区,东至东淝河路,南至纬二路,西至经一路,北至玉皇山路。

场地选址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电磁辐射等危险源。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2、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所有住宅均达到大寒日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要求。

3、本项目有6层、7层、8层、18层、27层、29层、34层7种住宅,现有居住户数可能占用的最大居住用地面积为148966.4 m2,大于实际参评居住面积109105.43 m2,满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4、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为56252.00m2,地上建筑面积为276044.34m2,则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0.2。

5、住宅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保证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6、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规定。

7、项目主出入口距最近的公交站点(安医大四附院)的步行距离为610m,途径线路有681路。

8、项目西侧规划有街道社区配套中心(内含幼儿园),项目1000m范围内有168中学、伦先小学、陶冲湖公园、安医四附院等设施;而在本地块内南侧为商业用地(内含物业管理用房),用地东北角集中设有7F商业配套用房,其中1~2F为商业、3~7F为社区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体活动室。

因此本项目配套设施齐全,生活便利。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10、住宅严格执行《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的要求,目标节能率为50%。

同时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

1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2、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大于30%,使得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关于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说明:
首先,我们将在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和布局。

我们会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来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设置大型窗户和天窗,同时确保阳光能够尽可能地穿透到建筑内部。

其次,我们将使用环保材料。

我们将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如再生木材、可回收材料和辐射减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碳排放,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三,我们将通过使用节能设备来减少能源消耗。

我们将在建筑中安装高效节能的空调、采暖和照明系统。

此外,我们还将使用太阳能板来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第四,我们将优化建筑外部空间。

我们将建立一个绿化空间,种植各种树木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我们还将设置可持续的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流失和污染。

最后,我们将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监测和控制能源消耗。

我们将安装智能电表和节能设备,以便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追踪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
低能源浪费。

总之,这个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注重节能和环保。

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使用环保材料、安装节能设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并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

这个绿色建筑方案将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仓共进科技大厦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盖章)设计单位: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盖章)建设单位: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盖章)
2016年12月
1、一般规定
1.1本项目为江苏太仓共进科技大厦。

项目地处太仓市经济开发区,项目以绿色建筑二星作为设计目标,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进行设计,项目地上20层,建筑面积2952
2.13m2,地下2层,主要为停车位。

项目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屋顶绿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空气处理措施、太阳能热水、室内二氧化碳监控系统等节能、节水绿色建筑技术。

1.2 本项目地块在太仓市经济开发区,紧邻市政府,南侧为县店东路,西侧毗邻东亭南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商业气氛浓厚,基础设施齐全。

项目主要功能为办公、食堂、金融服务等。

建筑地上20层,地下2层,地块用地面积14311.59m²,计容总建筑面积2952
2.13m²,建筑占地面积2826.40m2,项目绿地率30.00% ,项目建筑密度19.70%,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为甲类公共建筑,项目以绿色建筑二星作为设计目标。

1.3 设计依据应主要包括:
1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6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
7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32/J96-2010
8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9 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规划条件
10 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
1.4 本项目场地规划合理,内部各功能空间面积及配套设计合理。

2、绿色设计相关技术措施
2.1 规划设计
1 项目地处太仓市经济开发区,本项目建设食堂、办公室、金融服务等,与太仓经济开发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要求一致。

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

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

太仓市平均气温接近常年,高温日数略偏多;全年雨日接近常年,总雨量明显偏少。

雨量分布不均匀;日照略偏少,梅雨期降水分布不均匀,台风影响较小,大雾少。

地区属属于滨海平原地貌,地势平坦,表层有较多较深的建筑垃圾,地面标高2.9~3.2m。

场地稳定,适宜建设本项目。

本工程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值:0.65s,建筑场地类别:IV 类。

2 本项目为共进科技大厦,地上20层,地下2层,地下主要为停车库,地上一层、二层为金融服务用房、物业办公;三至四层为餐厅、食堂及会议室,报
告厅;五至20层为商务金融用房及开敞式办公室。

功能包含餐饮、休憩、办公、停车库等场所,为周边提供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符合太仓经济开发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要求。

3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有无电磁辐射等危害。

本地区属江苏省地层南区,地层发育齐全,中侏罗纪岩浆活动喷出物盖在老地层上和侵入各系岩层中,第四纪现代沉积遍及全区,泥盆纪有少量分布为紫红色沙砾岩、石英砾岩、石英岩,向上渐变为砂岩与黑色页岩的交替层,顶部砂质页岩含优质陶土层。

项目地处江苏省太仓市,根据中国土壤氡概况中分析,属于土壤氡低背景区,浓度<5000Bq/m3,氡浓度较低,属于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浓度范围,对环境影响小。

场地有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有无电磁辐射等危害。

4 项目主要为食堂、办公室,不产生大量污染源。

废气:废气来源为车库汽车尾气、垃圾废气。

地下车库主要设置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汽车尾气集中高空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地面停车规模较小,汽车尾气产生量对周边不产生明显影响。

废水:废水来源为日常生活污水,及地下车库冲洗废水等。

生活污水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排放,对周边水环境无明显影响;地下车库冲洗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对周边水环境无明显影响。

固体废弃物:固废来源为办公生活垃圾及食堂餐厨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其中可回收部分,不可回收垃圾由环卫部分及时清理。

食堂餐厨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5 项目周边主要噪声为交通噪声,南侧临县府东路,设置了20m绿化隔离带,其他边界均为建筑物及小型道路,产生的噪声较小,场地声环境设计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

6项目设置三个出入口,县府东路设置1个人行出入口、1个车行出入口,规划路边界上设置一个车行出入口,项目沿县府东路500m位置内设置2个公交站点,2条公交线路,分别为市政府县府东路站-公交车站,途径太仓107路、太仓126路,万达广场-公交站,途径太仓107路,为内部人员提供便利的交通出
行。

项目为高层商务办公,停车位整体平衡,机动车停车位44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43个,地面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7 日照情况
建筑功能为为独栋公共建筑,无日照需求,且建筑作为客体,不对项目周边产生遮挡效果,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适合项目建设。

2.2 建筑设计
1 总平面设计通过风环境模拟分析软件,合理布置建筑,优化调整建筑形态与建筑间距,以保证良好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
A、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B、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 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

2 本项目为集食堂、办公、科研为一体的公共建筑,项目地处江苏省太仓市。

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

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季风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的西北季风控制,天气有些湿冷;食堂餐厨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其中可回收部分,不可回收垃圾由环卫部分及时清理。

食堂餐厨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建筑为甲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围护结构做法如下:
平屋面类型(自上而下):细石混凝土(内配筋)(40.0mm)+水泥砂浆(20.0mm)+1:8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料实铺(屋面找坡)(30.0mm)+挤塑聚苯板(7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
坡屋面类型(自上而下):建筑钢材(6.0mm)+泡沫玻璃保温板Ⅰ型(125.0mm)+建筑钢材(6.0mm)
外墙类型(包括非透光幕墙):岩棉板(60.0mm)+预拌砂浆(水泥砂浆)(12.0mm)+B06级加气混凝土砌块(200.0mm)
底部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III型(20.0mm)+预拌砂浆(混合砂浆)(20.0mm)
外窗类型(包括透光幕墙):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Kf=5.0W/(m2·K)框面积20%(6中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传热系数2.40W/m2.K,玻璃太阳得热系数0.44,气密性为6级,可见光透射比0.40
2.3 结构设计
1 场地安全性:本工程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值:0.65s,建筑场地类别:IV 类。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本工程属于丙类建筑。

结构安全等级: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

2 项目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建筑抗震规范计算,项目属于建筑形体不规则,结构设计较为合理。

2.4 可再生能源利用
本项目为太仓共进科技大厦,内部包含食堂、办公、金融服务用房等。

太仓共进科技大厦食堂设置热水供应系统,采用太阳能辅助加热+燃气热水器热水系统,热水设计温度60℃,设计小时耗热量3.6×105kJ/h。

太阳能集热板设于屋顶,总集热面积138m2,可保证提供的生活用热水比例不小于50%。

2.5 水资源综合利用
项目地处江苏省太仓市,雨水资源丰富;采用雨水回收利用收集系统,收集屋面、道路雨水进过处理后回用于室外绿化浇灌、道路冲洗、车库冲洗。

场地绿化、透水地面、下凹绿地等雨水涵养及入渗措施设置完善,有助于减少地表雨水径流,缓解市政雨水管网压力,能够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的要求。

项目不设置水景、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洗车场等用水量较大的设施。

冷却塔采用共用集管并联运行,各塔之间设平衡管联通。

空调系统的补水采用软化水,补水泵设2台,2台补水泵能同时启动。

空调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采用智能加药装置。

空调冷却水系统还设有电子水处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