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的起源和发展

旅游起源和发展▪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二、现代中国旅游的发展▪三、旅游的概念▪四、旅游活动的类型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旅行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近代旅游阶段: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现代旅游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古代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沒有旅行的物质基础,仅有受战争、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为生存而被迫进行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行的范畴。
2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交换的扩大,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3封建社会:在欧大洲批城市开始兴起,中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商人阶层也在逐步发展,促进了旅行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旅行的特点:1、旅行活动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从整个古代时期来看,旅行活动主要繁荣在古代文明国家,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古中国等。
2、古代旅行中商务旅行人数较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西方和中亚由于政教和一,宗教旅行较为活跃。
而在东方,帝王巡游和文人旅行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古代旅行参加人数有限,消遣性旅行只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
4、旅行活动的范围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旅行时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船,速度较慢,所以决定当时的旅行仅是区域旅行活动。
(二)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端事件: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火车组织了570人,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去参加戒酒大会,当日往返,全程24英里,经库克联系,往返车票每人一先令。
特点:(1)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2)组织方式同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的情况基本相似;(3)其规模在当时是空前的。
所以,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被认为是划分古代旅行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标志。
1、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条件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先进的交通工具;(2)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促使更多的人试图通过旅游来暂时改变紧张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产生旅游的决定因素只有有了旅游者才会有旅游。
旅游的产生有四个决定因素,即时间、金钱、旅行移动自由和旅行动机。
第一,时间。
在任何人决定离开居住地,作暂时性移居之前,首先要有时间,这段时间需要足够长,而且是在一年当中的适当时期。
这样的时间可能是假日、不在职时期等的闲暇时间,也可能是在职而因业务联系必须进行旅行的时间。
对现代旅游来说,度假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金钱。
在可利用的这段时间内,为了进行旅游,人们需要有金钱。
例如,失业者有很多时间,但是除非他们以前有充足的积蓄,否则就不能进行长距离的旅游,因为他们支付不起费用。
他们的金钱首先必须用于一些最迫切需要的项目上,如衣着、食物、住房等,此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靠收入用来旅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当大量的公民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时,才可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旅游者,才可能产生大规模的旅游。
第三,旅行移动自由。
它受各国的政治、经济因素制约,政府可能完全限制人们的旅行移动自由,也可能限制人们对旅行目的地的选择。
出于经济原因,由于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它们会对其公民进行旅行限制,或采用行政方式,或控制可在国外使用的货币数量。
英国在1967~1969 年期间就是如此。
出于政治原因,政府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国内、国际旅行。
第四,旅行动机。
以上三个决定因素,即时间、金钱和旅行移动自由,是产生旅游的必要条件和环境。
但是,即使在它们三者都具备的情况下,如果人们不以旅游这种特别的方式选择使用他们的时间及消费金钱的话,旅游也不一定产生。
旅行必须有其动机,而动机是各不相同的:1.假日旅游人们往往期望在假日进行远离自己家园的活动。
其原因和目的通常是觉得离开家园的活动比较有趣,如气候可能会更加适于某一种特定的休息活动(日光浴、滑雪等);或者是通过旅行去一定的地方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如到石灰岩山区的洞穴去进行探穴活动;或者向往异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味佳肴,它们至少与自己家乡不同;或者是纯粹觉得到某个特定地方旅游或休息度假是时髦的事情。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历史;■掌握古代中国旅游的形式,近代旅游产生的基础及发展情况,现代旅游的特点;■熟悉现代中国以及世界旅游的发展情况。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人类的迁徙活动人们常说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自古有之。
“旅游”一词,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而无统一时限。
如果说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那么是不是会像有人认为的那样,自有人类之日起便有旅行活动在进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
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是用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渔猎和采集为生。
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生存无时无处不在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到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这是这一时期生产结构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同时,在这一时期中,人类还发明了制陶术和弓箭。
但是,这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都未能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人们的劳动所获,除供自己使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物,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上述情况说明,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虽然在此之前人类也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因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活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尽管上述的迁徙活动并不符合现代的旅行概念,但客观上“迁徙”和“旅行”却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转移。
不同的是,前者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后者却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1.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
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 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 经济目的的旅行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 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 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 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
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其它开创性活动
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 览会
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
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第五节 现代旅游
一 、 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旅游活动。
的努力和投入。 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和推广。
结论:
战后现代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再次证明, 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平的产物,并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全球旅游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 发育和成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旅游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 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二)托马斯· 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供给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一)殖民者的涌入和外国旅行社的设立 (二)民族旅游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政治接待时期(1949—1978)
初创阶段(1949—1955) 开拓阶段(1956—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1、人口的迅速增长 2、经济迅速发展 3、交通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 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 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 进步的影响 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 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 投入 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
需求方面的因素
促使现代旅游迅速 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以 后的旅游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 具 体 因 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1。
简述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答: A、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B、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C、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2.简述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答:中国近代旅游主要是指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人数进一步增加,范围更加广泛,中国旅游业也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1923 年8 月15 日,著名爱国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创立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投资创办的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后改名中国旅行社).3。
世界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战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D、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
E、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激发了人们的旅游动机F、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G、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H、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后盾。
4.简述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四大特点。
答:A、旅游业增长的持续性B、旅游活动最大的大众性C、旅游活动地域上的集中性D、旅游市场竞争的激烈性5.改革开放30 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成绩?答:30 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
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我国和平、安全、发展的国际形象为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所接受,从而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带来了良好机遇。
入境旅游市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屡创新高。
1978 年,接待国际旅游者仅为181 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2。
62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1 位。
旅游的产生及其发展

旅游的产生及其发展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娱乐、学术、宗教、商业等目的而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别处游玩,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经济、人口、文化等诸多因素有关。
旅游的产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到奥林匹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前往意大利的罗马参观千年古城和其宏伟的建筑。
在中国,史前时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在黄河流域旅游观光了,如“大禹治水”就有很多对考古、对旅游的提及,在唐宋、明清时期,人们也不约而同地在文化名城中心逛逛庙会,欣赏一场身临其境的戏曲,还可以参加五花八门的手工活动。
这种旅游的初期形式是以文化为主,也为今天的旅游业和旅游文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
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旅游人数达13亿人次,贡献GDP 7.8兆美元,同时也创造了超过2亿个就业机会。
近年来,在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国内外旅游信息的透明和方便性。
在线旅游平台的崛起,使得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同时也提供了游客更为开放、灵活、低成本的旅游选择。
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改进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随着VR、AR技术的广泛应用,旅游业将进一步融合线上线下经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
过度旅游、景区纵火、环境污染、文化冲突等都是使旅游业影响社会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当前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之,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也不能忽视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时期 国别
1913 ~ 1938
1953 ~ 1973
美国
2.0
3.5
英国
1.0
3.0
法国
1.0
5.2
西德
1.3
5.9
日本
4.5
9.8
资料来源:王章耀等《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传统的旅行方式为汽车和 飞机所取代,使外出旅行的时间距离得以缩短,性 能进步和数量发展也使得旅行费用的减少成为可能。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
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 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 经济目的的旅行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 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 旅行,以玄奘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
一、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的性质扭曲时期 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对国人旅游需求的
制约;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特点:政治性接待而非经济性经营。
改革开放之后步入正轨的振兴和发展时期 背景: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政
2.1845年始办商业性经营
与此前不同的特点:
组织工作的性质――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而不再是非 营利的社会活动
组织工作的内容――涵盖了旅行社的所有 基本业务, 而不再仅是组织和陪同
旅游活动的目的――纯为观光消遣,而不再是为了参加 禁酒大会
旅游活动的行程――在外过夜的多日游,而不再是当日 往返的一日游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出现倒退的原因 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 温泉保健旅行、教育旅行
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
1. 旅行活动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 关系。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 期,旅行活动的规模便会发展和扩大;反之,则会停 滞甚至出现倒退。
2.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有新的发展,但“商旅” 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一、“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所带来的问题 二、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二 、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1. 基本背景
政治环境――缓和与发展占据主导 地位
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
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 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 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其它开创性活动
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 览会
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
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第五节 现代旅游
一 、 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旅游活动。
原因:被迫 目的:求生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行需要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 产品交换的发展 结论:人类对外出旅行的主动需要始于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 社会形成之交。这些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人们的消遣或度 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易货经商、 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使产生的一种经济 活动。
的努力和投入。 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和推广。
结论:
战后现代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再次证明, 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平的产物,并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全球旅游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 发育和成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结论: 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大增加,更重 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 利条件。
三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 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 方式组织团体 旅游。 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加者的公众性 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规模空前 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
3. 封建社会的经济和人口特征、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其 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 出旅行的要求。
4. 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 庸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 性旅行活动的开展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 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特征。其 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 的开展,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正是 基于这一背景,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 词汇也于此时开始陆续问世。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带薪假期得以实现和 增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与环境压力对社会 心理的影响。
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增多 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3.战后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很多国家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和鼓励。 很多目的地在景点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