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与环境人体工程学

合集下载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30学分:3一、课程性质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装饰装修水平要求的更高,社会进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追求温馨舒适的生活,按照人体工学进行室内设计是保证“舒适愉悦”的前提。

因此,人体工程学是为进一步搞好室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学等因素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使用物——环境的相互结合;通过设计使得在工作、家庭生活及休闲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人体基本形体构造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室内设计的后继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尺寸,在空间设计中熟练运用。

2.技能方面:通过每个单元的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人体工学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充分了解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并且能够在实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增加工作经验。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总学时为32学时第一单元人体工程学概述(一)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人体工程学的定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二)教学要求掌握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熟悉内容: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了解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是课程的开篇,这个简短的篇章旨在使同学了解人体工程学的背景知识以及学习它的目的和意义。

人体工程学终极完整版资料

人体工程学终极完整版资料

第一章、绪论该学科是“人体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交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问题的学科。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及其相关的物体(机械、家具、工具等)、系统及其环境,使其符合人体的生理、心理及解剖学特性,从而改善工作与休闲环境,提高舒适性和效率的边缘学科。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机械化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人体工程学研究对设计学科的作用(1) 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 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产品”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 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 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5) 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工业设计各阶段中人机工程设计工作程序规划阶段:分析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确定人与产品关系;明确产品功能方案设计:比较人与产品的功能特性、设计限度、人的能力限度、操作条件;模拟试验;改进技术设计:从人体尺寸、信息传递特性等方面设计;定形;实验总体设计:满足经济效益、工作效益、心理需求等方加工设计:零部件尺寸、工艺、作业满足要求20世纪最伟大的10种人机界面装置扩音器,按键式电话,方向盘,磁卡, 交通指挥灯,遥控器,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条形码扫描器,与室内及家具设计的关系(1) 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 为家具设计提供依据(3) 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第二章、人体生理系统视野:静视野:眼睛注视一点,使视轴固定时所能看到的范围动视野:主视野:位于视野中心,分辨率高余视野:位于视野边缘,分辨率低视力: 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

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作面高度将影响人的姿势,引起身体的不适,降低工作效率。 为有效提高工作速度和精确度,考虑‘疲劳’和‘单调’的人性因素, 提出最佳的工作面高度是在人的肘下50毫米,这个数据是根据生产效 率和工作人员的生理情况两个方面因素确定的。
结论:1 工作面高度应由人体肘部高度来确定,而不是由地面以上的 高度来确定;该高度设定根据具体操作人的尺寸而定。
.
领域 个人空间
.
资料搜集 气候,地势,
客户喜好 风格分析
初定方案 多个草图、
资料 综合比较分析
经过设计师 结合资料分析综合 确定构思好的设计
.
.
.
.
.
HUMAN ENGINEERING
第一章 概论
1.3 人体测量的研究方法
1. 人体测量 -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
2. 人体测量的内容 - 形态测量 长度尺寸/围度尺寸/体积/表面积… - 运动测量 测定人体活动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活动空间, 动作范围/动作过程/形体变化/皮肤变化… - 生理测量 测定生理活动现象, 疲劳测量/触觉测量/体能承受度…
(2)由人体某一部分的尺寸决定的物体,其尺寸应以第5百分位为依据。
(3)特殊情况下,考虑到安全和健康问题,尺寸界限应扩大。
(4)目的不在于确定界限,只求最佳范围时,应以第50百分位为依据。
例如:门铃安装高度。
3 在设计中应考虑各项人体尺寸
.
HUMAN ENGINEERING
第二章 人体与室内
4 尺寸的衡量标准
.
HUMAN ENGINEERING
一实 例
第三章 人体与家具
“LAML 1000” 系列椅
设 计 师:ROBERTO LUCCI PAOLO ORLANDINI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责任教学单位:艺术系修读方式:必修总学时数:60 学分: 3 编者:张岗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人体工程学》属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工程学规律及设计方法。

人体工程学是以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化,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为后继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使学生熟悉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

了解人在特定建筑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从而使设计更科学合理。

课程的重点是: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之间的设计更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课程的难点是: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学时:按本专业教学要求,计划课时3周,周课时为20节,总课时合计60节。

具体安排如下:绪论(2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2、人体工程学的定义3、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4、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2、熟悉内容: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3、了解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人体与室内(6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测量学由来与发展2、人体测量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3、尺寸的分类(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尺寸的分类。

2、熟悉内容:人体测量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人体工程学5环境行为及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5环境行为及室内设计

(二)空间尺度
功能空间尺度组成:
根据居住行为确定的人体活动空间尺度 根据居住标准所确定的家具设备的空间尺度 根据居住着的行为心理要求所确定的知觉空间尺度
1.
人 体 活 动 空 间 尺 度
2.家具设备空间尺寸 3.知觉空间尺度
所谓“知觉空间尺度”是指人体活动空间和 家具设备空间以外的空间尺度,因“知觉” 因素而决定的空间大小。
(三)空间组合
根据家庭生活各自功能要求和空间的性质, 户内活动空间基本上分为四个部分,即个人 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家务活动空间、 辅助活动空间。在空间环境中,具有一定得 独立性和相关性。
三、居住行为与户内环境设计
物质环境: 1.围护结构质量:指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
性,隔声和保温性能以及门窗质量。 2.家具 3.设备:指厨房、卫生间设备,采暖、通风、
按卖方因素的变化分类 (1)按营销方式分 1)由营业售货的普通商店 2)无需借助营业员售货,由顾客自行选购商品的自选
商场
3)由顾客通过信息传输订货,并送货上门的邮购商店 等
(2)按营业组合分 1)独家经营的普通商店 2)多家商店联营的联营商场以及包括饮食、服务、游
艺经销商品的品种区分 1)经销多品种商品的综合百货商店 2)专营某类商品的专业商店 (2)按经销商品的类型区分
(二)商业空间构成
商业空间涉及三个方面: 人是流动的,物是活动 的,空间是固定的,它们 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系 统中
(三)商业空间类型和基本要求
按买方因素的变化分类 (1)按买主(顾客)的来源范围变化分类 1)买主为附近常住人口的居住区商业服务设
施 2)买主主要为流动顾客的城市型商业设施。 (2)按买主对象分类 1)无认定对象的普通商店 2)专为某一类顾客服务的专业商店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教案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教案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教案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等内容,以及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和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提高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本章介绍了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物,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工程学发展的历史,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人体与室内本章分为两节,分别介绍了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

学生需要了解人体尺寸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人体活动的特点设计室内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第三章人体与家具本章介绍了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中的运用,分为三节:工作面的高度、座位的设计和卧具的设计。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根据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的特点设计家具,使其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第四章人的知觉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本章介绍了人的感觉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感觉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室内环境的设计来提高人的感官体验。

第五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本章介绍了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包括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惯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室内环境的设计来引导人的行为。

作业设计本课程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室内设计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总体安排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共2学时,其中实训1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适用专业为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1.人体尺寸比例关系成年人的身体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研究这些比例关系可以简化人体测量的复杂过程,只要测量身高就可以推算出其他尺寸。

人体工程学5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2

人体工程学5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2
自选商场 3)由顾客通过信息传输订货,并送货上门的邮购
商店等 (2)按营业组合分 1)独家经营的普通商店 2)多家商店联营的联营商场以及(yǐjí)包括饮食、
服务、游艺等设施的购物中心
第三十一页,共46页。
按商品因素的变化分类 (1)按经销商品的品种区分 1)经销多品种商品的综合百货商店(bǎi
第五章 环境(huánjìng)行 为与室内设计
根据前四章“人体工程学基础”、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概念,以环境 行为学的观点,重点介绍室内设计原 理和方法。通过不同环境行为对室内 设计影响(yǐngxiǎng)的介绍,进一步 阐述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页,共46页。
什么(shén me)是环境行为学?它的研究内 容和原理是什么(shén me)?
第四十六页,共46页。
许多科学家、心理学家及人类学家运用各个领域的 研究方法,以观测、调查、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 去了解人类生活经验和行为.试图从人类的环境知 觉(生理的刺激与反映)及环境认知(心理与心智 的意象)探讨不同类型使用者的本能需求与活动模 式,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况与喜好.并透过使用者 参与及评估等回馈(huíkuì)的程序,来建立起设计 适宜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环境的参考准则。这 就是环境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四、店堂空间形式(xíngshì)和特点
货摊和售货亭 中小型商店 1.中小型百货店 2.家用电器(jiā yònɡ diàn qì)商店 3.服装店 4.金银首饰店 5.鞋店 6.眼镜店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中小型自选商店 大型百货商店(bǎi huò shānɡ diàn) 超级市场 购物中心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人体工程学》课程笔记

《人体工程学》课程笔记

《人体工程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1. 定义人体工程学,也称为人类工程学或人因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专注于理解和设计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优化人类福祉和整体系统性能。

人体工程学考虑人的身体尺寸、形状、能力、局限性和其他特性,以及人与工具、设备、机器、环境和工作之间的互动。

2.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人体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关注于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工程学逐渐扩展到包括工作场所、产品设计、交通、健康护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3. 目的人体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增强安全性,减少事故和伤害- 提升用户舒适度和满意度- 促进健康和福祉- 改善人机界面和产品设计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研究者可以观察和测量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人体测量数据、生理数据、心理数据等,以建立人体特征和行为的基准。

- 模拟与仿真:使用计算机模型和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人类行为和环境条件,预测设计效果。

- 人因工程学评价: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估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包括任务分析、人体力学分析、认知负荷评估等。

2. 研究内容-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研究人体尺寸、比例、力量、耐力等,以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

- 人体行为空间设计:研究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设计符合人体活动需求的空间。

-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易于使用和控制的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屏、控制器、软件界面等。

- 环境设计与评价:研究光、声、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 特定领域应用:研究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交通工具、电子产品、工作场所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人体测量及其应用一、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术语1. 人体测量的重要性人体测量数据是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基础,它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符合人体尺寸和形状的产品和环境,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球温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气状态下,空 气中水蒸汽达到饱和时的空气温度 .
空气中的焓值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总热量,通常以干空气的单位质量 为基准,称作比焓。工程中简称为焓,是指一千克干空气的焓 和与它相对应的水蒸气的焓的总和。
一般65~75为舒适区。受不同的民族和地域 因素的影响。 2、有效温度:有效温度是人在不同温度、湿度、 风速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温度感觉指标。
1. 斯梯里思观察了伦敦地铁各个车 站候车的人以及剧场、门厅的人们,发现 人们总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 路线的地方。 在日本,卡米诺在铁路车站进行了 类似的研究。
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
2. 在选择餐馆的座位时,人们愿意坐在靠边 桌旁而不是中间的桌子。
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
五.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立姿,轻作业: 420kJ/(m2.h)
二、最佳温度
1、最佳温度以静坐时主观舒适温度一般为:210c+ 30c。
2、影响最舒适温度的主要因素
①季节因素:夏天舒适度高约2~30c。 ②年龄因素:中老年人有所增高。 ③性别差:女性高1~20c。 ④作业性质的影响:
轻体力作业: 19~210c。
重体力作业; 13~190c。 精神性作业: 15~170c。
惯用一侧
绝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操作工具和做各种用力 的动作。他们的右手比较灵活而且有力,所以 对惯用右手的人来说,右手也叫优势手。
至于下肢,绝大多数人也是惯用右脚,因此机 械的主要脚踏控制器,一般也放在机械的右侧 下方。
三、人的行为模式
人的行为模式就是将人类行为习性、特 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的行为规律。
公众距离:指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 接近态约360—750厘米,此时须提高声音说话, 能看清对方的活动。
正常态7.5米以上,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声音 的细致部分,为了吸引公众注意,要用夸张的手 势、表情和大声疾呼,此时交流思想主要靠身体 姿势而不是语言。
习惯
习惯是人长期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语言、行 动和生活方式。习惯分个人习惯和群体习惯, 群体习惯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部, 人们所形成的共同习惯。
聚集效应
当空间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则出现人群滞留 现象,如果滞留时间过长,就会逐渐结集人群, 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应。在设计室内通道时, 一定要预测人群密度。设计合理的通道空间, 尽量防止滞留现象发生。
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 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的空间,通常是具 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 “闯入者”进来。它可以随着人移动, 它还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常用的温湿图和舒适区
3、牛津指数(高温作业环境指标)
WD=0.15D+0.85W W:(湿球温度) D:(干球温度)
4、冷风力:(适用于室外寒冷环境,反应风速 及气温对人体的综合影响。)
5、湿——黑球温度(户外炎热的环境)
6、热负荷指数
人体每平方米每小时的散热量: 睡眠中: 170kJ/(m2.h) 步 行:(4km/h)/2600kJ/(m2.h)
B= H×M×E×L
式中,B-行为 E-环境 H-遗传 L-学习
二、人的行为习性
人类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它们是在长期的人 类活动中,由于环境与人类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 种本能被称为人的行为习性。
1. 抄近路习性 2. 识途性
3. 左侧通行习性
4. 左转弯习性
5. 从众习性
6. 聚集效应
7. 人的距离保持
左侧通行习性 在人群密度较大(0.3人/M2以上)的室内和 广场上行走的人,一般会无意识地趋向于选 择左侧通行。这可能与人类右侧优势而保护 左侧有关。这种习性对于展览厅展览陈列顺 序有重要指导意义。
案例:日本的行车方向
左转弯习性 人类有趋向于左转弯的行为习性,在公园 散步、游览的人群的行走轨迹可以显示这 一习性。很多运动场(如跑道、棒球、滑冰 等)都是左向回转(逆时针方向)的。 这种习 性对于建筑和室内通道、避难通道设计具 有指导作用。
行为模式的分类 1 、按其使用目的分: 再现模式 计划模式 预测模式 2、行为的表现方法 数学模式 模拟模式 语言模式
3、行为内容 秩序行为 流动行为 分布行为 状态行为
四. 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即使是偶然地观察在公共场合等待 的人们,你也会发现人们确实在可能占 据的整个空间中均匀地散布着,他们不 一定在最适合上车的或干其他事的地方 等候。
室内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中,空间 环境的形态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正如 阿尔特曼指出的:“可以认为空间的使 用既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
第三节 气温和气湿环境
一、热环境评价
1、不适指数:湿度大于70℅时,汗的蒸发受到 抑制,气温增加时感到很不适。 不适指数=0.72(干球温度+湿球温度)+40.6 干球温度是温度计在普通空气中所测出的温度, 即我们一般天气预报里常说的气温。
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 接近态为130—210厘米,通常为 一起工作时的距离,上级向下级或 秘书说话便保持此距离,这一距离 能起列传递感情力的作用。
正常态为2l0—360厘米,此时 可看到对方全身,在外人在场下 继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或干扰, 为业务接触的通行距离。正式会 谈、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
高光色下的自由空间
8、光影效果
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密 切的关系,这类研究中最早的是由费思 汀格等进行的。他们研究了空间的不同 布局中发生的人际交流的类型,他们发 现那些位于住宅群体布局中央的人有较 多的朋友,类似的研究也在办公室、教 室及其他地点进行。
六. 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 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 有别的因素的影响也是如此。 观众在典型的矩形穿过式展厅中的 行为模式与其步行街中的行为十分相仿。
室内光环境
良好光环境的作用
照明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
一、室内光环境的概念
1、天然采光:通过不同形式的窗户以及建筑构件
利用天然光线,使室内形成一个舒适的光环境。 2、人工照明:利用各种人造光源,通过灯具造型 和布置设计,造成合理的人工光环境。 3、照 度: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单位为(lx) 4、亮 度:物体本身的照亮程度。(cd/m2) 5、亮度对比:视觉目标与背景之间必须设计合理 的亮度对比度。 6、照度与亮度的关系:家具、墙体等物体的亮度 与表面反射率及面照度有关。 B=0.32R*E B——物体的亮度(cd/m2) E——物体上的照度(lx) R——物体表面的反光系数。
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和相对照度
凹进天花板灯
7、光色 白色光对室内空间固有色影响不大,只 是光照强度会影响其色彩亮度和对比度; 同类色有色光会使空间色彩倾向更加明 显,但会削弱立体感和深度感; 次对比有色光会使空间固有色更饱和; 补色类(强对比)有色光一般会使空间色彩 变暗变灰,不宜成为室内设计中的主要 照明光源。
抄近路习性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地,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 最短路径,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抄近路的行为习性。 因此在设计建筑、公园和室内环境时,要充分考 虑这一习性。
识途性
人们在进入某—场所 后.如遇到危险(如火灾等) 时,会寻找原路返回,这 种习性称为识途性。因此 在设计室内安全出口 时.要尽量设在入口附近, 并且要有明显的位置和方 向指示标记。
静立时躲避方向的特点
由左前方 由正面 由右前方 总计
左侧 呆立不动 右侧
19.0 3.0 11.3
15.6 10.5 7.3
16.1 7.3 9.9
50.7 20.8 28.5
人体重心偏右,站立时略向左倾,而且右手右脚比较 有力,容易向左侧移动
从众习性 假如在室内出现紧急危险情况时,总是有 一部分人会首先采取避难行动,这时周围 的人往往会跟着这些人朝—个方向行动, 这就是大众作用。因此.室内避难疏散口 的设计、诱导非常重要。
园林及城市规划专业网站 / /forum-30-1.html /yuanlin.asp / / / / / /
正常状态:(15—45厘米),头脚部 互不相碰,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 在各种文化背景中,这一正常距离 是不同的
个人距离:指个人与他人间弹性距离 一种是接近态(45—75厘米), 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 生为难、躲避的距离,但非亲 密者(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 时会有较强烈反应。
另一种为正常状态(75—100厘 米),是两人相对而立,指尖刚 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体的气 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 为中等响度。
气温对效率和相对人对高温和低温的主诉可耐时间
温度的安全限度
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的允许温度和湿度范围 (a) 允许温度 (b)温度范围
三、室内空调
在设置冷空调时,一般比室外温度低5度 左右为宜,保持室内外空气对流。最佳 温度为25.6度,湿度在50%。
第四节
环境刺激
需求愿望
行为反应
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
决定舒适程度的环境因素范围
第二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一、环境行为的特征
1. 客观环境。客观环境作用导致人类的各种行为,这 种行为就是适应、改造和创造新环境的活动。 2. 自我需求。人类的自我需求是推进环境的改变和社会 发展的动力 3. 环境制约。环境因素也会制约人类的行为。往往不 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因而行为就要受到一定程度 的环境制约。
动物的领地 1. 地点比较固定 3. 以家族为中心 4. 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
2. 界限处有标记(粪便、尿液等)
人的距离保持
人类的与“领土”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
1. 亲密距离 2. 个人距离 3. 社会距离
4. 公众距离
亲密距离:指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近的距离
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 护、安慰、保护、接触、交流的距 离,此时身体接触,气味相投;视 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