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校本课程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篮球特色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篮球特色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篮球特色校本课程教案年级学科:初中体育课时:2课时教材内容:《尚篮部落》篮球校本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 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树立公平竞争意识。

教学资源:篮球场、篮球、教学视频、音响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2. 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二、技能教学(20分钟)1. 运球:教师示范运球技巧,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2. 传球:教师示范传球手法,学生分组进行传球练习。

3. 投篮:教师讲解投篮动作要领,学生分组进行投篮练习。

三、团队配合(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三人制篮球比赛,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比赛,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篮球基本技巧,巩固记忆。

2.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二、拓展训练(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五人制篮球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进行比赛,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篮球文化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篮球运动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篮球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三篇

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三篇

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三篇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篇目的任务:活跃我校的文体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情况分析:(1)今年凡是有篮球基础的学生都会吸收到队伍中加强训练辅导。

(2)身体素质教差,在场上不能表现出硬朗姿态。

所以在加强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要加大身体各方面素质的训练,包括上下肢、腰腹的力量,移动速度,移动耐力,弹跳能力等的素质。

(3)心理素质不稳定,直接制约比赛的成败。

根据以上的分析,今年要有针对的制定以下训练计划:一、重新选拔吸收队员,新成立篮球队。

1、通过各级老师的推荐选拔队员。

2、根据上学期开展的级组篮球赛等物色到的队员吸入队伍中来。

3、通过同学间的了解选出原来球队队员。

4、通过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上观察到的优秀球手。

二、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

1、加大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包括上下肢、腰腹的力量,移动速度,移动耐力,弹跳能力等的素质。

目的是提高各单个素质水平和在场上综合素质的整体发挥,为技术战术的正常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加强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队员个人的技术动作训练。

目的是使技术动作更娴熟,能在比赛中自由灵活发挥,达到熟练运用,为战术默契配合铺路。

主要是通过对队员的各种运球、急停急起、突破、投篮、抢篮板球、传球等技术的学习,并对所有技术的灵活连贯运用。

3、战术的有针对性学习,加强队员的合作精神训练。

通过对战术中的徒手移动练习、无对抗性的配合练习,到攻防对抗或模拟比赛条件下的配合练习等,使队员达到一个较高的进攻和防守水平。

包括个人防守;进攻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防守配合(挤过配合、穿过配合、绕过配合、交换防守配合、关门配合、夹击配合、补防配合)。

4、全队进攻战术和全队防守战术的训练。

包括快攻与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和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混合防守与进攻混合防守以及攻守转换和阵地进攻战术的设计运用。

5、重视心理、临场水平发挥等训练。

初中校本课程篮球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篮球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篮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包括投篮、传球、运球和防守。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篮球比赛规则、竞技精神等。

2. 篮球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投篮姿势、传球技巧、运球技巧和防守动作等。

3. 篮球战术的研究,包括快攻、配合和防守策略等。

4. 小组对抗训练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研究。

2. 分组合作研究法: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训练和比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有趣的篮球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准备身体。

2. 知识介绍:向学生介绍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比赛规则。

3. 技能训练:依次教授投篮、传球、运球和防守的基本技巧。

4. 战术研究:介绍不同的篮球战术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实战练。

5. 比赛与评价:组织小组对抗训练和比赛,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6. 冷静放松:进行适当的冷静放松活动,缓解身体疲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战训练的水平,进行评价。

2. 口头评价: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和设备:要求有足够的篮球场地和相关篮球设备。

2.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相关篮球教学资源。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初中校本课程篮球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篮球校本课程活动》教案(全套)

《篮球校本课程活动》教案(全套)
2、自评、互评
学生收回器材
老师再见
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进行全身心地放松
器材:
篮球41个,录音机一台,小红花若干,障碍物4个
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
45%
平均心率
110次/秒
《篮球校本课程活动》教案二
教材
1、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2、游戏运球接力
重难点
重点:双手胸前投篮抛弧线身体的协调用力
难点:出手角度
教学目标
课序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安排
意图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反应游戏:
(1) 走
(2) 跑
(3) 坐下
5、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广播操。
同学们好!
用简明语言阐述游戏方法并提出要求。
听老师口令,师生共操
老师好!
稍息、认真听讲
思想集中
积极反应
在老师的带动下,跟着老师一起做广播操练习
3、双手体前交替运球
方法:两脚左右站立,两手左右来回运球,球的落地点控制在两腿中间。
启发学生原地练习,积极思考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做示范,师生互评,老师再示范、讲解
正确动作方法,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一起对照进行练习
自己体会,积极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老师做示范讲解,学生练习进一步提高
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要求
组织教学
准备部分
准 备 部 分
体育委员
整队集合
安排见习生
教师宣布本课的内容

小学篮球校本课实施方案

小学篮球校本课实施方案

小学篮球校本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篮球作为一项全面发展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将篮球纳入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小学篮球校本课实施方案,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篮球课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水平;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4. 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三、课程内容。

1. 篮球基本功训练。

通过传球、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水平。

2. 篮球战术训练。

通过比赛模拟和战术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战术执行能力。

3. 篮球比赛。

定期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培养比赛意识和应变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篮球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各种游戏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 个性化教学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

五、教学环境。

1. 安全设施。

确保篮球场地的安全性,保障学生在课程中的安全。

2. 球具设备。

提供符合学生身高的篮球,保证学生在训练中的舒适度。

3. 篮球场地。

提供宽敞、平整的篮球场地,为学生的篮球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技能水平。

通过定期的技能测试,评价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水平。

3. 比赛表现。

通过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

七、课程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反馈意见。

2. 教师评估。

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校本篮球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篮球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篮球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篮球作为一项普及度较高的体育运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

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校本篮球课程的实施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校本篮球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自信心;3.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三、课程内容。

1. 基础篮球技术训练。

通过传球、运球、投篮、防守等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功,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热爱。

2. 篮球战术训练。

通过组织篮球比赛、训练学生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篮球比赛水平,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

3. 篮球体能训练。

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课程安排。

校本篮球课程安排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每周至少安排2次篮球课程,每次课程60分钟。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篮球水平和兴趣,分层进行篮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2. 采用示范-练习-反馈的教学模式,通过示范和练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六、课程评价。

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篮球比赛成绩、体能测试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

2. 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七、课程保障。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专业的篮球教练和体育教师,提高教师的篮球教学水平。

2. 完善篮球教学设施和器材,提供良好的篮球训练和比赛场地,保障学生的篮球训练和比赛需求。

八、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校本篮球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篮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篮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篮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 项目背景篮球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在学校中普及篮球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能素质和运动技巧。

为了促进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制定了以下《篮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 目标和目的- 目标:通过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

- 目的:通过教授基础的篮球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3. 课程内容3.1 篮球基础知识- 球场布局和规则:研究篮球场地的布局和常见的比赛规则。

- 球队组织和角色:了解篮球比赛中不同位置的角色和责任。

- 常见术语和手势:研究篮球比赛中的常见术语和手势,以便与队友和教练进行沟通。

3.2 篮球基本技能- 运球:研究正确的运球姿势和基本的运球技巧。

- 传球:掌握准确的传球技巧,包括直传和斜传。

- 投篮:培养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准确的投篮技巧。

- 防守:研究正确的防守姿势、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技巧。

3.3 篮球战术和战术训练- 进攻战术:了解不同的进攻战术,如个人突破、快攻和配合进攻。

- 防守战术:研究不同的防守战术,如紧逼防守、区域防守和双人夹击。

- 团队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战术配合能力。

4. 课程实施计划- 课程时间: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一个学期。

- 教材和教具: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篮球教材和道具。

-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和比赛练。

5. 评估和反馈-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小组比赛和练测试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估。

-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6. 预期成果- 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加。

- 学生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

- 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结论通过《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研究篮球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并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知识介绍篮球起源与发展篮球比赛规则简介篮球场地及设备要求2. 篮球基本技巧学习投篮:原地投篮、移动投篮传球:胸传、肩、地面传球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防守:盯人防守、团队防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篮球技巧的熟练运用,团队配合的默契。

四、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一幅2. 篮球若干个3. 教学视频资料4. 篮球教学挂图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观看篮球教学视频,了解篮球基本技巧。

2. 技能学习(15分钟)投篮:教师示范原地投篮、移动投篮,学生分组练习。

传球:教师示范胸传、肩、地面传球,学生分组练习。

运球:教师示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学生分组练习。

防守:教师示范盯人防守、团队防守,学生分组练习。

3.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技巧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练习篮球技巧)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纪律性等。

2. 技能掌握:通过分组比赛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对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配合意识、沟通能力等。

七、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篮球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技巧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高技能水平。

3.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篮球比赛:校内比赛、校际交流等,提高学生竞技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三师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高志国
课程名称:篮球班级人数:20人授课教师:高志国授课对象:高二年级课时安排:18周呈现形式:选修
选用教材:自编教学地点:篮球场
一、目标
1.参与目标: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及认识,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会篮球的基本动作和战术配合,提高学生打篮球水平。

3.身体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机能等素质。

4.心理和社会适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增强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表现意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计划:
第一周:恢复体力,熟悉球性练习.
第二周:
1.移动A准备姿势、起动、急停;B跑:侧身跑、变速跑、变向跑、后退跑;C跳:单脚起跳、双脚起跳。

2.传接球技术:持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胸前传接球。

3.运球技术: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体前横向运球,行进间直线高、低运球,行进间变速运球。

4.投篮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三周:
1.移动:A转身:前转身、后转身B滑步:前滑步、后滑步、侧滑步C后撤步D跨步、交叉步。

2.传接球技术:原地单、双手反弹传球,双手头上传球。

3.运球技术:行进间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运球急起急停。

4.投篮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四周:
1.移动:移动组合练习。

2.传接球技术:原地单手肩上传球,二人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3.运球技术:背后变向运球。

4.投篮技术:跳投
第五周:
1.投篮技术:行进间高手投篮。

2.传球技术:原地各种传接球练习,二人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3.运球技术:运球转身。

4.身体素质练习:柔韧、灵敏素质练习。

第六周:
1.投篮技术:行进间低手投篮。

2.传球技术:四角传球。

3.运球技术:行进间各种变向运球、运球急起急停。

4.身体素质练习:速度耐力素质练习
第七周:
1.投篮技术:行进间高、低手投篮。

2.持球突破技术: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

3.防守技术:半场一对一防A防守有球队员B防守无球队员。

4.传接球、运球、投篮组合技术练习
第八周:
1.持球突破:原地持球同侧步突破。

2.防守技术:全场一对一攻防。

3.抢篮板球技术。

4.力量、弹跳练习。

第九周:
1.持球突破练习。

2.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篮板球技术组合练习。

3.技术部分考试内容复习。

4.教学比赛。

第十周:
1.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篮板球技术组合练习。

2.技术部分考试内容复习。

3.教学比赛。

第十一周:
破掩护的方法:1、抢过配合,2、穿过配合。

3、绕过配合。

4、换防配合。

5、假换防配合
第十二周:
1、一对一防守抢篮板:前转身、后转身(左或右转顶人)。

2、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篮板球技术组合练习。

第十三周:
抢篮板球技术:
A三人篮框下“8”字接球练习。

B教学比赛。

第十四周:
抢断球技术:A两人前后捻抢球B背后抢球C上滑步断球D 打球、挑球、捅球。

第十五周:
1、配合技术:A双掩护B假掩护C连续动作D挡拆配合。

2、技术考试。

第十六周:
技术考试。

三、评价方法:考试内容、方法及综合评分
技术考试内容:60%
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30%。

标准:按技术动作要领,动作熟练,协调性评分。

方法:两人一组,距离三米,两人连续不断传接球二十次。

评定:技术评定:优秀30分、良好17分、及格12分。

(两人连续不断传接球少于10次不予技评)
2、全场往返行进间运球上篮30%。

标准:按技术要领,控制球和保护球的能力评分。

方法:从端线开始往返行进间运球上篮,以两次投篮命中后动作记分。

评定:达标评定:优秀30分、良好25分、及格18分。

3、出勤情况和纪律情况:(40%)
四、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篮球练习,使使学生能够学会篮球的基本动作和战术配合。

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及认识,了解了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

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机能等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表现意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篮球运动以及篮球和其它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