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知识点总结 饶思中
高中政治选必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选必3《逻辑与思维》主观题重点知识梳理选必三《逻辑与思维》主观题一、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不能同真否则是自相矛盾,“A”与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不能同假,“A”与非“A”必有一真)。
三、科学思维含义: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可预见性、结果可检验性。
内容: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分析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适度原则,认识发展过程即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
四、概念:1、事物的性质与关系统称为属性。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值得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的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范围。
2、特征:概念外延:包括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3、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b=c)、反对关系(a+b<c)。
4、外延错误:划分不全、多出子项。
划分标准不一。
越级划分。
五、判断1、性质判断:即是或否的判断,有或无的判断。
2、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a是b的同学)、非对称性关系(a认识b)、传递性关系(a大于b)、反传递性关系(a是b的父亲/A是b的同学,b 是c的同学)。
3、复合判断:1)联言判断:既……又……,不但……而且……,2)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要么……,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一定要把认识对象都揭示出来。
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a、充分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例题: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b、必要假言判断:是事物产生某种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
归纳逻辑笔记

归纳逻辑笔记一、归纳逻辑的概念- 定义: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 例如:观察到第一只天鹅是白色的,第二只天鹅是白色的……第n只天鹅是白色的,从而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结论(虽然这个结论后来被证明是不完全正确的,但这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典型例子)。
二、归纳推理的类型1. 完全归纳推理- 特点: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进行考察,从而得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 公式:S1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2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n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1、S2、…S n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 要求:必须考察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要准确无误。
- 优点:结论具有必然性。
- 缺点:当研究对象数量庞大或者无限时,难以做到完全归纳。
例如要考察全世界所有天鹅的颜色,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归纳。
- 重点:要明确完全归纳推理的适用范围有限,在对象可穷尽时才能使用。
2. 不完全归纳推理- 特点:只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就得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 分类:-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定义: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 公式:S1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2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n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在考察中未遇到反例,所以,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P属性。
- 优点:应用方便、广泛。
例如我们看到很多金属都能导电,如铜、铁、铝等,就得出“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的结论。
- 缺点:结论具有或然性,一旦发现反例,结论就会被推翻。
比如曾经认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发现黑天鹅后这个结论就被推翻了。
- 易错点:不能仅仅因为没有发现反例就轻易认定结论一定正确,要认识到其结论的不确定性。
- 科学归纳推理- 定义: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考研政治毛概著作记忆口诀及详解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综合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经综逻辑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逻辑真题解析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考研管综真题》
数学基础
通过学习管理类联考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强化提高 打基础
20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基础讲义-刘京环》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教程》
写作强化
通过课程学习巩固考研写作的要点重点难点,并掌握写作的大体思路
12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24
李擂
考研政治毛概著作记忆口诀及详解
考研政治毛概着作记忆口诀及详解,更多考研政治大纲、考研时事政 治、考研政治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
经济类联考数学全程规划班
掌握经济类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制定全复习规划
逻辑考点讲解与真题解析以及类型化训练

逻辑考点讲解与真题解析以及类型化训练2022年MPA逻辑讲义饶思中编写主讲请勿越权使用1第一讲:直言命题及其推理性质命题的结构与类型:定义:直言判断(判断也叫命题)也称性质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例如:(1)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2)有的天鹅不是白的。
直言命题的结构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主项:金属谓项:导电的量项:所有的都联项:是直言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部分构成。
在分析直言判断形式时,通常用S和P分别表示主、谓项。
量项分为全称量项(“所有”、“任一”,)和特称量项(“有的”、“有些”,);联项分为肯定联项(“是”)和否定联项(“不是”)性质命题的类型:全部肯定所有的都是p。
全部否定所有的都不是p。
部分肯定有些是p(至少有一个是p)部分否定有些不是p(至少有一个不是p)1.培光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Ⅰ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Ⅱ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Ⅲ培光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Ⅳ培光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A.Ⅰ、Ⅱ、Ⅲ和ⅣB.仅Ⅰ、Ⅲ和ⅣC.仅ⅠD.仅Ⅰ和ⅣE.仅Ⅳ2并非有的运动员有时竞技状态不好如果上述断定位真,则以下哪项必假?A.所有的运动员在某一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B.并非所有的运动员在任何时刻的竞技状态都好C.某个运动员在所以的时刻竞技状态都好D.每个运动员在任何时刻竞技状态都好E.有时有的运动员竞技状态良好3北大川鹰社的周、吴、郑、王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说2022年MPA逻辑讲义饶思中编写主讲请勿越权使用2了以下的话。
周:登上卓奥友峰是队员郑。
郑: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只有他们中有一个人说错了,则以下哪项必然成立?A.郑登上过卓奥友峰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C.王登上过卓奥友峰D.不能推出谁登上过卓奥友峰E.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4.政治记者汤姆分析了近十届美国总统的各种讲话和报告,发现其中有不少谎话。
形式逻辑心得

反对关系:
我理解的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所有”与“两个有的”。
所有的 A 都是 B 与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称之为
有的 A 是 B
与 有的 A 不是 B
称之为
上反对 上反对
包容关系: 我理解的包容关系就是大的范围包含小的范围,知道大的范围的真假了,小的范围肯定是和 大的相同。
所有的 A 都是 B 包容了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包容了
矛盾关系: 我理解的矛盾关系就是这个是真那么另一个必定是假,这个假另一个必定真。这个关系真假 话常用,一会而详谈。 所有的 A 都是 B 与 有的 A 不是 B 矛盾 所有的 A 都是 B 与 这个 A 不是 B 矛盾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与 有的 A 是 B 矛盾 所有的 A 都不是 B 与 这个 A 是 B 矛盾
第二种。六句话真假对应的推理关系。 例子: 培光街道所有的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能确定为真? 1、培光街道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2、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3、培光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4、培光街道的保姆小沈阳办了暂住证。
这样的题型就是给出你一句话,告诉你这句话是真的或是假的,然后开始让你推,推哪些为 真,哪些为假,哪些真假不定。这个只要熟记六句话的真假关系就行了,马上会谈到。
当然还有下面两句: 这个日本人是亚洲人 这个日本人不是亚洲人
我认为上面四句话是根本,下面两句考察相对较少。学习之初不理解为什么就这六句话就能 涵盖两个集合的所有关系,后来想明白了,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下:
学术方面: 所有、有的、这个被称之为量项,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诠释集合数量的词。“所有”就是全 部,叫全称;“有的”就是其中特别的一部分,就叫特称;“这个”就是单独的一个,叫做单 称(我是这么理解记忆的,可能当初做定义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大神和已经死去的逻辑大 师们不要怪我)。这三种量项就包括了数量界的所有可能。 是、不是被称之为联项,用来联合两个集合的,无非就是是或着不是,称之为肯定、否定。 所以这三个不同的量项与两个不同的联项任意组合后就形成了:
396逻辑知识点总结

396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逻辑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是研究人类思维活动的一门学科。
逻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思维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通过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等规律的研究和总结,来探讨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推理,使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进行思维活动。
本文将从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的基本原理、逻辑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的应用等方面对逻辑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1. 逻辑的含义逻辑是研究思维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逻辑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即研究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推理方法,是为了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和推理,使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进行思维活动。
2. 逻辑的特点逻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思维活动本身,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
逻辑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规范性等特点,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哲学学科。
3. 逻辑的任务逻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思维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通过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等规律的研究和总结,来探讨事物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和推理,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推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逻辑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是一种对矛盾和对立的认识和处理的方法。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矛盾的同一性等。
2. 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归纳法是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从个别事实到普遍规律的认识方法,是通过具体事例推理出普遍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3. 演绎法的基本原理演绎法是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从一般规律到个别事实的认识方法,是通过普遍规律推理出具体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充分条件命题A——B = 非A或B矛盾是A且非B
当A为假或者B为真,则命题是真的
想削弱或者否定一个充分条件命题A——B ,则找矛盾有A没B。
1.系统提高教程上册P60 5
根据小张产生了良好的反应,相当于否定了充分条件的后键,否后必否前,所以是非(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非(A或B)等于非A且非B。
2.如果不X就不Y,等于只有X才Y,如果A就B=只有非A才非B。
3.如果不X就不Y=如果Y就X=只有X才Y
4. 必要转充分,前后调过来。
P否则Q=如果非P 则Q
5. 一个必要条件命题X----Y = X或非Y(只有X才Y的矛盾是非X 且Y,非A且Y的矛盾是A或非Y)
6.非(P且Q)=非P或非Q=一个必要条件命题X----Y = 非X且Y 如果一个(是P或Q元素,不是前后键非P或非Q)真,另一个必假。
(以上完全等值,但是也存在非P且非Q得可能,因为只是可能,所以不能用等号)
7.非(P或Q)=非P且非Q(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或者乙没作案,或者丁没作案)
8.如果想让P或Q的命题为真,则让一个为真(只要有一个真,P或Q就是真的),如果P或Q为真,则至少一个为真也=如果P是假的,则Q一定真。
8.要么,要么与或者的区别:要么要么不允许PQ同真(不相容)(如果命题为假,需要PQ同真或者PQ同假),而或者允许PQ同真(相容)(如果命题为假,则PQ同假)。
(要么多了一种同真的情况)
上册P61。
8
9.两难推理:
P-Q ,R-S 推出P或R——Q或S;非Q或非S——非P或非R
推翻它:前提的充分条件是假的,指出第三种可能(力度差一些)10性质命题:
语言形式有的S是P
11性质命题矩阵:
不能同真,可能同假
F T 不一定F 所有S都是P 反对所有S不是P
矛包
盾和左边一样
含
不一定T TF 有些S是P 下反对有些S不是P
不能同假,可能同真
12 模态
不(一定对)(不后面可以打括号)=可能不对
所有有些
肯定否定
不可能所有骗子在任何时候欺骗所有人=必然有些骗子在有些时候不能欺骗有些人。
13至多至少
A和B最少有一个是学生:或者A是学生,或者B是学生
A和B至多有一个是学生:或者A不是学生,或者B不是学生
14三段论
补充前提的题目类型:
先补缺的联系部分!(优先)
然后看题干和补充中出现有些(只能2次),出现不;没有(只能2次)
2个有些推不出结论,2个否定推不出结论
各种矛盾(你真我就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可同假是反对,可同真是下反对):
1、P矛盾非P;
2、所有的S都是P矛盾有S不是P;
3、有的S是P矛盾所有S都不是P;
4、必然P矛盾可能不P;可能P矛盾必然不P;
5、P或Q矛盾非P且非Q;
6、要么P,要么Q矛盾P且Q或非P且非Q;
7、P且Q矛盾非P或非Q(如果先肯一个,则必否另一个);
8.如果P那么Q矛盾P且非Q;(必须要有且)
9.只有P才Q矛盾非P且Q(必须要有且)(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10.没有S是P=有的S是P
否定一个否定形式结论,一定要用肯定句,所有的怎么样否定效果大于有些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