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与朗读教学
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朗读的技巧与方法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1. 准确无误:在朗读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个字词的发音准确,不出现错误的音节和词语。
2. 清晰流畅:朗读时需要保证语速适中,不出现结巴和停顿,让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个音节和词语。
3. 传情达意:朗读需要传达出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思,让听众能够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二、确定朗读的主题和目标1. 主题明确:在开始朗读前,需要明确朗读的主题和文本内容,以便选择合适的语调和语气。
2. 目标明确:需要明确朗读的目标,是让听众了解某个事件、故事或人物,还是让听众感受到某种情感和氛围。
三、规划朗读的步骤和技巧1. 规划朗读步骤:在开始朗读前,需要规划朗读的步骤,包括熟悉文本、确定语调、练习发音等。
2. 运用朗读技巧:在朗读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如重读、轻读、停顿、语调等,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充分准备朗读的内容1. 熟悉文本:在开始朗读前,需要充分熟悉文本内容,包括每个字词的发音、含义和用法。
2. 确定语调和语气:需要根据朗读的主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调和语气,以便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情感和意思。
3. 练习发音和技巧:需要在练习中反复练习发音和技巧,以确保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五、实施朗读的表演过程1. 保持自信:在朗读过程中,需要保持自信,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影响表演效果。
2. 注意呼吸: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气息的控制,以便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情感和意思。
3. 运用肢体语言:需要在朗读过程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等,以增强表演的效果和感染力。
六、评估朗读的效果和改进方向1. 自我评估:在完成朗读表演后,需要对自身的表演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发音是否准确、语调是否合适、情感表达是否充分等方面。
2. 听取他人意见:可以请他人对自己的朗读表演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了解自己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改进方向:需要根据自我评估和他人意见,确定改进方向和方法,包括加强语音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表演感染力等。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艺术表达方式,能够以生动、准确、感染人心的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
无论是在学校演讲、职场展示还是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朗读技巧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并与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1.预习:在朗读之前,先仔细阅读文本,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并确定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预习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前准备好表达和语调。
2.发音准确:良好的发音是朗读的基础。
确保您能准确地发出每个音节和单词,特别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音节和发音规则。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可以查阅字典或在线发音工具。
3.技巧:合理运用停顿、语速和音量,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适当的停顿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产生思考的空间。
调整语速可以控制节奏感,让朗读更加流畅。
增减音量可以强调重点和情感,并传递更多的情绪。
4.语调:朗读时应注意语调的上升和下降,使句子和段落有层次感和情感变化。
语调的变化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保持听觉的吸引力。
5.强调重点:在朗读时,注意突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通过改变音调和语音的方式来强调它们。
重点的强调可以使论据更加清晰,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6.表达情感:朗读不仅仅是简单地读出文字,还要传达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量、速度和语调,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使其更具感染力。
7.训练朗诵: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选择一些有趣的文章或诗歌,读几次并尝试不同的朗读方式。
录音并回放自己的朗读,听音频并对比其他朗读者的表达方式,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
8.观察模仿:观察那些有着出色朗读能力的人,并尝试从他们身上学习。
他们的语音、语调、停顿和表情都可以成为您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的参考。
9.自信:在朗读时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把握好节奏和语调,并向听众传递更多的情感和信息。
自信的心态能够提高朗读的质量,并增强您与听众之间的连接。
总的来说,良好的朗读技巧需要不断练习和改进。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诵读是一项很有趣的艺术,其中朗诵既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反映文学作品内容、情节的艺术发展形式,它包含着文学艺术的精髓,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文字的美丽和有趣的内容同时得到表达,从而形成美妙的联系。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一、熟悉朗诵文章的内容
首先,要熟悉要朗读的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大体结构,明确开头、高潮、结尾之处,避免记漏重点。
二、认真研究朗诵文章的语言特点
其次,要认真学习朗诵文章的语言特点,把握句式、拼音、韵律、音节、声调等,以便在诵读中恰到好处、体现出语言的美感。
三、把握朗诵文章的感情色彩
再次,要把握朗诵文章的感情色彩,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节运用到朗诵中,用自己的情感去诠释作品的意义,使读者从精神上产生共鸣。
四、充分准备后再进行朗诵
最后,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朗诵前的功课,努力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把语言特点和感情色彩表现出来,从而使文字的魅力和有趣的内容得到表达,形成美妙的联系。
- 1 -。
朗读技巧及教学方法

朗读技巧及教学方法朗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正确的朗读技巧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朗读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朗读技巧,并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朗读技巧1. 语言语调:朗读时要注意语言语调的抑扬顿挫,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声调、加强或减轻语气等方式表达情感。
2. 语速节奏:适当控制朗读的语速和节奏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和情感表达,灵活调整语速和节奏,使朗读更富有韵律感。
3. 音量控制:朗读时要注意控制音量,提高声音的饱满度和穿透力。
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需要,适当加强或减轻音量,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4. 音色表达:通过调整音色的高低、明暗、柔和、刚劲等特点,可以更好地表达语言的感情色彩。
可以借鉴演员的表演经验,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人物形象。
5. 停顿运用:适当运用停顿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要求和语句的结构,合理设置停顿的位置和长度。
二、教学方法1. 模仿示范法:通过播放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朗读者的录音,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语速等特点进行朗读。
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然后逐句逐段地进行学生的模仿,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反馈。
2. 分角色朗读法:将文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人物性格,从而提高朗读的表达力。
3. 合作朗读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朗读同一篇文本。
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段落进行朗读,然后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合作朗读,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
4. 跟读训练法:教师先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跟读。
可以逐句逐段进行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模仿。
教师可以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上的问题。
5. 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参与,提高朗读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一、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一)语调
1、朗诵时,要学会把握语调,其目的在于配合文字内容的意思,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以通过言语表达文章内容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朗诵要注意语调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句子的首尾用文律音,中间用自然音。
古诗词的朗诵,要把握语调突出其中的句子或词的重音,以体现作者的意境。
3、朗诵要用正确的语调,表达准确的意思。
语调有四:降调、升调、升调末尾、平调。
(二)发音
1、读准字音,读正确。
发音准确,审音重,连贯性强。
准确的发音不仅有助于造成读者朗读时良好的语气,表达准确的意思,而且能使读者发出正确的发音。
2、了解文章背景,需要熟练掌握。
现代文用词更多,发音更为复杂,因此要求更加认真地把握这些句子及词的发音,这是朗诵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语速
1、根据文体不同,一般讲话容许采用的语速也有所差异。
古诗词等文体应比较慢,现代文则比较快。
2、一般而言,语速过快常常导致发音不清,歌唱不流畅,文字内容无法表达。
一般地来说,中文朗诵语速最好控制在一秒一词以内,
英文则应控制在一秒两个单词左右。
(四)朗诵时的动作
1、朗诵时,还要注意动作的表现。
即尽量利用表演动作,表达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使文章更加有力。
2、表演动作不仅提升朗诵板文的感染力,也有助于改善观众的视觉效果,从而使文章更加有力,渗透力更强。
(五)朗诵的礼仪
1、朗诵应按礼仪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有选择性地用动作带动作文的情感。
2、朗诵时,尤其要注意按照礼仪规定,守口如瓶,以免说错。
课文朗读的技巧与要点

课文朗读的技巧与要点课文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课文朗读的技巧与要点,帮助读者有效提升朗读水平。
一、准备阶段1. 熟悉课文:在朗读前,先通读课文,理解其大意和细节,掌握文中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朗读做准备。
2. 划分节奏:将课文分段,确定每个段落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从而掌握节奏和停顿的位置。
二、语音语调1. 合理运用声调:在朗读过程中,应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所要传达的情感,运用不同的声调,使语音显得生动有力。
2. 控制语速:在进行朗读时,语速要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
快速朗读可能导致发音不清晰,而过慢则会让人感到乏味。
3. 持续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同一个句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三、停顿抑扬1. 合理运用停顿:在朗读中,适当停顿可以让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2. 注意修辞表达: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要注意停顿的位置和时间,使其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3. 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朗读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标点符号的含义,适时停顿,让句子的表达更有层次感。
四、情感表达1. 把握情感变化:在朗读课文时,要能够准确把握文中情感的转折和变化,通过语音语调的调整,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注意语气变化:对于课文中表达命令、感叹、疑问等不同语气的句子,要根据语气特点进行恰当的朗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
3. 注重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音的抑扬顿挫能够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咬字清晰,声调高低变化,使课文更具有感染力。
五、形象表达1. 运用音色:朗读时,可以适当运用声音的高低变化、音量大小等来表达不同的角色、情感和场景,使课文更具生动感。
2. 注意声音的节奏:通过对语音的抑扬顿挫及停顿的合理运用,使句子有节奏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赋予课文形象:通过朗读,要摆脱单调的读音,灵活运用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给课文中的人物和情景赋予形象,增强阅读体验。
朗诵技巧和方法发声

朗诵技巧和方法发声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和语调的表达方式,它要求演员有一定的声音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朗诵的技巧和发声方法。
一、朗诵的基本技巧1.确定节奏:朗诵的节奏要稳定,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调整。
注意控制速度和停顿的长短。
2.明确语气:在朗诵中,语气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进行抑扬顿挫的调整。
情感饱满的词句要用较大的声音和音量强调。
3.控制声音的高低:在朗诵中,需要根据内容的变化调整声音的高低。
如表达愤怒、震惊等情感时可以提高音调,而描述平和、悲伤等情感时可以降低音调。
4.清晰发音:朗诵要求演员清晰地发音,避免含糊不清。
可以通过锻炼口腔肌肉和练习发音的方式来改善发音质量。
二、朗诵的呼吸方法1.腹式呼吸:朗诵时要使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收缩腹部肌肉使呼气产生,并扩张腹部来吸气。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增加气量和控制呼吸的稳定性。
2.停顿呼吸:在朗诵中,停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要学会运用不同长度和位置的停顿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诵的音色和韵律1.音色的改变:朗诵中可以通过改变音色来突出词语的不同含义或强调情感。
如通过拖长音调或增加颤音来表现激动的情绪。
2.韵律的灵活运用:朗诵需要根据作品的节奏和气息,运用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要注意读出每个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整篇作品听起来流畅而有力。
四、朗诵的肢体语言1.眼神交流:朗诵时要学会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通过目光的转动来表达情感和交代故事的情节。
2.手势和动作:朗诵需要配合一定的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表现力。
可以用手指点地、挥手或摆手等方式来强调一些词句和情感。
五、朗诵的运动和放松1.身体的运动:朗诵时可以适度地运动身体,如前后或左右晃动身体、变换站立位置等,以增加表现力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身心的放松:在朗诵前要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可以通过深呼吸、舒展身体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和提高喉咙的弹性。
六、朗诵的实践方法1.多听、多模仿:可以多听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模仿他人的朗诵风格和技巧,学习他们的呼吸方法和表演技巧。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针对学生读书拿腔拿调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讲了应怎样读,读通读顺。
告诉学生读书时不要拖腔拖调,要用说话的方式来读。
即把作者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语气和情感来读。
根据文章的特点,先确定朗读训练的重点,可采用老师指导,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进行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二、朗读时始终贯穿着“读”字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边读边思考。
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句来读,并在这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品词析句,做好笔记和板书的补充和归纳小结工作。
复习时也要以朗读为主线。
该说的说,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写的写。
只有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并不是要学生漫无目的地机械重复,而是要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中感情表达最鲜明、最精炼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一课时,先让学生理解“光复”的意思。
“光复”是“收复失地”的意思,文中指台湾被收复了。
学生联系词语所在的前后句子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后明确:“我是中国人”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强调了“我”是台湾人。
“我的民族是炎黄子孙。
”“这里原来是一位总督教我们的小老师在教我们……心中充满了悲哀和感伤”,体现出失去台湾是多么的悲痛与无奈!但台湾光复后,“我”与老师一起学习“我是中国人”,表现出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之情。
理解了句子意思后,学生自然就读出了句子的感情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千篇一律的使用上述步骤与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大家应当灵活机动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卧虎……千奇百怪的。(比喻中的喻体)
轻声音节的头音重
人名地名的尾音重
石头、咱们、打算、益处、妙处(轻声音节
前面的字) 老舍 普希金 珊瑚岛 动物园 (地名、人名 的后一个字) 毛泽东、邓小平、 黑龙江、华尔兹、麦克风、 冰激淋(是中轻重格式)
6.逻辑重音
朗读重音可以任意转移 但一定要符合语言逻辑 绝对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必须前后呼应才有道理 语法重音服从逻辑重音 是因为语言环境有差异 逻辑重音要标上着重号 以便于正确地体现语意 例:他能唱歌(谁能唱) 他能唱歌(他能不能唱) 他能唱歌(他能唱歌还是能写歌) 他能唱歌(他能唱歌还是能唱戏)
1.加强音量
音强: 说话字音强与弱 音波震颤大或小 如同音乐打节拍 产生震动有音波 幅度不同语音挪 强弱区别来掌握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
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读重音,唇舌 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这样可以在 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例如: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 个伟大的奇迹。(《长城》) (2)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董存 瑞舍身炸暗堡》)
十五韵辙分辨歌
第十一辙 是“一七”,它的有韵母“衣”和“迂”
归音微笑牙齿齐,表现风趣和俏皮 第十二辙 是“乜斜”,它的韵母“耶”和“约” 嘴角收掠鼻窝撇,表现沉重和轻蔑 第十三辙是“姑苏”,它的韵母“乌”和“如” 口形嘬着脸嘟噜,表现哀婉与哭诉 第十四辙是“灰堆”,它的韵母“欸 蕊 威” 舌根后高微张嘴,表现惊奇与赞美 第十五辙是“日蚀”,韵母只有一个“日” 舌尖上翘往起支,句尾“知蚩”与“诗日”
2.增加音高
音高: 声音频率有高低 如同琴弦有粗细 斗来咪发嗖啦嘻 根据音高定音区 声带先天松和紧 莫把音高当高喊 长短厚薄不统一 音高其实是频率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
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 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 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 重音。例如: (1)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 矮才好呢。”(《骆驼和羊》)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 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
浪里紧张的战斗着。队旗红得很耀眼,打下 来的粮食一片金黄。(定语、状语、补语)
论起庄稼地里的活儿,哪一个是他的对手?
遇到这样的难题,谁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列举的并列词语重
比喻句中的喻体重
天空中的星星、月亮、乌云全都蒙上了一层
神秘色彩。(列举事物时的并列词语)
那洞里的钟乳石像大象、像小鹿、像盘龙、
重音的表达方法
《中国播音学》高低强弱法、快慢停连法
《朗读学》弱中加强法、低中见高法、快中
显慢法、实中转虚法、连中有停法。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 纱,显得格外清幽”(实中转虚法)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低中见高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 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弱中加强法)
十五韵辙分辨歌
第一辙 是“婆娑”,韵母“喔鹅弱”和“窝” 第二辙 是“发花”,韵母“啊呀”与“挼哇”
小孩先会叫爸妈,语尾感叹多用它。 第三辙 是“言前”,韵母“安烟弯冤燃” 舌尖归音抵牙背,表现沉稳抒情感。 第四辙 是“人辰”,“恩温因晕”和“润人” 表现安静与沉稳,常用这个前鼻音 第五辙 是“江阳”,韵母“昂央”与“汪嚷” 后鼻音 声靠上,表现激情声洪亮。
二、朗读基本技巧
(一)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女孩在电话里对男孩说: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 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何表达重音呢?在确定了重音后,我们就要运用恰 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提到重音的表达,人们 往往理解为加重读。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如果 各种重音都用使劲念、大声读的方法加以突出,不 但不能突出重音,也显得单调。下面,介绍几种常 用的重音表达方法:
开口呼,无韵头,韵腹口形开着口 an en ang eng a o e,面部表情乐悠悠 (安 阳) 齐齿呼,呀咬齐,面部微笑嘴角提 an in iang ing ie ia iu,韵腹前面都有i (烟 鹰) 合口呼,口形改,好像吹着把气出 ua un uang ueng u ui uo,韵腹前面都有u (弯 温) 撮口呼,口形撮,聚拢嘴唇把话说 ü üe üan üen üeng,如同小孩儿把奶撮 (拥 晕)
朗读的吐字
吐字原理 话说喉腭舌齿唇 相互配合发语音 吐字讲究辙与韵 声母韵母来相拼 字头字腹到字尾 字的动程必须准 气息调整要适当 朗诵乐感声音纯
四呼与音韵定型
汉语发音分四呼 口形关键在韵母 韵头口形起得准 若想吐字不走样 开口着力在咽喉 合口着力口腔内 字位有深也有浅
开齐合撮有定谱 须看韵头或韵腹 韵腹中间来过渡 韵尾字音应咬住 齐齿着力在牙部 撮口着力唇拢住 五个部位相辅助
《朗读学》所列重音的位置
并列性:“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
对比性:“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 呼应性:“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递进性:“当他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转折性:“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 强调性:“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 比喻性:“站在桥上的人就如同浑身的毛孔都闭住了……” 拟声性:“叽叽喳喳唧唧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 肯定性:“这就是白杨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反义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起歌来。”
3.增加音长
音长 字音长短是音节 高声呼喊音节长 读音前长或后短
语速节奏凭感觉 争吵辩论短语节 表达词意有区别 感情变化急与缓 疑问反问音节长 决定音长和停歇 快板口令短语节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
江的水真绿啊……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 林的山真险啊……
4.重音轻读
语句的间歇称为停顿 停顿并不是内心空白 瞬间的停顿看似无声 于停顿中听到潜台词 停顿可用来强调重音 似断非断、通贯连筋 却能表现特殊的神韵 用断连技巧读解作品
1.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朗读结 束了,应该怎样处理停顿?
急收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 最前线 。 缓收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 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强收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 王朝。 弱收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十五韵辙分辨歌
第六辙 是“中东”,韵母“鞥英雍荣翁”
鼻腔后部来共鸣,表现文雅和沉静。 第七辙 是“怀来”,韵母“哀歪”音符“2” 嘴角上提口形开,表现悲哀或豪迈。 第八辙 是“遥条”,它的韵母“熬腰饶” 口形动作变化小,表现豪放情绪高。 第九辙 是“由求”,它的韵母“欧忧柔” 归因形态嘬着口,表现痛苦和哀愁 第十辙是“二姨儿”,韵母“姨儿鱼儿纹儿人儿诶儿 相关字母结成对儿,儿化读音真叫哏儿
阳》)
(三)语速
2.在处理停连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没有标点符号或语法上本不应停顿的地方安排
停顿、甚至延长停顿的时间。例如: 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再见了,亲人》) 2.在有标点符号应该停顿的地方,缩短停顿时间, 甚至紧连。例如: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 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 了激烈的搏斗。(《飞夺泸定桥》)
说话时的心情与气息状态
平静的时候——气正而自然 愤怒的时候——喷气胸胀满 悲哀的时候——气短多长叹 欢乐的时候——气满在丹田 惊骇的时候——气抖声发颤 疑惑的时候——气息往回卷 放松的时候——气息舒而展 柔情的时候——气息温而绵 遮掩的时候——气虚语慌乱 不屑的时候——哼气小腹弹 紧张的时候——提气来回喘 专注的时候——托气等回言 烦闷的时候——吹气响艴然 病危的时候——声弱气息奄
《朗读学》所列停连位置
区分性停连 呼应性停连 并列性停连 分合性停连 强调性停连 判断性停连
转换性停连
生理性停连 回味性停连 灵活性停连
区分性停连:“过草地 | 是红军长征途中最
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战员 | 在饥寒交 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近。” 并列性停连:“山 | 朗润起来了,水 | 涨起来 了,太阳的脸 | 红起来了。” 分合性停连:“桃树、͝ 杏树、 ͝ 梨树,|| 你不让我, ͝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 强调性停连:“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 亲的话却深深地 | 印在我的心上。”
(1)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 地印在我的心中。 (2)变幻的色彩使五彩池显得格外艳丽,格外 神奇。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 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 的境界里。
5.语法重音
一般短语的谓语重 定语状语和补语重 列举的并列词语重 轻声音节的头音重 动宾结构的宾语重 疑问和指示代词重 比喻句中的喻体重 人名地名的尾音重
(二)停连——朗读中的标点符号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
部……” 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 这里我们先谈谈句中的停连。一般来说,句子越长、 内容越丰富,停顿就越多;相反,句子越短、内容 越浅显,停顿就越少。感情深沉凝重时,停顿多; 感情欢快急切时,停顿少。
3.标点停顿
顿号最短逗号次短 句号问号叹号较长 连接号引括号稍长 分号和冒号比较长 破折号省略号更长 书名号着重号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