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公开课)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公开课)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公开课)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6—57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花。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大家去花园游玩,你们想不想去?(想),游玩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只想带爱动脑又勇敢的同学去。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吗?

1、谁来算一算

3+2= 2+7=

6-3= 9-4 =

(个别回答,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是表示3个一加2个一,得5个一,所以3+2=5。)

2、看谁最聪明

(1)60里面有()个十。

(2)80里面有()个十。

(3)7个十是()。

(4)3个十是()。

真不简单,小朋友们都答对了!像60、80、70、30,这样的数我们叫什么数。(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天性,上课开始,通过想不想去玩这样的谈话来激趣,既复习了已学的认

识,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既为学习新知在情绪、知

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又导入了新课。)

二、探究建模

(一)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景,获取信息

(1)走进情景。同学们,刚才老师答应你们一起去游玩,

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出示情境图:先出示课本56页的情景图,花园里摆着许许多多的鲜花,花团锦簇,蝴蝶飞舞,一派迷人的美景。接着再出示57页例1的情境图,有关紫花的问题暂不出现。

(2)观察情景,收集数字(有10盆红花,20盆黄花,30盆紫花。)

(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让学生齐读,再自己口述一遍问题。)

(4)尝试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20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怎样口算10+20=?)

(1)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2)交流展示,领悟算理。

a.数的方法:10、20、30

b.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e. 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课件演示: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并随之板书:

10 + 20 = 30

↓↓↑

1个十2个十3个十

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

(二)、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情景再现。出示紫花图和工人叔叔的对话: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搬走10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0-10

3、关注经验,以加明减。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经验基础上交流30-10的算法。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减想加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4、用课件演示: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30-10,3个十去掉1个十是2个十,是20。并随之板书:

30 - 10 = 20

↓↓↑

3个十1个十2个十

小结: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

(设计意图:借助美丽公园提供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提出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使计算从“枯燥”变得“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在放手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在交流、比较中侧重一种算法,优化算法。)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小猫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在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演示:

1.40+20= 60-20=

2.3+2= 4+5= 6-4=

30+20= 40+50= 60-40=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

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

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70+20 20+4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

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20+30 30+30 0+40

100-60 40+20 40-10

30-30 70-10 70-20

四、回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引导学生看板书

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

(设计意图:立足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这节课浓缩后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 + 20 = 30 30 – 10 = 20 ↓↓↑↓↓↑

1个十 2个十 3个十 3个十 1个十 2个十

雨点儿( 公开课教案)

8 雨点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 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 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 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说课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学习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课前准备:小棒、主题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看看这几道题谁会做? 1、40里面有( )个十; 80里面有( )个十; 3个十是(); 7个十是( )。 2、师:好,我们观察一下,40、80、30、70都是什么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幅图,图上的老师和同学都在干什么?

(老师发书了、同学在写字、同学再剪五角星) 师:你说的真好! 你积极回答问题,真好! 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洪亮! 2、学习加法: 师:(出示例1的主题图)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图上有10本,还有20本。 一共有30本。 我们数一数。(10、20、30) 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本? 生:还剩多少本? 生:原来有多少本? 生:左边比右边多多少本?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 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本书?(板书问题) 怎样列算式呢? 10+20= (还有别的列法吗?) 20+10= 10+20怎样计算呢?现在小组合作,说说你的想法。

(1)、数的方法:10、20、30。 (2)、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 小棒,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 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5)、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用 摆小棒的方法来算一算20+10等于多少。 (学生汇报摆小棒的方法过程):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 小棒,合起来就是三捆小棒,也就是3个十,所以10+20=30 (多找几名同学说说) 师强调算理: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的方法都很好,值得表扬。 3、学习减法

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一年级邹婷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第42、43页。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2、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 3+4= 5-3= 8-7= 6-4= 7+1= 4+3= 6-2= 2+5= 10-3= (2)填空。 70里面有()个十。 5个十是(),再加2个十是()。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教学例1 (1)师:同学们坐过大巴车吗?这里有两辆车,一辆是大巴车,一辆是中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大巴车有40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师: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0+30 师: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40+30时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生1:10个10个地数40,再数3个十,是50,60,70. 生2: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生3:因为4+3=7,所以40+30=70. 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 学生自由发言。 师:10个10个地数比较麻烦,用数的组成和“补0”的方法都比较方便。 (二)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求出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70个座位,那么中巴车有30个座位,大巴车有多少个座位? 总数减去中巴车的数量,剩下的就是大巴车的数量。 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0-30=4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7-3=4,所以70-30=40,也可能说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是40. 师: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70个座位,大巴车有40个座位,中巴车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怎样列式?70-40 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反馈想法。 小结:可以先把整十数看成一位数相加减后,再补上0.

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

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 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w ww.xxjxsj)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创设帮猴子摘苹果的情境,引发课堂互动,将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复习置于有情节的探索中,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6 秋天的雨》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6 秋天的雨》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 起来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 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 术化,给人以美感,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设计理念】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 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 乐的秋天。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灵性,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雨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 2、课件投影生字:凉爽、颜料 扇子扇那扇那衣裳、喇叭、钥匙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1、欣赏课文朗读.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在我们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请认认真真地画下来。 4、齐读每段第一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分3个层次,一、实际情境----出示新学期老师给学生发书了,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教材的编排是有直观操作等一考实务思考到脱离实务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通过创设“发书”

这一具体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我的课堂主要有三大环节,下面我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预学环节 预学是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工作,主要有两步。 1、创境导入,承上启下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始,我创设了三关:(开火车)10以内口算、我会填(数的组成)、我会数(数整十数),来进入课堂。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复习已学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三为学习新知等方面作良好的铺垫,导入新课; 2、学案导学,探究算理 有了方向才不会迷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分了二步走:一在学生自主探究阶段之前,我先带领学生一起收集图片上的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0+10=?);二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算法。 二、互学环节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我给他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方法。互学过程是学生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的过程,老师只是在需要时加以点拨,分为两步。 1、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探究发现的算法,20+10在这个情境图中有四种方法来计算。小组四人可以分工合作,每人重点掌握一种计算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_整十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开火车口算 2+3 6-2 5+4 7-4 3+4 9-4 2、我会填 8个十是(),5个十是()。 6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个十。

3、我发现 10、20、()、40、50、()、()、()、90 (1)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这些数都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例题一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熟悉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 2.解决10+20。 我们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0+20=30 (1)小组讨论10+20的计算方法。 (2交流汇报:你们组有哪些方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议课稿 普定县猴场乡西北小学陈芬今天听了安黎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1.安老师引用智慧桥,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安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联系了例题,试一试,以及书后练习,贯穿始终,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安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4.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安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闯关”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

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安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安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张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8课 雨点儿(第一课时) (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部编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本册中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两个角色,它们的对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朗读时,还可以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数”等8个生字,会写“问、有”两个生字。 2.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3.学会句式:()从()。初步了解雨点儿。 教学重点:认识“数”等8个生字,会写“问、有”两个生字,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

教学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 2.学会句式:()从()。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朗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暴雨……)课件出示图片。 3.我们见过的这些雨呀,都是由大大小小的雨点儿组成的。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课件出示课题:雨点儿。齐读课题,并指导儿化音的朗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我们就要和雨点儿做朋友。下面跟着雨点儿走进课文吧。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

一年级数学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教案教学设计 课型练习课学校使用教师: 主备人时间 内容: 课本第58-59页内容。 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2.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回顾再现 1.口算。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6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 1+3+4 7+2+10 1 0-5-2 6-2-3 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尝试练习: 1.出示第5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 (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基本练习: 2.出示第4题基础练习 要求: (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把十位上得数想加减。 提高练习:

3.出示第6题。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要求: (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综合练习 4.出示第7题: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学生独立解答。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 50+20+30= 30+20+40= 40-20-10= 70-30-20= 50-20+10= 70+10-30= 2. 40 元 20 元 30元 (1)买一个书包和一本书一共用多少元?

文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历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世园会吉祥物)小朋友们好!我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长安花,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要是想去世园会看幽美的花朵呢,只需要闯过两关就可以啦!你们有信心吗?

闯关游戏: 第一关:开火车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时强调计数单位如2+4,表示2个一加4个一得6个一,所以3+4=7 第二关:我会填 40里面有()个十。7个十是()。6个十是()10个十是()。 1、走进世博 看!来了这么多游客,还有小朋友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观察这一块,你发现了哪些和花有关的数学信息?(有20盆红花,10盆黄花,紫花30盆)根据红花20盆,黄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四人为小组相互说说。 2、汇报 师:你们小组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红花多多少朵?…(根据学生板书: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还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为你们高兴。 1、根据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10+20 20-10 10+30 30-10 20+30 30-20 2、仔细观察这六题,你发现了什么?(揭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 《雨点儿》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崔丽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 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 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时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 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

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

(完整版)《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数学组第()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两位数 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 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这节课着重 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基础。由例题到“做一做”的编排,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先让学生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问题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的设计,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能力。练习的编排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 注意变换练习形式,突出计算的正确率。 2、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 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二、说学情 学生对几十加几十,几加几口算比较熟练,能够充分利用学具学习新知识,能够通过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最后,自主训练。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根据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在看看书中所给问题(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算法

最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加减的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学习过程中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 2、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森林里正在举行运动会,你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 生:有熊猫、猴子、青蛙、小猫、小熊还有小老鼠。 师:运动员入场了,首先要举行的是“青蛙捉虫”比赛。 问:哪只青蛙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呢? 生:小青蛙 问:根据青蛙的比赛结果,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2: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几只害虫? 生3: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几只害虫?

问: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该怎么列式呢?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36+20或20+36 问: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几只害虫呢? 生:36-20 问: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几只害虫呢? 生:也是36-20 师:这两个问题的列式是相同的。 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是两位数,另一个数是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本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我们先来算一算“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一题,用你喜欢的学具来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用百数图计算36+20,先数36个圆点,再加上20个圆点,一共是56个圆点。 生2:我在百数表上计算36+20,先找到36,因为一行是10,再往下2行就是加上了20,也等于56。 生3:我是在数射线上计算的,先找到36,我先加上10,等于46,再加上10就等于56。 2、问:在你们用学具计算的时候,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师:请大家利用计算条,也可以在位值板上计算 (小组讨论)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快乐的小雨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 原作《滑吧、滑吧,小雨点》句式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富有节奏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作品内容具有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该作品虽好,但要作为小班教材使用,还需适当修改,原因有二:1、标题不够精练,改为《小雨点》更直接,便于小班幼儿记忆。2、散文中心句的句式松散,规律不明显,不便于小班幼儿诵读和记忆,改为排比句后,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及仿编活动,指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散文录音,电脑课件,屋顶、树叶、雨伞图片各两张,幼儿人手一个“小雨点”指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看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二)欣赏散文 1、看无声课件。 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小雨点在干什么? (1)幼儿看课件。 (2)教师提问: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老师随着幼儿发言的内容点击画面,鼓励幼儿充分讲述。 2、老师朗诵散文。

设问:小雨点先跳到了什么地方?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小雨点再跳到了什么地方?又跳到了什么地方?(后两句重点引导幼儿学讲完整句。) 3、在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师: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做个游戏吧,一边玩一边讲。 鼓励幼儿手戴指偶,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赏散文。 (三)仿编散文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手戴指偶,根据生活经验想像仿编,相互欣赏。 【教学建议】 (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散文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引导小班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中介方式,如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 欣赏散文《小雨点》前,教师可以先制作融动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组织活动时,教师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能将幼儿带到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二)结合动作、帮助记忆 低龄幼儿学习语言是与动作分不开的,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动作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视、听、讲、做结合,感知觉的多通道参与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教师可以画三幅大的“屋顶”“树叶”“雨伞”,布置在活动室周围。活动前,教师还可以指导每个幼儿自己制作一个指偶“小雨点”,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将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无声动画,利于想像 如果在幼儿看第一遍课件时,就将散文呈现给他们,就有可能使幼儿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散文失去令人无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课件时,教师可以把声音关掉,让幼儿看无声动画,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40+30,计算时想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就是7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掌握,认识了整十数里面包含的整十的个数,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对各种解决的方法正确掌握并运用,并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 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许多老师,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数学风采?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我会算。 3+2= 2+7= 6-3= 7-2= 5+1= 9-8= 5+3= 8-5= 7-4= 2+5= 8-2= 5+4= 2、我会填。 80里面有()个十。50里面有5个()。( )里面有7个十。6个十是()。 3、我会说。 数数有多少根小棒?(课件出示小棒图) 像10、20、30、40…这样的数叫整十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1)春天来了,学校组织春游,接我们春游的客车开来了,带上数学的小眼睛,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 1、要求一共有几个座位怎么想?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汇报,师板书。 2、怎么算出得数的?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3、生交流,归纳计算方法。(师逐一课件展示) a.十个十个地数。(评:结合数数想出得数,不错) b.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评:根据数的组成,指名再说说) c.由4+3=7想到40+30=70。(评:同意这种算法吗?怎么理解呢?请计数器来帮忙,40怎么拨?这里的4表示?30怎么拨?这里的3表示?合起来7粒珠子,这个7表示?所以40+30=70) 4、小结算法。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数数的,有计算的,有用数的组成,计算出40+30=7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 宕昌县城关第四小学邓成花 一、概述 1、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 重点:是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1)、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重点。 (2)、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知道孩子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因为这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利用课间、小棒,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2、填空:(1)30里面有( )个十 (2)7个十是( ) (3)80里面有()个十 (4)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雨点儿》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彩、数、半、空、问”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知道“数”是多音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道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数”是多音字。 朗读课文,知道雨水对植物生长的内容。 3. 学会正确书写“方”字的笔顺。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是什么?(生:雨) 真难不倒你们啊!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板书:12. 雨点儿 谁来叫叫它?先拼一拼,读准生字“点”,读好声调。(生拼读“点”d-i-ǎn雨点儿) “点”的这四个小点儿多可爱啊,多像一滴滴的小雨珠,一起来亲切地叫叫这可爱的雨点儿吧!(生读题,读好儿化音,读出雨点儿的可爱)课文中都写了雨点儿的什么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音读准,词儿连读,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听大家读得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读一读了,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思考,课文里都写了谁呢? (师范读课文,读完之后学生反馈:课文里有大雨点和小雨点。)

师在黑板上画上一大一小的两个小雨点。 三、情景朗读,随文识字 1. 看!可爱的雨点儿跳到黑板上来了,给你喜欢的雨点儿打个招呼吧!(生:大雨点儿,你好!小雨点儿,你好!) 2. 可爱的雨点儿从哪里来的呢?(生:从云彩里来) 学习生字“彩”: 在雨点儿的上方画一朵云,在云中间写上“云彩”,读读这个词语。(生拼读,注意“彩”的平舌音) 除了云彩,你还知道“彩”其他词语朋友吗?(生:彩色、彩虹···) 把几种颜色放在一起,就是彩色的,云不都是白色的吗?怎么说是“云彩”呢?(生:云有时候是黑色的,比如乌云;生:云有时候是红色的,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 你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再来读读漂亮的——“云彩”。(生读) 云彩妈妈只有这两个孩子吗?书上怎么说的?(生:数不清的雨点儿) 学习“数”和“清” 板书“数不清”,谁来读?(生读,提示这是一个词语,要连读,读好“数”的三声和清的后鼻音。) 你还在哪里见过“数”?(生:在数学书上)对了,这个时候念四声“数”。所以,“数”是一个多音字。(生组词区别读) 你怎么记住“清”字?(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青草”的“青”加“氵”就是“清”,“清水”的“清”。)真棒!有“氵”说明“清“字和··(生:和水有关。) 生活中还有什么数不清?(生: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头发,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小草···)多得数也数不过来,我们就说:数不清。 4. 这么多雨点儿都是怎么下来的呢?(生:飘落下来的)板书“飘落” 读词语“飘落”(生拼读) 飘落是什么样子的?看老师手里的这个小纸片。(纸片从空中缓缓落到地上)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纸片慢慢地落下去)对,这就叫“飘落”。由于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将“运算能力”作为10个核心概念之一给出了明确的描述,并将其写入总目标的“数学思考”中。可见,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其中,口算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拟定教学目标为: 1、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三、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发书的情境,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拨一拨(拨计数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始,我创设了三关:10以内口算、我会填(数的组成)、我会数(数整十数),来进入课堂。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复习已学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三为学习新知等方面作良好的铺垫,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由发书这一情境图,引入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0+20、30-20 2、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