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作者:代娜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1期内容摘要: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
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关键词:曹禺雷雨艺术世界女性形象本文以爝莉为案例,浅析该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期走进曹禺的艺术世界一.《雷雨》作品简介《雷雨》是现代最杰出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这部作品通过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丑陋揭露出来,在中国的文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下层的百姓和无产阶级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剥削和压榨。
周朴园的太太繁漪由于不能忍受周公馆内那种封建家长制度的残酷压迫和舒服,于是在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相遇之后爱上周萍,并且开始去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但是不久之后,周萍就意识到这种不正常的乱伦关系,便开始想办法摆脱繁漪,在这过程中,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四风。
当鲁侍萍来到周公馆后,遇到周朴园,又开始揭露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过往,也发现了鲁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
在这一个雷雨之夜,各种人物关系的真想相继浮出水面,周萍与四凤的兄妹关系使两人无法接受,两人相继自杀,周朴园的小儿子周冲在去解救四凤的同时也触电身亡。
一场雷雨,浇醒了一个制度,浇醒了一群人,或许在这个时候,对于当时来人将,死便是最好的归宿。
二.《雷雨》中体现出的艺术特色《雷雨》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鲜明而又生动在《雷雨》中,曹禺对剧中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别具用心的,每个人也是鲜明而又生动的。
周朴园的资本家的丑恶嘴脸,鲁侍萍的正直与善良,繁漪的对爱情的执着与反抗精神,周萍的胆小懦弱、鲁大海的工人阶级形象,四凤与周冲的单纯与清澈,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每一个人物也都代表着当时封建社会的不同群体的人,从一个封建社会大家庭来折射出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丑陋与落后,让我们看到了曹禺心中对于旧社会的憎恶与对新社会的精神向往和艺术理想。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于1934年首次上演,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了。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从雷雨这部话剧的角度来看,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描绘是非常深刻的。
作品以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小城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少爷和一个贫苦姑娘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和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小城里,充斥着虚伪、贪婪和道德沦丧,人们的内心被扭曲和扭曲,而这一切都在雷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这部话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尤其是主人公陆小凤和秦淮,他们的命运坎坷,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雷雨这部话剧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准。
曹禺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情节,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尤其是在对话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雷雨这部话剧还运用了大量的舞台布景和音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雷雨这场风暴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舞台布景和音效的运用,将整个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雷雨这部话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浅析《雷雨》中人物悲剧的艺术魅力

书评文丛•192 浅析《雷雨》中人物悲剧的艺术魅力内容摘要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
曹禺将西方悲剧艺术与中华传统戏剧精华相融合,这部作品通过描绘中国社会20世纪20年代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欢离合,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成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之作。
本文从悲剧艺术的视角分析了繁漪、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三个典型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 悲剧;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前后 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雷雨》叙述的是两个家庭 30年间复杂的血缘关系和两大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纠葛。
1 蘩漪的悲剧艺术形象《雷雨》中成功的塑造了多个角色,其中蘩漪是最成功之一,一个最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一位个性复杂的典型形象。
她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在追求个性解放与情感自由的过程中,努力挣扎,燃烧自己,也毁灭他人,成为文学史上又一个悲剧典型。
《雷雨》中如此描写蘩漪:“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
”在她的性格中没有旧女性的顺从,而具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由此可见,她是一位从封建的旧式妇女向资产阶级女性过渡,却最终没有完成这一过渡的新旧结合的人物。
正是她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使她成为文学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
蘩漪是《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一个最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
她是整个剧本的灵魂式人物,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新旧参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强调她身上的“原始的野性”,和五四时期所有年轻人一样,蘩漪也向往和渴望自由的“爱情”。
论文《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

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内容摘要】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自1934年发表以来,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在人物形象方面:蘩漪是《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她的性格中充满矛盾和极端,她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但却始终未逃出周家那口漆黑的残酷的井。
周朴园是一个渗透着封建思想的资本家,在他“仁义”、“道德”的外衣下,掩藏的是他的专制暴虐、刚愎自用和心狠手辣;在戏剧结构方面:作品除了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纠葛处理得线索分明外,更具匠心的是在不违背生活逻辑的前提下运用“巧合"的故事充分发挥了“三一律”戏剧结构的优势,使《雷雨》结构紧凑连贯,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在语言方面:《雷雨》的戏剧语言隐蓄着丰富的潜台词,且极具抒情性和个性化.几十年来,《雷雨》以其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结构艺术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退它的华采,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它的艺术成就还有众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它伟大的艺术魅力必将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关键词】《雷雨》人物结构语言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再次翻开《雷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颠覆着我的心,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黑暗时代,字里行间让我亲眼目睹了一出时代和社会酿成的悲剧。
周朴园、蘩漪、四凤、周萍……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我眼前闪过,蘩漪的狂笑,四凤的呐喊,还有那滚滚的雷声还依然回响在我耳边。
曹禺先生的处女作《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北平出版的由巴金、靳从主编的《文学季刊》上,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影响。
故事叙述的是一九一八年,周公馆的太太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

内容摘要: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
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关键词:曹禺雷雨艺术世界女性形象本文以爝莉为案例,浅析该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期走进曹禺的艺术世界一.《雷雨》作品简介《雷雨》是现代最杰出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这部作品通过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丑陋揭露出来,在中国的文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下层的百姓和无产阶级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剥削和压榨。
周朴园的太太繁漪由于不能忍受周公馆内那种封建家长制度的残酷压迫和舒服,于是在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相遇之后爱上周萍,并且开始去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但是不久之后,周萍就意识到这种不正常的乱伦关系,便开始想办法摆脱繁漪,在这过程中,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四风。
当鲁侍萍来到周公馆后,遇到周朴园,又开始揭露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过往,也发现了鲁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
在这一个雷雨之夜,各种人物关系的真想相继浮出水面,周萍与四凤的兄妹关系使两人无法接受,两人相继自杀,周朴园的小儿子周冲在去解救四凤的同时也触电身亡。
一场雷雨,浇醒了一个制度,浇醒了一群人,或许在这个时候,对于当时来人将,死便是最好的归宿。
二.《雷雨》中体现出的艺术特色《雷雨》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鲜明而又生动在《雷雨》中,曹禺对剧中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别具用心的,每个人也是鲜明而又生动的。
周朴园的资本家的丑恶嘴脸,鲁侍萍的正直与善良,繁漪的对爱情的执着与反抗精神,周萍的胆小懦弱、鲁大海的工人阶级形象,四凤与周冲的单纯与清澈,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每一个人物也都代表着当时封建社会的不同群体的人,从一个封建社会大家庭来折射出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丑陋与落后,让我们看到了曹禺心中对于旧社会的憎恶与对新社会的精神向往和艺术理想。
浅谈《雷雨》的艺术特色

住 是一部四幕悲剧。作品以 12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 的妻子当成物品一样来摆布 ,哪怕是吃药这样 的小事 , i 93 蘩漪也不
背景, 通过周、鲁两个家庭 , 八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 能 自己作主 ,必须得服从他的命令 。这表现了他专横的一面 ,他
的夫妻 、父子、母子 、兄弟 、兄妹、主仆 的冲突 ,写出了一个 旧 的这种专横背后的心理原因和文化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周 家庭 的悲剧和罪恶。作品的深刻思想性在于 :它让人们透过这个 朴园年轻时抛弃了侍萍,与侍萍重逢后依然绝情绝义, 从这一点 家庭悲剧惨烈的结局 ,看到封建主义以及资产阶级的罪恶 , 同时 上讲 ,周朴园是极端冷酷和 自私 的 。在没有见到鲁侍萍的时候 , 也看到腐朽的恶势 力必然灭亡的命运 。作为文学作品 ,雷雨》的 他家里的布置一如她在的时候,因为她生周萍时落下了怕见风的 《
21 年 1 01 2月 第 2 卷第 1 期 7 2
长春教育学 院学报
Ju n lo h n c u d c to n t t t o r a f Ca g h nE u a in I si u e
D c 2 1 e. 0 1
V 12 N .2 o . 7 o 1
浅谈 《 雷雨》的艺术特色
园精神统治下的奴隶 , 是一个弱者。 周朴 园是一个 具有封建思想的资本家 ,他专制暴虐 、刚愎 自
化, 终于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每一幕中都有一个冲突的顶点, 每
一
幕的顶点再逐步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中矛盾冲突转移到
用。他曾为了攫取高额利润,故意制造江堤出险,淹死 20 个 了周家各成员之间上。当这些 矛盾被点燃时 ,它就像一颗炸弹爆 20 小工。他在矿上指使警察开枪 , 屠杀罢工的工人。这些都集中体 炸一样, 猛烈的冲击力将全剧推向最高峰,同时也将周家炸得粉 现了周朴园是一爪J狠手辣的剥削者。但是 , 他在年轻的时候也 碎。全剧在冲突的高潮悲剧性的结局中落下帷幕 , 极具感染力, 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 不仅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而且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 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 除此以外,作者还非常善于抓住关键性的场景,让人物性格 感的,只是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最终背叛了侍萍。在家里,他 在一个个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现。蘩漪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 如同一个暴君 , 任何人不得违抗。蘩漪并没有病,但周朴园却强 处。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 “ 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 , 逼着要她吃药,还煞有介事地请来德国医生给她看病 , 他把自己 “ 我不想喝” “ , 留着我晚上喝不 成么? ”最后她还是妥协了 , 还 作者简介:周源源,女, 吉林松原人,北京师范大学宁江附属中学二级教师。
曹禺《雷雨》有何艺术成就?

曹禺《雷雨》有何艺术成就?
《雷雨》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几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在表现人物时,紧扣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暗示人物内在的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着重突出人物的内在冲突。
2.戏剧语言非常传神,潜台词十分丰富。
许多人物的语言并不多,往往一两句话就把人物的复杂感情与性格和盘托出。
3.戏剧性十分明显。
善于运用戏剧特有的艺术技巧,不但读剧本使人惊心动魄,在舞台上表演起来,更是使人如醉如痴。
4.成功地运用了“三一律”,把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纵横交错地组织成一个统一体,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矛盾冲突,并在有限的戏剧时间内迅速把冲突推向高潮,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5.在戏剧本事之外又精心设置了“序幕”与“尾声”,造成了欣赏的距离与“悲悯”的审美情感,将剧中的郁热、愤懑与恐惧消解殆尽,并具有更高意义上的清醒审视。
《雷雨》的深层内涵1.“郁热”。
这不仅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
象征着生命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造成了人的巨大精神痛苦,由此引发出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以及近乎疯狂的“白热、短促”的雷雨式的情感力量。
2.“挣扎”与“残酷”。
表现出人无论怎样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生存状态,以及作者对宇宙间压抑着人的本性、人又不可能把握某种不可知力量的莫名的恐惧。
浅谈雷雨艺术成就----经典永垂不朽【范本模板】

浅谈雷雨的艺术成就--—-经典永垂不朽《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严谨的结构艺术、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示出作者对时代的敏锐感受、对社会的精微剖析,从而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而且,经典永垂不朽。
一、鲜明的时代特色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从1928年秋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前后用了五年时间,凝聚了曹禺的不少心血,虽然它是他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周、鲁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二、严谨的结构艺术第一,线索明了。
尽管在《雷雨》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错综复杂,但全剧却线索明了。
作品以周朴园作为矛盾的中心展开复杂的剧情.全剧共有八个角色,每一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人物特色与感情经历,在错中复杂矛盾中,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是暗线,这两条起主导作用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各矛盾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剧情扑朔迷离,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结构严谨。
《雷雨》采用的是易卜生式的传统戏剧模式,即“三一律”结构。
《雷雨》整个故事所跨越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从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的复杂的矛盾纠葛。
这种结构,使《雷雨》虽然有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有那么多矛盾,聚集着那么多内在容量,却依然能在短短的四幕中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而且更造成紧凑、连贯、有机统一的整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本文从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讨论了剧作感人的艺术魅力。
《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使得剧中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
《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出色地应用“发现”的手法,促进戏剧情节的激变和高潮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使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发展一起跳跃。
《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随处可见简练而有味的潜台词;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具有诗性的抒情。
《雷雨》的这些特点相互融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冲突人物结构语言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是杰出的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
它在一九三四年问世,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欢。
《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一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戏剧性强的结构方式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人们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
《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本文试图从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禺《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
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这正好与“雷雨”这个剧名相吻合。
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走自己走过的路。
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
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
这杂而不乱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
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
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在该剧的第二幕中,这些矛盾冲突有充分的体现。
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
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
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的心,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直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
看来,好像两方面冲突不起来了。
然而,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
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始则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则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
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
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明告周朴园:金钱弥补不了罪过!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
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
后半部分,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
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
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于是撕下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
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总之,《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鲜明的揭露了二、三十年代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也反映了当时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也预示着旧社会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
二、《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一出戏如果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么这出戏的剧情有多精彩都不过是一场闹剧。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是鲜明而复杂的。
《雷雨》的中心人物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而自私的表现,而当他得知眼前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佣人的侍萍时,他不是激动,而是紧张,惊慌失措,是软硬兼施,金钱收买,彻底的决绝,没有任何的旧情可念。
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专横和冷酷。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残酷与罪恶。
从序幕到结局,周朴园始终贯穿、促成整个冲突、悲剧的产生、发展;而至最后保持清醒的状态承受悲剧的,也是周朴园。
从家庭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周朴园的罪恶得到了全面的彻底的揭露。
曹禺先生说过“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蘩漪。
”蘩漪最具“雷雨式”特点,她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是“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的痛苦最深,渴望最强,热烈地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爱情的生活。
曹禺先生没有说错,蘩漪就像夏天的雷和雨,敢恨敢爱,得不到她宁愿让雷劈死。
不顾一切地爱,不顾一切地恨,不顾一切地报复,始终处在各种冲突的中心,始终与作品的气氛一致,所以她是个悲剧,她不可能不是悲剧,她太刚烈了,太要强了。
她的激愤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她的热情象浇不灭的火,但上帝偏要她生长在枯干的砂上,于是窒息的环境迫使她变得性情乖戾,乃至变态。
对于周冲,一方面他对家庭,对社会,以至于对爱情有许多憧憬和幻想:另一方面,他又不了解家庭,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爱情,“他只有一重一重的幻想,需要现实的重锤来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在喝药那一景,他才认识到父亲的专横;在鲁大海的侮辱中,他才发现兄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母亲让他阻止周萍和四凤出逃时,他才发现母亲并非他想象中的母亲,最后自己也说“我,我,我——大概是胡闹”。
周冲那句经典的台词,“在无边的海上,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涨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虽然在感情上是浪漫到幼稚了,但在《雷雨》中,当所有的人物都在命运的捉弄中显得破败不堪之时,周冲的这段抒情,却如一只鹰一般从这郁闷空气里腾空而起,为那死寂的舞台与死灭的人性带来了一点亮色,给《雷雨》增添了新鲜的诗意,年轻的,勇敢的,饱含着热情与希望。
其他人物,如鲁贵是个多面性的人,心口不一,不但贪婪,还欺软怕硬,奴颜婢膝;鲁大海粗犷、爽直、勇敢,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
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
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鲁四凤是一个充满着水一般的柔情、脆弱、单纯的女孩,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不应该爱的人,没有勇气去反抗她所谓的命,她的勇气和生命在那一夜全毁了;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
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
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
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
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
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
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
三、《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雷雨》将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舞台中的严谨精巧的戏剧结构,是戏剧的“闭锁式”结构的杰出范例。
阅读剧本,我们不难发现,剧作家把一个有头有尾、过程漫长的故事题材作了三分处理:第一部分,放在舞台上演出的部分——动作最强烈、冲突最尖锐、最能吸引入的部分,经过一天的种种冲突,结果玉石俱焚:四凤、周冲、周萍死去;侍萍、蘩漪发疯鲁大海出走,周朴园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