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轨道铺设标准

第三百五十二条新建或改扩建的矿井中,对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或3t及其以上矿车的轨道,应采用不低于30kg/m的钢轨。
第三百五十三条矿井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
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二)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三)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四)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第三百五十四条架线电机车运行的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二)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不得大于下列规定:1.15kg/m钢轨,0.00027Ω;2.18kg/m钢轨,0.00024Ω;3.22kg/m钢轨,0.00021Ω;4.24kg/m钢轨,0.00020Ω;5.30kg/m钢轨,0.00019Ω;6.33kg/m钢轨,0.00018Ω;7.38kg/m钢轨,0.00017Ω;8.43kg/m钢轨,0.00016Ω。
矿井轨道、道岔质量标准与相关知识

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 2米弦测量正矢值厶h ,根据公式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轨道质量标准:1、 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土 50mm 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 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 坡度与标高: 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土50mm 坡度误差50米不大于1/1000, 高差不大于50mm3、 接头平整度: 轨面高低、错差不大于 2mm 不应有硬弯;4、方向: 直线目视直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 曲线目视圆顺,用 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米以上时不超过 2mm 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 3mm5、 轨面前后高低: 目视平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 倾斜绞车道不超过 15mm6、 轨距: 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 +5mm -2mm ;7、 钢轨: 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 (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 1)9、轨缝: 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 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 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不大于50mm 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12、 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 道钉:15~18kg/m 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 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 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 2mm 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 轨枕间距:700mm 误差不大于50mm 15、 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轨加宽值:见表2轨道接头△ h=b 2/(8R)*1000=500/R ,则轨道曲线半径 R =500/ △ h ,其中△ h 为测量的正矢值。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土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n n n n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土30mm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土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0 mm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J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n不应超过土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 3 —5%o。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 —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人行道对侧)。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150轨道大巷轨道铺设标准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我矿新购进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为电机车早日投入使用,需对-150轨道大巷轨道进行重新铺设,为了保证轨道铺设质量,特制定如下轨道铺设标准:一、轨道铺设负责人轨道铺设由采煤队李国亮、段华负责。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型选用22Kg/m的轨道,轨距:600mm,允许误差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2、轨道接头平整度: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轨道接头处必须铺设枕木间距为500mm。
3、轨面水平:两股道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mm。
4、轨型:使用统一型号轨道,严禁混用。
5、轨枕质量:不得使用腐朽的枕木。
6、轨枕间距:间距1000mm(中~中),误差为±50mm。
7、轨道铺设:轨道进行重新铺设,轨枕分别采用木轨枕和工字钢轨枕,木轨枕和工字钢轨枕依次相间交错铺设。
8、扣件:道夹板、螺栓、弹簧垫齐全并与轨型一致,每一道夹板必须安装四条螺栓,每条螺栓均须配上弹簧垫,螺栓必须有一正一反使用,并达到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9、道钉:每根枕木与轨道连接道钉不得少于4个,道钉必须砸紧,使枕木与轨道接合紧密,道钉浮离不大于2mm。
10、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道高差不得大于2mm。
11、道床:道床保持整洁,道渣捣固坚实,脚踩道轨或道木不得有松动现象,道木应埋入巷道底板,道木上面与巷道底板面水平。
12、道岔必须使用标准道岔,规格不得低于基本轨规格(22Kg/m)。
13、轨道铺设过去要保证巷道底板平整,不得有渣块与杂物堆积。
三、轨道铺设完成后组织人员按标准统一验收。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一、总则1、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井下铺设轨道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3、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轨道及道岔正常使用。
4、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二、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8、井下轨道轨距为900m 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和道岔的安装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的铁路系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和道岔安装标准:
1. 轨道安装标准:
-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基础的建设、选择适当的轨
道类型和型号、计算轨道的几何参数等。
- 轨道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轨道端口连接到钢轨上,并确
保轨道的线性和平整度满足要求。
- 轨道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轨道座子、夹具等,
将轨道固定在基础上,确保其不移动或变形。
- 轨道连接:在需要连接的地方使用合适的连接器将轨道连
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平整。
- 轨道调整:通过调整轨道的位置和高度,使得铁路车辆能
够顺畅行驶,且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
2. 道岔安装标准:
- 选择适当的道岔类型和型号,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交通需求。
- 安装道岔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道岔基础的建设、道岔轨道
几何参数的计算、道岔和轨道的位置和高度调整等。
- 道岔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道岔组件安装在轨道上,并确
保其线性和平整度满足要求。
- 道岔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道岔座子、夹具等,
将道岔固定在基础上,确保其不移动或变形。
- 道岔连接:在需要连接的地方使用合适的连接器将道岔连
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平整。
- 道岔调整:通过调整道岔的位置和高度,使得铁路车辆能
够顺畅行驶,且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
此外,还要考虑安全要求和相关的规范标准,如防滑、防晃动、闭塞系统等。
具体的轨道和道岔安装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范来制定和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
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
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
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
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
接头枕间距:480±50mm
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
《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
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
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
高低差≤2mm;
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
《窄轨轨道铺设标准》
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
2、双轨中心线间距
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
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
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
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
4、道碴厚度标准
井下部分≥100mm
地面部分≥150mm
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6、钢轨标准:轨型符合设计要求,无杂拌道,磨损不超限。
7、道钉标准:道钉、压板紧固齐全,浮离≤2mm。
8、轨距标准:设计值+5mm≥轨距≥设计值-2mm
9、水平误差标准:两轨顶面高低差和曲线段加超高后误差≤5mm。
10、接头平整度标准:两轨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11、轨缝标准
井下轨缝≤5mm
地面轨缝:夏季≤7mm 冬季≤10mm
《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1、轨距标准
设计值≤轨距≤设计值+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mm,-0mm。
2、水平误差标准:水平偏差≤5mm。
3、纵向误差标准
直线用10m 弦量≤10mm;曲线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3mm。
4、轨面前后高低误差标准: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5、接头平整度要求: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6、尖轨安装标准:间隙不大于2mm;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7、开程:尖轨开程为80~110mm。
8、轨缝标准: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同轨道要求。
9、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600mm轨距为572mm,偏差为+2mm。
10、护轨安装标准: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
11、辙岔:心轨在顶面宽35mm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损不超过7mm。
12、滑床板:与轨底面间隙≤2mm。
13、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7mm。
14、轨撑:与基本轨间隙≤1mm。
16、道钉:浮离≤2mm。
17、轨枕标准:设计值±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