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煲中药

合集下载

熬中药的方法

熬中药的方法

熬中药的方法
1、中药从医院或药店取出后,首先把中药放入砂锅或陶瓷锅里,用流动水对中药进行浸泡,清洗其表面的杂质。

2、加水没过药物1至3厘米,浸泡药物至少1小时。

3、然后将药锅放在炉火上用中到大火煎煮开,然后调至文火,熬药一般30-60分钟。

4、一般情况下分两次煎,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加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煎好后倒出药液,和第一次煎好的中药混在一起,共煎出约300ml,分两次喝。

5、同时注意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的调剂方法。

6、中药当中单纯补益功能的汤药,可以考虑饭前服用。

除了纯补气血的中药以外的建议饭后温服。

7、如果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浓缩药物至每次50-100ml,早晚各一次。

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熬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煎煮、烹炖等方式加工,提取药物成分以及改变药材的性味特点,以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药物的疗效。

下面是中药熬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熬制方法:1.材料准备:选择新鲜、成熟、无虫蛀和霉变的中药材。

根据处方所需,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

2.清洗材料: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揉搓,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然后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3.制煎包:将清洗好的中药材放入药袋、纱布袋中,然后将袋口系紧。

4.加水煎煮:将制煎包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待水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保持水的温度不断。

5.熬制时间:不同的中药熬制时间不同,一般可根据处方或中药书籍上的建议熬制时间进行操作。

6.过滤药液: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利用纱布或滤网进行过滤,去除药渣。

7.分装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等份分装到瓶中,不要盛太满。

8.存放方式:将分装好的药液放入干净、密封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

二、注意事项:1.选择材料:选择新鲜的中药材,避免使用霉变、蛀虫的药材,确保熬制的药液质量。

2.清洗材料:清洗材料时,要用清水从材料的上部冲洗到下部,避免脏污残留。

3.使用容器:煎煮药物时,选择具有耐高温、无毒、耐酸碱腐蚀的瓷煎药壶,不要用金属的容器。

4.熬制火力:熬制药物时,要控制好火力,煎时加水少于药量,炖时加水少于2倍药量,煮沸后继续用文火慢慢熬煮。

6.药液保存:药液煎煮好后,应尽快分装到瓶中,并密封保存,避免污染和氧化。

7.包装标示:在每个药液瓶上标明药名、煎煮方式、剂量、保存时间等信息,以便使用时查看。

8.严格按医嘱服用:中药煎煮后的药液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严禁自行增加剂量或停药。

9.熬制废渣处理:熬煮后的废渣应用塑料袋封装后丢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正确操作,能够保证中药煎煮的质量和疗效,提高中药的吸收和利用效果。

有需要的患者或中医师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熬制方法:
1、分配中药:根据诊断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中药用量药量应以伤寒论定;
2、洗米法:根据病情要求洗米,洗取清水;
3、开水煎煮:将中药加入清水,放入锅中,用慢火加热,沸腾后减小火力熬煮;
4、裹药熬煮:将中药和水放入药袋中熬煮;
5、蒸煮:用沙锅中加水加热,将中药放入沙锅,加盖封住, 用慢火蒸煮;
6、加条熬煮:将中药放入清水中加热,待熬煮,再放入条料,继续熬煮。

二、注意事项:
1、要选择优质的中药,以保证其药效。

2、按照药物方剂量熬制,中药以温暖,苦酸适度为宜,不宜过热,过熬过煎。

3、防止中药中毒,尽量使用新鲜的中药。

4、中药液要温热,不宜过热,中药以温暖,苦酸适度为宜,药液发酸后若能完全混匀即可服用,如果不能及时服用,应改用冷开水冲服。

5、煎煮时留意时间,在熬制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不要过度煎煮损失中药的药效。

6、学会熬制中药时的技巧,比如:增湿药如海参、蟹壳是先加热再熬煮,燥药和涩药如甘草则先熬煮后加热,以及煎药时要不断搅拌以保持药效等。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仔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注意事项。

下面将介绍熬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选择好质量好的中药材,最好去正规的中药店购买,并且要看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如锅、勺子、火源等。

3.清洗干净所有器具,以免污染中药材。

4.将所需的中药材按照配方比例称好,并用干净的纱布包好。

二、熬制过程
1.先将锅加水烧开,然后放入包好的中药材。

2.用小火慢慢地煮,不要让水沸腾太快,也不要让水位太低或太高。

3.根据不同的配方,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不同时间长短的煮制。

一般情况下,需要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在煮制过程中需要经常看水位是否足够,并适时加入适量清水。

同时还需要时常搅拌以防止中药材粘锅。

5.煮制完毕后,将中药渣过滤掉,取出中药汁液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要保持空气流通,以免中毒或者影响呼吸。

2.不要随意更改配方比例,否则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副作用。

3.在熬制过程中不要离开锅边,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4.在煮制过程中需要适时加入适量清水,并且注意火候和水位的控制。

5.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者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者副作用。

6.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者专业人士的意见。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步骤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步骤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步骤熬制中药是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将草药加热浸泡,提取出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中药的独特药性治疗疾病。

正确熬制中药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正确熬制中药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熬制中药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些常用的工具和器具,包括药材、砂锅或不锈钢锅、耐热玻璃容器、滤网、过滤纸、量杯、天然纯净水等。

这些工具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以免影响中药的品质。

第二步:煎煮药材1.洗净药材:将草药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垢。

2.切割药材:对于一些大块的药材,可以使用刀具将其切成小块,以方便药物成分的释放和溶解。

3.处理药材:对于一些有毒的草药或者硬质的植物块茎,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如去皮、去脏、去核等,以防止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4.浸泡药材:根据不同的药材,有时需要事先将其浸泡在水中,以增加药材的渗透性和提取的效果。

5.添加适量水:将处理好的药材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根据药材的种类和使用量,加入适量的天然纯净水。

6.加热煎煮:将药材和水一同放入锅中,将火力调至中小火,让其缓慢升温并保持沸腾状态。

第三步:控制煎煮时间根据不同的草药和配方,煎煮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中草药的煎煮时间为20分钟至1小时不等。

这个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但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到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药效的发挥。

煎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还有以下几点:1.定时检查:煎煮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定时检查药液的颜色和浓度变化,以判断是否达到煎煮的要求。

2.补充水分:因为煎煮的过程中会有蒸发,所以需要根据需要适量补充水分,以保证药液的浓度和煎煮的效果。

3.控制火候:火候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中草药的煎煮质量,一般来说,中小火的火候是较为适宜的。

第四步:过滤药液在药物煎煮完毕后,需要将药渣从药液中分离出来,以获得纯净的中药液。

具体步骤如下:1.用滤网过滤:将药液倒入滤网中,利用滤网过滤出药渣,保留药液。

熬中药的方法和步骤

熬中药的方法和步骤

熬中药的方法和步骤
熬中药是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以下是熬中药的常见方法和步骤:
1. 准备药材:根据医生的处方选择需要的中药材,一般为干燥的草药、树皮、植物的根或种子。

按照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和剂量要求,将药材适量称取。

2. 研磨药材(可选):一些药材需要研磨成细粉,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使用研磨机或者传统
的石磨将药材细磨。

3. 准备煎药器具:选择陶瓷或不锈钢的煎药壶,漏网、滤网等。

将煎药器具彻底清洗消毒,保
持卫生。

4. 煎药前的处理:对于一些药材,需要提前处理。

比如用水浸泡、炒煮、研磨或切割等步骤,
以增加药效和减少毒性。

5. 加水煮药:将药材放入煎药器具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般为药材的10-12倍量的水。

将药
材浸泡片刻,然后开始加热。

6. 煎药:将煎药壶放在火上,使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一般先使用大火将药材煮开,然后改用小
火持续煎煮,一般约20-30分钟。

期间需不断搅拌和观察,以防止煮沸溢出。

7. 过滤:待药液煮沸后,使用漏网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去。

可以多次过滤以保证药液的纯净度。

8. 提取: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将提取的药液保留或根据需要继续煮浓。

9. 装药:将提取的药液装入密封的药碗或药瓶中,注意保持卫生,并进行必要的标记。

10. 储存:根据具体要求和药方,将装好的药液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

注意避免阳
光直射和异味干扰。

请注意,如果你没有经验或相关训练,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定药材的用
量和具体操作方式。

中药熬煮的方法

中药熬煮的方法

中药熬煮的方法
中药在煎制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

以下是中药熬煮的一般方法:
1. 清洗:将所需中药洗净,清水冲洗2-3次,去除泥沙等杂质,然后用凉水浸泡30分钟,待药材吸水后可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2. 准备药锅:将药锅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10倍于药材重量的水),放入药材,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以上。

根据中药的不同性质,煮制时间也有所不同。

3. 煮制:在煮制过程中,要注意药锅的火候,火力不能过大,以免煮干水分。

同时,药锅盖子要盖紧,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4. 去渣:煮好后,先用滤网过滤出渣,再将药汁倒入容器中。

5. 调味: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使药汁更易入口。

以上是中药熬煮的基本方法,不同药材和处方也有一些特殊的煎制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煎制中药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切勿使用铅、铜等有毒金属制作的药锅。

- 1 -。

中药煲方法

中药煲方法

中药煲的方法如下:
准备:砂锅、清水、炉灶,环境应宽敞通风。

煎药流程:煎药前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一般叶类、草类的中药可以浸泡30分钟左右,质地非常坚硬的中药,尤其是一些矿物质,可以浸泡一小时左右。

浸泡完毕后即可把药物倒进砂锅进行第一煎,加水量应以超过药表面约3厘米为宜。

第二煎水量酌减,滋补性中药应酌情多加水。

煎药时间:第一煎药煮沸后煎20分钟;第二煎药煮沸后煎15分钟。

药的品质坚硬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清热、发表的药煎的时间要短一些。

火候掌握:一般中药未煮沸时用急火(大火),煮沸后用小火(小火),煮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药次数和量:一般每副中药需煎两次,每次煎至药量约150毫升,将两次煎的药量混合在一起共3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滋补药可煎三次,混合在一起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以上是中药煲的基本方法,具体操作可能会因药物种类和病情而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煲中药
煲中药就是简单的“3碗水煮成1碗”?非也!最近与朋友讨论起如何煲中药,才发现许多年轻的广州人,虽然一有什么“头晕身热”都会习惯地煲中药喝,但到底怎样煲中药才是正确,往往只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

其实,煲中药,还真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事!
煎煮前———
●清洗
中药材是否需清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骤不能浸泡中草药,但煎煮之前,却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

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

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

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

楼步青说,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如果有“大头虾”不慎煎煮时间过长,令药汤太浓,这时可以加些白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楼步青说,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

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分别服用,这样未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

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同样,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

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
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

不锈钢属于钝性元素,也不会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许多大医院的煎药器皆为不锈钢锅。

但铁质煎器,虽然传热快,但不仅易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它能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色泽加深,还会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对于微波炉加热是否会影响中药药性,目前未有定论,所以楼步青亦不推荐以微波炉加热中药。

此外,楼步青提醒,若以药煲煎煮过有毒性的外用药,应洗净后再用清水煮一次,以免毒性物质残留。

药师提醒:注意先煎、后下
中药的煎煮指示上,常会出现“先煎”、“后下”的字眼,这是什么意思?楼步青解释,“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所以应严格遵照中药师的煎药指示。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

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

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