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 1001

姓名: XXXXXX

学号: 201009028

指导教师: XXXXXX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 年7月12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具体题目

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大体成南北走向,全线共设31座车站,如图1所示。正线线路全长约47.97km ,其中41.36km 为地下线路,6.14km 为高架线路,0.47km 为路基或路堑线路。车站及区间隧道采用了明挖法、明暗结合、矿山法、沉管法、盾构法等多种施工方法。试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

临平

南苑

余杭高铁

翁梅

乔司

乔司南九堡九和路七堡

彭埠火车东站闸弄口打铁关

西湖文化广场

武林广场龙翔桥

定安路

城站

婺江路

近江

江陵路

滨和路

西兴

滨康路

湘湖

图1 杭州地铁1号线线路图

1.2 要完成的内容

杭州地铁1号线杂散电流防护方案包括设置杂散电流排流网、杂散电流防护方法和集中式监测系统。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

地铁具有运量大、安全舒适、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与地面的交通工具互不干涉,因此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紧张状态的有效途径。 目前 地铁列车牵引动力一般用直流电,由设置在沿线的牵引变电所通过架空线或第三轨向列车馈送电量,并利用走形轨作为回流线路。直流供电的地铁系统的走形轨本身具有电阻且走形轨对地做不到完全绝缘,所以有一部分电流从走形轨泄漏到大地。这部分从走形轨漏

出的电流被称为杂散电流又叫迷流,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腐蚀原理图

杂散电流防护设计应按照“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堵排结合,加强监测”的原则设计。当杂散电流防护与安全接地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安全接地。杂散电流防护系统应符合《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杭州地铁1号线牵引供电采用直流1500V供电,地下区段及高架线路全部用三轨接触网,车辆段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由于运营环境、经济和其它方面因素的限制,走行轨不可能完全绝缘于道床结构,因此不可避免地由走形轨向道床、车站和隧道结构泄漏电流,即杂散电流。杂散电流会对土建结构钢筋、钢轨、设备金属外壳和其他地下金属管线产生电腐蚀。杂散电流防护示意图如附录A所示。

3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方案

3.1 一般防护方案

(1) 堵——从源头上控制杂散电流产生

①增加走形轨的长度,减小钢轨的电阻;各钢轨之间应有畅通的电气连接以保证低阻值的回流路径;缩短变电所之间的距离,采用双边供电。

②增加轨道对地的过渡电阻;在车辆段的检修与停车库中,每一条线路的走形轨均应使用绝缘接头与车场线路的走形轨相隔离;增加埋地金属管线的阻值。

(2) 排——对杂散电流的收集

①将整体道床和浮制板道床按一定要求焊接,作为主要杂散电流收集网。

②将隧道结构钢筋按一定要求焊接,作为隧道辅助杂散电流收集网。

③将高架桥梁每个结构段的上层钢筋按一定要求焊接,作为高架桥辅助杂散电流收集网。

④在牵引变电所附近设置道床及隧道结构钢筋的排流端子,以便将杂散电流收集网连接至牵引变电所内排流柜。

(3) 牵引变电所设置排流柜

排流柜在地铁运营初期并不投入运行,而是在运营过程中,根据监测系统对杂散电流腐蚀状况的监测结果判断是否投入运行。

3.2特殊区段防护

(1) 盾构区段防护

盾构区间隧道结构钢筋采用隔离法进行防护。由于盾构隧道是由纵向1m多长的管片构成,盾构管片间存在用于防水的橡胶垫圈,且盾构管片内部结构钢筋同管片之间的连接螺栓通过素混凝土隔离,这样客观上隔断了盾构管片的相互连接,使得1m多长的管片内钢筋所收集的杂散电流数量非常小,从而实现盾构管片内部结构钢筋的钝化腐蚀状态,达到防护目的。

(2) 过江隧道防护

①对于过江隧道区段,由于其采用了沉管的施工方法,在管道预制时应对其内部结构钢筋进行焊接。

②在过江隧道江底区间,将道床收集网截面适当加大,即对过江区间道床钢筋留有一定的设计裕度。

(3) 车辆段杂散电流防护

①车辆段通过恰当设置回流点和均流电缆来降低钢轨电位以减少杂散电流的泄漏。

②车辆段内线路与正线之间、车辆段各种电化库内线路与库外线路之间设置钢轨绝缘结并装设单向导通装置。

③车辆段内电化股道和非电化股道之间、电化股道尽头线与车档设备之间设置钢轨绝缘结。

3.3 相关设备及管线的防护

(1) 沿车站站台设2m宽绝缘层,其绝缘等级为AC1000V,1min。屏蔽门安装在绝缘层之上。屏蔽门与结构钢筋不应有电气连接。

(2) 其它金属管线安装时应与结构钢筋电气隔离。

3.4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

要了解地铁牵引回流泄漏的情况和地下金属结构受杂散电流腐蚀的程度,必须进行专门的测量工作,设置完备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可以检测结构钢筋、整体道床钢筋以及钢轨电位。通过信号转接器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口传送至主控网络,在车辆段主控设备房利用数据传输线将监测信息由交换机传送至微机管理系统,使运营人员可在办公室内直接查询各种统计信息,并可打印各种管理报表。运营人员可根据以上结果,及时对相关区段进行清扫和相应的维护管理。

3.4.1杂散电流监测系统构成方案

杭州地铁1号线杂散电流的防护监测系统应选用杂散电流集中式监测系统,其监测系统示意图如附录B所示。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由参考电极、道床收集网测试端子、隧道辅助收集网测试端子、传感器、数据转接器、通信电缆及杂散电流综合测试装置组成,具体构成方式如下:

在每个测试点,将参考电极端子和测试端子接至传感器,将该车站区段内的上下行传感器通过通信电缆分别连接到位于各车站的上下行数据转接器。传感器采集数据经数据转接器通过通信电缆传输至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经主控制系统转发到车辆段控制室的微机管理系统。

3.4.2 测试端子设置原则

(1) 在地下车站范围内,车站站台的两端进出站附近的道床和隧道壁上分别设置1个测试端子。

(2) 隧道区间范围内,靠近车站250m的道床和隧道壁上分别设置1个测试端子。

(3) 高架区段,在车站站台的两端进出站附近的道床上设置1个测试端子。

(4) 高架区段,在靠近站台250m的道床上设置1个测试端子。

(5) 在盾构区间隧道内,只在道床上设置测试端子。

(6) 上下行线路分别按照上述原则设置测试端子。

3.4.3 参考电极设置原则

(1) 参考电极采用技术性能较好的氧化钼或硫酸铜参考电极。

(2) 对应每个测试端子,在相距不超过1m的范围内,设置1个参考电极。

3.4.4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的日常维护措施

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后,利用综合测试装置记录高峰小时整体道床结构钢筋和

车站隧道结构钢筋相对周围混凝土介质电位,以此电位作为判断有无杂散电流对结构钢筋腐蚀的依据,如测试到某段结构钢筋电位超过0.5V的标准,则应对钢轨回路及钢轨泄漏电阻进行测试检查,针对测试结果,检查引起杂散电流超标的原因:若是钢轨回流系统出现电气导通“断点”所引起,则应及时将“断点”处连接至符合设计要求标准;若是某处钢轨泄漏电阻太小,则应检查钢轨是否为积水、灰尘污染或钢轨安装绝缘设备损坏引起,并及时清扫或对绝缘设备进行维护。

在线路正式投入运营后,每月应定期对全线轨道线路清扫,保持线路清洁干燥。如果全线钢轨泄漏电阻普遍降低,简单清扫或维护不能解决问题,则应将牵引变电所的排流柜投入运行,使杂散电流收集网与整流机组负极柜单向连通,保护结构钢筋免受杂散电流腐蚀。

4 结论

总之,对杂散电流的腐蚀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贯彻“以堵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的原则,同时结合科学的监测,将杂散电流的腐蚀防护和系统的接地、人身和设备安全、结构的耐久性等统一考虑。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由走行轨回流产生的杂散电流达到一定强度时将对地铁主体结构钢筋或埋地金属产生电化学腐蚀,在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中均应得到足够重视。为有效地降低杂散电流不利影响,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对整个系统的杂散电流分布进行评价,结合工程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保证地铁具有长期良好的社会经济总体效益。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 杂散电流大小主要由走行轨道相对大地电位差和走行轨道相对大地绝缘电阻决定,这两者缺一不可;影响地铁杂散电流分布的主要因素:牵引负荷电流、列车取流点到牵变所的间距、轨道绝缘电阻及走行轨道内部电阻。

(2) 要减小杂散电流的泄露,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增大走行轨过渡电阻;其次应该减小走行轨纵向电阻、减小机车取流电流并缩短变电所间距;而排流网纵向电阻、大地纵向电阻以及埋地金属纵向电阻带来的影响则很小。

参考文献

[1] 李威.地铁杂散电流腐蚀监测及防护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59-60.

[2] 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于维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41-349.

[3] 吕伟杰.地铁杂散电流的防护方案研究与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14-16.

[4] 于松伟,杨兴山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25-242.

附录A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示意图

附录B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示意图

城轨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 094 姓 名: 姬旺强 学 号: 200909321 指导教师: 李亚宁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20日 指导教师评语 平时(30) 报告(30) 修改(40) 总成绩

1 设计原始资料 1.1具体题目 某地铁控制中心设备负荷表如表3所示。试计算该控制中心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表3 某地铁控制中心负荷分布情况表 负荷类型序号负荷种类额定功率(kW)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1 弱电设备156 0.80 0.85 2 环控通风、给水设备700 0.70 0.90 3 事故照明30 0.60 0.80 一 4 自动扶梯285 0.60 0.60 二 5 行调、环调、电调125 0.70 0.80 级 6 应急照明60 1.00 0.80 负7 屏蔽门、消防系统100 0.65 0.80 荷8 稳压泵、喷淋泵183 0.60 0.80 9 电力监控系统50 0.70 0.90 10 防灾报警系统50 0.70 0.70 11 EMCS、监控中心30 0.60 0.80 12 控制中心照明300 0.70 0.80 13 空调设备、电开关器350 0.60 0.85 三级负荷14 冷水机系统315 0.90 0.90 15 维修设备100 0.60 0.80 1.2要完成的内容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试计算该车辆段的配电变压器容量。运用需要系数法,通过计算并分析合理的需要系数和同时使用系数,得出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而计算出合理的变压器容量。选用的变压器满足变电所故障时,一台变压器退出运行时,另一台变压器保证全所一、二级符合正常供电。

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供用电系统课程设计 (报告书范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XX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二、设计要求: 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形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结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三、设计依据: 1.工厂总平面图: 2.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25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5h。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 3.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该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15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的馈电变电站)距离本厂约7km。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500MVA。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7s。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

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50km,电缆线路总长度为20km。 4.气象资料:本场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35o C,年平均气温为23o C,年最低气温为-8o C,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o C,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 o C,年最热月地下0.8m处平均温度为250C。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雷暴日数为20。 5.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500m,地层以沙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1m。 6.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15元/kVA,动力电费为0.2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0.5元/kW.h。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此外,电力用户需按新装变压器容量计算,一次性地向供电部门交纳供电贴费:6~10kV为800元/kVA。 四、设计任务: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下列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需包括: 1)前言。2)目录。3)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4)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5)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类型的选择。6)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设计。7)短路电流的计算。8)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9)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和校验。10)变电所继电保护的方案选择。11)附录——参考文献。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能动学院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2.原始资料 2.1 课题原始资料 工程概况地下室为自行车库,地上五层,集实验室、办公室、研究室等综合性建筑。框架结构,现浇楼板,共有南北两栋楼。根据工程的总体规划,学院楼拟用两台变压器,一用一备,两路10kV电源进线引自校内10kV总配电所,变压器设在北楼一层的室内。现已建一台10/0.38kV变压器,另一台为二期工程,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引自校内10kV总配电所。在南楼设置总配电间,电源引自北楼变电所。本工程消防负荷(如排烟风机、消防电源、应急照明、防火卷帘等)、弱电电源、客梯电力等为二级负荷,其余照明、空调、实验用电等均为三级负荷。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分别引自两段低压母线)供电,消防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两路电源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三级负荷采用单回路供电。 电力负荷:

2.2 供电条件 (1)供电部门110/10kV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1.5km处,10kV母线短路电流为20kA,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1路或2路10kV专线供电。 (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 (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 2.3 其他资料 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8℃,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当地年雷暴日数为35天。当地地质平坦,海拔高度为100m,土壤为普通粘土。 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共1.5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 第1周周一:熟悉资料及设计任务,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 周二: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设计绘制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图。 周三: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四: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微波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说明:1、学院、专业、年级均填全称。 2、本表除评语、成绩和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2、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附页,但应在页脚添加页码。 摘要 本次主要涉及了低通滤波器,功分器,带通滤波器和放大器,用到了AWR,MATHCAD和ADS 软件。

在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合适的低通原型,利用了RICHARDS法则用传输线替代电感和电容,然后用Kuroda规则进行微带线串并联互换,反归一化得出各段微带线的特性阻抗,组后在AWR软件中用Txline算出微带线的长宽,画出原理图并仿真,其中包括S参数仿真,Smith圆图仿真和EM板仿真。第二种是利用低通原型,设计了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高低阻抗的长度均由公式算得出。 在功分器的设计中,首先根据要求的工作频率和功率分配比K,利用公式求得各段微带线的特性阻抗1,2,3端口所接电阻的阻抗值,再用AWR软件确定各段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设计出原理图,然后仿真,为了节省材料,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设计了弯曲的功分器。同时通过对老师所给论文的学习,掌握到一种大功率比的分配器的设计,其较书上的简单威尔金森功分器有着优越的性能。 对于带通滤波器,首先根据要求选定低通原型,算出耦合传输线的奇模,偶模阻抗,再选定基板,用ADS的LineCalc计算耦合微带线的长和宽,组图后画出原理图并进行仿真。 设计放大器时,一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管子,需在选定的频率点满足增益,噪声放大系数等要求。二是设计匹配网络,采用了单项化射界和双边放大器设计两种方法。具体是用ADS中的Smith圆图工具SmitChaitUtility来辅助设计,得到了微带显得电长度,再选定基板,用ADS中的LineCalc计算微带线的长和宽。最后在ADS中画出原理图并进行仿真,主要是对S参数的仿真。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增益,采用两级放大。其中第一级放大为低噪声放大,第二级放大为双共轭匹配放大。 由于在微波领域,很多时候要用经验值,而不是理论值,来达到所要求的元件特性,因此在算出理论值之后,常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来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低通原型Kuroda规则功率分配比匹配网络微带线 课程设计正文 1.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1 设计要求: 五阶微带低通滤波器: 截止频率2.5GHZ 止带频率:5GHZ 通带波纹:0.5dB 止带衰减大于42dB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号: 专业(方向)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2011年 1月 7日

前言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掌握供配电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方针、技术规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计算、绘图、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此次课程设计是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是一个实际的设计课题,能更好的让我们体会到实际的供配电系统是怎么回事。它涵盖了本书几乎所有的内容,包括全厂负荷统计,变压器的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供电线路的选择,供电设备的选择,无功补偿等等,并要求画变电所主接线图。同时课程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巩固各课程理论知识,了解工厂供电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工厂供电电能分配等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方针、技术规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计算绘图、编号、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本设计可分为八部分: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及补偿;变电所位置和形式的选择;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变电所高、低压线路的选择;防雷和接地装置的确定;附参考文献。 由于设计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本设计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目录 1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1) 2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2) 3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3) 4短路电流的计算 (6) 5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8) 6变电所进出线及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9) 7变电所的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13) 8变电所主接线电路图 (14) 9参考文献 (16)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报告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XX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4.5.24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xx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二)设计要求 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结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三)设计依据 1.工厂总平面图 图11—2××机械厂总平面图 2.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42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 h。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74所示。? 表1-74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

3.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 kV 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该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 -15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的馈电变电站)距离本厂约6 km。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500 MV A。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种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6s。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70 km,电缆线路总长度为15 km。 4.气象资料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35℃,年平均气温为26℃,年最低气温为-100C,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5℃,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年最热月地下o.8m处平均温度为24℃。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雷暴日数为15。 5.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600m。地层以粘土(土质)为主;地下水位为3m。 6.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18元/kV A,动力电费为0.20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0.56元/kw·h。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此外,电力用户需按新装变压器容量计算,一次性地向供电部门交纳供电贴费:6~lOkV为800元/kV A 二、设计说明书 (一)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题目:交通灯控制器 班级:08通信工程1班 学号:0810618125 姓名:廖小梅 指导老师:张红燕 日期:2010年12月

目录 1、设计背景 2、设计任务书 3、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4、各单元设计电路设计方案与原理说明 5、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6、设计、安装、调试中的体会 7、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 8、附录 9、参考文献 10、成绩评定表格

一、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尤其在城市街道的十字叉路口,极其容易发生交通问题,为了保证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安全,一般在每条街上都有一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交通灯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交通灯通过的状态转换,指挥车辆行人通行,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管理自动化。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电路,要求南北方向(即 A车道)和东西方向(即B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 交替运行,每次通行时间都为30秒; 2、在绿灯转红灯时,先由绿灯转为黄灯,黄灯亮6秒后,再 由黄灯转为红灯,此时另一方向才由红灯转为绿灯,车辆 才开始通行。 三、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1、分析系统的逻辑功能,画出其框图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图1交通灯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在图中, T30: 表示甲车道或乙车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为30秒,即车辆正常通行的时间间隔。定时时间到,T30 =1,否则,T30 =0。 T6: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6秒。定时时间到,T6=1,否则,T6=0。 S T:表示定时器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由它控制定时器开始下个工作状态的定时。 交通系统的车道信号灯的工作状态转换如下所述: 状态1:A车道绿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B车道禁止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隔T30时, 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2:A车道黄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B车 道禁止通行。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TY时,控制器发 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3:A车道红灯亮,B车道黄灯亮。表示A A车道禁止通行,B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间隔T30 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完整版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完整版

前言 电能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能时有发电厂供给,因为考虑经济原因,发电厂大多建在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远离大中型城市和工厂企业,这样需要远距离输送,经过升降压变电所进行转接,在进一步的将电能分配给用户和生产企业。 由于电力电能的重要特点是不能储存,因此电力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是同时进行的,于是电力电能从生产到使用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机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首先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二、设计要求 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纸。 三、设计依据 1. 工厂总平面图

图1 工厂总平面图 2. 工厂负荷情况 工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6800小时,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8小时。该厂除特种电机分厂、实验站为一级负荷,铸造分厂、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3. 供电电源情况 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离厂5km和8km欧姆/km)两处的35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干线首端所装设的断路器断流容量为800MVA,该电源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 表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 厂房厂房名称负荷设备容量额定电压功率因tan 需要系数 k d

供配电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供配电与电气照明系统概述 (2) 第二章照明系统的设计 (3) 2.1照明设计的负荷的选取与原则 (3) 2.2 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4) 2.3 照明的分类方式 (4) 2.4照明灯具的要求 (6) 2.5照度计算 (7) 第三章电气设备的选型 (10) 3.1 开关的选型 (10) 3.2 插座的选型 (11) 3.3 断路器的选型 (12) 第四章供配电系统设计 (13) 4.1 负荷分级 (13) 4.2 负荷计算 (13)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摘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13,14,15,16号楼总建筑面积33160平方米。由四栋楼组成一个教学楼系统,运用供配电照明的相关知识与实际的规范进行设计。根据本次供配电课程设计的要求,本设计方案考虑了教学楼作为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求,遵照建筑电气照明规范,民用住宅电气设计规范,建筑电气消防规范以及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学校建筑功能的实际要求,来完成相关的设计,根据照度计算和负荷计算选取相应的配电箱,灯具,导线,以及断路器等相关的电气设备,并根据实际计算值选取相应的大小。教学楼由四个部分,在一层相互独立二层以上相互连接,本楼电源从室外埋地电缆引入楼总箱,再由总箱引出连入每个单元的层箱,由层箱引出至每一层的用户配电箱,一般照明为三级负荷,电压等级为380V/220V,三相五线制引至各配电总箱。 照明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照度计算、灯具的选择、照明干线、插座导线截面积的选择以及导线的敷设方式。插座系统按高档住宅标准设计。插座回路与照明回路由同支路供电,一般插座安装高度为0.3米,潮湿场所应装设防潮、防溅型的插座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 关键词:照明设计;插座设计;照度计算;天正电气CAD。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报告001解析

1.某重型机械制造厂35KV总降变电所及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设计依据原始资料如下: (1)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2)生产任务、规模及产品规格:本厂承担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各附属厂的大型电机、变压器、锅炉配件制造任务。年生产规模为制造大型电机配件7500台,总容量为45万kw ,制造电机总容量6万kw ,制造单机最大容量为5520kV?A ;生产电气配件60万件。本厂为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重要组成部分。 (3)工厂各车间负荷情况及转供负荷情况如表1所示。 (4)供电协议: 1)当地供电部门提供两个供电电源,共设计者选用。从某220/35kV区域变电所提供电源,该变的所距厂南10km 。从某220/35kV区域变电所提供 电源,该变的所距厂南5km 。 2)电力系统短路数据如表2所示。 3)供电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 a)区域变电所35kV馈出线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为1.8s ,某变电所 35kV馈出线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为1.1s 。 b)工厂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 c)在总降压变电所35kV侧进行计量。 d)供电贴费为700元/ (kV?A),每月电费按两部分电价制:基本电费为18 元/(kV?A),动力电费为0.4元/(kV?A),照明电费为0.5元/(kV?A)。 e)工厂负荷性质。本厂大部分车间为一班制,少数车间为两班制或三班制, 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2300h。锅炉房供生产用高压蒸汽,停电会 使锅炉发生危险,又由于该厂距离市区较远,消防用水需要厂方自备。 锅炉房供电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60%为一、二级负荷。 f)工厂自然条件: ?气象资料。年最高气温31O C,年平均气温20O C,年最低气温-27O C, 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1O C,年最热月地下0.7~1m处平均温度20O C,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分配表及指导手册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学院:自动化学院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设计名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学分数:1 学时数:16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设置、主接线的设计、相关的计算、各主要元件的选型等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运用电气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相关设计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手册及图册资料: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构成、功能; 2、掌握外部电源的方案与确定原则; 3、掌握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构成与设置方法,掌握主接线的设计及相关的供电计算; 4、学习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相关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学生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根据题目所给原始参数进行设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1、能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按照地铁设计规范及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2、通过学习应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计的一般规定; 3、正确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计的基本任务;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一次供电系统设计的步骤;熟悉相关的供电计算; 5、掌握牵引供电计算、负荷计算以及短路类型、短路点的确定;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杂散电流的腐蚀防护设计; 2、变电所平面布置图的画法; 3、变电所主接线图的画法;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二.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三.设计与调试 四.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系统框图 五.设计思路 六.电路连接步骤 七.电路组装中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八.所选方案的总电路图 九.实验结果 十.心得体会

一、课程设计题目 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1)在严格具有主、支干道的十字路口,设计一个交通灯自动控制装置。要求:在十字路口的两个方向上各设一组红黄绿灯;顺序无要求; 2)设置一组数码管,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允许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红(主:R,支:r)绿(主:G,支:g)黄(主:Y,支:y)三种颜色灯,由四种状态自动循环构成(Gr→Yr→Rg→Ry);并要求不同状态历时分别为:Gr:30秒,Rg:20秒,Yr,Ry:5秒 三、设计与调试 1、按照任务要求,设计电路,计算相关参数,选择电子元器件 2、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和所选择的器件搭接安装电路 3、接步骤进行调试电路 4、排除故障,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四、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系统框图 方案一:芯片设计 (1)芯片功能及分配 交通灯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数码管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器件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1)系统的计时器是由74LS161组成,其中应因为绿灯时间为30秒,所以绿灯定时器由两块74LS161级联组成.74LS161是4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它具有同步清零,同步置数的功能。 2)系统的主控制电路是由74LS74组成,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信号灯的工作状态。 3)系统的译码器部分是由一块74LS48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将控制器的输出翻译成6个信号灯的工作状态。整个设计共由以上三部分组成。 2)各单元电路的设计: 1.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牵引供电课程设计

目录 1 选题背景 (1) 2 方案论证 (1) 2.1 变压器容量和台数选择 (1) 2.2 主接线方案拟定 (1) 3 过程论述 (3) 3.1 电压不对称系数计算 (3) 3.2 变压器与配电装置的一次投资与折旧维修费 (6) 3.3 各方案的电能损耗 (7) 4 设计体会 (9) 参考文献 (11)

1 选题背景 题目:某牵引变电所位于大型编组站内,向两条复线电气化铁路干线的三个方向馈电区段供电,已知列车正常情况的计算容量为12000kV A(三相变压器),并以10kV电压给车站电力照明机务段等地区负荷供电,容量计算为3850kV A。各电压侧馈出线数目及负荷情况如下: 25kV回路(1路备):两方向年货运量与供电距离分别为Q1L1=33×60Mt.Km; Q2L2=31×25Mt.Km,K R=0.2,△q=100KWh/Kt.Km。 10kV回路(2路备):供电电源由系统区域变电所以双回路110KV输送线供电。 本变电所是终端变,送电线距离10kM。 主变压器为三相接线,要求:画出变电所得电气主接线。(包括变压器容量计算;各种方案主接线的比较;主设备的选择;) 由题意知,本牵引变电所担负着重要的牵引负荷供电任务(一级负荷)、馈线数目多、影响范围广,应保证安全可靠持续性的供电。10千伏地区负荷主要为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信号自动闭塞、照明及其自动装置等一部分为一级负荷、其他包括机务段在内的自用电和地区三相负载等均为二级负荷,也应满足有足够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本变电所为终端变电所,一次侧无通过功率。 2 方案论证 2.1 变压器容量和台数选择 三相牵引变压器的计算容量是由牵引供电计算求出的。本变电所考虑为固定备用方式,按故障检修时的需要,应设两台牵引用主变压器,地区电力负荷因有一级负荷,为保证变压器检修时不致断电,也应设两台。 因没有校核容量,只考虑计算容量来选择变压器,牵引变压器计算容量为12000kV A,故选择容量为12500kV A的变压器,而地区变压器选择6300kV A变压器。 根据原始资料和各种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主变压器容量与台数的选择,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A:2×12500kV A牵引变压器+2×6300kV A地区变压器,一次侧同时接于110kV母线,(110千伏变压器最小容量为6300kV A)。 方案B:2×16000kV A的三绕组变压器,因10千伏侧地区负荷与总容量比值超过15%, 采用电压为110/25/10.5kV A,结线为 0// Y??两台三绕组变压器同时为牵引负荷与地区电力负荷供电。各绕组容量比为100:100:50。 2.2 主接线方案拟定 按110kV进线和终端变电所的地位,考虑变压器数量,以及各种电压级馈线数目、可靠供电的需要程度选择结线方式。 (1)对于上述方案A,因有四台变压器,考虑110kV母线检修不致全部停电,采用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 10月 29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 2.1设计要求 (1) 2.2设计指标 (2) 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 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 2.2.3 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 三、设计内容 (2) 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 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 3.1.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 3.2潮流计算与分析 (4) 3.2.1潮流计算 (4) 3.2.2计算结果分析 (8) 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 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 3.3运行结果与分析 (16) 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 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 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 五、心得总结 (22) 六、主要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目的 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了解Simulink 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1设计要求 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图1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若切除及时,则发电机的功角保持稳定,转速也将趋于稳定。若故障切除晚,则转速曲线发散。 图1 单机无穷大系统 发电机的参数: SGN=352.5MWA,PGN=300MW,UGN=10.5Kv,1=d x ,25.0'=d x ,252.0''=x x ,6.0=q x , 18.0=l x ,01.1'=d T ,053.0"=d T ,1.0"0=q T ,Rs=0.0028,H(s)=4s;TJN=8s,负序电抗:2.02=x 。 变压器T-1的参数:STN1=360MVA,UST1%=14%,KT1=10.5/242; 变压器T-2的参数:STN2=360MVA,UST2%=14%,KT2=220/121;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总结大全

单母线分段带旁路的接线出现误操作的几率很大,所以本设计不予采纳。 10KV 10KV采用带有母联断路器的双母线接线的分析:详见110KV变电所一次负荷设计 1.个人课程设计总结 桑瑾电气0804 0801120407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本次变电所所电气主接线课程设计。回想这十多天的努力,虽然辛苦,却有很大的收获和一种成就感。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在我们小组,我主要负责变压器选型以及短路电流计算,在电气主接线形式的确定中也发表了主要意见。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加深了对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知识的理解,基本掌握了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的步骤,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际工程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涉及了很多知识,知识的掌握深度和系统程度都关系到整个设计的完整性和完善性,正是这样有趣而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我的兴趣,我会尽可能的搜罗信息,设计尽量合理的电气主接线,而这个过程,也是我学习进步的过程。因此本次设计不但是我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也锻炼了我查找资料、分析信息、选择判断的能力。 在之前的理论学习中,对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各种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对于《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以及《发电厂电气部分》等专业可乘的知识不能联系起来,所学到的知识感觉都是分散的,不能融会贯通。而且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达到轻车熟路的程度。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熟悉和学习了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和各种计算。其中包括: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型、导体选择计算、防雷保护等。掌握了各种电气主接线使用条件、优缺点、接线形式。了解了各种电气设备的性能指标,校验方法,以及导线的选择。 在整个的程设计中,把遇到的疑问做了笔记,并通过各种资料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也希望带着这些疑问在学习中与其他同学讨论或请教来解决。除此之进行外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通过边做边学习及向同学、老师请教,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任务范围内的工作。 回顾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自己还有以下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勉励自己:虽说对整个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机基本的规范已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因为初次做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对部分设备性能、使用方面了解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应通过多查阅各种相关资料来掌握;对于所学专业知识应多熟悉,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本次课程设计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我们自学的能力,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 1001 姓名: XXXXXX 学号: 201009028 指导教师: XXXXXX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 年7月12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具体题目 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大体成南北走向,全线共设31座车站,如图1所示。正线线路全长约47.97km ,其中41.36km 为地下线路,6.14km 为高架线路,0.47km 为路基或路堑线路。车站及区间隧道采用了明挖法、明暗结合、矿山法、沉管法、盾构法等多种施工方法。试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 临平 南苑 余杭高铁 翁梅 乔司 乔司南九堡九和路七堡 彭埠火车东站闸弄口打铁关 西湖文化广场 武林广场龙翔桥 定安路 城站 婺江路 近江 江陵路 滨和路 西兴 滨康路 湘湖 图1 杭州地铁1号线线路图 1.2 要完成的内容 杭州地铁1号线杂散电流防护方案包括设置杂散电流排流网、杂散电流防护方法和集中式监测系统。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 地铁具有运量大、安全舒适、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与地面的交通工具互不干涉,因此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紧张状态的有效途径。 目前 地铁列车牵引动力一般用直流电,由设置在沿线的牵引变电所通过架空线或第三轨向列车馈送电量,并利用走形轨作为回流线路。直流供电的地铁系统的走形轨本身具有电阻且走形轨对地做不到完全绝缘,所以有一部分电流从走形轨泄漏到大地。这部分从走形轨漏

出的电流被称为杂散电流又叫迷流,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腐蚀原理图 杂散电流防护设计应按照“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堵排结合,加强监测”的原则设计。当杂散电流防护与安全接地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安全接地。杂散电流防护系统应符合《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杭州地铁1号线牵引供电采用直流1500V供电,地下区段及高架线路全部用三轨接触网,车辆段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由于运营环境、经济和其它方面因素的限制,走行轨不可能完全绝缘于道床结构,因此不可避免地由走形轨向道床、车站和隧道结构泄漏电流,即杂散电流。杂散电流会对土建结构钢筋、钢轨、设备金属外壳和其他地下金属管线产生电腐蚀。杂散电流防护示意图如附录A所示。 3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方案 3.1 一般防护方案 (1) 堵——从源头上控制杂散电流产生 ①增加走形轨的长度,减小钢轨的电阻;各钢轨之间应有畅通的电气连接以保证低阻值的回流路径;缩短变电所之间的距离,采用双边供电。 ②增加轨道对地的过渡电阻;在车辆段的检修与停车库中,每一条线路的走形轨均应使用绝缘接头与车场线路的走形轨相隔离;增加埋地金属管线的阻值。 (2) 排——对杂散电流的收集 ①将整体道床和浮制板道床按一定要求焊接,作为主要杂散电流收集网。

福州大学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程控放大器设计 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1111111 学号:1111111 指导老师:杨 设计时间:2015年6月24日~26日 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一、摘要及其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4) 三、方案论证及设计方案 (5) 四、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选择和参数计算 (8) 五、总体电路图,电路的工作原理 (10) 六、组装与调试,波形电路实际图及数据 (12) 七、所用元器件及其介绍 (16) 八、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18)

一、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与实验,了解实现程控放大器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设计方案与设计理念,扩展设计思路与视野。程控放大器的组成结构:1.利用3个运放OP07构成的耳机放大电路;2.芯片CD4051八位的选择器通过片选端的控制调节R1电阻值的大小,从而改变放大倍数。实现最大放大60db的目的。 A summary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design is to design and experiment,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 of program control amplifi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sign scheme and design concept, to expand the design idea and the visual field. The structure of programmable amplifier: 1. The three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07 constitute the headset amplifier circuit; chip CD4051 eight selector through the chip selection terminal control regulating resistor R1 value of size, thus changing the magnification.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maximum amplification of 60db.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终极版)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404 姓名:张勇 学号:201209927 指导教师:王思华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7月17日

1.某轧钢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1.1设计依据 1.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52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5h。该厂除冶炼车间、制坯车间和热轧车间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l所示。 2.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6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该电源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24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的馈电变电站)距离本厂约5km。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600MV A。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5s。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40km,联络线电缆线路总长度为15km。 3.气象资料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40℃,年平均气温为25℃,年最低气温为-3℃,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6℃,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9℃,年最热月地下0.8m处平均温度为25℃。当地主导风向为东风,年雷暴日数为25。 4.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300m,地层以砂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2m 。 5.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20元/kV A,动力电费为0.3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0.4元/kW·h。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表1 轧钢厂负荷统计资料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立方根运算电路 专业班级: 10电气技术教育 学生姓名:李俊 学号:100805006 指导教师:刘玲丽老师 设计时间: 2011.12.15

立方根运算电路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用模拟乘法器设计一个立方根运算电路; 2、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 (±12ⅴ)。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 12V),为运算电路提供偏置电源。实验分为两个测试部分,为直流电源电路和功能电路的测试。直流电源整流部分要求采用桥式整流电路设计,输出端直流电压分别为+12ⅴ和-12ⅴ,功能部分要求用模拟乘法器设计一个立方根运算电路。 方案一:分别用1个Ua741实现对数运算电路,指数运算电路和集成运放电路;再用四个Ua741接成一个乘法器,将对数运算电路,指数运算电路和乘法器接成一个N次幂运算电路;最后将N次幂运算电路作为集成运放的反向通路,就可以实现立方根运算电路。 缺点:开关线路太多,易产生接触电阻,增大误差。此运算电路结构复 杂,所需元器件多,制作难度大,成本较高。并且由于用同一个信号源且所用频率不一样,因此难以调节。 电路图如下

图6 图7 令 () 2 1 3 2K k k+ = ,y x v v=1=a,得 2 1 x o v v= 可得:对数运算电路如图所示:

R T I R U R R 31520U n 1 u I ????? ?+= 指数运算电路如图所示: R I S T 1u u 0 e -u = 图8 方案二:用两个ID6332接成一个三次方电路,然后用一片Ua741接一个集成运算电路,再将三次方电路作为结成运放的反馈通路,就可以实现立方根运算电路。 优点:只需用到三个芯片,电路简单,相对误差较小。 流程图如下: 电路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