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教育即诗歌_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_王婉婷

合集下载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它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陶行知曾
说过,“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比如,当我们在家里做饭时,我们学会了耐心和细心;当我们在街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勇敢和坚强;当我们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时,我们学会了坚持和努力。

这些都是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教育,它们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深刻。

陶行知生前提倡“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课堂”,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
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力量。

因为只有在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这也正是生活即教育的体现。

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学会了尊重和礼貌,从父母的工作中学会了勤奋和坚持。

这些都是生活所赋予的最好的教育。

在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见解。

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生活所赋予的教育。

因此,生活即教育,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完善。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教育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对于陶行知来说,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素材。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应该被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待人接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技巧等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自主的过程,而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只有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也是一种鼓励人们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琐事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生活智慧,让生活成为我们的最好的老师。

只有在不断地感悟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生活即教育,这正是陶行知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①今天我要讲的是“生活即教育”。

中国从前有一个很流行的名词,我们也用得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of Life),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边有什么用意。

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

在这里,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

譬如一粒种子一样,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

从动的方面看起来,好像晓庄剧社②在舞台演戏一样。

“生活即教育”这个演讲,从前我已经讲了两套,现在重提我们的老套。

第一套就是: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

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

第二套是第二次讲的时候包括进去的,是按着我们此地的五个目标加进去的,那是: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是不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不改造社会的教育。

近来,我们有一个主张,是每一个机关,每一个人在十九年度里都要有一个计划。

这样,在十九年度里我们所过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生活,也就是有计划的教育。

于是,又加了这么一套: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是没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没有计划的教育。

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陶行
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育着我们。

比如,当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一
位老人站着,我们会主动让座,这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当我们在家中学会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这就是一种生活技能的教育;当我们在朋友间学会沟通、合作,这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教育。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而陶行知所强调的生活即教育,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它
们都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高等教育”,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就能在生活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教育。

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挑战,都是一种教育。

它们教会我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生活中的美好、幸福、成功,也是一种教育。

它们教会我们感恩、珍惜、努力。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因此,让我们把生活当做一所学校,把每一天当做一堂课。

在这所学校里,我
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付出、学会接受。

在这堂课上,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学会珍惜幸福、学会追求梦想、学会成长进步。

生活即教育,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生活中的瞬间,因为它们都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让生活成为我们永远的老师。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陶行知,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

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土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就来聊聊他那三大教育思想,真的是让人受益匪浅。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不是单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

生活本身就是一所学校。

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都是学习的机会。

他常说:“教育即生活。

” 这句话简直像是给我们点了一盏明灯。

1. 学习从生活出发陶行知提倡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他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亲自体验和观察。

这种方式让学习变得真实、生动。

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在田野里种地,浇水,收获。

那种亲身体验,不比死记硬背的知识强得多吗?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宝贵的课堂。

2.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

陶行知强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仅要会读书、会写字,还要会做事。

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做手工、参与社区服务,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有个学生通过制作小玩具,学会了很多物理知识。

这种学习,不仅有趣,还能加深理解。

二、教育要为社会服务陶行知有个重要观点,就是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结合。

他说:“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1. 培养社会责任感陶行知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他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关心他人,才能让这个家庭更加温暖。

2. 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陶行知提倡的教育,必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他认为,教育内容和方式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如今,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

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

比如,现在的学生需要学习编程、人工智能等新技能,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

3. 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陶行知认为,学校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学校应该走出校园,和社会建立联系。

他提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1. 教育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术,陶行知先生仿佛那手持魔法棒的魔术师,轻轻一点,便能让知识在学生心间开出绚烂的花,那花大得像能装下整个宇宙的奥秘。

2. 生活即教育,这理念好似一阵怪风,吹进那传统教育的沉闷小屋,把那些古板的观念吹得七零八落,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的破旧茅屋。

3.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这就如同要打开那被紧紧锁住的宝藏箱,孩子们的头脑里装着无数颗比星星还闪亮的奇思妙想。

4. 先生倡导的教育是一场热闹的集市,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货品的小商贩,他们叫卖着自己的创意,那声音大得像要冲破九霄云外。

5. 他的教育思想像一把奇特的梳子,把那些杂乱无章的教育乱发梳得整整齐齐,每一根发丝都代表着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仿佛能闪闪发光。

6. 按照陶行知的想法,培养孩子如同种一棵超级大树,这棵树的根须深深扎入生活的土壤,那根须壮得像能撑起整个地球。

7. 教育不应该是沉闷的监狱,陶行知先生想把它变成欢乐的游乐场,孩子们在里面像自由的小鸟,欢快的笑声震得云朵都要掉下来。

8. 他的教育理论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内心那扇紧闭的大门,那扇门后面是一个比童话世界还精彩的知识王国。

9. 陶行知觉得教师应该是个超级厨师,把知识这道菜烹饪得色香味俱全,那香味飘得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远。

10. 生活教育如同一个大染缸,孩子们在里面染上生活的各种色彩,那色彩斑斓得像天上的彩虹喝醉了酒。

11. 先生眼中的孩子像一群精力无限的小怪兽,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小怪兽对能量的贪婪,永远也填不满。

12. 他的教育理念像一阵调皮的风,在传统教育的湖面吹起层层波澜,那些波澜大得像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丘。

13. 陶行知要让教育成为一场盛大的狂欢,每个孩子都是狂欢中的精灵,他们跳跃着、欢笑着,那笑声能把月亮都震得晃三晃。

14. 教育在他看来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孩子们是无畏的探险家,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梦想,那梦想大得像一个个膨胀的热气球。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简单点说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将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

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

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

他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紧密相联,这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陶行知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把他们关在鸟笼里,把鸟笼做的像整个社会一样。

整个社会才是教育的范围,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他结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

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

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

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

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

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令狐采学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诗歌——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 □王婉婷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 的教育理论精避深邃。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 丰富而博大的。

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 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表明,“社 会即学校”。

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 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这位伟大的 人民教育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优秀的传统 教育与西方教育有机的结合,创设了以生活为基 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 地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 指导意义。

陶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令人惊叹!在二十世纪 初,他就敢于站在最高点,提倡新教育、构想新蓝 图。

他认为,要担当起改革中国的重任,必须具有 主动性、自觉性,必须是创造型的人才。

他把培养 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

他认 为,教育应该是创造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要 求受教育者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江 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 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 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 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 格的人。

这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好教材 中的知识点,也要走进社会,深入生活。

这就需要教师来引领,尤其是语文教师,既要在教材教学中 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并 且要成为祖国优秀语言文化的耕耘者。

学校作为人 类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 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

这样 说,教师自觉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 要了。

陶行知是诗人,他创作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 的。

陶行知更是教育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 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永远闪烁着创造的 光芒。

他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在生活里找教育,为 生活而教育”。

由此可言:教育是一首诗,它的源 泉来自生活;教育是一首诗,它的目的在于创新; 教育是一首诗,它的艺术在于锤炼!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诗歌教学让我感 悟最大,收获丰厚。

一、消除畏惧心理 《新课标》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文体裁除了记 叙文、说明文、散文,还有诗歌。

诗歌教学要求中 常常提出“仿写诗歌”,这是非常难以下笔的事! 面对新课改教学,要如何摆脱以往教材的教学束缚 而进入新课改的轨道?这是十分棘手的事。

而最难 为的是诗歌教学,最打动我心的也是诗歌教学!面 对“仿写诗歌”,学生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通诗句,领会诗意,感 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看看诗歌的结构,让学2 9 2 0 1 0年第3期生明白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文体,它 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言简意赅、意味含蓄的韵 文;然后指导学生品读,体会诗歌韵味及语言的美 感。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也 消除了学生畏惧学写诗歌的心理。

在教学沙班? 罗伯 特的诗歌《我们的错误》时,引导学生试着学写诗 歌,从学生的诗句里,经过筛选、修改、整合,成 为小诗《省悟歌》:学文计算和口述,也时常遇到拦阻; 钟表指针在运行,也不可分秒无误。

在家校往还路途,也难免走出差步; 身经百战的将军,同样有胜也有负。

是非曲直分清楚,知错之后要省悟! 学习过程艰辛路,勇于驾驭自作主。

这小诗是集学生们的智慧与教师的技巧而成 的。

学生诵读后,很高兴,觉得付出艰辛的一步, 还能得一点收获。

而后学生就能按要求跟着学过的 诗歌仿写一、二节了。

在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 的“笔下生花”里有几首小诗,教学时,要求学生 先细细朗读,再想想,然后交流见解,学生便能说 出小诗《橡皮》中有几点不足,老师就顺水推舟让 他们小组合作进行修改创新。

通过老师的现场指 导,然后再整合成《吟橡皮》: 柔软弱小的橡皮,顽皮不学又无知; 所读尽是错别字,最终一字也不识。

可别把它瞧不起,帮你改正有功绩! 无私奉献数第一,文具家族谁能比? 学生诵读起来,觉得《吟橡皮》比《橡皮》的 语句优美,表达生动,很有韵味。

二、提升教材创意 在这教材教学中,有机会拜读了许多中外名人的名 作,他们的作品表达不同,风格各异,读后耐人寻 味,回味无穷!教材中的很多诗歌或散文诗所叙述 的好像是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人或事,描写的景象有如在眼前,而每个作者都能用诗的形式表达得如此纯真,抒发得如此感人!生活,看似平淡无奇,而作者都用诗的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在教材要求学生仿写或续写的鞭策下,我也与学生一起“做作业”,这何乐而不为呢?当我完成“作业”并自我欣赏时,那滋味、那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述,我的心十分舒畅!《大人们这样说》的课后作业要求:“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节后面再写几句。

”我就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以时代赋予龙的新含义,构思一番,2009年2月23日写了《我也来说龙》,24日写了《中国龙》,以此表达龙的传人的美好愿望,抒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绚丽多姿景象。

我也来说龙(一)(二)我看到许多景象,我渴望,我想象,高速公路纵横繁忙, 龙那窃窃私语,那是龙在辛勤织网; 变成我们书声朗朗;乡村小路夜灯闪亮, 龙那扬眉吐气,那是龙耀眼的目光; 推动我们蓬勃向上;信息传递远近奇观, 龙那威力无比,那是龙在呼吸调养。

激发我们谱写新篇章!中国龙合理用地科学种田夺高产,那是龙在畅谈;厂房遍地高楼林立道路宽,那是龙在伸展;国际赛场奏响《国歌》雄伟庄严,那是龙在呐喊;加入世贸实现愿望走进尖端,那是龙在闪现!当 教 学 美 国 19世 纪 最 著 名 的 浪 漫 主 义 女 诗 人 艾米莉·狄金森《神奇的书》后,我就被她那善于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精神感动了,同时也被她那诗意深刻,富有哲理,感情真挚的创作风格所激发。

30 2010年第2期于是,又与学生们一道“仿照前两节再写一节,抒 发你对书的感情”,完成这个作业,写成了《奇妙 的书卷》:①没有一个精彩的画面 能像一章诗篇 把美丽的景象不断展现;②没有一种妙药灵丹 能像一部书卷 让我灵魂充实,身心康健!③没有一张巨大的风帆 能像一部书卷 承载我们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

④没有一种珍奇的财产 能像一部书卷 让我们精神富裕,营养充满!⑤也没有一只超速的飞船 能像一部书卷 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及空间。

⑥更没有一把闪亮之剑 能像一部书卷 射进我们的心灵与智慧之间!⑦魅力无穷的书卷! 永远托起我心灵翅膀 护送我搏击长空,争服艰险!⑧神奇绝妙的书卷! 令我目光不再短浅 激励我英姿勃发,追求永远……我与学生一起做作业,是在诗歌中寻找乐趣, 也是在作完诗后给学生讲解作诗的方法与技巧,让 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是要“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创造”。

教学阅读文《阅读大地的徐霞 客》,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把课文的内 容进行浓缩,成为《奇哉》:奇人行奇事,奇事显奇才, 奇才写奇书,奇书传万代! 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并激发他们写诗的兴趣。

三、编织金色梦想 教师,这职业是清贫的,但又是最高尚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因为你面对的孩子都是最美的事 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有诚实的态度,有自然不 掩饰的情感,还有善良而美丽的愿望。

如果作为教 师,不能捕捉到这些美丽和纯真,那你就辜负了造 物主的赋予。

一个享受着现在周边幸福的人,就要 对美好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

这样,你才会发自 内心的情感去爱这些学生,并因为爱而满心的欢 愉。

于是,在二00九年的六一儿童节之际,经过一番 构思、推敲,终于能圆了孩子们《童年的梦》:①我梦见变成粒种子,舒心地睡在泥土里。

微风送来春的信息,我盼望开花结果实。

②我梦见变成树叶子,与小鸟一起做游戏; 和着风声施展舞姿,花草欢笑掌声响起! ③我梦见变成小石子,与沙土水欢悦碰击, 同心协力铺平大地,让人踩着我的背脊。

④我梦见变成小雨滴,嘀哒嘀哒汇集一起, 冲开拦阻来到小溪,欢快跳跃融入海里! ⑤我梦见变成棵竹子,一昼夜间拨地而起! 纵坐高如顶天立地,横向挑起南北东西! ⑥我梦见变成一支笔,梳理着心中的忧喜, 记录着历经的得失,规划着未来的希冀! 这就让我感悟到了:教师,是一种美好的职 业。

因为能陪伴着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梦里飞翔! 四、采撷生活浪花 教学中遇到一个排比句“生活是什么?生活 是……”要求学生仿照此格式写写对生活的理解, 我就以此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并提炼生活,同时进 行《生活》的锤炼: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团麻,你用心梳理, 就可以编织成一件多彩的衣裳。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对眼睛,你用心观赏, 就可以寻觅到闪亮的光芒。

3 1 2 0 1 0年第3期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杯热茶,你用心品尝, 就可以闻到汗水飘逸出来的芬香。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支画笔,你用心描绘, 就可以画出色彩斑斓的希望。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首曲子,你用心弹唱, 就可以奏出激昂跳跃的乐章!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片沃土,你用心耕耘, 就可以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生活是酸甜苦辣的,生活又是五彩缤纷的。

在 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画面都充满着诗情 画意。

这生活给我诗兴,给我源泉。

我常常在亲人 间、在朋友间,通过短信表达心意,分享祖国的语 言美,这些短信大多是顺口溜或是小诗歌。

儿子在外上学,父母不能陪他过生日,只好送 去一片心意作为《生日礼物》: 光阴飞速促成长,祈求耶稣作导航。

历经磨练志刚强,艰难险阻心不慌! 时代需求学问广,刻骨铭心常回想。

书藏智慧指方向,笔写人生创辉煌! 09年 冬 季 征 兵 , 当 儿 子 体 检 、 政 审 均 合 格 时 , 我既是舍不得,又是给予鼓励和支持。

《说心里 话》只能顾全大局了: ①祖国大地开百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花儿鲜艳雨露泽,芳香飘逸阳光下。

②父母满腔心血洒,养育儿女盼长大。

时代宠儿有志气,应征入伍卫国家! ③军事技术现代化,智慧才学融入她。

兵员标准要求高,优秀青年多潇洒! ④谁不眷念暖温家?谁也没有那样傻。

祖国繁荣与强大,责任就在你我他! ⑤家中双亲已白发,温室盛开独枝花。

送儿当兵心难舍,公民义务应为大! ⑥踏上征程莫牵挂,牢记临行心里话: 军营造就栋梁材,争创佳绩展风华! 我儿子应征政审需要到曾经就读的学校写评 价,那班主任邮递过来了,因为不能当面道谢,就发一条短信表达《真情常在》: ①学生毕业师情在,疾书评价快递来。

评语飘逸师厚爱,满怀激情书感慨! ②天津寒冬雪花白,严格军训造人才。

陈熠入伍个月外,投笔从戎眼界开。

③邮寄薄礼表情怀,务必收下别见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