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SP脑卒中的理想动物模型
脑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原理

脑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原理
1.1 缺血性脑卒中
2.1.2 线栓法
实验动物:MCAO大鼠、MCAO小鼠
模型特点:利用线栓闭塞大脑动脉血管,无需开颅,缺血时间和部位易控制,并发症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脑卒中模型。
获取方法:可直接购买商品化模型
2.1.2 光化学法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
模型特点:无需开颅,重复性较高,病灶部位可控,但缺乏缺血半暗带,无法模拟部分病例的生理变化,适用于慢性脑缺血研究。
获取方法:系统给与光敏剂后,利用高强度光源照射,以激活脑区的光敏剂,产生脑水肿和血小板微血栓,造成局部梗死。
2.1.3 开颅电凝法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
模型特点:缺血效果稳定,出血量少,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但开颅存在一定风险。
获取方法:右侧颞下入路进行开颅,采用双极电凝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切断。
1.2 出血性脑卒中
2.2.1 自体注入法
实验动物:ICH大鼠
模型特点:采集自体股动脉血注射至大鼠右侧基底节制作ICH模型,操作简便,出血部位稳定,与人类脑出血病理过程相似。
2.2.2 自发脑出血
实验动物:大鼠
模型特点:将高血压与出血性脑卒中有机结合,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获取方法:对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结扎处
理
2.2.3 胶原酶注入法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
模型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高,与临床脑出血病理生理相似性高,但实验影响因素较多,稳定性较差。
获取方法:将胶原酶通过微量注射器注射入动物尾壳核内。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动物模型想要进行一项基础研究,动物模型必不可少。
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如火如荼,动物模型也多种多样,有哪些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就成了研究人员在选择模型时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缺血性卒中过程中,最终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缺血的持续时间、缺血的严重程度、侧枝循环、系统的血压以及梗死产生的原因和位置。
此外,年龄、性别和相对复杂的药物遗传背景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因为卒中是如此复杂的一个疾病,因而动物模型也往往只能覆盖其中个别方面的特点。
虽然中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但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使得我们有机会用实验来模拟卒中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展,这也解释了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当血流量降至基线值的15-20%以下时,只要几分钟就会产生不可逆的脑损伤核心,并且迅速相周围发展。
其周围的脑组织血流减少得相对较轻,所以此时神经功能缺失而组织结构却是完整的。
但如果脑血流不能恢复,那么这些所谓的半暗带组织就会被纳入梗死核心区。
最常用的一种模型是啮齿动物的线拴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方法是将普通的血管内缝线或特制的线拴放入大脑中动脉开口处,从而达到阻塞血管造成血流量减少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开颅的手术,并且通过拔出线拴的方法还可以达到在特定时间再通血管的目的,虽然瞬间的血管开通与人体一般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去甚远,但与近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机械取栓治疗的病理过程不谋而合。
因此,虽然在模型的制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是目前最广受认可的一种脑卒中动物模型。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各种方式直接地闭塞血管,分为永久地闭塞血管(如凝断)和暂时闭塞血管(如结扎),但大多都需要开颅的手术操作。
使用内皮素-1(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可以诱导短暂的局灶性脑缺血,其产生的病灶可以分布于脑组织任何位置,常常被用于制作腔隙性梗死的模型制作。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ug. 2011, Vol. 26, No.8
物质对脑梗死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抑制血小板集聚及神经保 护药物的研究。还可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以及各种 脑保护药物防治效果的评价;Ⅳ型可用于多发性脑梗死及抗 血小板集聚药物的研究,但不利于长期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目前应用于临床药物研究的主要是Ⅰ型和Ⅲ型。
光化学法脑缺血模型的优点有:①动物模型的成功率 高,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基本可达 100%,其中Ⅳ型 的死亡率较高;②无需开颅,损伤相对较小且死亡率较其他 模型低;③因损伤的程度与光照的强度程正相关,可通过控 制实验参数任意改变梗死灶的大小、位置和严重程度,且梗 死灶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④通过对实验模型的选择,可 用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药物及缺血半暗带等的研 究;⑤四种模型从不同方面模拟了人类的脑卒中,需根据实 验目的进行选择。此法适于研究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药物 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剂的疗效。这种模型无须开颅,动物存 活时间长适于慢性脑缺血研究而且皮质梗死部位可任意选 择,为皮质功能定位研究提供了条件。其缺点是:它与人类 常见的脑栓塞存在差异,而且是终末动脉永久性闭塞,妨碍 扩血管药的治疗观察。 1.4 微栓子栓塞法
780
2011 年,第 26 卷,第 8 期
脑出血模型已被广泛采用。将 SD 大鼠麻醉局部消毒后固定 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颅骨钻孔,定位右侧尾壳核,颅骨钻孔将 微量注射器针头垂直插入脑组织右侧尾壳核内,用微量注射 器缓注 0.5μl 胶原酶到尾壳核内[29—30]。适用于研究血肿及脑 水肿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评价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 况和药物的治疗效果。
该模型具有以下优点:①适于做长期的皮质及皮质下结 构的病理观察,同时该模型造成皮质缺血的部位、大小恒定;
脑卒中 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研究脑卒中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群健康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另一群小鼠则是脑卒中模型组。
我们观察了小鼠的活动能力。
在实验中,对照组的小鼠表现出活动范围广泛、灵活自如的特点,它们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探索周围的事物。
而脑卒中模型组的小鼠则表现出明显的活动能力下降,它们的行动迟缓,步态不稳,甚至出现了偏瘫的症状。
这说明脑卒中对小鼠的运动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小鼠的认知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水迷宫实验来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小鼠能够迅速学会找到隐藏在水迷宫中的目标,而脑卒中模型组的小鼠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到目标。
这表明脑卒中对小鼠的认知能力产生了明显的损害。
我们还观察了小鼠的情绪行为。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开放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评估小鼠的情绪状态。
结果显示,脑卒中模型组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它们在开放场中的活动范围较小,强迫游泳时的挣扎和求救行为也较少。
这说明脑卒中对小鼠的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脑卒中对小鼠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情绪行为。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脑卒中的病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死面积 ; 电凝 近段 MC A同时合并短 时间阻塞双侧 C A, C 但研 究表 明永久性结 扎 比合并 双侧 C A : ①手术在 直视 下操作 , 梗死成 功率高 ,
在一 定程 度上 模拟 了人类 永久 性脑 梗死 ; 实验 条件 较恒 ②
中国需要 棠未 21年, 6 第8 医学 01 第2卷, 期
・
综述 ・
脑 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 比较
陈茉 弦 敖 丽娟 李 琦 潘 芳
格, 一般为 2 0- 5 g②结 扎枕动脉 、 8- 3 0 ; 甲状腺上 动脉 、 咽舌动 脉、 上颌 外动脉 和翼 腭动 脉有一定 的难度 ; ③该模 型其实质 也是栓塞卒 中 , 与人类卒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定, 缺血效 果可靠 , 手术 中出血量 少 。其 缺点 是 : ①需 要开 颅, 创伤性 大 ; ②不可避 免的引起脑 积液漏 , 伤脑组织 , 损 感 染几率大 ; 闭塞血管后无 法进 行再 灌性 损伤研究。 ③
13 光 化 学 法 .
始 端 口一 大脑 前动脉 ( tr rcrba a ey C ) a ei eerl  ̄ r,A A 始段 。特 n o 制 的栓线 头端略大 , 其直径能 与 I A内径逐 渐相适 应 。I A C C
12 开颅 电凝 法 .
脑 卒中动物模型早期多选择 高等动物制备 , 特别是灵长 目动物 , 目的是更好地 模拟人类 卒 中的发生 , 其 但是 由于易
得 性较差 , 格 昂贵 , 是利用小动 物特别是 啮齿类动 物制 价 于
备 脑缺 血动物 模型逐 渐受 到重视 。Mh 认 为一 个好 的脑 a 卒 中的动物模型必须具备 : ①能够控制缺 血的时间 、 部位 、 程 度 ; 与脑缺 血或 出血相 关 的因素如血压 、 ② 血气 、 温 、 体 血糖 等 可被密切监视或控制 ; ③避免其他疾病 和脑 血管解剖差异 性 影响 。脑卒 中动 物模 型根 据病理性 质可分 为缺血性 脑卒 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两大类 , 以下就分别 阐述各模型 的特点 。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动物模型

2. 旋转大鼠模型 [造模机制] 利用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6-OHDA)破坏黑质的 多巴胺能神经元。 [造模方法] 利用立体定向仪以微量注射器向黑质内注入6-羟多 巴,两周以后皮下注射Apomorphine 0.25mg/kg诱发大鼠旋转。 模型成功的标准:连续两周测试平均转速〉7次/min,持续 旋转〉40min。 [模型特点] 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观察方便。但与灵长类动物相 比不能完整准确的反应PD的特征。
(二)全脑缺血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whole
cerebral ischemia)
1. 沙鼠全脑缺血模型: [造模机制]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造成全脑缺血模型,开放双 侧颈总动脉可方便地恢复血流,已广泛地应用于脑缺血及再灌 注损伤研究。 2. 大鼠四条血管关闭全脑缺血模型: [模型简述] Pulsimelli法适用于脑缺血的急性和慢性实验研究。 关键之处在于对双侧椎动脉的处理。模型成功的标志为大鼠应 出现意识障碍。
•
犬常用于灵活型和迟钝型的神经 实验;对红绿色盲,因而以红色 刺激进行的条件反射实验不能选 择犬。
•
绵羊的蓝舌病和人的脑积水相似, 适宜于脑积水研究。
• 青蛙和蟾蜍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很容易获得,且制作方便,适于 观察药物对外周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蛙的大脑很 不发达,可用来作简单的神经反射弧实验。 • 树枸是地球上幸存下来的灵长类原型之一,在进化上处于一种特 殊的地位,是神经生物学良好的实验材料。 • 猴的高级神经活动发达,常用于行为学的研究;小儿麻痹症优选 动物。 • 黑猩猩的智力发育和人类幼儿及智能低下的成年人相近,对黑猩 猩学习行为所取得的数据,可应用于人类婴幼儿教育,对智能低下 的成年人的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方法(transgenic animal techniques) 是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延伸和拓展,使动物和人体基 因工程研究由以往的单基因离体水平的操作,发展到了离体 和在体相配合的崭新阶段。 1. 显微注射技术:通过显微注射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 再移植到受体,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的一种方法。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治疗脑卒中,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其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脑卒中动物模型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在动物体内模拟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常用的脑卒中动物模型包括大鼠、小鼠和猪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血栓栓塞、动脉夹闭、脑缺血再灌注等方法诱导脑卒中。
通过模拟脑卒中的发生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二、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内容1. 脑卒中的基础知识:在培训课件的开头,会对脑卒中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分类进行介绍。
这有助于学员对脑卒中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本部分会详细介绍常用的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手术操作、药物注射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评估指标:在建立脑卒中动物模型后,需要对模型的成功率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培训课件会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如神经行为学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学员可以通过掌握这些评估方法,准确地评估脑卒中动物模型的效果。
4.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应用:脑卒中动物模型在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培训课件会介绍脑卒中动物模型在脑卒中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法探索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脑卒中动物模型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三、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重要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编制和培训对于科研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方法。
其次,它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

---------------------------------------------------------------最新资料推荐------------------------------------------------------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动物模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构建1/ 32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 AD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运动行为失常和人格改变等;其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神经元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 )聚集形成的神经炎性斑[NPs,亦称老年斑(SPs)]、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凋亡或缺失、突触缺失等。
随着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AD发病率显著提高,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颇受关注,这有利于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以及寻找和筛选预防与治疗药物等研究的深入。
---------------------------------------------------------------最新资料推荐------------------------------------------------------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目录CATALOGAD动物模型学习评价AD模型大鼠的研究方案3/ 3201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动物的选择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模拟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特征的模型,包括鼠、猫、犬、兔、山羊、绵羊、北极熊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RSP大鼠是脑卒中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动物,是从SHR大鼠中通过选择交配,再经继代近亲繁殖培育而成的.SHRSP大鼠的脑卒中发病率达90%以上,表现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病灶周围脑血管管壁肥厚并有玻璃样变性.血浆高血压蛋白酶原活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变大,血压升高是促使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前提.经HFC负荷试验,血液中总胆固醇升高5.9~9.7倍,肾病变加重,出现肾小球泡沫细胞.高血压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细胞出现的频率越高,高血压造成的肾毛细血管损伤加大了脂质的通透性,而高血脂是促进肾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泡沫细胞好发于正在硬化的肾小球,这种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人与大鼠是一致的,故有可能作为本病的模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