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知识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二、填空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大一社会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和现象。
在大一社会学概论中,我们会接触到一系列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社会学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学是一门描述、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等内容,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
社会学的特点包括学科的客观性、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其中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上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限制。
三、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社会学中有许多经典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现象的解释与分析。
例如,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探讨了个人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和动机。
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心理学、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公正、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社会文化、社会发展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研究议题。
五、社会学的应用与意义社会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提供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六、社会学主要学派社会学学科中有多种主要的学派和理论流派。
例如,功能主义学派强调社会的功能和结构,符号互动主义学派关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和交换,结构主义学派关注社会系统和结构的演变。
七、社会学的发展和挑战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和演变。
它既面临着许多新兴领域和新的研究议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理论的发展与拓展等。
以上是大一社会学概论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第1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其自身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法国革命引起长时期的动荡,整个社会被混乱和失序困扰着。
②工业和城市的兴起伴随着农民、手工业者和小私有者的大批破产,工人生活的极端贫困与资产阶级财富增长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工人起义和罢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③城市的不断扩张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拥挤、污染、噪声、交通等等,严重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广大知识分子阶层对资产阶级革命所宣扬的“理性王国”的结果也普遍感到失望,幻想破灭,代之以痛苦和怀疑。
⑤一些社会思想家强烈要求对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现实主义的分析和评价,他们希望改善现有社会关系,恢复社会的秩序。
虽然他们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这种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①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更广大的空间。
②自然科学对传统观念和神学体系的猛烈冲击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和成功,使社会思想家赞叹并效法,他们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指导,提出了“自然的社会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自然科学的方法既可用于研究自然界也可用来观察社会、研究社会。
③“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推动了对社会的研究,为具体描述社会现象的精确性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论。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①17~18世纪的思辨历史哲学发展的同时,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
②这种研究的兴起是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a.首先是从社会统计发展出来的。
第一,在法国,制订了大规模统计性民意测验和经验调查的技术;第二,英国“政治算术家”约翰·格劳恩特和威廉·配第为现代人口学奠定了基础,并制定出一套从数量上研究社会规律的方法;第三,比利时社会统计学家A·凯特勒第一次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开辟了统计研究的新领域,并力图用他创造的统计手段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
社会学概论最新自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过关宝典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的产生地是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①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A、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C、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②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①涂尔干。
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②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③马克思。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其著作《资本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鸿篇巨著。
5、科层制(官僚制)包括三种类型①传统型权威②个人魅力型权威③法理型权威6、最早把欧洲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学教授萨姆纳。
7、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8、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社会学概论考研笔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考研笔记整理一、社会学的定义与性质1.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探讨社会成员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形成和影响社会结构。
2.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跨学科的学科。
它综合了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
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对维持整个社会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社会的影响。
3.互动理论: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互动方式和过程,以及这些方式和过程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使用数字和统计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
2.定性研究: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来理解特定情境下的社会现象,以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过程。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和比较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反应,以确定因果关系。
四、社会结构与分层1.社会结构: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包括家庭、组织、社区等。
2.分层:指社会成员因财富、权力、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等级。
3.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包括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
五、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1.社会互动: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冲突等。
2.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包括亲密关系、友谊、同事关系等。
3.社会网络: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和相互联系,包括家庭、社交圈等。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微观的个人行为到宏观的社会结构,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社会学概论》中的重点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运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社会学引入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如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网络、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
这些概念是构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考察或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实验法则是通过实验来控制和观察社会现象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系统论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冲突论则强调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互动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和意义,系统论则将社会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些理论流派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五、社会学的研究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揭示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探究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研究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和挑战等。
社会学也可以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利用社会学理论,解剖身边的社会现象。
“泮湖大学”——工具理性——中国企业家缺乏的精神是什么?从计划生育到“二孩政策”——实用主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的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昆山反杀案——自媒体新技术掀起的舆论巨浪——技术意味着什么?问题:广告行业是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义: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权力的统摄性研究。
狭义:对人类生活领域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范式(三大研究传统)实证主义范式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布迪厄、吉登斯……什么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范式韦伯、齐美尔、库利……什么是人文主义?批判主义范式马克思、霍加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前期马克思、后期马克思什么是批判主义?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存在根本性差异,导致了范式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对立。
但是不管怎么说,实证主义范式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故此可称之为主流范式。
另外两个虽是非主流范式,但有着巨大影响。
这就形成了学术研究的争鸣及多元化。
第一节社会学及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唯实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他们都采取实证主义路线社会行动(社会唯名论):韦伯人文主义路线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实证主义二、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理论、历史、方法三个方面如:“现代性”问题应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如:“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人口福利”问题第二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一)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产生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危机大约每10年一次;工人处于悲惨境地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法国革命:1789年;1815年;1830年;1848年(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1.历代社会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的自然状态及社会契约论——洛克霍布斯卢梭等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物理学影响到了孔德生物学影响到了斯宾塞3.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涂尔干)韦伯:理解社会学帕森斯、莫顿:结构功能主义科赛、达伦多夫:社会冲突论霍曼斯、布劳:社会交换论布鲁默、戈夫曼:符号互动论吉登斯:结构社会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布迪厄:反思社会学西方社会学存在的问题:1.改良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2.价值中立(实证主义)3.西方中心论4.二元对立(实证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梅林——中国共产党(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1.为观察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和视角,即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 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唯名论否认社会的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斥社会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教材p17)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在人们以外,但是却对人们施以控制。
社会事实应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涂尔干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例如,法律可以说仅仅是一些词句,但人们的行为体现出法律是可以感知的、是真实的。
根据涂尔干的观点,如果要理解社会法律的含义及其发展,就必须考察社会的宗教。
)
(2)芝加哥学派:(教材p18)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芝加哥大学居于社会学研究与训练之中心地位持续了多年。
这一时期,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们被统称为“芝加哥学派”。
(3)中层理论:(教材p19)
“中层理论”居于狭隘的“专门理论”和广泛的“总体理论”之间,前者关注于社会生活的单一方面,后者则试图无所不包地解释广泛的社会因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罗伯特·莫顿的“中层理论”比较容易用实验证明。
(4)社会学想象力:(教材p32)
(5)自变量/因变量概念:(教材p39)
某些可能性原因或者解释性变量被称为自变量,其结果是因变量。
(或者:因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解释的变量,自变量是其可能的解释。
)
(6)虚假相关:(教材p40)
不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相关被认为是虚假相关。
(即:某些相关性是有效的,但是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例如,在医院比在家中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院会导致死亡。
)
一、简答题
社会学研究的六个阶段(教材p43)
a、第一阶段:仔细地陈述要研究地问题并且提出假设以供调查研究。
b、第二阶段:进行研究设计
c、第三阶段:按照研究设计收集资料
d、第四阶段:依据假设分析资料
e、第五阶段:解释调查结果并且得出结论
f、第六阶段:公开发表调查结果
二、论述题
(1)试述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三种主义的观点,并用三种观点分析具体问题。
三种主义的观点:
a、功能主义:(教材p21/121)
b、冲突论:
c、互动论:
(2)涂尔干、韦伯的基本思想。
第三章文化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二、简答题
文化的功能(也可以出论述题)
三、论述题
从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分析文化
第五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
名词解释
(1)社会互动的定义
(2)前台和后台
(3)社会资本
(4)强关系和弱关系
(5)托马斯定理
(6)小世界理论
第六章社会化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2)角色冲突
二、简答题
(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2)社会化类型
(3)镜中我
第7章群体与组织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为什么要形成群体
(3)什么是非正式结构
(4)什么是理想类型
(5)社区定义
(6)什么是科层制
二、简答题
科层制的特点,优缺点
三、论述题
中国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以及应该如何发展
第13章性别
一、概念题
性骚扰定义
二、简答题
社会性别
三、论述题
红灯区合法化
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
反对性骚扰的困境以及对策
第14章家庭
一、名词解释
核心家庭
二、简答题
外婚制和内婚制
三、论述题
从功能论和冲突论的角度看待家庭(《生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