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会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电离平衡状态,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知衡识回顾卜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第一课时1. 回忆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介绍的电解质、非电解质。

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2. 电解质都能导电吗?3. 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导电?请大家根据所学,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Q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S0 2、NH、NazQ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小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电离特点溶液中存在微粒实例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一、强弱电解质1.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除了浓度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2. [实验]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和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1mol/LHCI1moI/LCH s COOH与镁条反应现象溶液的pH值注意: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在实验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3. [结论]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其溶液中的的H浓度_______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电离程度 _______________ 。

4. [归纳]⑴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物质类别电离特点溶液中存在微粒实例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r、HI、HCIO 4强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盐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CI、BaSO4弱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氟酸、次氯酸等弱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等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水讨论: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有区别,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如何加以区分?5. 电离方程式:⑴完全电离,符号选用“ =”:HCI = H ++CI- Ba(OH) 2 = Ba 2++2OH部分电离,符号选用“=^”: CHCOOQ^CHCOOM NH3 • H2^=^N H++OH⑵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完成,以第一步为主:H2SO^^H+HSO HSO —- H +SC32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完成:Fe ( OH 3弓^ Fe3++3OH酸式盐在熔融状态和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熔融状态:NaHCQ =Na++HCO NaHSO 4 =Na++HSO在水溶液中:NaHCQ =Na +HCO HCO 3-=^H+CO-NaHSO=Na++l4+SO2-6. [问题讨论]:①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小,是否正确?为什么?试举例说明?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无关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下列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强电解质,为弱电解质。

3.1.2弱电解质的电离——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

3.1.2弱电解质的电离——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

丹凤中学2019届化学学科 导学案总计:900 编写人:王荣 审核人:王银伸 N0:2019HXX4—016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会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2、会说出电离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意义。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写出下列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 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3COONH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酸根不能完全电离N aHC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H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NaHSO 4(水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SO 4(熔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①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CH 3CO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 2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3P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4【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可以借助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定性对比、定量分析,说明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通过理论指导加实验验证方法,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是对必修一电解质概念的再分类。

在设计教学时可以用分类思想来指导学生进入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材编写内容知识的逻辑性较强。

同时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化学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模块时我们引入了分类思想来分析物质之间的联系,在此可以运用分类思想来指导学生分析强弱电解质和其他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另外,学生在第二章已经学习过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所以一旦认识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着可逆过程,那么很自然就会运用化学平衡理论产生对电离平衡的分析。

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会写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四、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1 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弱电解质的电离word学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弱电解质的电离word学案

导学案:第三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等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稳和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稳的阻碍。

4、了解电离平稳常数的意义。

【利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讲义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讨论10分钟,师生探讨、学生展现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并进行当堂检测。

带※的C级学生可不做。

基础自学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依照化合物在里或状态下可否导电,可把化合物分为和。

电解质:在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融化状态下均的化合物。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属于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都属于非电解质。

(3)电解质必需是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然不是电解质。

如CO2的水溶液导电,电解质是H2CO3。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依照电解质在里电离程度的大小,可把电解质分为和。

能够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只能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3、导电性的比较(1)金属导电:自由电子特点:随温度升高导电性慢慢(2)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的离子特点:①随温度升高导电性慢慢。

②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

(3)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态(液态)都;水溶液中由该物质的溶解度决定。

注意:即便难溶物溶于水的部份也是完全电离的。

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态(液态)都;水溶液中由该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决定。

练习1.H3PO4、NH3、KOH 、C2H5OH、熔融的NaCl、KNO3溶液、CuSO4晶体、盐酸、氨水、铜丝、醋酸、氧化铝、食用油、纯碱、SO2、H2CO3、蔗糖、HCl①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有:③属于强电解质的有:④属于弱电解质的有: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稳一、概念:在必然条件下(如,),当弱电解质分子的速度与的相等时,电离的进程就达到了平稳状态,即电离平稳。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并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 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 的关键。

[学生分析]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 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 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从结构和组成上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2.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和移动的结果比较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 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试剂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投影]⒈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⒉练习:下列物质中 Cu 、NaCl 固体、NaOH 固体、K2SO4 溶液、CO2、蔗糖、 NaCl 溶液、H2O 、酒精。

_______________ 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⒊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 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讲叙]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 是否有区别?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清楚了。

高中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教学设计本章引言开门见山地指明了即将进一步研究的知识范围——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并简要揭示了应用这类反应的广泛领域,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感受到天地之间的生态平衡、自然奇观、矿产资源以及许多现代科技的应用都与离子的存在、迁移和物质间的转化有着密切联系。

使学生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而离子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思路、完善知识体系是有帮助的。

从具体知识结构来看,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联系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纽带。

因此,本节知识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本节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建议如下:1.新课导入。

可以依据引言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画面展示自然奇观和科技时事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说地球上广阔的水域是离子反应广泛存在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说离子反应是了解生命过程的基础,以及研究离子反应在现代化工生产和环保建设中有何意义。

2.【实验3-1】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是本课的基本要求,实验中应强调以下知识点:(1)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3)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c(H+)的大小,通过对溶液pH的测定也能证实这一点;(4)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向他们说明pH的实际意义是指溶液中c(H+)的负对数,以利于学生对盐酸中HCl的完全电离有更为确切的理解。

高中化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典型例题【例1】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氢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分析】溶液能否导电,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离子存在;导电性强弱则由离子浓度大小决定。

A选项:盐酸滴入食盐溶液,不发生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B 选项:H2S+2NaOH==Na2S+2H2O,对NaOH溶液而言,发生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灯泡不会变暗;C选项:发生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恰好发生如上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继续滴加H2SO4,H2SO4过量,溶液中H+、SO4+离子增多;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中溶质由弱电解质变为强电解质,导电性显著增强。

【答案】C【例2】下列各项中可说明HAc是否是弱电解质的是()A. 0.1mol·L-1HAc的pHB. 相同温度下,醋酸与强酸溶液的导电性比较C.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时,消耗金属的量D. pH=4的醋酸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解析]A选项测出的pH>1,说明HAc未完全电离,即HAc是弱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溶液浓度有关,故B不正确。

C选项中两酸放出的H2相等,所以无法比较。

D选项反应后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溶液中有未电离的HAc分子,即HAc是弱电解质。

[答案]AD【例3】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是:凡能给出质子(即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此观点,下列微粒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①H2O ②CO32-③Al3+④CH3COOH ⑤NH4+⑥HCO3-A.②③ B.①⑥ C.④⑥ D.⑤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自学能力。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一、教学内容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1、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四、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用品试管(10mL 4只)、砂纸、胶头滴管、玻璃棒、pH试纸(广泛)、镁条、盐酸(0.1mol/L)、醋酸(0.1mol/L)、硼酸溶液(饱和)、Na2CO3溶液。

七、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3/4被水覆盖,所以我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最广泛的溶剂,在初三化学学习时就知道——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很快;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今天开始我们将以化学平衡理论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

[板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回忆]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答]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①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②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④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

[投影]2、练习:以下是12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⑴Cu;⑵NaCl;⑶NaHSO4;⑷SO3;⑸H2SO4;⑹C2H5OH;⑺CaCO3;⑻BaSO4;⑼Cu(OH)2;⑽Fe(OH)3;⑾NaOH;⑿NH3·H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定位] 1.能准确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会描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会分析电离平衡的移动。

3.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反应平衡:对于反应2HI(g)H2(g)+I2(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H2)·c(I2)/c2(HI)。

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此反应平衡的移动及平衡常数的影响:(1)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平衡常数K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通入氢气,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K不变。

(3)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常数K不变。

2.化合物按照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3)酸、碱、盐、氧化物都是电解质(×)(4)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探究点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定两种酸溶液的pH。

填写下表:[(1)分类依据: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全部电离,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和盐。

(3)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和水。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强电解质熔化时都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强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强电解质弱答案 D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根本依据是看电解质在水中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溶解度、浓度大小及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无关。

强极性的共价化合物如HCl也是强电解质,A错误;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B错误;有些强电解质熔化时不能电离,如H2SO4等,C错误;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所带的电荷浓度有关,D正确。

探究点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都是可逆过程。

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它的电离方程式是CH3COOH H++CH3COO-,在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粒子有H+、CH3COO-、CH3COOH。

2.右图是醋酸溶于水时,电离过程中,醋酸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离子结合成醋酸分子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v a表示醋酸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v b表示离子结合成醋酸分子的速率。

(2)在时间由t0到t1过程中,v a的变化是不断减小,v b的变化是不断增大。

(3)当时间达t1后,v a与v b的关系是v a=v b≠0,此时醋酸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3.(1)分析醋酸电离过程中,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变化,填写下表:粒子浓度c(H+) c(CH3COO-) c(CH3COOH) 醋酸初溶于水接近于0 接近于0 最大达到电离平衡前增大增大减小达到电离平衡时不变不变不变(2)若将等体积、等浓度的CH3COONa溶液、盐酸混合,其过程中c(H+)变化是混合初最大,然后减小,达平衡时不变,c(CH3COO-)变化是混合初最大,然后减小,达平衡时不变,c(CH3COOH)变化是混合初接近于0,然后增大,达平衡时不变。

4.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分析改变下列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c(H+) c(CH3COO-)向升高温度向右移动增大增大加H2O 向右移动减小减小加盐酸向左移动增大减小加少量NaOH(s) 向右移动减小增大加少量CH3COONa向左移动减小增大(s)[归纳总结]1.电离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动、等、定、变、逆。

3.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1)温度:由于电离过程吸热,升温,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温,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它的电离程度就越大。

(3)其他因素: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物质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表示。

如NH3·H2O的电离方程式是NH3·H2O NH+4+OH-。

(2)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逐步减弱,可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

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是H2CO3H++HCO-3,HCO-3H++CO2-3。

(3)多元弱碱的电离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是一般按一步电离的形式书写。

如Fe(OH)3的电离方程式是Fe(OH)3Fe3++3OH-。

[活学活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溶液中有CH3COOH、CH3COO-和H+即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B.根据溶液中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即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C.当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NH3·H2O、NH+4和OH-的浓度相等D.H2CO3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弱答案 D解析该题考查了电离平衡的判断及其特点。

溶液中除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外,还存在电解质分子,能证明该电解质是弱电解质,但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A 错误;根据CH3COOH CH3COO-+H+知即使CH3COOH未达平衡状态,CH3COO-和H+的浓度也相等,B错误;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NH3·H2O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绝大多数以NH3·H2O的形式存在,C错误;H2CO3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依次减小,D正确。

探究点三电离平衡常数1.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类似,请你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推断写出弱电解质ABA++B-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的表达式K=c(A+)·c(B-)c(AB)。

2.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用K a表示,一元弱碱的电离常数用K b表示。

CH3COOH的电离常数的表达式是K a=c(CH3COO-)·c(H+)c(CH3COOH),NH3·H2O的电离常数的表达式是K b=c(NH+4)·c(OH-) c(NH3·H2O)。

[归纳总结](1)电离常数的定义:指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 表示。

电离常数与浓度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由于电离是吸热的,所以电离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电离常数的意义: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 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即表示该电解质越强。

所以从K a 或K b 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

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a1_≫K a2≫K a3,所以其酸性主要决定于第一步电离。

[活学活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 .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 .K a 大的酸溶液中c (H +)一定比K a 小的酸溶液中的c (H +)大D .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c (H +)·c (CO 2-3)c (H 2CO 3)答案 B解析 电离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所以A 项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故B 项正确;酸中c (H +)既跟酸的电离常数有关,也跟酸的浓度有关,所以C 项错误;碳酸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1=c (H +)·c (HCO -3)c (H 2CO 3),第二步电离常数为K 2=c (H +)·c (CO 2-3)c (HCO -3),故D 项错误。

4.在25 ℃时,相同浓度的HF、CH3COOH和HCN(氢氰酸)溶液,它们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是7.2×10-4、1.8×10-5、4.9×10-10,其中,氢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未电离的溶质分子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

答案HF HCN解析一定温度下,当溶液的浓度一定时,c(H+)随电离常数的增大而增大。

题中K(HF)>K(CH3COOH)>K(HCN),故氢离子浓度HF溶液最大,余下的未电离的HF分子最少,而HCN溶液中未电离的HCN分子浓度最大。

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2H++S2-B.NaHCO3Na++H++CO2-3C.NaCl===Na++Cl-D.CH3COOH===CH3COO-+H+答案 C解析H2S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应分步写出,所以A不正确;NaHCO3为弱酸酸式盐,其中HCO-3不能拆分为离子形式,只能写成NaHCO3===Na++HCO-3,B项错误;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中“===”应改为“”,D项错误。

2.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B解析A项加入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B项加入NaOH,与H+反应,c(H+)变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项加入HCl时c(H+)变大,平衡向其减小的方向(也就是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最终c(H+)比未加HCl前还是要大;D项加入CH3COONa,c(CH3COO-)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H2O③HCl④CH3COONa(固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由题意可知,要使反应速率减小,而不改变生成的H2的量,则要求c(H+)减小,而n(H+)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加水或加CH3COO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