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礼运原文
礼运原文及翻译

礼运原文及翻译礼运本篇是战国末年或秦汉时期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运”的含义是说如果天下都依礼而行,就会天下太平,世界达到大同。
本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社会历史的发展,礼的起源、基本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表达了儒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对礼仪的看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大同世界的论点,这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论述,同时代表了孔子和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也就是中国文化中对于理想政治的最为人所知的论述。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从前在鲁国孔子参加蜡祭。
蜡祭结束之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禁一声长叹。
孔子感叹现如今的鲁国。
言偃在他身边问道:“夫子为何长叹?”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能赶上,我心之所向之。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选取贤能的人和有能力的人来治理国家,人与人之间言而有信,和睦相处。
因此人们不只将自己的亲人看作亲人,不仅仅将自己女儿当作女儿,让老年人可以颐养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让年幼的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都有自己的丈夫。
人们不愿将财物花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但是也并非要藏在自己家中。
人们担心无处使,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所以,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烧杀抢掠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因此住宅的大门无须关闭。
这样的社会就叫大同世界。
”详细翻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礼记·礼运》

《禮記·禮運》原文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爲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語言要點1. 通假字:選賢與能-舉(舉)矜寡孤獨-鰥脩睦-修2. 古今字:勇知-智在埶者-勢3. 異體字:賔-賓(賓)出遊-遊4. 破音字:與於蜡賔出遊於觀之上幼有所長男有分貨惡力惡爲己其選5. 詞類活用:親其親子其子正君臣篤父子睦兄弟和夫婦賢勇知著其義著有過刑仁6. 詞序:何歎未之逮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7. 雙賓語:8. 非支式:外戶9. 被動式:10. 實詞、片語:大同小康貨力爲己大人世及有所終(有得以善終的條件)有所用(有被任用的機會)有所長(有得以成長的措施)有所養(有供給的生活資料)11. 虛詞:謀用是作兵由此起由此其選也〔如有不由此者〕12. 省略:以〔之〕正以〔之〕篤以〔之〕睦以〔之〕和以〔之〕設以〔之〕立以〔之〕賢以〔之〕功以〔之〕著(以之)著有過()示民有常衆以〔之〕爲殃以〔之〕考譯文從前仲尼參加到蠟祭(古代國君年終祭祀)陪祭者的行列裏邊,事情完畢之後,來到宗廟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上遊覽,很感慨地歎息。
《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孔子《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选出真正贤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实和睦。
道心不退,精进不懈,所以人們不单只亲愛自己之亲人;
不只愛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使老年人退休后,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劳終生;
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闲;
幼年人有所教养,而不放荡成性。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有适当的工作,女子有很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费,且也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虽然各尽其职各尽其力,卻不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阴谋诡诈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窃,乱贼暴徒永远绝迹。
因此外出或夜晚,门戶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人间净土。
礼记礼运篇原文与解析

礼记礼运篇原文与解析礼运篇,是《礼记》中的一篇经典篇章,对于我们理解礼仪的本质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礼记礼运篇》的原文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观点。
礼运篇原文如下:礼运篇宗射乎神祇寿生。
大射息而后室家。
射之有言:《有觐言》。
春日士饮酒:载芸而起,抇⾷咸予,非若土木之人也。
《床券言》。
治家立天下也。
《射义》礼之为言也勉。
孔子祭尝雉于朔方之司,而荐旨于秦王。
《秦义》礼之说也制情理亲爱畏敬四亲,其为言也,齐。
《月令》言者,皇祖之道也。
舜□南巡狩,自小屋出,自旦以来,心聪以动天地之德,君尙于菊水之畔。
《祀法》政教事施,百官是也。
《政次》室家者,进厚而广礼,仁之遗也。
《仁义》终则一年。
《闻一》新王之制,其致色动于天地之间者也。
⾷年寿。
《祀法》节而必亲。
《禘》貌法者,天工之变也。
言观其文,文其言也。
《王法》王邑之政,道籍其中也。
孔子春秋为王上之宴,其言夫子夷射于鲁社稷,如徐贾者,礼之遗篇。
《萧也》礼者,治也。
善治不齐不治至矣。
矧在马齊久立。
《和凝》礼运篇的解析如下:第一段:导言本段主要介绍了礼运篇的来由,指出了礼运篇对神灵祭祀、室家和射箭等方面的描述和讨论。
第二段:春日士饮酒本段记载了春日士饮酒的礼仪。
通过载芸起舞的方式,展示了士人的高雅气质,彰显了士人与庶民的区别。
第三段:治家立天下本段阐述了治家的重要性,强调了家庭的治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四段:礼之为言也勉本段描述了孔子主持祭祀仪式的情景,强调了礼仪的言传身教作用,以及孔子对于礼仪的认同和推崇。
第五段:礼之说也制情理亲爱畏敬四亲本段强调了礼仪对于制定情理、加强亲情、培养敬畏的重要性,体现了礼仪的规范和秩序。
第六段:言者,皇祖之道也本段通过描述舜巡狩的情景,阐述了言语的重要性,以及言语在祭祀仪式和仪式主持人之间的传达和交流作用。
第七段:政教事施,百官是也本段强调了政教事务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百官们在政治和教育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孔子家语之礼运》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礼运》原文孔子为鲁司寇,与于蜡。
既宾事毕,乃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吾未之逮也,而有记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
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则为己,力则为人。
大人世及以为常,城郭沟池以为固。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选,未有不谨于礼。
礼之所兴,与天地并。
如有不由礼而在位者,则以为殃。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列其鬼神,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
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非礼,周公其已衰矣。
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
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
周公摄政致太平,而与天子同是礼也。
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
”“今使祝嘏辞说,徒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醆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冕弁兵车,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为乱国。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
三年之丧,与新有婚者,期不使也。
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臣与君共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天子适诸侯,必舍其宗庙,而不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故夫礼者,君之柄,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
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
孔子家语_礼运原文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原文】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
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
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
【注释】①司寇:官名。
掌刑狱纠察等事。
②与于蜡(zh):参与蜡祭。
周代于十二月合祭百神,叫蜡。
③既:已经。
宾:陪祭者。
毕:完毕。
旧注:毕宾客之事也。
④观:宫门外阀。
旧注:观,宫外门阙,《周礼》所谓象魏也。
⑤大道之行:此指三皇五帝时,大道通行。
大道指上古五帝所遵循的社会准则。
⑥三代:指禹、汤、文武时代。
英:英才。
⑦未之逮:没赶上。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曾参与蜡祭。
宾客走了以后,他出来到楼台上观览,感慨地叹了口气。
言偃跟随在孔子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从前大道通行的时代,及夏商周三代精英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而有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
【原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①。
故人不独亲其亲②,不独子其子③。
老有所终④,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⑤,不必为人⑥。
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⑦。
【注释】①讲信修睦:讲求信用,和人们和睦相处。
②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奉自己的父母。
③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④终:指安享天年。
⑤力恶其不出于身:恶:唯恐,恐怕。
旧注:言力恶其不出于身,不以为德惠也。
⑥为人:《礼记礼运》作为己。
⑦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
【译文】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大家所公有,选举贤能的人,讲求诚信,致力友爱。
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度终生,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鳏夫、寡妇、孤儿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人们厌恶把财物浪费不用,但不必要收藏到自己家里;人们担心自己的智力体力不能得到发挥,但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因此奸诈阴谋的事不会发生,盗窃财物扰乱社会的事情不会出现。
所以家里的大门不必紧锁,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礼记》全文

螅肃芅虿袈芈膁蚈羀《礼记·礼运》全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就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与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就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就是谓小康.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就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就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就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之义.夏时之等.吾以就是观之.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就是谓承天之祜.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肴.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就是谓合莫.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就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就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祝嘏莫敢易其常古.就是谓大假.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就是谓幽国.盏斝及尸君.非礼也.就是谓僭君.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就是谓胁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就是谓乱国.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就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就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就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就是谓君臣为谑.就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无礼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就是谓疵国.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就是故夫政必本于天.肴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肴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与而后月生也.就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与.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巫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就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与.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就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就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14《礼运》助记翻译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知识与热点主题语段积累(新高中语文课标60篇)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激情晨读聚沙成塔2024届高三语文晨读14《礼运》助记、翻译、默写+“天下大同”相关作文素材【背诵助记】14.《礼运》(《礼记》)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没能赶上,但仍然对它们心向往之。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助记]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情境默写】1.《礼运》中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运》中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运》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运》中能表现人人都安居乐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
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
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
【注释】
①司寇:官名。
掌刑狱纠察等事。
②与于蜡(zh ):参与蜡祭。
周代于十二月合祭百神,叫蜡。
③既:已经。
宾:陪祭者。
毕:完毕。
旧注:毕宾客之事也。
④观:宫门外阀。
旧注:观,宫外门阙,《周礼》所谓象魏也。
⑤大道之行:此指三皇五帝时,大道通行。
大道指上古五帝所遵循的社会准则。
⑥三代:指禹、汤、文武时代。
英:英才。
⑦未之逮:没赶上。
【译文】
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曾参与蜡祭。
宾客走了以后,他出来到楼台上观览,感慨地叹了口气。
言偃跟随在孔子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从前大道通行的时代,及夏商周三代精英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而有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
【原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①。
故人不独亲其亲②,不独子其子③。
老有所终④,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⑤,不必为人⑥。
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⑦。
【注释】
①讲信修睦:讲求信用,和人们和睦相处。
②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奉自己的父母。
③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④终:指安享天年。
⑤力恶其不出于身:恶:唯恐,恐怕。
旧注:言力恶其不出于身,不以为德惠也。
⑥为人:《礼记礼运》作为己。
⑦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
【译文】
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大家所公有,选举贤能的人,讲求诚信,致力友爱。
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度终生,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鳏夫、寡妇、孤儿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人们厌恶把财物浪费不用,但不必要收藏到自己家里;人们担心自己的智力体力不能得到发挥,但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因此奸诈阴谋的事不会发生,盗窃财物扰乱社会的事情不会出现。
所以家里的大门不必紧锁,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原文】
今大道既隐①,天下为家②,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则为己,力则为人。
大人世及以为常③,城郭沟池以为固。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选④,未有不谨于礼⑤。
礼之所兴,与天地并。
如有不由礼而在位者,则以为殃⑥。
【注释】
①既隐:已经隐没衰微。
②天下为家: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
③大人:指天子诸侯。
世及:世代相传。
④由此而选:选:选拔。
旧注:言用礼义为之选也。
⑤谨于礼:谨慎地遵守礼法。
⑥殃:灾祸。
【译文】
如今大道已经衰微,天下为一个家族所私有,人们只敬爱自己的双亲,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财物想据为己有,出力也是为了自己。
天子诸侯把财物和权位世代相传已成常事,建筑城郭沟池作为防御工事。
夏禹、商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这个时代产生的,他们之中没有一人不依礼行事的。
礼制的兴起,与天地并存。
如有不遵循礼制而当权在位的,民众把他视为祸殃。
【原文】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①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列其鬼神②,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
得以礼正矣。
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
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也③。
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非礼④,周公其已衰矣⑤。
杞之郊也禹⑥,宋之郊也契⑦,是天子之事守⑧也。
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
周公摄政致太平,而与天子同是礼也。
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⑨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
【注释】
①急:急需,紧要。
②列其鬼神:参验于鬼神。
③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二人均是昏庸残暴之君。
伤:败坏,损坏。
旧注:幽厉二王者,皆伤周道也。
④郊:在郊外祭天。
禘:天子诸侯的宗庙五年祭祀一次称禘。
非礼:不合乎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