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产生与发展-2
合集下载
第2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旅游概念具有重等级的特征: 君主的旅行------游辛 文官的旅行------宦游 文人的旅行------游学 商人的旅行------游贾 侠士的旅行------游侠 僧道德旅行------云游
1.帝王巡游(巡视游览活动)
1)有史记载,最早的天子巡游,是周穆王西行漫游; 2)尧在位时,巡游天下发现舜为人孝悌,选为继承者; 3)清康熙乾隆六次下江南。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 库克活动的特点(近代旅 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 莱斯特――洛赫伯勒的团体活动 • 人数:570 • 时间:当日往返的一日游 • 距离:往返全程24英里 • 目的:禁酒大会
• 特点: 较为广泛的公众性 本人发起、筹备和组织该活动,并自始至终随团 陪同照顾 规模空前 为托马斯 · 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 了经验(非消遣性旅游,非出于商业性目的,而 是“业余活动”) 被作为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1864年,托马斯.库克让他儿子(约翰.梅森. 库克)帮助他经营旅游业务,并将原来的托马 斯库克旅行社更名为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总 部由莱斯特迁往伦敦。
5.1872年,为扩大公司的影响,托马斯.库 克组织了9人的环球旅行,沿途经过了纽约、 芝加哥、上海、新加坡等地,全程历时222 天。 6.1892年又创造性发行了一种供旅游者在旅 游地领取当地货币的“流通券”和供旅游者 支付旅馆费用的“旅馆券”,这是世界上最 早使用的旅行支票。 被誉为世界“旅游之父”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 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主要事件有: 1)1998年,中国政府批准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旅 行社----云南力天旅游有限公司
2)2011年,国家规定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
项目二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2)官吏宦游 (3)买卖商游 (4)文人漫游 (5)宗教云游 (6)节会庆游 (7)修学旅行
3、西方封建社会的旅游 (1)古罗马帝国时期的 旅游活动 (2)阿拉伯帝国时期发 达的旅游
四、著名的古代旅行家
1、斯特拉波 2、马可.波罗 3、哥伦布 4、麦哲伦 5、徐霞客
五、古代旅游的特征
1878年,托马斯· 库克退休,业务由其子约翰· 梅森· 库克 (Johrl Masoll Cook)主持。(1939年,通济隆旅行社在世 界各地设立了350余处分社)。 1872年,他创办了最早的旅行支票,可在世界各大城市通 行,通济隆旅行社还编印了世界最早的旅行杂志,曾被译成7 国文字,再版达17次之多。
三、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行社的建立 (二)导游书籍的出版 (三)运输业的发展 (四)饭店业的发展
四、近代旅游的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旅游者由过去以统治阶级为主, 逐渐发展成由工人、农民、学生等人 员构成的多层次的消费群体。 2、从旅游的目的来看,这一时期消 遣性旅游者增多。 3、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 跨国跨洲旅游成为时尚。 4、旅行社的出现为游客的出行提供 了全面周到的服务,推动了旅游的发 展。
(二)秦汉时期的旅游 1、帝王外出巡游 2、学者墨士外出考察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 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4、海上旅行 (三)秦汉之后明清之前的旅游 1、文人墨士漫游兴起 2、宗教旅游盛行 3、国际旅游的发展
(四)明清时期的旅游 1、航海旅行和旅游 2、活跃的国内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
中国的近代旅游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历史时 期。主要是外国商人、传教士、学者和 冒险家来中国;中国人出国的一部分是 游历的学者,一部分是出国求学的学生。 从事旅游代理的是英国通济隆公司、美 国运通公司、日本国际观光局。 (一)列强入侵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1、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近代的“留学热潮”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知欲、生活观念、消费方式)
廉价团队旅游的发展 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措施(支持开发、放宽限制条件、普
及带薪假期等)
旅游业大发展:
a.1850年,托马斯•尔内特的“旅游者组织”; b.同年,美国运通公司兼营旅游代办业务(与英
国“通济隆旅行社”、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并称20世纪初世界三大旅行代理公司); c.1890年,法国、德国成立观光俱乐部; d.1893年,日本建立“嘉宾会”(日本观光 局); e.饭店业:利茨“客人永远是对的”;斯塔特勒 开创“斯塔特勒时代”(1+0.5模式)
帝王巡游、官方往来、经商活动等等原因导致 人们主观上产生了旅游的需要。
钱+闲+欲望
旅游需求
(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旅游动机)
观光旅游的雏形:公元前1490年,埃及荷赛特女王 访问旁特地区(索马里)。
保健旅游的起源:1562年,威廉•特纳医生的论著倡 导温泉沐浴。两个世纪后又向海水浴转移。
以盈利为目的的旅游商业机构鳞次栉比。
(INN ——HOTEL)
*1760年,狄翁夏埃公爵第五世孙在伦敦兴建的‘Hotel’; *1774年,波士顿纽约城旅馆(室内卫生间、店内餐饮娱乐设施); *1829年,第一座现代化饭店—波士顿特里蒙特饭店(拥有前厅、
传呼服务系统)
1841年7月5日,其利用包租形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 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旅游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直接相关; 以商务旅游占主导地位,非经济目的的旅游活动逐
步发展; 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耕生活特点不易诱发旅游
动机; 非经济目的的旅游(尤指消遣性质的旅游),参与
者多为帝王、官僚贵族。
第三节 近代的旅游活动
廉价团队旅游的发展 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措施(支持开发、放宽限制条件、普
及带薪假期等)
旅游业大发展:
a.1850年,托马斯•尔内特的“旅游者组织”; b.同年,美国运通公司兼营旅游代办业务(与英
国“通济隆旅行社”、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并称20世纪初世界三大旅行代理公司); c.1890年,法国、德国成立观光俱乐部; d.1893年,日本建立“嘉宾会”(日本观光 局); e.饭店业:利茨“客人永远是对的”;斯塔特勒 开创“斯塔特勒时代”(1+0.5模式)
帝王巡游、官方往来、经商活动等等原因导致 人们主观上产生了旅游的需要。
钱+闲+欲望
旅游需求
(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旅游动机)
观光旅游的雏形:公元前1490年,埃及荷赛特女王 访问旁特地区(索马里)。
保健旅游的起源:1562年,威廉•特纳医生的论著倡 导温泉沐浴。两个世纪后又向海水浴转移。
以盈利为目的的旅游商业机构鳞次栉比。
(INN ——HOTEL)
*1760年,狄翁夏埃公爵第五世孙在伦敦兴建的‘Hotel’; *1774年,波士顿纽约城旅馆(室内卫生间、店内餐饮娱乐设施); *1829年,第一座现代化饭店—波士顿特里蒙特饭店(拥有前厅、
传呼服务系统)
1841年7月5日,其利用包租形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 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旅游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直接相关; 以商务旅游占主导地位,非经济目的的旅游活动逐
步发展; 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耕生活特点不易诱发旅游
动机; 非经济目的的旅游(尤指消遣性质的旅游),参与
者多为帝王、官僚贵族。
第三节 近代的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第2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的团体消遣旅游。 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
代旅游业的诞生。
2.2.2.2 近代旅游业的表现
18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自 觉地、有特定目的的自然观光旅游。
2.1.2.3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古代旅游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在这2000 多年中,特别是在各统一朝代期间,社会 稳定,经济繁荣,水、陆交通便利,这些 都为中国境内的旅行游览活动提供了必要 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例: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次下西洋等。
(3)商务旅行
古代中国,真正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 是以贸易经商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旅游。
(4)士人漫游
士人漫游主要指中国古代文人学士,以消遣 排忧和游览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兴盛于 魏晋南北朝,唐、宋又有所发展。
(5)学术考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术考察主要是古代科学家、学者为自己 的事业或追求,将治学与旅游相结合的一 种实践活动。
常见的旅游类型有:
(1)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的目的: 一是览风景名胜; 二是显示帝王权威,震慑人民,了解民情,有利
于巩固统治; 三是封禅。 例: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康熙、乾隆等。
(2)官吏宦游
中国古代历朝官吏,奉帝王派遣,为执行 某种政治、经济、军事任务而进行的旅行 活动。
2.1.2 人类社会早期的旅行活动
2.1.2.1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在奴隶社会时期,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
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
代旅游业的诞生。
2.2.2.2 近代旅游业的表现
18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自 觉地、有特定目的的自然观光旅游。
2.1.2.3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古代旅游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在这2000 多年中,特别是在各统一朝代期间,社会 稳定,经济繁荣,水、陆交通便利,这些 都为中国境内的旅行游览活动提供了必要 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例: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次下西洋等。
(3)商务旅行
古代中国,真正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 是以贸易经商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旅游。
(4)士人漫游
士人漫游主要指中国古代文人学士,以消遣 排忧和游览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兴盛于 魏晋南北朝,唐、宋又有所发展。
(5)学术考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术考察主要是古代科学家、学者为自己 的事业或追求,将治学与旅游相结合的一 种实践活动。
常见的旅游类型有:
(1)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的目的: 一是览风景名胜; 二是显示帝王权威,震慑人民,了解民情,有利
于巩固统治; 三是封禅。 例: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康熙、乾隆等。
(2)官吏宦游
中国古代历朝官吏,奉帝王派遣,为执行 某种政治、经济、军事任务而进行的旅行 活动。
2.1.2 人类社会早期的旅行活动
2.1.2.1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在奴隶社会时期,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在紧张而单调的城市生活中倍感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期望能借旅游的机会使身心得以放松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一位大旅行家。 3000年前的周穆王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 家,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和《列子· 周穆王》记 述了周穆王西游时沿途所见。
《尚书· 禹贡篇》最早记载了全国水道交通网。
陆路交通也有相当发展,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已有邮传制度。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2、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年夏季
时间:一周 人数:350 目的:消遣旅游 特点:
纯粹的商业性目的
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活动前沿途做了大量的先期考察,以确定沿途要停 留的参观游览地点,了解廉价旅馆的情况 不仅本人担任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在沿途一 些地方还聘雇了地方导游
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 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 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因而也便产生了外 出旅行的需要。 所以,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实际上并非消闲和 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 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旅游学概论
综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
多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徐霞客
旅游学概论
(二) 西方封建社会
商务旅行——马可· 波罗
宗教旅行——朝觐
p24-25
旅行活动主要发生在后期,主要活动内容:
保健旅行——温泉旅行、海水保健
教育旅行——阿拉伯人前往中国、英国人前 往欧洲大陆 探险旅行——新航线开辟
旅游学概论
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 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 规模上居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 3、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 旅行活动而言,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 阶层。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次出国包价旅游 1864年 代金券----最早的旅行支票;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1872年 9人、222天的环球旅行
到20世纪初,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 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了世界旅行代理业的三大公司
第五节 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 影响
●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飞机--------→喷汽客机 (现代旅游)
●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人们出于现 实主义目的,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商人、 商旅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此期生产力提高、交换扩大、艺术和科学创立 罗马帝国(大道、驿站)、国际性的经商旅行、 丝绸之路
三、现代国际旅游发展的特点(补充内容) 1、增长的持续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游客的大众性 4、方式的多样性 5、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第七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一、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 20世纪初,通济隆、运通打入中国 ● 1923年,陈光甫,(人争近利,吾图远功) ● 1927年6月,中国旅游社
●1914年,美国,第一架客机开始飞行
●1919年,英国,伦敦与巴黎定期客运航班开航
●1939年,欧美各主要城市建已有定期客运航班
第六节 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
●
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
的原因
●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 华侨服务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 ● 1、78-80年代中期,入境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2、80中-97年,入境旅游、国内游发展阶段 ● 3、97-今,入境、国内、出境游全面发展
到20世纪初,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 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了世界旅行代理业的三大公司
第五节 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 影响
●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飞机--------→喷汽客机 (现代旅游)
●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人们出于现 实主义目的,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商人、 商旅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此期生产力提高、交换扩大、艺术和科学创立 罗马帝国(大道、驿站)、国际性的经商旅行、 丝绸之路
三、现代国际旅游发展的特点(补充内容) 1、增长的持续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游客的大众性 4、方式的多样性 5、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第七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一、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 20世纪初,通济隆、运通打入中国 ● 1923年,陈光甫,(人争近利,吾图远功) ● 1927年6月,中国旅游社
●1914年,美国,第一架客机开始飞行
●1919年,英国,伦敦与巴黎定期客运航班开航
●1939年,欧美各主要城市建已有定期客运航班
第六节 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
●
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
的原因
●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 华侨服务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 ● 1、78-80年代中期,入境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2、80中-97年,入境旅游、国内游发展阶段 ● 3、97-今,入境、国内、出境游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封建社会的陆路交通建设:
秦朝时期的“驰道”和“直道”、“五尺 道”。
以后历代的驿站制度的发展,这些驿站为官 府修建和使用。清朝的驿站设置范围更是扩展 到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地区。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进,生产效率提高,并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 业和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开始萌发,但由于生 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不多,这种交换并不普及。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以基本的生存需求为主,人们 的劳动所得除自用外,没有什么剩余,社会活动限于氏 族部落范围内。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不存在有意 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 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效 率提高和劳动剩余物出现,随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逐渐发展起来。
(二)古代中国的旅游形式
1. 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是指历代最高统治者对自己的国家或领土 所进行的巡视游览活动。早期帝王巡游与农业有关, 后来巡游中追求享乐和显示权力的色彩越来越浓。
2. 政治旅行
政治旅行是指具有某种政治动机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它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苏 秦等。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 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 人阶级,即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 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扩大, 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要到其他地 区交换自己的产品或商品,因而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 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所以旅行最初并不是消遣和度假活 动,而是人们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 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
第一节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三)古代中国旅游的特点
1.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政治安 定、经济繁荣,旅行活动就发展,反之则停滞甚至倒退。
2. 旅游和旅行随生产力的发展向多样化发展,商务旅行占据主 导地位。
3. 消遣性质的旅行和旅游的参加者多位帝王、官僚等统治阶层 及人士。广大群众缺乏参加旅游的条件。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二、近代中国的旅游 ?三、现代中国的旅游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1.原始社会前期 生产工具:石块等 生活方式:靠渔猎和采集为生 新石器时代早期:生产工具方面出现了制陶术和弓箭改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二)古代中国的旅游形式 5. 外交旅行
外交旅行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肩负国家使命而进行的 一种旅行。还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是 外交旅行。 6. 宗教旅行 宗教旅行是以朝拜、寻仙、取经、求法、布道为目的的一种 古老的旅游活动形式,至今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二)古代中国的旅游形式
7. 商务旅行 商务旅行主要是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旅游者主要是商人。 “商旅”则是为做买卖而往返各地的商业旅行活动。同时也 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商路。代表的人物有陶朱公、吕不韦等。
8. 节庆旅行 节庆旅游主要是在以旅行的方式对节日进行庆祝而进行旅游 的活动,如中国的春节庙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重阳登 高、中秋赏月等。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2.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工具及技术:手工纺织技术发展到使用简单的织
机。与此同时,冶金、建筑和运输等方面也开始发展。 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行业,出现了第二次的社会大分工, 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 高,使劳动剩余物增多,从而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得 以扩大,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4.奴隶社会
社会生产各行业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进 一步分工。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社会分工使得生 产效率空前提高,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舟车、牛、马等在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商代商人足迹 扩大。
当然,除了商业的旅行外,奴隶时代也出现了少数奴 隶主阶层的消遣享乐旅行。
4. 旅游和旅行的条件很差,人们也缺乏主动旅游的意识。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二、近代中国的旅游
(一)近代中国旅游业的崛起
? 1.时代背景
? 现代中国的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新中国建 立这段时期的旅游。帝国主义的入侵为外国人来华旅游创 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国内出国旅行人数也大大增加,其 中有考察游历的旅行者和出国求学的留学生等,他们多数 人的目的是寻求救国的道路。
第一节 中国旅游历史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 ? 5.封建社会
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 期 的交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时的旅行 发展情况。
水路交通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便有水 运记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也大力发展漕运, 隋唐时期更是开凿和利用了京杭大运河,这在 客观上便利了人们利用水路旅行往来。
? 一、古代中国的旅游
(二)古代中国的旅游形式 3. 士人漫游
士人漫游是指文人学士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旅行游览 活动。 先秦时期,士人漫游的目的多是从政、游说等,魏晋南北朝、 隋唐等朝代都比较盛行。代表人物有陶渊明、李白、杜甫、 欧阳修等。 4. 学术考察旅行 主要是指一些专家、学者或矢志求学之士为了考证先贤遗著 的正误或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开创一门新学科而进行的治 学与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便是 其杰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