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巴蜀文化概览》札记

《巴蜀文化概览》阅读随笔目录一、巴蜀文化概述 (2)1.1 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1.2 巴蜀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4)二、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5)2.1 巴蜀文化的起源 (6)2.2 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 (7)三、巴蜀文学与艺术 (9)3.1 巴蜀文学的主要形式与特色 (11)3.2 巴蜀艺术的种类与特点 (12)四、巴蜀宗教与信仰 (13)4.1 巴蜀的主要宗教信仰 (14)4.2 巴蜀宗教文化的特色 (16)五、巴蜀民俗与风情 (17)5.1 巴蜀的民俗活动与习俗 (18)5.2 巴蜀的风土人情 (19)六、巴蜀历史文化名人 (21)6.1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与贡献 (22)6.2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与意义 (23)七、巴蜀文化与现代社会 (25)7.1 巴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6)7.2 如何传承与发扬巴蜀文化 (27)八、结语 (28)8.1 巴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9)8.2 对巴蜀文化未来的展望 (31)一、巴蜀文化概述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期到现代,巴蜀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巴蜀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
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孕育了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的遗迹为我们揭示了巴蜀文化的初始面貌。
随着历史的演进,巴蜀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为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巴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地理环境、民族交融、历史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方面,巴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宜人,这使得巴蜀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周边文化的精华。
民族交融方面,巴蜀地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变迁方面,巴蜀地区历经多次战乱与迁徙,这使得巴蜀文化在历经磨难的同时,也得以不断革新与发展。
巴金的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

巴金的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而备受瞩目。
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描绘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入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
他有着独特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观点。
首先,巴金的文学风格非常细腻而现实。
他的作品中往往描写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和事件,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善于通过真实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他的作品《家》中,透过对普通家庭故事的叙述,他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家族道德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批判。
他的写作风格鲜明地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巴金的叙事技巧独特而出色。
他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描绘,在文字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了家庭关系中的苦与甜、伤与欢,并引发了对家庭道德的深思。
另外,巴金在作品中经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故事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他以鲜明的形象和有力的符号代替直接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比如,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用门窗、婚礼等元素来象征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此外,巴金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反转、悬念的手法,在情节发展上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惊喜。
他善于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关注。
他的小说《家》中,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起伏和家庭矛盾,紧扣事件的发展展开,引人入胜,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独具特色。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深入剖析了人性与社会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我们了解和思考社会现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巴蜀文化

第一节:巴蜀艺术与审美艺术(一)1、巴蜀文化的特点2、什么是巴蜀文化3、巴蜀的地理环境对巴蜀文化、艺术有哪些影响。
一、什么是巴蜀文化?四川大学考古学林向教授的说法:认为巴蜀文化由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的先民所留下的历史文化,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临近地区,时间上讲想相当于春秋战国到秦汉,共近千年。
这是从考古学角度上来讲的。
广义:包括今天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的,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的,同时包括域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从古到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二、巴蜀文化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巴蜀文化区域和行政区划不等同。
古代巴蜀文化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以及民族民风与巴蜀基本相同的汉中盆地、黔涪高原、湖北的西南、湘西等区域。
(陕西、汉中、南郑与四川相似)巴蜀文化是中华大文化的地域文化,大文化系统中的小系统。
要看到巴蜀文化的个性、还要看出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共通性。
三、巴蜀文化的特点a、谭先生、刘先生:巴蜀文化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开创性与完美性的结合。
b、谭先生: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秒的心灵世界。
c、罗志田:包容性:具体体现易学、道学、易经之学发达、文风很盛。
d、袁廷栋:由移民文化为载体而表现的兼容性。
e、无具体提出者: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蜀人从容却含惰性,巴人明快失之浅薄。
四、总体上巴蜀文化的特征:1、文化生态特征:指巴蜀文化生成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巴蜀文化。
神奇、多样性(地貌、地形、气候、植被)、向心(围绕长江水系,十字的地位,交织的文化)。
2、巴蜀文化载体上的特征:易学、道学、宗教、史学、文学,雕塑、绘画、音乐也很突出。
3、巴蜀文化精神:双重性、混合型,善变(创新、“川剧变脸”)、守旧,进取和闲适的混合,聪敏与固执,重虚与务实。
三、巴蜀的地理环境对巴蜀文化艺术有怎样的影响?1、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巴蜀文化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论巴金的创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_文学的渊源关系》.docx

《论巴金的创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_文学的渊源关系》.docx巴金说:“在所有的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文学的根,不可能离开中国文化、文学的土壤,不管巴金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的创作里,在他的神经系统内,在他的灵魂中,在他的精神气质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处找到他与传统文化、文学的内在精神联系。
莫达尔在他的《爱与文学》一书中这样说:“我们祖先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法在某些方面仍然被我们运用着。
我们承袭着他们的灵魂,不是个别的,而是集合的整体;我们是他们罪恶及德性的产物;我们具有他们的特异体质、心灵构造,以及情绪倾向;我们身上印着种族、国家、宗教的特征。
”由此可见,作为炎黄子孙的巴金,从他的社会观、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方面,均可窥见传统文学、文化的精魂。
就拿巴金的创作思想、文化观来说,这种影响就十分鲜明,可以说,己金是一位最具中国人文精神的作家。
诚然,巴金没有专门谈论他的文艺思想和创作见解的大块文章,但从他所写的序、跋、后记、创作回忆录、书信、作品中,可窥见他对文艺的独特见解,而这些见解,和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坚持文艺战斗的功利目的,创作与“为艺术而艺术”绝缘文学创作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不同的,有的是“为艺术而艺术”;有的则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但以上的认识在中国文坛上往往站不住脚。
`大多数作家则认为文学创作应具有它战斗的功利目的,主张“为人生的艺术”,自古至今,许多作家都抱着这样的创作宗旨。
唐代的陈子昂、元结,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准则就十分著名。
这里的“时”即指“时代”、“社会”;“事”则指与国家人民有关的社会事件。
白居易主张写文章、写诗歌都应反映民生的疾苦和指责时政的弊病,写诗要于“时”于“事”起讽喻作用,用讽刺诗作武器。
他还提出诗歌应具有“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用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改变现实。
巴金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巴金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如《家》、《春》、《秋》等,深受读者喜爱,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语言风格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巴金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
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他的文字简练明快,不事雕琢,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种语言风格使巴金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其次,巴金的语言风格也具有时代意义。
巴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的现代转型期,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
他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直抒胸臆,符合那个时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巴金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现代文学树立了典范,其语言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巴金的语言风格还具有人文精神。
巴金的文学作品关注人性的复杂性,他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同时,他也通过作品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究,这种人文精神是巴金作品的重要特色。
总的来说,巴金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具有时代意义和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巴金的文学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语言风格仍然值得我们
深入研究和欣赏。
巴蜀方言与文化(精选5篇)

巴蜀方言与文化(精选5篇)第一篇:巴蜀方言与文化10.31 一.方言在语法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地域性,在语言系统中受到社会因素影响最直接的也最能反映该语言所使用的地域、社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变迁过程的是词汇。
巴蜀汉语方言说“清早起来三道快,猴子老虎与妖怪”。
巴蜀汉语方言也不例外,迷信的人特别忌讳说凶猛的动物和鬼怪,尤其是早晨。
旧时巴蜀人尤其忌讳说老虎。
主要原因与清初巴蜀闹虎患有关。
只要沾了与“虎”同音的字,往往说成“猫儿”。
“栽秧的女婿,打谷的舅子”。
第一:巴蜀习俗:主人盛情款待栽秧人,每日吃五顿,有酒肉之类。
第二:打谷时伙食相对差些,但饭管饱,菜品较简单。
第三:因平时善待女婿,一般比款待舅子好。
固有此谚语。
二.“喂年饭”1.旧时腊月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饭后给果树喂年饭,也说“挨刀饭”2.一般是家庭主妇右手拿刀,左手端一碗汤菜饭,带上两三个小孩走进自家院子的果树,大人问:“结不结?”小孩答:“结。
”大人又问:“结好多?”小孩答:“千是千,万是万。
”大家同唱“砍两刀,抹点饭”俗以为以后果子会丰收。
三.语言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学术界早有论述,罗常培不仅指出了语言学的研究要扩大范围,要联系其他社会现象和意识,阐扬语言学的原理,而且还写作了国内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语言与文化》四.今天在巴蜀地区汉语方言的主体是官话方言。
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支分布在成都,重庆,等广大地区;另一支沿岷江而下,分布在岷江以西及以南区域。
这两支分别是:湖广话和南路话 11.13 一.巴蜀地名1.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给自然、地理、实体、人群聚居地以及后来的行政区划所起的别称。
2.巴蜀的地名是巴蜀人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中用来为区域内某个具体地点进行指称的专有名称。
与巴蜀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也是巴蜀历史和巴蜀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忠实记录者。
3.巴蜀地名的形成:有两个主要的途径:①是历朝统治者的命名;②是巴蜀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约定俗成。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资料讲解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巴金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四川一个望族子弟。
他虽从小生活富足,却偏爱与一班贩夫走卒做朋友,因而懂得了许多下等社会的艰辛,对他们抱以深切的同情(《家》及《将军》自序中)。
巴金可以说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著作有《灭亡》、《海行》、《海底梦》、《电椅》、《光明》、《雾》、《复仇》、《家》、《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死去的太阳》、《萌牙》、《沙斗》、《雨》、《将军》等等。
从特色上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富于虚无主义色彩。
虚无主义,也可以说成是安那其主义。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采用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的首音和克鲁鲍金(Kropokin)尾音合成的。
虚无主义否认一切原理原则,否认一切政治权威,将大众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倾向思想和言论甚至行为绝对自由。
巴金的处女作《灭亡》,虚无主义色彩表现的最为浓厚:文中主人公为了爱怜人类转而憎恨人类,为了憎恨人类以至于采取了对大众复仇的举动。
许多批评家都指出巴金笔下的革命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情调,即指此而言。
第二、提倡憎恨哲学。
托尔期泰、泰戈尔等宣传“爱的哲学”,中国新文学作家多爱其影响,冰心是其中的代表。
而巴金竟以“憎”代替“爱”,宣传“憎的哲学”。
这种思想在《灭亡》中表现的最为清楚,李冷和其妺原是“爱的哲学”的信徒,但杜大心则加以强烈反对:你们这班诗人天天专门讲什么爱呀、和平呀、自然美丽呀,天天歌颂造物者的功德呀,其实这种所谓爱、所谓和平、所谓自然美丽,都被你们几个占据了去,至少在我、在那些被汽车碾死的人、在那无数冻死饿死的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要诅咒人生……而你们呢,却拿温柔的话来欺骗人,麻醉人。
……我已经叩遍了人生的一扇扇门,但每一扇门都涂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在这些血迹被洗去之前,谁也不配来赞美人生……。
在《爱与恨》一章,这种思想发挥得更是痛快淋漓:至少在这人掠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打人、人杀人的时候,我是不能爱谁的,我也不能叫人们彼此相爱的……凡是曾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的……我发誓,我拿整个心灵来发誓,那班人是应该灭亡的,至少应该在他们灭亡之后,众才能相爱,才配谈起爱来,在现在是不能够的。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过 ,作 为 巴蜀文 化 “ 乡人 ” 姿 态 的 巴金 ,其 实通过 自己 “ 出 乡土” 的 不 懈努 力激 发 区域 异 走 文化 与 区域 文 学创造性 ,从 而奠定 了改 变文 学秩 序 的重要基 础 。
[ 作者简介]李 怡 ,四川 大学文化 遗产 与 文化 互 动创新研 究基地教 授 ,博 士生导 师 ,四 川 成 都
61 06 0 4。
・
13 ・ 7
和 否认 区域 生存 之 于一 个 作 家 的重要 影 响
( 怕 哪
阳 国 志 ”,其 地 理 学 意 义 不 言 而 喻 , 沙 汀 的 成 功 也 在 于 他 找 到 了 四 川 乡镇 的讽 刺 性 图 景 , “ 行 ” 南
这 种 影 响 是 潜 在 的 ),这 便 启 发 我 们 : 是 不 是 应 该 从 一 个 新 的 角 度 来 理 解 区 域 文 化 与 作 家 个 性 的 关 系 , 也 应 当 重 新 认 识 个 体 之 于 区 域 文 化 的参 与 、
推 动 作 用 。 因 为 ,无 论 怎 么 说 ,任 何 关 于 文 化 个 性的 归 纳 (时 代 的 、 民 族 的 与 家 族 的 ) 都 是 “ ” 的 概 括 ,都 必 然 以 牺 牲 和 省 略 某 些 个 体 的 类
② 严家炎 :《 十世 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丛 书 ・ 二 总序》,参 见拙著 《 代 四川作 家 的巴蜀文 化阐释》,湖南5页 。近年来 ,也有其他的一些质疑之声 ,如童龙超 《 巴金文 学创作 的 “ 论 反地 域文化 ”特 征》 ( 《 南京社会科学》,20 0 7年第 6期 ) 。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中国现代文学批 评概念 与中外文 化交 流” ( 8 Z 5 ) 0 B W0 2 ;高 等学校 全 国优 秀 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 目 “ 中国现代文学 的新传统研究 ” (0 52 20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作者:李怡, Li Yi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研究基地,四川,成都,610064
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年,卷(期):2010(5)
1.臧克家少见太阳多见雾 1981(01)
2.老舍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1986
3.巴金书信·致沙汀19630105 1994
4.巴金书信·致沙汀19630105 1994
5.老舍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1986
6.臧克家少见太阳多见雾 1981(1)
7.T·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1988
8.马识途青峰点点到天涯 1993(2)
9.艾芜我的青年时代 1984
10.黄裳记巴金 1981
11.巴金谈《憩园》 1983
12.巴金《家》初版后记 1985
13.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990
14.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990
15.巴金《家》初版后记 1985
16.巴金谈《憩园》 1983
17.黄裳记巴金 1981
18.艾芜我的青年时代 1984
19.马识途青峰点点到天涯 1993(02)
20.T·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198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kxyj2010050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