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概述

第八章乡村旅游概述一、乡村旅游的兴起1、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55年,法国巴黎市的贵族就组织到郊区乡村度假旅游。
*1865年,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
*20世纪60年代初,旅游大国西班牙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把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多种休闲项目,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培训班等,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
*80年代,随着人们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性质向休闲、度假、操作、体验、教育、环保等多功能扩展,于是就出现了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休闲农场、度假农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
*90年代,乡村文化旅游兴起,包括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农舍建筑、节庆活动等,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层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
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兴起阶段,19世纪初,城市人开始认识农业旅游价值,并参与了乡村农业旅游,如法国、意大利。
2)观光—发展阶段,20世纪中后期,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如西班牙、日本、美国;3)度假—提高阶段,在8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多功能扩展,如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
2、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类型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一、本文概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们将回顾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揭示其历史背景和初始动力。
我们将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当前状况,包括其发展的主要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
我们将展望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潜在变化。
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明时期。
自古以来,我国乡村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然而,真正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却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最初,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为主,游客可以在农家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业劳作等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以其贴近自然、回归乡土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展。
如今,乡村旅游已经涵盖了农家乐、民俗村、生态园、农业观光园等多种形式。
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文化,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欣赏美丽的乡村风光,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明时期,但真正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则是在近几十年来的事情。
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的一种休闲活动,它源自于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追求。
作为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流失至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社会问题的双重压力。
同时,城市居民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求加剧,促使乡村旅游开始崛起。
最初,乡村旅游以返乡探亲、采摘、赏花、登山等形式为主,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周末或假期回到乡村地区进行短期休闲活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机会。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已经达到了数亿人次,并创造了数万亿元的经济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涵盖了乡村民宿、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园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二是农民参与度增加,许多农村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额外收入,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三是乡村旅游的环保特点,与传统的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更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首先,随着城市旅游市场的日益饱和,乡村旅游将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支撑,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乡村旅游将迎来数字化发展。
在线预订、电子导览、虚拟实境等新技术将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游览方式。
再次,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重视,生态乡村旅游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态农场、自然保护区、生态酒店等将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
然而,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乡村地区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薄弱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兴起

乡村旅游兴起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飞速兴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度假。
乡村旅游与传统城市旅游具有不同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旅游体验,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的兴起原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兴起的原因1. 寻求原始生态和休闲在城市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渴望离开喧嚣,寻找宁静和亲近自然的体验。
乡村旅游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游客可以到农村地区享受原始的生态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
在乡村,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乡村的宁静与安逸。
2. 体验乡村文化和传统乡村旅游也是一种体验乡村文化和传统的方式。
在农村地区,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农耕、捕鱼、制作传统工艺品等活动中,感受乡村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体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感受,有助于加深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 追求农产品和健康生活方式乡村旅游还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品尝农产品的需求。
农村地区的食品更加新鲜、天然,游客可以品尝到特色的农家菜肴,享受健康的饮食。
此外,一些农家乐提供的住宿环境也使游客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心情,拥抱田园生活。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农民可以通过发展农家乐、农庄等形式,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从中获利。
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增加。
2. 提升农村形象乡村旅游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农村地区的印象。
传统上,农村被认为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文化氛围,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地区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
乡村旅游的推动使农村地区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整洁,农民们对服务意识的提升也为游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3. 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乡村旅游对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的风险。
乡村旅游

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起初,乡村旅游发展并不火热。
主要以英国、法国最早出现,法国主要以“工人菜园”式的形式发展乡村旅游,让人们亲近自然,回归田园。
19世纪中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猛阶段,国家、城市在发展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和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苦闷,人们向往着轻松愉悦,回归乡村的思绪,此时,乡村旅游得以产生。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受到欧洲的影响,也逐渐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
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的发达国家,也参与到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的思潮中,口木北海道一带通过人们参与“务农”的形式开展了初级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也成为口木发展旅游的主要项目之一;波兰截至1996年底,广泛建立生态农业旅游区总面积达4000hm2;美国1997年己有1800万人参与乡村旅游度假观光。
1.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尽管,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晚,但发展依旧迅速。
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
但是,回顾历史,中国人早有郊外出游的习俗踪迹。
如《管子·小问》中有记载:“桓公放春三月观野、”就记录了齐桓公到郊外出游享受大自然、回归乡村的描述。
据史料记载,当时人们外出踏青多使用牛、马车、住旅店等方式,这种踏青活动具有现代乡村旅游的特性,也可称之为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
德国学者JURCEN.H.HOHNHOLZ曾说过,乡村旅游这个名词是新创的,但它同样也是旧的旅游形式的一个部分,是在旧的旅游形式的基础上建立的。
可见乡村旅游在我国己有悠久的历史。
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和成绩。
1998年,首届国际乡村旅游研讨会在西班牙埃斯特城举行,讨论了深入开发乡村旅游文化的问题,此次研讨会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起源于农村人民对于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乡村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的热爱。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发展阶段,约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
在这个时期,乡村旅游还不够成熟,游客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主要的旅游资源是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的原始面貌,比如美丽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等。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关注和追求休闲和旅游的方式。
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之一,吸引了一部分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政府开始意识到乡村旅游的潜力,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鼓励农民自行经营农家乐、农庄旅游等。
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增加,各地农村地区也逐渐开发和完善相关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第四阶段是当前的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旅游产品开始更加多样化,如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田采摘等。
同时,农村地区也开始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特色和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从最初的旅游资源不够丰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阶段,经历了改革开放、政策支持和创新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也有望继续提升发展水平,为更多游客带去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乡土文化体验。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1. 引言中国乡村旅游是一种融合了乡村资源、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新型旅游模式。
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还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现状。
2. 起源与发展阶段2.1 农家乐的兴起乡村旅游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农家乐兴起。
那个时候,城市居民开始追求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的需求,农民便将自家农民房改造为农家乐,提供农家饭菜和农业体验活动,吸引城市人前来游玩。
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既满足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2.2 红色旅游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将革命老区、革命遗址和革命文化纳入旅游线路中。
这些地方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红色旅游的兴起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2.3 乡村旅游的整体推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乡村旅游逐渐从局部推广扩展到全国。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
对于农民来说,乡村旅游成为了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3.1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已经从最初的农家乐扩展到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农事参与等多种形式。
游客可以在乡村游览美丽的田园风光,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参与农民的日常生产劳作,与乡村居民互动交流,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
3.2 优化的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体验,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
农村道路的改善、农家乐的标准化建设等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中国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历史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当时,一些乡村地区开始积极开展农家乐、采摘园等农村旅游项目,吸引着一些城市居民前往体验田园生活。
二、发展阶段(21世纪初-2010年)进入21世纪,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5年,中国政府将乡村旅游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各地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预订平台也逐渐兴起,方便了游客的预订和查询。
乡村旅游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蓬勃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进入2010年之后,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同时,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涉足乡村旅游领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不仅有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还涌现出了乡村民宿、乡村康养、乡村文化体验等新型乡村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许多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修复乡村自然景观,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
四、前景展望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将继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重视,乡村康养和乡村文化体验等项目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乡村旅游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寻求心灵慰藉的首选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
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
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
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 (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
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编辑本段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国外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
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
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
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
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国内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
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编辑本段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增长迅速。
这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laine and Golan 1993; Dernoi 199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Fleischer & Pizam,1997; Page & Getz,1997; OECD,1994)。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Arie Reichel,Oded Lowengart,Ady Milman,1998)。
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新华网,2001.12.30)。
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Luloff et al,1994)。
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增多(Fleischer & Pizam,1997)。
同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Hall,& Jenkins,1998)。
英国Richard Sharpley(2001)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在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Bardo´n1987,1990; Bote 1987,1988; Candela 1992; Fuentes 1995)。
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乡村旅游开发类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
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ism(农业旅游)、FarmTourism (农庄旅游)、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Village Tourism (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 等。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
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
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
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
此外,我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