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总则: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施工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定期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和《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
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
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
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
如果需要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接头采用悬挂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
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
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
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
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
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接头枕间距:480±50mm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高低差≤2mm;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窄轨轨道铺设标准》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2、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4、道碴厚度标准井下部分≥100mm地面部分≥150mm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
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30mm。
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mm。
0+20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2+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
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m不应超过±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3—5‰。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
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人行道对侧)。
井下轨道整治标准及评分细则

附件2井下轨道整治标准及评分细则井下轨道整治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及斜巷、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所选轨型要符合设计要求;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2.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应符合标准要求,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
3.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偏差不得超过标准规定,采掘回采轨道平巷段轨枕间距为1000mm, 斜巷段轨枕间距为800mm,永久轨道的轨枕间距700mm;4.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所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同一线路应无杂拌道,无夹眼道,异轨接头必须使用异型夹板及构件。
5.轨道轨枕质量合格,铺设符合设计要求,人行道一侧轨枕端头必须一条线,不允许水泥地全覆盖轨枕,轨枕端头与水泥地保持50mm间距。
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不得锈蚀;6.斜巷轨道地辊要齐全、灵活可靠,地辊之间一般间距为15米,地辊坑内应清洁无杂物积水。
7.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
轨道道碴材质和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8.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切割,轨道切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
9.轨道必须保持平直、圆顺,轨道道岔严禁高于或低于其连接的长轨。
道岔接头处要确保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开程为80—110mm,轨缝符合标准规定。
10.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
11.气动道岔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12.主要运输大巷应推广装设司控道岔,司控道岔应灵活可靠,控制箱完好,气动道岔控制箱要求高度一致,底部距底板间距1200mm,连接线与气管布臵要穿管,确保横平竖直,不得有多余连接管路。
煤矿轨道铺设标准

兴隆矿一般轨道铺设标准(暂行)
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应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50 mm。
2、接头平整度:钢轨接头处,两轨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都不大于2mm。
3、轨缝:井下轨缝不大于5mm。
4、轨距:轨距应符合设计,直线段(曲线段加宽后)+5mm~-2mm。
5、水平:直线段两股钢轨应水平,误差不大于8mm,曲线段(加高后)不大于8mm。
6、轨枕: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失效轨枕;轨枕间距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为±30mm。
7、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8、接头方式:接头采用悬接,钢轨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1m。
以5米长路为例:
正常枕间距:670±30mm
过渡枕间距:585±30mm
接头枕间距:240±20mm
10、坡度大于10º,上下变坡点必须使用上弯路或底弯路连接,且斜巷段轨枕埋入底板不小于整体高度的1/2。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轨道铺设标准

第三百五十二条新建或改扩建的矿井中,对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或3t及其以上矿车的轨道,应采用不低于30kg/m的钢轨。
第三百五十三条矿井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
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二)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三)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四)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第三百五十四条架线电机车运行的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二)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不得大于下列规定:1.15kg/m钢轨,0.00027Ω;2.18kg/m钢轨,0.00024Ω;3.22kg/m钢轨,0.00021Ω;4.24kg/m钢轨,0.00020Ω;5.30kg/m钢轨,0.00019Ω;6.33kg/m钢轨,0.00018Ω;7.38kg/m钢轨,0.00017Ω;8.43kg/m钢轨,0.00016Ω。
煤矿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作业流程

煤矿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作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煤矿井下轨道铺设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煤矿井下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一、总则1、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井下铺设轨道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3、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轨道及道岔正常使用。
4、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二、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8、井下轨道轨距为900m 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一、安装规定
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
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土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
n n n n
中间过渡接头
(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土30mm
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
不应小于100mm
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
(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
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土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
+20
0 mm
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J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
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n不应超过土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3
—5%o。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
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 —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
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
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人行道对侧)。
7、轨枕要求两端齐(长度不统一必须一端齐,人行道一端外露240mm、间距匀垂直轨道,
轨枕腐朽、损坏开裂不准使用,一块木轨枕只能砸4个道钉,更换轨枕时必须将旧轨
枕抽出,道渣埋设轨枕2/3。
轨道接头两侧间距150mm增设一块轨枕。
&斜巷上变坡点必须使用整体拱弯道,斜巷下变坡点时必须使用整体底弯道。
9、地滚:数量齐全、转动灵活、地滚子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5-20m,以轨枕、道档无明显
磨痕为准。
巷道内应在变坡处增加地滚。
地滚有磨损深度超过10m m的沟槽时必须更换。
10、弯道、变坡点按要求必须加设三道轨距拉杆,并安设同轨型的护轨,护轨长度不得小
于3m直线段每20m加设一道轨距拉杆。
11、弯道曲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道曲轨的曲线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每10m不应超过o+3mm
说明:
对3T电机车运输:最小曲线半径6m>
对7T电机车运输:最小曲线半径7m>
(2)曲线段的外轨超高值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超过2+5mm
(3)曲线段的内轨加宽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超过2+5mm 对(2) (3)说明:
⑷曲线段的双线路中心距加宽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超过+200毫米. 线路的双轨中心距
(5)曲线段的轨枕铺设应与曲线半径方向一致,弯道护轨应按设计铺设,护轨应与主线钢轨高度一致,弯道两轨之间应设拉杆固定。
13、电机车轨道接头处的导线连接应按设计要求;轨道尽头应按设计设置安全挡车装置;轨道端头与竖井井筒连通时,应按设计规定安设绝缘夹板。
12、预制轨枕或整体道床采用的锚固螺栓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固必须牢固。
螺纹道钉顶面与预制轨枕或
整体道床面的相对高度应一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超过±5mm;扣板应与钢轨垂直,并应与轨底斜面扣严。
二、道岔
按要求加强气动道岔的使用,道岔与轨型一致,禁止使用非标准道岔:所有道岔及前
后2m必须浇灌不小于180mn厚的混凝土地坪。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如下:
1、轨距:按标准加宽后+3mn,轨距偏差+3mm
2、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3、接头平整度:轨面及内错差不大于2mm。
4、尖轨: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 在尖轨顶
面宽20mn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5、开程:尖轨开程80-110mm。
6、轨缝:尖轨根部不大于8mm其他不大于5mm
7、滑板:数量齐全,应与尖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过2mm。
8、附件:螺栓、弹簧垫、平垫数量齐全,坚固有效。
9、岔枕间距:按设计要求布置,偏差-50mm。
10、气动装置、气管吊挂整齐,接头不跑风漏气。
三、《煤矿安全规程》三百五十三条规定:矿井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
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
符合下列要求:
(一)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二)直线段2 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三)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5mm下偏差为-2mm ㈣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