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材料及热处理(1)

合集下载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法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法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法部份材料热处理方法一、45 钢调质:1. 正常情况下加热温度在 810,840?之间:只要充分奥氏体化,加热温度越低越好。

2. 冷却中应注意的问题:热处理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冷却,很多热处理缺陷都产生在冷却中。

如:开裂、硬度不足、变形超差、局部有软点等等。

?出炉时不要慌忙,有时为怕不能淬硬而手忙脚乱。

只要不低于Ar3,是不会析出铁素体而影响表面硬度的。

?水温在冷却中相当重要,要严格控制水温不要超过 30?,若超过 30?,析出铁素体将是不可避免的,任你此后将工件冷透,硬度很难高于 300HB。

因此要严格控制水温不要超过 30?。

?工件入水后要不停的在水中移动,以快速破裂蒸汽膜而提高 500?以上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析出铁素体或珠光体,进而影响工件最终硬度。

?为避免复杂工件开裂,温度低于 300?以下可以出水空冷一会再水冷,当工件温度不超过 150?出水回火。

3. 严格按 45 钢的回火温度回火:一般取中偏下的回火温度,按 HRC=62-T×T/9000 进行计算,并结合每台炉子自身温差及淬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 其它注意事项:?对于小件,特别是 30mm 以下的工件,要注意淬裂的问题。

45 钢仍然可能开裂,在硬度要求不太高时,可以选择油淬。

?除严格按规定的温度回火外,应根据实际淬火情况调整回火参数。

?对于批量较大且要求硬度较高的小件,要特别注意在水中的搅动问题,以增加冷却能力。

否则,返工不可避免。

?选择合适的电炉,确保加热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加热并不利于提高工件硬度。

二、合金结构钢调质:1. 合金结构钢调质:可以参照上面的要求。

应注意的是:由于加入合金元素,C 曲线不同程度右移,甚至改变了形状;提高了珠光体的稳定性,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淬裂倾向增加。

因此,对相同含碳量来说,各临界点有所升高,加热温度要略高一些,保温时间要适当延长,便于合金碳化物的分解;淬火冷却时要适当缩短水冷时间,增加空冷时间,从而避免开裂。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措施,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退火退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时效退火等。

-全退火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发生再结晶,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全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中的晶粒成球状,然后缓慢冷却。

球化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时效退火时效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在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

时效退火能够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2.正火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正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使组织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3.淬火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淬火能够使材料快速形成马氏体组织,并获得高硬度。

淬火适用于一些高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4.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处理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能够使材料的硬度降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脆性。

回火适用于一些淬火处理后需要获得一定韧性的材料。

总结起来,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不同的材料和要求会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取决于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工艺性能要
求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材料为例,介绍一些主要的热处
理工艺参数。

碳钢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淬火温度、
回火温度、保温时间等。

一般来说,碳钢的淬火温度在800℃至900℃之间,回火温度在150℃至500℃之间。

保温时间通常为1小时到3小时。

不锈钢是一类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退
火温度、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

退火温度一般在800℃至900℃之间,固
溶温度在1000℃至1200℃之间,时效温度在500℃至700℃之间。

保温时
间通常为1小时到5小时。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
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480℃至520℃之间,时效温度
在150℃至2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铜合金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800℃至950℃之间,时效温度
在300℃至5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上述只是对于不同材料几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实际工艺参数还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热处理
工艺参数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工艺设备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3.表面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
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朔性(即表面火),或同时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层硬度更高的处理方法。

6.钢的淬透性
不同的钢种,接受淬火的能力不同,淬透层深度愈大,表明该钢种的淬透性愈好。

淬透性大的钢,其力学性能沿截面分布均匀;而淬透性小的钢心部力学性能低。

但全部淬透的工件,通常表面残留拉应力,对工件承受疲劳不利,工件热处理中也易变形开裂。

未淬透工件表面可残留压应力,反而有一定好处。

淬透层深度是指由淬火表面马氏体---50%马氏体+50%珠光体层的深度。

碳钢的淬透性低。

在设计大尺寸零件时,用碳钢正火比用碳钢调质更经济,而效果相似。

直径较大并具有几个台阶的台阶轴,需经调质处理时,考虑到淬透性影响,应先粗车成形,然后调质。

如果以棒料先调质,再车外圆,由于直径大,表面淬透层浅,阶梯轴尺寸较小的部分调质后的组织在粗车时可能被车去,起不到调质作用。

7.几种典型零件热处理示例
机床齿轮等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第二十三页,共69页。
1.2钢的热处理
1.2.1.退火(tuì huǒ)
1.2.2.正火
1.2.3.淬火
1.2.4.回火
1.2.5.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引子(yǐn zi)——
热处理:将钢在固 态下通过(tōngguò) 加热、保温和不同 的冷却方式,改变 金属内部结构,从 而获得所需性能的 操作工艺,工艺曲 线如图1-4。
焊接性能好——焊缝中 不易产生气孔、夹渣或 裂纹。
焊接性能比较:低碳钢 好,高碳钢和铸铁较差。
第二十二页,共69页。
4.切削(qiēxiāo)加工性能
切削加工性能:对工件材料(cáiliào)进行切削 加工的难易程度。
与材料(cáiliào)本身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刀 具几何形状有关。
硬度过高或过低、韧性过大——切削性能较 差。
显然,试样不能在承受此载荷的条件下工作, 这样将导致构件破坏。
第八页,共69页。
1.1.1.2 塑性(sùxìng)
金属在外力作用(wài lì zuò yònɡ)下产生塑性 变形,其表示:
1)断后伸长率
2)断面收缩率
第九页,共69页。
1)断后(duàn hòu)伸长率
断后伸长(shēn chánɡ)率:试样拉断后,标距 的伸长(shēn chánɡ)与原始长度的百分比。
热处理工艺相比,退火钢的硬度最低,内应
力可全部消除,可提高刚才冷变形后的塑性。
又由于退火过程中发生重结晶,故可细化晶
粒,改善组织,所以退火可以达到(dá dào)各
个不同的目的。
第四十页,共69页。
退火(tuì huǒ) 正火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35
不经热处理可用于中等载荷的零件,如拉杆、轴、套筒、钩子等。经调质处理后适用于强度及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如传动轴等。
普通含锰钢
15
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通常在调质或正火后使用。用于制造齿轮,机床主轴,花键轴,联轴器等。由于它淬透性差,因此截面大的零件很少采用。
60
这是一种强度和弹性相当高的钢。用于制造连杆,轧辊。弹簧、轴等。
硬度测定是为了检验材料经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硬度
用于经退火、正火、调质的零件及铸件的硬度检查。
HRC洛氏硬度
用于经淬火、回火及表面化学热处理的零件的硬度检查。
HV维氏硬度
特别适用于薄层硬化零件的硬度检查。
HT200
HT250
163-255
属高强度铸铁。用于较重要铸铁如汽缸、齿轮、凸轮、机座、床身、飞轮、皮带轮、齿轮箱、阀壳、联轴器、衬筒。轴承座等。
HT300
HT350
HT400
170-255
170-269
197-269
属高强度、高耐磨铸件如齿轮、凸轮、床身、高压液压泵和滑阀的壳体、车床卡盘等。
球墨铸铁
冰冷处理
冰冷处理
将淬火钢继续冷却至室温以下的处理方法
进一步提高硬度,耐磨性并使其尺寸趋于稳定
用于滚动轴承的钢球、量规等。
发蓝发黑
发蓝发黑
氧化处理。用加热方法使一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所组成的保护必薄膜。
防腐蚀,美观
用于一般常见的紧固件
硬度
HB布氏硬度
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入零件表面的能力称”硬度”。根据测定方法不同,可以分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A6
A7
延伸率低,拉拉强度高,耐磨性好,焊接性不够好。用于制造不重要的轴、键。弹簧等。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1. 引言1.1 热处理的概念热处理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过程,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同时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组织结构来控制材料的性能,通过调整材料的晶粒大小、分布和相变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通常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工艺,每种工艺都有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要求,以实现不同的材料性能要求。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以确保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

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还可以为表面处理提供基础。

表面处理是指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来增强其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往往结合应用,共同提升材料的整体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1.2 表面处理的重要性表面处理作为热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材料加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增强其耐磨、耐腐蚀、耐疲劳等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工艺加工性能,使其更易加工、更具韧性。

表面处理还可以美化材料的外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表面处理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表面处理方法,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功能性,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表面处理不仅是材料加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表面处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热处理常用材料热处理常用材料包括钢、铝、铜、镍等金属材料以及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

钢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材料之一,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六材料及热处理

六材料及热处理

六、材料及热处理1、简述正火与退火的区别?答:(1)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细,硬度和强度有所提高。

(2)正火用于亚共析钢和共析钢时,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使材料获得合适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用于过共析钢时,可抑制或消除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以便其球体化。

普通结构件通常以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3)正火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和生产率较高的热处理工艺,故一般普通结构构件应尽量采用正火代替退火。

2、了解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答:常用的齿轮材料是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铸钢、和铸铁。

一般多采用锻件和榨汁钢材。

当齿轮轮胚较大不易锻造时,可采用铸钢。

开式低速传动可采用灰铸铁,球墨铸铁可代替铸钢。

齿轮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渗碳淬火、调质、正火和渗氮处理。

3、碳钢的分类?答:1)按钢的含碳量分类:低碳钢≦0.25%C中碳钢0.30-0.55%C高碳钢≥0.60%C2)按钢的质量分类:普通碳素钢:S、P含量分别≦0.055%和0.045%;油质碳素钢: S、P 含量均应≦0.040%;高级油质碳素钢:S、P 含量分别≦0.030%和0.035%;3)按通途分类: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

一般属于低碳钢和中碳钢。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

一般属于高碳钢。

4、优质碳素结构钢的表示方法?答:1)正常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对于含碳量小于0.25%的碳素结构钢,含锰量为0.35-0.65%;而对于含碳量大于0.25%的碳素结构钢,含锰量为0.5-0.8%,这类钢的平均含碳量用两位数字表示,以0.01%为单位。

如钢号20,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20%。

2)较高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对于含碳量为0.15-0.60%的碳素结构钢,锰含量为0.7-1.0%;含碳量大于0.60%的碳素结构钢,锰含量为0.9-1.2%。

这类钢的表示方法是在含碳量的两位数字后面副以汉字锰或化学符合“M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字(万分)
10F 含碳0.1% 优质碳素结构沸腾钢 08 10 15 20 25 30 35 45 50 55 60 65 70 75 (08-70/10000)
3.碳素工具钢(C 0.7~1.35%)
一位或两位数字 (千分)
T10(C 10/1000) T7(C 7/1000)
14
2.2.3 合金钢
铝合金有足够的强度、较好的塑性和良好的抗 腐蚀性,且多数可以热处理强化。
纯铝的密度约为铁的1/3 铝合金主要分形变合金和铸造合金
21
2.3 常用非金属材料
工程塑料:聚酰胺(尼龙)、聚甲醛等。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工业陶瓷:普通陶瓷、特种陶瓷等。
高抗压、高硬度、低抗拉、抗高温、绝缘好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 人工组成的多相材料。
第2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 2.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1.1 强度与塑性
1
强度
是指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极限 和b 屈服极限 是s 表征强度的主
要性能指标。
屈服极限:是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s
Fs A0
如何选择?
强度极限:是材料发生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
大应力。
灰口铸铁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
43
热处理工艺性: 包括淬透性、淬硬性、回火稳定性、变形 开裂性等。
碳素钢的淬透性差,强度低,合金钢优于 碳素钢。
44
3、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材料时还应 注意降低零件的总成本。零件的总成本包括材 料本身的价格和加工制造的费用。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尺 寸规格的一致性要求十分严格,因此不能轻易 采用劣质材料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0
锻造性:是指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 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低碳钢的锻造性好,铸铁没有锻造性。
41
焊接性: 是指材料在通常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
条件下,能否获得良好焊缝的性能。
低碳钢的焊接性能好,高碳钢和铸铁的焊 接性能差。
42
切削加工性: 是指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一般用切削力、零件表面粗糙度、刀具磨 损及切屑排除的难易程度来衡量。
用途 1.碳素结构钢(C <0.038%) 2.优质碳素结构钢(S P<0.035%) 3.碳素工具钢(C 0.7~1.35%) T10
13
碳素钢命名方法
1.碳素结构钢(普通碳素结构钢)
标志符号Q+最小值 s—等级符号+脱氧程度符号
Q235—BF 屈服点强度235MPa B级 碳素 沸腾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S P<0.035%)
渗碳钢 C 0.15%~0.25% 用于表面耐磨并承受 动力载荷的零件 齿轮 轴 销
20Cr、20Mn2
调质钢 C 0.25%~0.50%用于制造高强度、高韧 性的零件 主轴 齿轮
40Cr、40Mn2
弹簧钢 C 0.6%~0.7%用于制造各类弹性零件
60Si2Mn
轴承钢 C 0.95%~1.1%用于制造滚珠、滚柱、套
是使工件表面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 而内部仍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30
2.4.6 表面化学热处理
是将钢件放在某种化学介质中,通过 加热、保温、冷却的方法使介质中的某 些元素渗入钢件表面,改变了表面层的 化学成分,从而使其表面具有与内部不 同的特殊性能。一般都是使表面获得高 硬度、高疲劳极限,以及耐磨、防腐蚀 性能。
10
常用金属材料
2.2.1 铸铁:
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性能:
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吸振性及切削加工性能, 而且价格低廉,生产设备简单。因此,它是应用最多的 一种金属材料。
分类:(1)灰口铸铁(如:HT150);
(2)可锻铸铁(如:KT300-6); (3)球墨铸铁(如:QT600-3); (4)合金铸铁(用于耐热、耐磨、耐蚀等)。
为了改善钢的性能,专门在钢中加入一 种或数种合金元素的钢叫做合金钢。
合金元素的种类:
铬(Cr)、锰(Mn)、镍(Ni)、硅 (Si)、硼(B)、钨(W)、钼(Mo)、 钒(V)、钛(Ti)、锆(Zr) 和稀土元 素(Re)等。
目的:使钢获得一般碳素钢达不到的性能,
如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提高耐磨、 防腐、防酸性能;获得高弹性、高抗磁或 导磁性等。
不同加工方法使用的材料不同:比如铸铁具 有很好的铸造工艺性,但不能锻造。
39
各种工艺方法对材料提出的要求
铸造: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 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的一定形 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方法。
铸造性:是指浇注时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凝固时的收缩性和偏析倾向等。
灰口铸铁和青铜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31
渗碳
将低碳钢工件放在大量含碳的固体(木 炭粉和碳酸盐)或气体(天然气、煤气 等)介质中,加热到850~950℃,保温 一段时间,使碳扩散到钢表面层内,使 表面层的含碳量达到0.8%~1.2%。再经 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获得高硬度和耐 磨性。
32
氮化
将钢件放入含有氮的介质或利用氨气加 热分解的氮气中,加热到500~620℃, 持续保温20~50小时,使氮扩散渗入钢 件表面层内。经氮化处理的钢件不再经 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层硬度及耐磨性, 并大大提高疲劳极限、耐腐蚀性能、抗 胶合性及耐热性。
是零件表面形成该金属的氧化膜,以保护金 属不受侵蚀,并起美化作用; 常用的有发蓝或发黑。 磷化: 是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 膜,可以保护金属。
36
2.5 金属材料的选材原则 1.一般原则 2.工艺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37
1、一般原则
零件尺寸取决于强度,且尺寸和质量 受限时,选用强度高的材料
与钢、铁相比,有色金属的强度较低。应用 它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某些特殊的物理化 学性能,如:
铝、镁、钛及其合金密度小,重量轻; 铜、铝及其合金导电性好,减摩耐磨性好; 镍、钼及其合金能耐高温等。
因此,工业上除大量使用黑色金属外,有 色金属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色金属及其合 金种类繁多。
20
铜及其合金 1. 纯铜(紫铜) 2. 黄铜(铜 锌合金) 3. 青铜(铜 锡 铅合金) 铝及其合金
越大 塑性越 好
延伸率
l1 l0 100%
l0
收缩率
A0 A1 100%
A0
4
2.1.2 硬度
硬度:
材料抵抗压入物压陷的能力。即:材料 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工程上常 用的洛氏硬度和布氏硬度分别为: HR 和HB。
5
HB硬度
HB<450
6
HR硬度
HB>450
7
2.1.3 韧性
橡 胶:
良好的弹性、耐磨、力学性能好 金属橡胶以金属丝为原材料,有橡胶一样的 性能。
22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2.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将钢在固态范围内施以不同形式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从而改变 (或改善)其组织结构,以达到预期性能的操作工艺。
热处理的原因: 生产过程中,钢制零件除需要经过各种热、冷加工工序外,往往 还要在加工工序中进行若干次热处理,以改善钢的加工工艺性能, 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增加寿命、耐磨性等。
GCr15 CrWMn 9SiCr
18
用途 3.特殊性能钢
牌号 “一位数字(千分)+合金元素符号+数字(百分)"
1.不锈钢 2Cr13 1Cr18Ni9 2.耐热钢 15CrMo、4Cr9Si2 3.耐磨钢 ZGMn13
19
2.2.4 有色金属材料(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
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和变载荷的能力。
韧性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冲击功:Wk mg(h1 h2 );冲击韧性值:ak Wk / A
8
2.1.4线膨胀系数 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零件单位长度的线伸长量
l l (t t0)
9
2.2 常用金属材料
铸铁 碳素钢 合金钢 有色金属材料
热处理不改变工件形状,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以获得不同的 机械性能。
24
热处理方法:
25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度,经保 温一段时间后随热处理炉(或埋入石灰石、沙 中冷却)缓慢冷却至500度以下,然后在空气 中冷却。
目的: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细化钢的晶 粒,减少组织的不均匀性;消去工件在锻造、 铸造中出现的内应力。
b
Fb A0
2
刚度
刚度:是指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弹性模量E: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 变的比值;是表征材料刚度的主要性能指 标。
3
塑性
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产生塑性变形而不产生断裂的能力。工程
上一般用材料被拉断后所留下的残余变形
来表示材料的塑性,一般用两个指标来表
示:
塑性指标
目的:
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但急速冷却引起内应 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回火,以得到 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28
2.4.4、回火:
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保温一定 时间后,在空气、水或油中冷却。
目的:
硬度、强度略有降低,但消除了内应力和脆性。
低温回火:150-250 去应力、高硬度、耐磨、
零件尺寸取决于刚度,选用弹性模量大 的材料(调质钢、渗碳钢)
滑动摩擦下工作的零件,选用减摩性能 好的材料
高温条件下的零件,采用耐热材料 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采用耐腐蚀材 料
38
2、工艺性原则
是指金属材料所具有的能够适应各种加工工 艺要求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