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管理课程设计

城轨管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城轨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轨管理的专业兴趣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城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熟悉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
3.了解城轨交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4.具备一定的城轨管理实际操作能力,如数据分析、决策制定等。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轨管理概述:城轨交通的发展历程、城轨管理的意义和目标等。
2.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线路规划、列车运行图、调度管理、票务管理等。
3.城轨交通安全管理:安全风险识别、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4.城轨交通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服务改进策略等。
5.城轨管理前沿动态:城轨交通新技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城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城轨管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城轨管理的实际操作和挑战。
4.实验法:安排城轨管理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城轨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城轨管理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城轨管理模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城轨管理的资讯和案例。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设计原则和布局方法。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技术参数及其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表达场站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设计的兴趣,增强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规划观念,注重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 场站定义、功能及分类- 场站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 场站设计的基本原则- 场站布局方法与技巧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 场站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技术参数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场站案例分析- 案例启示与优化建议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软件应用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1课时)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2课时)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1课时)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2课时)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3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讲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案.doc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进程;3. 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3. 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进程;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
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 图片:展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3. 视频:播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城市交通的问题,引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题;2. 讲解:讲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作业与评估: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2.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3.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4.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措施。
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2.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3.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4.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行原理;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车辆段,了解主要设备及其功能;3. 模拟操作法:模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
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 图片:展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备;3. 视频:播放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安全保障措施。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车辆类型、性能及其运行原理- 信号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设计要点- 简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实例分析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影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帮助学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进行评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城市交通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学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
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 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布局-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及功能。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如客流量、运行速度等。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5. 城市轨道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轨的课程设计

城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协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原则-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法与步骤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估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上)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下)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知识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信号系统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城轨选线课程设计

城轨选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轨选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城轨选线进行分析和评价。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城轨选线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了解城轨选线的主要因素和评价指标;(3)熟悉城轨选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了解城轨选线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城轨选线的相关政策。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城轨选线的原理和方法对城轨线路进行分析和评价;(2)能够运用城轨选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城轨线路设计;(3)能够分析城轨选线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轨选线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城轨交通的认识;(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城轨选线设计和评价;(3)培养学生关注城轨选线的发展,关注我国城轨交通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轨选线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城轨选线的主要因素和评价指标;3.城轨选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城轨选线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城轨选线的相关政策;5.城轨选线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轨选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城轨选线的应用和评价;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城轨选线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4.实验法:学生进行城轨选线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轨选线基础知识;2.参考书:城轨选线设计原理、城轨选线评价方法等;3.多媒体资料:城轨选线工程案例视频、城轨选线设计软件等;4.实验设备:城轨选线设计实验器材。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城轨选线设计、分析等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城轨选线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供给,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和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城市轨道交通的原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车辆原理、信号原理、通信原理、供电原理等。
3.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运营计划、运营、运营控制、运营评估等。
4.城市轨道交通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了解其建设背景、建设过程、运营状况和效益评估。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和管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 094 姓 名: 姬旺强 学 号: 200909321 指导教师: 李亚宁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20日
指导教师评语
平时(30)
报告(30)
修改(40)
总成绩
1 设计原始资料
1.1具体题目
某地铁控制中心设备负荷表如表3所示。
试计算该控制中心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表3 某地铁控制中心负荷分布情况表
负荷类型序号负荷种类额定功率(kW)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1 弱电设备156 0.80 0.85
2 环控通风、给水设备700 0.70 0.90
3 事故照明30 0.60 0.80
一 4 自动扶梯285 0.60 0.60
二 5 行调、环调、电调125 0.70 0.80
级 6 应急照明60 1.00 0.80
负7 屏蔽门、消防系统100 0.65 0.80
荷8 稳压泵、喷淋泵183 0.60 0.80
9 电力监控系统50 0.70 0.90
10 防灾报警系统50 0.70 0.70
11 EMCS、监控中心30 0.60 0.80
12 控制中心照明300 0.70 0.80
13 空调设备、电开关器350 0.60 0.85
三级负荷14 冷水机系统315 0.90 0.90
15 维修设备100 0.60 0.80
1.2要完成的内容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试计算该车辆段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运用需要系数法,通过计算并分析合理的需要系数和同时使用系数,得出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而计算出合理的变压器容量。
选用的变压器满足变电所故障时,一台变压器退出运行时,另一台变压器保证全所一、二级符合正常供电。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
2.1 设计要求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需要在动力照明低压负荷齐全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或控制中心,动力照明设备繁多,基本上不存在各机电设备同时工作的可能,而且各单种机电设备的多台设备也不会同时工作。
因此,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能简单的将各低压负荷容量进行叠加求和,而是应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车辆段或各控制中心内各动力照明设备的特点,在考虑多台设备需要系数的基础上,对各低压负荷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取同时系数后求的。
2.2 设计方案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计算需要计算一下内容:
(1) 各低压负荷的计算电流、计算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总负荷的计算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2) 补偿前的总功率因数、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补偿后的视在功率。
(3) 正常情况下两台配电变压器分列运行承担全部的低压负荷时,每台变压器的负载率。
(4) 非正常情况下一台配电变压器承担全部的一、二级负荷时,单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
3 配电变压器容量的计算
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需要具备以下计算条件:各种动力照明负荷的设备容量、需要系数、功率因数、低压配电系统补偿后的总功率因数等。
3.1 有功功率
用需要系数法计算其容量,需要系数法是用设备容量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其公式如下:
e c js P K P ⨯= (3.1)
式中:js P —有功计算负荷(kW); e P —设备总容量(kW); c K —需要系数。
将数据带入式3.1的各设备有功容量为:
1js 1560.
8124.8P =⨯=kW () 2js 7000.7490.0P =⨯=kW ()
3js 30.0.618.P =⨯=kW () 4js 2850.6171.0P =⨯=kW ()
5js 125.00.787.5P =⨯=kW ()
6js 601.060P =⨯=kW () 7js 1000.6565P =⨯=kW ()
8js 1830.6109.8P =⨯=kW ()
9js 500.735P =⨯=kW () 10js 500.735P =⨯=kW () 11js 300.618
P =⨯=kW () 12js 3000.7210P =⨯=kW () 13js 3500.6210
P =⨯=kW () 14js 3150.9223.5
P =⨯=kW () 15js 1000.660
P =⨯=kW () 一二级负荷总有功功率为: I.II P ∑=1js 2js 12js (...)P P P ∑+++=1423.8(kW) 三级负荷总有功功率为:
III P ∑=13js 14js 15js ()P P P ∑++=493.5(kW)
3.2 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的计算如3.2式:
ψ⨯=tg P Q js js (3.2)
式中:js Q —无功计算负荷(kVar); js P —有功计算负荷(kVar); ψtg —功率因数。
将表1中的数据带入式3.2的: 一二级负荷无功功率为:
I.II Q ∑=1js 2js 12js (...)Q Q Q ∑+++=1160.32(kVar) 三级负荷无功功率为:
III Q ∑=13js 14js 15js ()Q Q Q ∑++=427.65(kVar)
3.3 视在功率
视在功率的计算如3.3式
2js2js12js21js js ...)(...)(+++++=∑Q Q P P S (3.3)
式中:∑js S —用电设备的总视在功率。
将3.1、3.2中的计算数据代入式3.3的:
∑js S =221917.31587.972489.51+=(kW)
3.4 综合功率因数
综合功率因数的计算如3.4式
]}...)
(...)([
{cos cos js2js1js2js11-++++=ψ∑P P Q Q tg (3.4)
式中:∑ψcos —用电负荷总功率因素。
将3.1、3.2中的计算数据代入式3.3的:
-1(1160.32427.65)
cos cos{[]}cos400.76(1423.8493.5)
tg ψ∑+===+
4 主要设备的选择
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的选择十分重要,如果把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不仅会增加设备投资,而且还会是变压器处于空载状态,使无功损失增加。
如果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小,将会使变压器长期处于过负荷状态,易烧毁变压器,因此,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是电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简便方法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变压器的容量本着“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配电变压器应尽量位于负荷中心,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在0.5~0.6之间效率最高,此时变压器的容量称为经济容量,如果负载比较稳定,则可按经济容量选择变压器。
根据以上规则选择SCBH 型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
5 设计的评价
目前在国内一些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存在配电变压器容量偏大的现象。
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照明专业向供电专业提供的低压用电负荷不准确、欲量大,同时供电专业对末端机电设备的运行工况了解不够,动力照明专业与供电专业相互之间配合不足等。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应充分考虑用电负荷的设备构成与运行工况,优化计算统计方法,合理进行选择,以达到投资合理、运行效率高、电能损耗小、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宗华.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徐金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 于松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