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和机织物染整异同点
针织用纱与机织纱的六大不同质量要求

针织用纱与机织纱的六大不同质量要求导读: 针织纱要求条干更高,柔软性好,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捻度,在针织机上形成针织物的过程中,纱线要受到复杂的机械作用,如拉伸、弯曲、扭转、摩擦等。
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以及产品的质量,针织用纱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纱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纱线的强度是针织用纱的重要品质指标。
由于纱线在准备和织造过程中经受一定的张力和反复的载荷作用,因此,针织用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
此外,纱线在编织成圈过程中,还要受到弯曲和扭转变形,因此还要求针织用纱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以便于编织过程中弯曲成圈,并减少纱线断头。
二、纱线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针织用纱的柔软性比机织用纱要求高。
因为柔软的纱线易于弯曲和扭转,并使针织物中的线圈结构均匀、外观清晰美观,同时还可减少织造过程中纱线的断头以及对成圈机件的损伤。
三、纱线应具有一定的捻度一般来说,针织用纱的捻度比机织用纱要低。
若捻度过大,纱线的柔软性就差,织造时不易被弯曲、扭转,还容易产生扭结,造成织疵,使织针受到损伤;此外,捻度过大的纱线会影响针织物的弹性,并使线圈产生歪斜。
但针织用纱的捻度也不能过低,否则会影响其强度,增加织造时的断头,且纱线膨松,使织物容易起毛起球,降低针织物的服用性能。
因此,正确地选择捻度是合理选用纱线的一项重要途径。
针织物的用途不同,捻度要求也有所区别。
(1)汗布要求滑爽、紧密、表面光洁、纹路清晰,纱的捻度要大些,可接近同线密度机织用经纱标准。
(2)外衣用纱线捻度应取大些,以增强挺括性、改善起毛起球现象。
(3)棉毛布、弹力布要求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纱的捻度应稍低些,一般采用同线密度机织用纬纱捻度的下偏差。
起绒针织物用纱,为便于拉绒,且使绒头厚薄均匀,捻度要求更小一些。
另外捻度的大小还随纱线线密度而异。
四、纱线的线密度要均匀、纱疵要少纱线线密度均匀性即纱线条干的均匀性,是针织用纱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
条干均匀的纱线有利于针织加工和保证织物质量,使线圈结构均匀,布面清晰。
不同织物组织和染整工艺对纱线质量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不同织物组织和染整工艺对纱线质量有哪些不同的要求?1不同织物组织对纱线的质量要求1.1 平纹组织平纹组织结构紧密、表面平整,经纬纱的覆盖几率基本相同,紧度也相差不大。
坯布中纱线条干、竹节、棉结、杂质、粗经、错纬对染整产品的反映都十分明显。
由于一般一只管纱会集中在一段门幅上,对坯布质量十分敏感,对纬纱要求更应重视。
质量要求较高的染整产品,经纱与纬纱应分开配棉,在原料、工艺上给予照顾,特别对经密高、纬密低的府绸织物。
1.2 斜纹组织斜纹组织的表面具有经浮长点或纬浮长点连续衔接而成的斜向纹路。
这种组织的经纬交叉点少于平纹组织,因此,其织造密度一般比平纹组织要高,织物紧度大于平纹组织,且一般经密高于纬密。
织物组织有二上二下、三上一下。
二上二下布面正反面对称,经纬纱显露基本一致。
三上一下则织物正面经纱显露多,经纱外观疵点容易在布面暴露。
而纬纱因显露少而可以掩盖。
为此,从染整产品必须重点关注坯布经纱质量。
百脚疵点是斜纹织物因纬纱缺根产生织物组织差误而形成的(相当于平纹织物的稀纬)。
斜纹织物有卡其、华达呢,哗叽三类。
其中织物紧度卡其比华达呢大,哗叽最大。
一般紧度愈大织造难度愈大,较易产生织疵。
1.3 缎纹组织缎纹组织交织点间距较长,交织点少,因此织造密度可更高。
织物表面平整光泽、手感柔软,经过染整树脂整理、电光轧光后富有夺目的光彩。
缎纹织物分为横贡和直贡两种。
总的说来,贡缎产品属中高档产品,对于纱织疵等要求较高,需特别关注。
1.3.1直贡直贡织物的正面主要由经纱形成,常有五枚三飞纱直贡和五枚二飞纱直贡两种,布面厚实,布面有紧斜纹效应,五枚三飞纱直贡有些尚有柔软和光滑的要求。
织物组织有5/3、5/2经面缎纹。
直贡织物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经纱显现于布的正面,对经纱质量要求较高(如紧经、松经、棉结、百脚等疵点要少)。
1.3.2横贡横贡织物的正面主要由纬纱形成,布身柔软,光洁似绸。
织物组织是5/3纬面缎纹。
横贡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纬纱显现于布的正面,对纬纱质量要求较高(如棉结、纬缩等疵点要少)。
染整归纳总结 河南工程学院

第一章绪论1、针织物染整是从针织物坯布或纱线开始,经过精炼,漂白、碱缩、、丝光、染色、印花、整理等加工过程,使之成为具有色泽鲜艳、形成多样的花型,并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或特殊功能的产品,为下一步的缝纫加工提供原料2、针织物染整的内容:研究针织物染整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设备、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以便保证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开发新品种并探求新的加工途径第二章针织物及其常用纤维的结构和性能1、纤维素的结构是由葡萄糖剩基以苷键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结晶性好,纤维素大分子间靠羟基以氢键相互吸引聚集2、等电点:丝素在PH为3.5---52的溶液中,既不带正电也不带负电,显示为电中性,此时PH值为丝素的等电点3、脱胶:蚕丝针织物加工,先将自蚕茧缫出的生丝编织为坯布,然后再将丝胶脱去这个过程称为脱胶4、由于针织物的结构特点是易变形、卷边或者脱散,要注意用小张力加工5、蚕丝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能1.丝的等电点与碱结合,带负电荷,与酸结合,带正电荷2.吸湿性吸湿率达百分之十3.酸的作用耐酸能力相对碱的强4.碱的作用较敏感5.蛋白酶可以催化酰胺键断裂,使丝素或者丝胶溶解6.氧化剂丝素对其较敏感7.还原剂较稳定第三章针织物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1、水的硬度表示方法【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硬度的表示方法(1)ppm(mg/L):定义为一百万份水中的钙镁盐,换算成碳酸钙的份数。
或1L水中所含的钙镁盐换算成碳酸钙的毫克数。
(2)德度:每升水中含有10mg的氧化钙,叫做1德度硬度。
(3)毫克当量(mmol):每升水含有1mmol的钙或镁,叫做1mmol硬度2、染整用水要求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不含混浊物】,另外少含盐类,如各种正负离子,钙、镁、铁盐以及氯等,硬度一般不高于100mg/L。
3、水质对染整加工的影响【硬水对染整加工的影响】1)Fe++其一:会使织物泛黄,而产生锈斑,影响织物的白度;其二:双氧水漂白时,Fe++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易使棉纤维脆损;2)CL-影响漂白织物的白度,使得漂白后的织物泛黄;3)Ca++、Mg++其一: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等形成沉淀,不仅使其失去原有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加工疵点;其二:能与染料形成沉淀,而使鲜艳度变差,牢度降低4、水的软化方法(1)沉淀法石灰软化法适用于碳酸盐硬度较高,非碳酸盐硬度较低、且软化要求不高的水,也可用于离子交换前的处理。
针织和机织的区分

针织和机织的区分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
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
针织生产分纬编和经编两大类。
在纬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以后便可把筒子纱直接上机生产。
每根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的各只织针上,以形成纬编织物。
在经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整经,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经轴,然后上机生产。
纱线从经轴上退解下来,各根纱线沿纵向各自垫放在经编针织机的一只或至多两只织针上,以形成经编织物。
在某些针织机上也有把纬编和经编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这时在针织机上配置有两组纱线,一组按经编方法垫纱,而另一组按纬编方法垫纱,织针把两组纱线一起构成线圈,形成针织物。
机织(weaving)又可以称为“梭织”,以纱线作经、纬按各种织物结构形成机织物的工艺过程。
是纺织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所用原料种类可分为棉织、毛织、丝织和麻织,其产品统称为机织物。
机织物的品种和用途极其广泛,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纱线原料和相宜的织物组织。
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
主要分为二大类:圆机和平机织物,(或称为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
机织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梭织布。
是由两条或两组以上的相互垂直纱线,以90度角作经纬交织而成织物,纵向的纱线叫经纱,横向的纱线叫纬纱。
针织物与梭织物由于在编织上方法各异,在加工工艺上,布面结构上,织物特性上,成品用途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在此作一些比较:(一) 织物组织的构成:(A) 针织物:是由纱线顺序弯曲成线圈,而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织物,而纱线形成线圈的过程,可以横向或纵向地进行,横向编织称为纬编织物,而纵向编织称为经编织物。
(B) 梭织物:是由两条或两组以上的相互垂直纱线,以90度角作经纬交织而成织物,纵向的纱线叫经纱,横向的纱线叫纬纱。
(二) 织物组织基本单元:(A) 针织物:线圈就是针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而线圈由圈干和延展线呈一空间曲线所组成。
传统手工纺织和机器纺织的素材区别

传统手工纺织和机器纺织的素材区别传统手工纺织和机器纺织一直是纺织产业领域的两个不同方向,它们在素材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从素材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传统手工纺织和机器纺织所采用的素材特点以及区别。
传统手工纺织是一种手工艺,经过多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艺术。
而素材的挑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手工纺织所采用的素材,基本上都是天然的,如棉、丝、麻、羊毛等。
棉是纺织界的百搭素材,具有柔软、透气、吸湿、耐磨等特点,是传统手工纺织的重要素材。
丝是一种光滑、柔软、轻质、透气、具有天然弹性的材料,常用于制作高品质的绸缎、汉服等,在传统手工纺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麻又称为亚麻,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纤维,具有吸湿、透气、轻柔、高强度等特点,可以制作出优质的衣服、家居用品等。
羊毛是指羊的毛,主要用于制作毛织品、毛毯等,具有保暖、挺括等特点,常用于制作冬季服装和寝具用品。
与传统手工纺织不同,机器纺织没有那么多的局限性,机器纺织的素材一般也都是来自天然材料,但更加多样化,如人造纤维、化学纤维等。
人造纤维是指用天然纤维为原料制作的纤维,其特点是廉价、品质稳定、色彩丰富,最常见的人造纤维就是人造丝,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透气、柔软、高强度等特点,用于制作服装、床上用品等,对于某些人对天然纤维过敏的人群是非常友好的选择。
化学纤维是由人工合成的多聚物或其他低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如涤纶、锦纶等,具有耐磨、色彩稳定、抗皱等特点,常用于市场上衣物、行政等。
在机器纺织中,天然纤维的价格较高,机器常用于处理带有天然纤维的混合物。
综上所述,在素材的挑选上,传统手工纺织和机器纺织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传统手工纺织更注重天然材料,通常采用传统纺织工艺,如手工纺纱、手染等,因此,传统手工纺织的成本较高,工艺难度相对较高,同时纺织品的健康、环保等指标都能得到保障。
而机器纺织注重的是产出效率以及成本控制,一般采用机器大量生产,对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更加注重,虽然材料多样化,但对于对品质、健康方面的要求就要降低。
针织物染整

针织物染整第一章绪论一、针织物染整目的和内容1. 染整目的:改善针织物外观和针织物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等2.主要工序: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二、加工特点和方法1.采用物理或机械方法,调整针织物的结构或改善其物理性能,称为“物理机械加工”.2.采用化学方法,用化学药剂改变针织物的外观或性能,即“化学染整加工”。
3.针织物染整加工具有灵活性: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以及加工设备等,由针织物的形态、所用纤维以及成品要求决定。
4.环保性.染整加工过程,应注重实行清洁生产、节能、环保。
(一)棉针织物染整加工工艺流程1. 全棉漂白针织物:坯布接头→(碱缩)→煮练→水洗→氧漂→水洗→增白→上蜡(柔软处理)→脱水→烘干→预缩→轧光→检验。
2. 全棉浅、中色针织物:坯布接头→(碱缩)→煮练→水洗→氧漂→水洗→染色(印花) →水洗→(烘干)→柔软→脱水→开幅→烘干→检验→翻布→预缩→轧光→检验。
3.全棉深色针织物:坯布接头→(碱缩)→煮练→水洗→染色→水洗→(烘干)→柔软整理→脱水→开幅→烘干→预缩→轧光→检验。
(二)合成纤维针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流程1.特白产品:坯布→松弛精练→水洗→氧漂(亚漂)→水洗→加白上蓝→(柔软抗静电整理)→脱水→烘干→热定形→ 检验。
2.染色产品:坯布→平幅松弛精练(洗油)→水洗→(预定形)→染色→水洗→(柔软整理)→脱水→烘干→热定形→ 检验。
3.印花产品:坯布→松弛煮练→(漂白或加白)→烘干→预定形→印花→蒸化→柔软→烘干→热定形→ 检验。
(三)真丝针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流程真丝针织坯布→预处理→初练→复练→水洗→(漂白→增白→水洗)→染色→水洗→(固色)→柔软处理→(抗皱整理)→脱水→烘干→堆置→呢毯整理(圆筒织物)或针夹拉幅定形(剖幅织物)→检验。
(四)绒类织物染整工艺流程1. 涤纶天鹅绒坯布→洗油→汽蒸烘干→烫剪→预定形→精练→染色→水洗→脱水→柔软、抗静电整理→烘干→绒毛开松(或转筒烘燥)→复烫剪→拉幅定形→检验→卷装。
认识织物,机织物,针织物,第三织物,无纺织物和纱线关系

认识织物,机织物,针织物,第三织物,无纺织物和纱线关系织物众多纱线构成稳定的关系后就形成了织物。
织物:由线条状物通过交叉,绕结或粘结关系构成的片块状物。
织物中的纱线存在三种结构关系:交叉关系,绕结关系和连接关系;交叉关系:两组纱线直线运动相遇后上下交替接触,构成正余铉曲线状稳定叠压的关系。
绕结关系:曲线运动的纱线相遇后弧圈内侧接触构成稳定穿套的关系。
连接关系:互相靠近或接触的纱线依靠粘结等外部作用力构成的稳定关系。
织物中的纱线还存在三种非结构关系是点接触关系,并列接触关系和相离关系。
这三种关系结合上面三种结构关系共同构成了一定性能且稳定的织物。
机织物:由存在交叉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
针织物:由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
第三织物:由既存在交叉关系和又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
无纺织物:纱线由连接关系构成的织物。
第三织物并非是边缘化的特别织物,相反,其概念涵盖了所有长纱线类织物,可以定义为长纱线的绕结物。
其它织物类有:短线类织物如无纺织物,环线类织物如一些金属环网。
它们可以称为短线连接物。
第三织物既存在相邻纱线构成的绕结关系,又存在相遇纱线构成的交叉关系,纱线关系的复合,使其具有了新的外观和性能:⑴:第三织物是经纬向纱线交叉绕结,形成的具有完整结构的新型织物。
织物中纱线密度增加,使得其更加紧密厚实;⑵:两种关系的存在,使得第三织物弹力增强,弹性较机织物大但不板结,拉伸性较针织物小却不松软。
(经编回环式绕结弹性极小)【家纺】⑶:织物的保型性改善,减少了针织物易出现的卷边,歪斜,脱散问题;弥补了机织物易折皱,易撕裂,弹性小的缺点。
很早以前人类和有些动物、昆虫、鸟类就能用一些细小的线条状物穿插缠结,叠压连接构成较大的片块状物,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功能加以利用。
最初的纺纱和有序的织造大约始于600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梭来穿插纺成较长的纱线,织成梭织类织物;借助棒,钩,针等牵引纱线穿绕,编成针织类织物;利用碱性物质使动物皮毛产生毡缩,做成无纺织物类的毛毡。
服装材料-04-4针织物

式中:P A —横向密度(线圈数/50mm) A —圈距(mm)
⑵纵向密度(简称纵密) 指沿线圈纵行方向在规定长度(50mm) 内的线圈数。以下式计算:
PB 50 B
式中: PB —纵向密度(线圈数/50mm) —圈高(mm)
B
由于针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 密度的测量分为机上密度、毛坯密度、 光坯密度三种。 光坯密度是成品质量考核指标, 机上密度、毛坯密度是生产过程中的控 制参数。 机上测量织物纵密时,其测量部位是在 卷布架的撑档圆铁与卷布辊的中间部位。
1+1罗纹
2+2罗纹
抽针变化罗纹布
色织横条灯芯布
十字罗纹布
双层布
双罗纹抽针集圈凹凸纵条纹
双罗纹粗细针距织物
双罗纹涤盖棉
双罗纹间隔织物
针织网眼布
针织帽料
针织经编布
六角蚊帐布
40D高弹锦纶
纯天丝汗布
大豆纤维彩条汗布(反面)
纯亚麻针织布
电脑提花双面布(针织)
蚂蚁绒(针织)
Q ' 0 . 0004 P A PB lT t (1 y )( g / m )
2
式中:y——加工时的损耗率(%)
如已知所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为W(%) 时,则针织物单位面积的干燥重量Q为:
Q' 1W
Q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也可用称重法求得:在织 物上剪取10×10cm的样布,放入已预热到 105-110℃的烘箱中,烘至重量不变后,称出 样布的干重,则每平方米坯布干重Q 为:
⑸单面针织物与双面针织物: 单面针织物的外观,有正面和反向之分。线 圈圈柱覆盖线圈圈弧的一面称为正面;线圈 圈弧覆盖线圈圈柱的一面称为反面。 单面针织物的基本特征为线圈圈柱或线圈圈 弧集中分布在针织物的一个面上,如分布在 针织物的两面时则称为双面针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织物和机织物染整异同点
印染的目的和要求
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实质上是以染料从外部介质(外相)向纤维(内相)的转移扩散过程为基础的,是染料在俩相中的分配过程。
包括染料从外相向纤维表面扩散、在纤维外表面的吸附、在纤维中的扩散及在纤维内表面的吸附与固着所组成。
外相可能是固态、液态、气态、或液态和气态的结合态(超临界态)。
染色过程中的液态介质。
乃是染料在水中、有机溶剂中或其混合物中的溶液或分散液。
印花过程中的浆膜为固态外部介质。
分散染料热熔染色高温焙烘升华后出现了气态外部介质。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则是结合了液体与气体俩种介质性质的一种新型染色介质。
染色和印花的最终目的是使染料在纤维内表面(含外表面)的吸附和固着。
所谓染色是指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纺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
它包括江染料制成某种介质(一般是水)的溶液或分散液,利用染料和纤维之间产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作用多纤维染色,或者利用化学方法使染料中间体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从而使纺织品具有一定的颜色。
纺织品通过染色所得颜色应符合颜色的色泽、均匀度和牢度等要求,同时也应该符合一定标准的生态环保要求。
针织物和机织物染整的相同点
针织物和机织物的常用纤维相同,包括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几大类。
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纤维素纤维。
其中棉的用量是最大的。
染整用水要求大致相同,主要要求为:染整用水,应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不含混浊物),另外少含盐类,如各种正负离子,钙、镁、铁盐以及氯等;硬度一般不高于100mg/L。
针织物和机织物的钱处理流程大致相同,都经过烧毛、煮练、漂白、丝光(碱缩)。
煮练:针织物和机织物的主要煮练剂都是烧碱。
精练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亚硫酸钠(或轧硫酸氢钠)、硅酸钠还有磷酸三钠等。
煮练设备都用煮布锅、汽蒸箱等。
漂白: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漂白方法大致相同,包括:次氯酸钠漂白、过氧化氢漂白、亚铝酸钠漂白等。
针织物和机织物染色的染色机理大致相同。
针织物和机织物对于不同种类的纤维采用的染料也大致相同
印花:针织物的印花方法与机织物大致相同。
印花浆料和涂料的使用也大致相同。
后整理:整理的种类都含有轧光、防缩、起绒、柔软、防皱、树脂整理和其他功能整理等。
针织物和机织物染整的不同点:
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总体可以说是,针织物的优势在于穿着舒适、富有弹性,其不足在于尺寸稳定性差于机织物。
由于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织物结构不同,所以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本身生产性能不同,因此印染时的工艺条件有所不同。
织物前处理:烧毛:针织物一般不烧毛,但对经烧毛丝光的高级纱棉针织品,采取双烧、双丝前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更高的品质。
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烧毛质量评定大致相同。
但机织物和针织物的烧毛设备不同,机织物的烧毛设备有气体烧毛机、铜板烧毛机、圆筒烧毛机。
针织物的烧毛设备圆筒针织物烧毛机。
由于针织纱在织造钱不上浆,所以针织物不像机织物一样需要退浆。
针织物不需要退浆。
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煮练成分大致相同,由于植物的结构不同,所以处理时的精炼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
漂白:机织物除了主要几种漂白方法外还有过醋酸漂白、高锰酸钾漂白、臭氧漂白等,针织物有过氧乙酸漂白、过氧化尿素漂白、气相漂白等。
丝光(碱缩):碱缩是棉针织物在松弛的状态下,用浓烧碱处理的过程。
碱缩的目的不在于获得光泽,而是增加针织物的组织密度和弹性。
碱缩主要用于汗布。
针织物的丝光时,张力比机织物的张力小。
棉针织物还有上蜡的过程。
针织物主要采用的松式加工。
染色: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染色过程和机理大致相同。
染色方法一般分为浸染和轧染。
浸染:将被染物浸渍在染液中,经过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浸染发适用于各种形态的被染物,广泛用于散纤维、纱线、针织物
等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
此法为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轧染: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随即用轧液挤入织物的组织空隙里。
并将多余的染液挤轧去除,使染液均匀分布在织物上,然后再经过汽蒸或焙烘等护理,使染料和纤维结合,完成上染的过程。
属于连续性生产,生产效率较高。
染色设备:浸染设备有散染色机、纱线染色机、溢流染色机、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高温高也喷射染色机、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
针织物染色主要采用低张力,绳状染色,机织物染色采用连续式轧染效率高,织物承受一定的张力,采用平幅染色。
轧染设备有针织物连续染色机、热熔轧染机等。
针织物印花的构成中要力图保证针织物低张力或无张力,要力图保证针织物布面平整。
所以目前针织物印花以筛网印花为主,而机织物的印花以圆筒印花为主,效率高。
后整理:针织物整理包括物理机械整理、化学整理和机械---化学整理。
其机械整理过程中,具有超喂结构。
针织物的后整理大部分的整理与机织物相同。
针织物主要是整理布身承受张力没有机织物大。
现在一些新型的染整技术也主要是先应用机织物的染整,机织物的染整加工是染整加工的主力军。
许多的染整技术,针织物可以借鉴机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