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知欲、生活观念、消费方式)
廉价团队旅游的发展 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措施(支持开发、放宽限制条件、普
及带薪假期等)
旅游业大发展:
a.1850年,托马斯•尔内特的“旅游者组织”; b.同年,美国运通公司兼营旅游代办业务(与英
国“通济隆旅行社”、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并称20世纪初世界三大旅行代理公司); c.1890年,法国、德国成立观光俱乐部; d.1893年,日本建立“嘉宾会”(日本观光 局); e.饭店业:利茨“客人永远是对的”;斯塔特勒 开创“斯塔特勒时代”(1+0.5模式)
帝王巡游、官方往来、经商活动等等原因导致 人们主观上产生了旅游的需要。
钱+闲+欲望
旅游需求
(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旅游动机)
观光旅游的雏形:公元前1490年,埃及荷赛特女王 访问旁特地区(索马里)。
保健旅游的起源:1562年,威廉•特纳医生的论著倡 导温泉沐浴。两个世纪后又向海水浴转移。
以盈利为目的的旅游商业机构鳞次栉比。
(INN ——HOTEL)
*1760年,狄翁夏埃公爵第五世孙在伦敦兴建的‘Hotel’; *1774年,波士顿纽约城旅馆(室内卫生间、店内餐饮娱乐设施); *1829年,第一座现代化饭店—波士顿特里蒙特饭店(拥有前厅、
传呼服务系统)
1841年7月5日,其利用包租形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 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旅游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直接相关; 以商务旅游占主导地位,非经济目的的旅游活动逐
步发展; 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耕生活特点不易诱发旅游
动机; 非经济目的的旅游(尤指消遣性质的旅游),参与
者多为帝王、官僚贵族。
第三节 近代的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旅游业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 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厦门的华侨服务社。 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家面对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
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自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特别是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加。 1954年以后,该社开始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
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经过苦心经营,业务 有了明显发展。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开创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四个第一:办理第一艘旅美学 生专轮,举办国内第一个游览团,组织第—个国外游览团,发行中国第一张旅行 支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 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这是我国第一家旅行社。
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便已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 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 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商朝为中国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 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陆路交通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可.波罗旅行线路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扩 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第二,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陆地旅游除继续 使用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以外,铁路成了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结论:在最初的 年代中,主要是 商人开创了旅行 的通道。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 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 提供了社会保障。
➢四大文明古国:
➢四国前后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混战和争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基 本条件越来越完备,为旅行活动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商代:航海旅行开始出现。
➢夏商时期,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 交通工具是舟、车。舟主要是木 板船,车主要以牛马为动力。主 要是帝王巡游,商务旅行。
(3)西周至战国,我国奴隶社会的旅游 达到鼎盛。
➢西周的道路有水路和陆路之分。
➢战国时,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到战国末期的时候,原来作为军事、政 治需要的驿站,也可以作为供旅客住宿 的旅社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间旅 馆——逆旅。
➢旅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艺术 鉴赏、疗养、徒步行走、参观庙宇、 欣赏建筑、游览古迹以及自然观光 等都可以成为出行的目的。
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 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座
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 观众。
➢罗马帝国的货币为各国所接受,拉 丁语成为通用的语言,为旅行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当时,也存在着一
些人类迫于自然因素
或特定的人为因素而
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
一个地方的转移现象,
这种空间的转移只能
被称为迁徙,而非旅
行,更说不上是旅游
了。
原始人迁徙
早期人类历史上有几 次大的社会分工?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 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 中分离出来,出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在紧张而单调的城市生活中倍感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期望能借旅游的机会使身心得以放松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一位大旅行家。 3000年前的周穆王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 家,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和《列子· 周穆王》记 述了周穆王西游时沿途所见。
《尚书· 禹贡篇》最早记载了全国水道交通网。
陆路交通也有相当发展,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已有邮传制度。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2、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年夏季
时间:一周 人数:350 目的:消遣旅游 特点:
纯粹的商业性目的
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活动前沿途做了大量的先期考察,以确定沿途要停 留的参观游览地点,了解廉价旅馆的情况 不仅本人担任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在沿途一 些地方还聘雇了地方导游
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 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 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因而也便产生了外 出旅行的需要。 所以,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实际上并非消闲和 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 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旅游学概论
综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
多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徐霞客
旅游学概论
(二) 西方封建社会
商务旅行——马可· 波罗
宗教旅行——朝觐
p24-25
旅行活动主要发生在后期,主要活动内容:
保健旅行——温泉旅行、海水保健
教育旅行——阿拉伯人前往中国、英国人前 往欧洲大陆 探险旅行——新航线开辟
旅游学概论
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 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 规模上居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 3、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 旅行活动而言,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 阶层。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次出国包价旅游 1864年 代金券----最早的旅行支票;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1872年 9人、222天的环球旅行
到20世纪初,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 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了世界旅行代理业的三大公司
第五节 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 影响
●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飞机--------→喷汽客机 (现代旅游)
●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人们出于现 实主义目的,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商人、 商旅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此期生产力提高、交换扩大、艺术和科学创立 罗马帝国(大道、驿站)、国际性的经商旅行、 丝绸之路
三、现代国际旅游发展的特点(补充内容) 1、增长的持续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游客的大众性 4、方式的多样性 5、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第七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一、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 20世纪初,通济隆、运通打入中国 ● 1923年,陈光甫,(人争近利,吾图远功) ● 1927年6月,中国旅游社
●1914年,美国,第一架客机开始飞行
●1919年,英国,伦敦与巴黎定期客运航班开航
●1939年,欧美各主要城市建已有定期客运航班
第六节 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

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
的原因
●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 华侨服务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 ● 1、78-80年代中期,入境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2、80中-97年,入境旅游、国内游发展阶段 ● 3、97-今,入境、国内、出境游全面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世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9世纪中 期—二战时期)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交通工具的进步 (2)工作性质的改变 (3)城市化进程加快 (4)阶级关系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世界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1)旅行社业的发展 托马斯· 库克 1841年7月5日,洛赫伯勒禁酒大会游 ——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1845年8月4日,利物浦游 ——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2)商业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斯塔特勒 1908年,在美国纽约布法罗建 造了第一家商业饭店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 发展
古代旅行——近代旅游——现代旅游 《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 《左传》:观光上国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 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 南朝· 沈约《悲哉行》
一、古代旅行的产生与发展(以中国为例) 1.旅行活动的萌芽时期 ——原始、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的前期 原始社会的中期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 旅行的通路。” ——世界旅游组织
(6)教育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旅行(略) 2.中国近代的旅游 1923年,陈光甫在上海商业银行增设一个旅 行部 1927-06,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陈光甫 上海民族银行家
3.中国现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 (1)初创期(1949--1955) (2)开拓期(1956--1966) (3)停滞期(1967--1977) (4)发展期(1978至今)
三、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二战后至今)

现代旅游是指“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 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 大众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5学时)第一节世界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是限定在有闲阶层中的古代旅游,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

二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的近代旅游,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

三是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旅游。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一)迁徙和旅行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2)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2、人类旅行的产生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但旅行又不同于旅游。

现代汉语中“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二词大体可以相通,但严格地说,二者是有区别的。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

单纯的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而旅行则是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

(2)离开时间不同。

旅游人们在完成目的地访问活动后,必须返回其原来的居住地;旅行则不一定。

(3)内容不同。

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

所以,人类的旅游行为虽然孕育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行为中,但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为。

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在早期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而开始。

二、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旅游是人们处于闲暇状态中在异地进行的游览观赏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分析旅游的产生,与人的本性有关。

从本质上说,人是一种天生的追求享受的动物。

(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P20)旅游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形成,因为旅游者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出游的动机。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旅行还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一)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原因到奴隶社会时期,旅行更加发达。

原因:一是奴隶制建立,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二是奴隶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条件更加具备,为旅行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

(二)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表现: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有闲阶级形成,旅游产生。

事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1、古埃及、西亚——古代旅行的发展时期表现:商务外交公务消闲2、古希腊古罗马——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帝国(前30年至前476年)的旅游最具有代表性。

原因:(1)疆域辽阔。

以罗马为中心,最大时北到欧洲中部莱茵河、多瑙河一带,西到大西洋不列颠、西班牙,南据北部非洲,东达西亚两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条条大道通罗马”是其真实写照。

(2)资源吸引力大。

典型代表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罗德港巨人雕像、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摩索拉斯陵墓),对人们有巨大吸引力。

①表现:商务外交公务消闲学术宗教②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C世纪由巴勒斯坦人,耶稣创立,上帝耶和华与圣母玛利亚的独生子,12岁去耶路撒冷圣殿,自小聪明,30岁开始传教,并收12门徒,最后被当权者钉死在十字架上,12门徒中犹大的出卖造成。

《最后的晚餐》13人,所以西方人忌讳“13”且耶稣受难之日为星期五,将两者视为凶日,但其信徒坚信耶稣已经复活升天,并继续传教。

③教派:天主教(西罗马)东正教(东罗马)新教(马丁.路德金宗教改革14-16世纪)④经典节日:《圣经》由《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组成。

标志为十字架。

主要节日为复活节、圣诞节。

⑤基督教四传中国:唐朝贞观年(景教)-元朝-明清年间-鸦片战争后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一度陷于沉寂也有所发展(476年-14、16世纪)(一)阿拉伯宗教旅行——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建立了阿拉伯国家,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唐称大食(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

辽阔的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欧亚之间)以及宗教原因,促进了其旅行活动的发展。

1、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是著名的宗教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今沙特境内),公元630年,率领万人组成的穆斯林大军征服麦加,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2、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必须到其宗教圣地麦加朝圣一次3、信仰经典节日:信仰安拉真主,信奉独一无二的主宰,无所不在永恒唯一。

经典为《古兰经》和《圣训》。

标记为新月。

主要节日为开宰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4、传入中国:丝绸之路(陆路):阿拉伯-伊朗-天山南部-河西走廊-中原香料之路(海路):阿拉伯-印度洋-印度-马六甲海峡-广州泉州历史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前30年—284年—395年—476年)、亚历山大帝国(前324至前323年)、阿拉伯帝国(8世纪至1258年)、奥斯曼帝国(16世纪至1922年)。

(二)意大利商务旅行11世纪,罗马教皇为转移内部矛盾,发动9次十字军东征,从而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商人为了谋利,开始了商务旅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本是经商前往中国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到上都在元朝为官17年,任职期间游遍中国,回到威尼斯,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狱中口述在东方的见闻,称道东方富有,满地黄金,成书《马可.波罗游记》,对以后开辟新航路的旅行产生相当的影响。

(三)开辟新航路探险旅游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和动荡,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政治上,民族纷争,国家林立,大小领主拥有对自己土地上的绝对管理权,相互间攻伐不断,始终没有安宁的环境。

在经济上,封建庄园自给自足,社会缺少需求。

思想文化方面,罗马教会用宗教神学控制人们思想。

11世纪之后,欧洲城市开始兴起,西方封建主对财富的追求,促进远航探险热潮,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为了积累资本,寻找原料,抢占市场,西班牙河葡萄牙王室终于在15世纪出现开辟新航路的伟大的探险旅行活动。

1、达加码:受葡萄牙王室之命,延西非岸南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印度。

2、哥伦布:出生在印度,受西班牙王室之命,据“地圆说”另寻他途,希望到达中国和印度,少年喜欢航海,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加勒比海诸海以为是到了印度,称当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3、麦哲伦:奉命率西班牙船队越大西洋-巴西岸南下-南美洲-今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世界首次环球航行总结:古代社会旅游活动的特点1、从参加者看:多为帝王、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

他们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此时的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从旅游类型看:贸易经商旅行仍然占居主导地位。

四、古代旅行——近代旅游过渡(17世纪——19世纪中叶)近代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促成旅游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出现可以作为近代旅游开端的标志),促成旅游向大众化旅游转化。

(一)工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近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指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的过程。

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导致居民产生返回大自然去的需要,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多样性农业劳动为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促使人们强烈需要改变工作环境。

3、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资产阶级的出现,扩大了外出旅游的队伍。

4、科技的进步,蒸汽技术在交通工具运输中应用,出现蒸汽动力的轮船(18世纪末)、火车(1814年,史蒂文森)等新式交通工具,使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成为可能。

五、近代旅游的诞生(19世纪中叶——1945年)(一)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1841年禁酒大会:1841年7月5日,利用包租火车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托马斯·库克家乡是英国德贝郡的墨尔本,莱斯特是他现在居住的地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特点分析:发起、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但是,这次活动还不能作为旅行社产生标志。

因为: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

它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关于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时间,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说法:(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在英国成立,它的创始人是托马斯·库克。

这是世界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

托马斯·库克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先驱。

(高教1998年第1版,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教材,马勇《旅游学概论》24页)(2)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高教1991年第1版,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李光坚《旅游概论》31页)(3)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魏向东《旅游概论》36页)2、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旅游活动:特点分析:(1)性质:商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