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儿童溺水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2023年溺水全国报告

2023年溺水全国报告概述2023年是中国溺水问题严重的一年。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本文将对2023年全国溺水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唤起公众对溺水问题的重视,提醒大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数据统计根据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发生溺水事故17504起,致使30456人死亡,54132人受伤,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
其中,男性占溺水死亡人数的70%,女性占30%,年龄较小的儿童和青少年是溺水事故的高危人群。
影响因素分析以下是导致2023年全国溺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安全意识不足:很多人对水上活动的风险并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正确的自救和救助知识。
2.监管不严:某些游泳池、河流和湖泊等公共场所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
3.水上教育不足:学校和社会对于水上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关的课程和培训机会。
4.流行文化推动:一些流行文化作品中宣扬冲浪、游泳等水上活动,但忽略了水上安全问题,导致一些人不顾自身安全风险。
预防措施针对2023年全国溺水事故的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1.提高公众的水上安全意识,加强水上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推广正确的自救和救助方法,以及应对急救情况的技能培训。
2.加强公共场所的水上安全监管,加大对游泳池、河流和湖泊等场所的巡查力度,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善和运行正常。
3.在学校和社会中加强水上安全教育,将水上安全知识纳入课程,推广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公众的水上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对流行文化的引导,鼓励流行文化作品中宣传正确的水上安全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水上活动的风险,不盲目模仿。
总结2023年全国溺水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溺水风险的存在和严重性。
通过加强宣传普及、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教育培训等措施,我们有信心能够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学生溺水事件总结报告书

学生溺水事件总结报告书事件背景日期:XX年XX月XX日地点:XX市XX区XX学校XX游泳池参与人员:XX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事件概述XX年XX月XX日,我校举行了一次户外运动活动,其中包括了学生的游泳训练。
不幸的是,在游泳训练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学生溺水事件,给学校以及家长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伤痛。
经过调查,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监护不到位:一些老师和家长未能充分履行监护责任,对学生的安全进行充分考虑,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溺水并提供及时救援。
2. 教职员工不够专业:部分负责监管的教职员工在水上救援技能方面欠缺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迅速有效地处理溺水事件。
3. 游泳池管理不善:游泳池的管理不够严格,监测设备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学生溺水的危险迹象。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和教育。
教训与启示提高监护意识首先,我们需要增强教职员工和家长的监护意识,以学生的安全为首要任务,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守则。
所有参与游泳训练的学生必须通过合格的游泳能力测试,且必须由专业教师或合格救生员进行监护。
家长也应参与其中,积极了解和配合学校的安全措施,确保自己的子女安全。
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水上安全知识和救援技能。
所有负责水上救援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书和经验,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演练,以保持状态和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完善设备与管理另外,学校应完善游泳池的管理和监测设备。
安装一套先进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水质和水深,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快速报警。
并配备一套完整的救生设备,确保在发生溺水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强化安全宣传与教育最后,学校和家长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宣传与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他们认识水的危险性,学习基本的自救技能,并在家庭中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
防溺水汇报材料

防溺水汇报材料
引言概述:
溺水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事故,尤其是在夏季游泳季节,溺水事故频发。
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防溺水的相关材料和措施。
一、溺水事故的危害
1.1 溺水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1.2 溺水事故容易造成家庭和社会的伤痛
1.3 溺水事故会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带来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二、防溺水的重要性
2.1 加强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
2.2 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2.3 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游泳场所的安全
三、防溺水的材料和措施
3.1 游泳救生设备:救生圈、救生衣等
3.2 预防溺水知识宣传资料:海报、宣传册等
3.3 应急处理手册:包括溺水急救方法、报警流程等
四、防溺水的培训和演练
4.1 定期组织防溺水培训课程
4.2 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3 建立防溺水志愿者队伍,加强监督和救援力量
五、加强社会合作,共同防范溺水事故
5.1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防溺水工作
5.2 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溺水预防教育
5.3 建立溺水事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和救援资源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和材料的使用,我们可以有效提高防溺水的能力和水平,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希望广大单位和个人能够重视防溺水工作,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安全的游泳环境。
关于防溺水的调查报告

关于防溺水的调查报告防溺水调查报告引言:溺水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溺水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防溺水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防范溺水事故。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我们在社区、学校和公共场所等地点进行了问卷发放,并通过线上渠道扩大了调查范围。
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地区的受访者。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缺乏基本的水安全意识: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对于水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对溺水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缺乏了解。
这种缺乏基础知识的情况给溺水事故埋下了隐患。
2. 低龄儿童溺水风险高:调查发现,儿童是溺水事故的高发群体。
其中,5岁以下儿童是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年龄段。
这一结果提醒家长和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的水安全教育。
3. 游泳技能差异较大: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访者没有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这使得他们在水中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
游泳技能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水安全的认知和预防能力。
4. 监护责任缺失: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儿童的监护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家长在公共场所对孩子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容易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防范溺水事故:1. 加强水安全教育:政府、学校和社区应当加大力度,推广水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水安全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特别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要加强水安全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 提高游泳技能: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我们建议人们尽早学习和掌握游泳技能。
对于那些没有学会游泳的人群,可以通过参加游泳培训课程或找专业教练学习,提高自身在水中的安全性。
3. 家长加强监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儿童水安全中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
防溺水安全排查情况汇报

防溺水安全排查情况汇报近年来,溺水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做好防溺水安全排查工作,我们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各个地区的水域进行了全面排查。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水域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没有设置警示标识、缺乏安全设施等问题。
这为溺水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水域周边存在着环境脏乱、人员聚集等情况,增加了溺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对各类水域的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水域管理存在着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水域管理单位缺乏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救援设备,对于突发溺水事故的处理能力较弱。
这给溺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次,我们对溺水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历年溺水事故的案例进行梳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溺水事故是由于游泳者不懂水性、不懂自救、不懂救援的缘故造成的。
此外,一些事故也与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到位、不负责任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都为溺水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最后,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水域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游泳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同时,我们也建议水域管理单位加强人员培训和救援设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游泳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防溺水安全排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继续关注和跟踪相关情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溺水安全排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溺亡事件情况汇报范文

溺亡事件情况汇报范文
近期,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溺亡事件。
根据相关部门的初步调查和了解,我将就此事件的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及时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了解,该溺亡事件发生在某个游泳池。
当时,一名年轻人在游泳时突然发生意外,最终导致溺亡。
事发当时,游泳池内并无其他游客,而工作人员也没有及时发现该名游客的异常情况,导致救援不及时,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不得不对游泳池的安全管理提出质疑。
首先,游泳池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备,包括救生设备、安全警示牌等是否到位。
其次,游泳池的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救援能力和紧急处理经验。
最后,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管理漏洞。
针对此次事件,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应加强对游泳池安全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其次,应加强对游泳池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救援能力的提升,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情况。
最后,应完善游泳池的安全
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游客的安全警示和管理。
总的来说,此次溺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对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在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类似悲剧。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生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游泳,是广大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一、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
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
儿童伤害死亡只是伤害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位死亡者背后,还有着上百儿童因此而终身致残。
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
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二、游泳安全要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域、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
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4、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三、溺水的急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防溺水督查后汇报材料

防溺水督查后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经过防溺水督查,我根据实地勘察和了解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汇报重点
1. 防溺水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 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防溺水设施的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3. 防溺水教育和宣传情况;
4. 目前的防溺水工作成效。
二、防溺水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1. 对于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区域,均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并配备有救生设备;
2. 各单位已组织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防溺水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应急演练;
3. 部分学校和单位已与相关水域进行了合作,加强对水域的管理,并配备了专门的救生人员;
4. 一些社区和学校已经建立了防溺水值班制度,保障了防溺水工作的持续推进。
三、防溺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 部分社区和学校的游泳池、水塘等水域的警示标识并不明显,容易给人带来安全隐患;
2. 个别学校和社区的游泳池、水池等防溺水设施未能得到及时维护,出现了漏水、破损等问题;
3. 一些学校和社区对于水域的周边环境清理不及时,存在积水、杂草等隐患;
4. 部分单位在防溺水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防溺水工作中,应加强对防溺水安全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加强警示标识的设置和救生设施的配备;需要加强防溺水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各相关单位需要加大对防溺水设施和水域管理的投入,保障防溺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为我的汇报,请领导批示。
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儿童溺水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43.1/10万,明显高于城市(6.0/10万)。
2001-2005年厦门1~14岁儿童因溺水死亡67人,其中91%为农村儿童,农村和城市儿童溺水死亡率分别为9.5/10万和1.21/10万。
不同年龄组人群溺水地点有所不同,1~4岁主要发生在室内脸盆、水缸及浴池,5~9岁主要发生在水渠、池塘和水库,10岁以上主要是池塘、湖泊和江河中。
溺水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多发生于4~9月、雨季和较炎热季节,7月为高峰。
这与雨季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平面较高和在炎热季节水上活动较多有关。
在我国浙江、广西等南方地区,由于雨季和炎热天气时间持续较长,秋季溺水也较多发。
溺水多发生在白天,在厦门市溺水死亡的1~14岁农村儿童中,有62.7%发生于下午1~6时,广西同年龄组儿童溺水死亡高峰为上午11时到下午3时。
我国尚缺乏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发生、残疾和疾病负担等情况的数据,仅有一些区域性的数据。
据江西省2005年调查显示,1~17岁儿童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为26.4/10万,高的年龄段为1~4岁组81.4/10万,5~9 岁、10~14岁组分别为17.8/10万、10.5/10万;儿童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同样也存在男性(47.9/10万)高于女性(22.0/10万)、农村(43.1/10万)高于城市(6.0/10万)的现象。
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对北京、上海、广州儿童医院2000-2004年住院病例调查显示,就诊的儿童溺水者中36%死亡,51%未痊愈。
儿童溺水平均住院时间为9.3天,平均花费为5614元。
因此,非致死性溺水造成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
篇二:全国溺水事故数据统计令人震惊全国溺水事故数据统计令人震惊1.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成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据统计,1991年我国1岁至4岁儿童因溺水死亡的比例,为34.2/10万,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有40多人溺水而亡)。
2.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成为中小学生最大死亡杀手(据2006年9月13日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2006年1月1日至9月11日,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共发生事故、事件110起,造成学生死亡188人,受伤1266人,其中溺水和交通事故死亡分别占死亡人数的43.59和30.26,居第一、二位)。
3.儿童安全数据显示每年近3万儿童死于溺水(据2007年6月6日的《信息时报》报道,暑假正成为儿童意外死亡的高发期,中国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每年有5万多名儿童、平均每天有近150名0~14岁的儿童因意外死亡而失去生命,其中溺水身亡儿童占60之多。
仅2007年度,全国溺水死亡总人数大约11.7万人)。
5月5日上午,临海市江南街道2名儿童(均为男,12岁,小溪小学6年级学生)在小溪村石桥头溪边玩耍时溺水,一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现生命体征平稳,住院观察。
5月5日下午,天台县洪畴镇洪畴中学初三学生林某(男,16岁)与同学项某某一起到洪畴镇湖塘岗头水塘游泳,林某不慎溺水。
项某某马上呼救,周边群众赶到将林某打捞施救上岸时,发现其已死亡。
5月5日下午,温岭市泽国镇小学一年级学生周某(女,8岁,椒江人)与新贝幼儿园幼儿查某(女,7岁,安徽人)在丹山村一池塘边玩耍时不慎落水,两人经抢救无效均死亡。
5月6日上午,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老洲乡太阳岛附近长江水域发生一起高校学生群体性溺水事件,已造成5人死亡。
10时50分左右,有10名当地高校学生在老洲乡太阳岛附近的长江水域玩耍,其中7人下水发生溺水事故,2人获救,其余5人不幸溺亡。
据了解,遇难的5人中有2名男生、3名女生,4名遇难者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另一名就读于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5月9日下午4时许,在濠江区滨海街道钱塘村外一池塘,林某鑫(男,10岁)和林某豪(男,11岁)在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
5月10日12时许,张某(男,14岁,四川省人,新华文武学校学生)到潮阳区旷园西门水库游泳时溺水身亡,尸体于11日晚6时许被打捞上岸。
5月12日,同一天,开平百合、台山汶村就有3名学生溺水身亡。
刚刚进入5月,学生溺水身亡的不幸就接连发生,也给学校、社会和家长敲响了警钟。
5月14日中午。
滑县高平镇。
一名小学生跳入水中捞皮球不见踪影,另一名学生跳入水中捞人,两人均不幸身亡。
5月16日下午。
民权县城关镇。
7名小学生在鱼塘划船时翻船,4人溺水身亡。
5月16日17时50分许,儋州市突降暴雨,位于那大镇交通北路大宝水泥厂附近的一水潭被暴雨冲毁塌方,三名学生被埋压,由于溺水时间长,虽经消防支队全力营救,但三名学生还是在水中不幸身亡。
17日晚上9:40分,市教育局党委召开班子会议,决定免去陈业虎那大中心校校长职务。
目前,善后安抚工作正在进行,学校分别给三名死者家属各一万元慰问金,死者家属答应18日上午将死者入土为安,其事故责任待情况调查清楚后协商解决。
5月20日上午。
鹿邑县某镇。
13岁的七年级女生小兰坐在河道的水泥堤岸上洗脚时,不慎落水而亡。
5月24日早晨7:40左右,由于连日降雨,御临河水上涨,渝北区统景镇1名村民和4名小孩在老街水巷子涉水过人行小桥时不慎落入河中,1名小孩获救,1名村民和3名小孩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渝北区领导、有关部门、镇迅速赶赴现场处臵,全力救治受伤小孩,目前善后工作正有序进行。
5月26日下午,临浦镇高田陈村河边有一件小孩衣服,河面还上还漂着小孩子的一双拖鞋。
家里人找不到小孩,怀疑溺水报警。
结果确实如此!真是太可惜了!5月27日下午,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季店乡5名小学生溺水身亡惨痛事件,教训深刻。
马上进入暑假,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游泳成为孩子们的消暑好办法。
但溺水已经成为导致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5月29日18时18分,永兴镇8名小孩到附近河中洗澡玩耍,结果发生意外,其中一名小孩不幸溺水身亡。
随后,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小孩的尸体被打捞上岸。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告家长书1、加强对孩子看护人的安全教育,在浴缸、游泳池、水池、沟渠、粪坑或其他开放性水域时要看管好孩子,看护人的视线不离开孩子,以防发生意外。
2、洗浴后要及时清空浴池里的水,浴池放水的开关要位于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3、如果家里有游泳池,须将游泳池用栅栏围起或与房子隔开,同时,为游泳池安装安全设备如泳池安全警报等。
4、当孩子过了四岁后,可教孩子游泳,因为孩子学游泳比其他人要更快。
疾病或残疾的儿童可以适当晚些。
5、看护人应该学会必要的急救技术,同时记住急救中心电话。
6、教孩子游泳及游泳规则,父母和孩子应该知道自然水域游泳安全知识;7、告诉儿童不要在没有成人看管下单独游泳。
8、乘船或捕鱼时,儿童均应配带救生设备。
9、跳水或潜水容易导致溺水发生,带孩子游泳时父母应该注意水域深浅,并教会孩子用脚试水深浅;10、冬季应避免孩子在冰上步行、滑冰或在薄冰上骑车;11、孩子游泳或洗浴时应有成人陪同。
12、父母和其他照看人员在浴缸、游泳池、水池、沟渠、粪坑或其他开放性水域边时要监管好孩子,父母或照看人员的视线不要离开孩子,以防发生意外。
在新西兰有法律规定,儿童游泳须由16岁以上人员看护,并且是积极看护,即永远不让孩子离开看护者的视线范围。
13、当你离开游泳池和浴缸时,你都要带你的孩子离开。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他们单独行动!14、父母不要单独不婴儿或儿童留在家里。
篇三:儿童溺水相关危险因素儿童溺水相关危险因素儿童发生溺水的因素复杂,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儿童本身的因素、家庭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表1用Haddon矩阵从儿童自身因素、作用物、物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儿童溺水前、溺水时和溺水后的危险因素。
表1 儿童溺水危险因素Haddon矩阵因素阶段儿童自身因素作用物物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溺水前发育水平;缺乏应对危险的性别;水上安全设备缺乏水的危险性知识;好奇;冒险;水中嬉戏、捉鱼、酗酒等高危行为;乘坐水上交通工具缺乏隔离水域缺乏监管和看护;兄的屏障;不熟姐看护;悉的环境;父母无职业或无文家庭人口多;缺没有安全的游化;乏水安全指导和社泳设施区警示溺水时缺乏游泳技术;未穿救生衣等漂浮器具;施救者不会游泳;高估自己的游泳能力;单独游泳;体力不支;遇险时慌乱;缺乏紧急呼救或知识深水;江河水湍流;水下深度的变缺乏将危险降至低的信息和资源;呼叫水中寒冷;大浪化;缺乏帮助逃生120急救系统的通讯或基础设施不足;的设施船上缺乏救生衣;缺乏救生员溺水后获救延迟;看护人不受害者被水流冲离交通不便妨碍缺乏急救设备;知所措;没有用电话岸边或手机呼救救护车救治急救和治疗技术不熟练;护理不周;医院内护理和康复服务不到位;受害者及家庭几乎得不到社区支持(一)儿童自身和监管因素1.年龄与发育水平儿童年龄或身心发育水平与溺水的发生密切相关。
国内外大部分数据均表明,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率高,其次为青春期儿童。
1~4岁儿童溺水高发,原因与此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进程有关,学会走路后的幼童,独立性不断增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好动好跑,爱玩水;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同时,由于幼儿的能力有限,缺乏知识和经验,缺乏识别和躲避风险的能力,常常因成人疏于监护而发生溺水。
青春期儿童富于尝试和冒险、独立性增强,与开放性水体接触机会增多,增加了溺水事故发生的风险。
2.性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溺水的发生和死亡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数据表明,1岁以后各年龄段男童溺水危险性均明显高于女童,以15~19岁组差异明显,男童溺水死亡率是女童的2.4倍。
我国2005 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也表明男童溺水死亡率为女童的2.2倍。
江西省2005年儿童伤害调查显示,溺水死亡率男女之比为2.18∶1,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男女之比为1.06∶1。
这可能与男童较女童生性好动,活动范围广,有更多的机会在水中或水边戏水、游泳有关。
3.高危行为和同伴影响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男生存在溺水高危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过去1年曾有溺水伤害的发生、无成人陪同曾到非安全游泳区游泳、曾单独去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曾在池塘或游泳池里/周围与同伴打闹、曾在不知深浅的开放性水域跳水或潜水。
青春期少年儿童独立性增强,有好奇、冒险心理,经常在课余和假期与同学结伴去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体边玩耍或游泳,没有意识到水体的危险性,对自己的游泳能力也没有足够认识,迫于同伴压力或喜欢尝试冒险而发生意外。
如案例1。
4.游泳能力一些数据表明,游泳能力与溺水发生有关。
如在孟加拉国发生溺水的4~17 岁儿童中,有93%溺水儿童不会游泳,在我国广西农村溺死儿童中,有88.72%儿童不会游泳,厦门溺水儿童也有80.6%不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