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

合集下载

一文了解星状神经节阻滞

一文了解星状神经节阻滞

就医指南健康博览健康/解惑疾病健康博览2024/0336□文/陆桂芳一文了解星状神经节阻滞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收到一个深受失眠困扰的朋友转发的一个短视频,是关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的。

朋友半信半疑地询问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否真的能治疗失眠,得到肯定答复后,第二天她就来门诊进行治疗。

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表示,不仅夜间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早上起来也没有原来那么累了。

另一名32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腰痛两年多,于2023年6月来疼痛门诊就诊。

在详细询问病史时,患者提到新冠后一直嗅觉不灵,遂建议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经三次治疗后,患者嗅觉基本恢复。

什么是星状神经节人体支配心脏、平滑肌及腺体等效应器的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星状神经节就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第一个胸神经节融合形成,位于C7(颈7)和T1横突前方的颈长肌的表面、椎动脉的前内侧、颈总动脉和颈静脉的后中间、气管和食管的外侧,因其外形酷似星星,故被称作星状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则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星状神经节周围,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哪些疾病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冯智英主任介绍,很多胸部、颈肩部和头面部的疼痛性和非疼痛性疾病都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具体包括:●头面部疾病慢性头痛、面瘫、美尼尔综合征、非典型性面部疼痛、灼口综合征、头面部带状疱疹、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等。

●颈肩及上肢疾病肩周炎、颈椎病、雷诺病、带状疱疹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神经痛、乳腺癌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等。

●其他新冠后遗症、睡眠障碍、哮喘、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潮热、顽固性痛经、痤疮、顽固性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交感兴奋所致心血管闭塞或应激反应、改善四肢血管灌注并优化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创37健康博览2024/03健康/解惑疾病健博就医指南编辑/赵玉遂伤后疼痛、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星状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是由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目前,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到疼痛治疗中,它对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功能调节作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本文笔者主要对SGB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基础星状神经节的阻滞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作用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作用,使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各系统的作用和痛觉传导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星状神经节是由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呈卵圆形长约2cm,宽约1cm,近年来有学者对星状神经节的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

段连丽等[1]对17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大多为星形,其周围的多个骨性和其他重要结构可以确定其位置,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阻滞法较安全且操作容易;张俊峰[2]对20具成人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同;刘毅[3]对30具尸体的解剖结果显示颈交感神经节与椎动脉表面存在着相对应的颈交感神经节交通支。

由此可见,SGB对临床疼痛的治疗作用基础是确定的。

2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管系统的作用SGB对脑血管的作用明显。

周志忠等[4]研究认为,SGB通过交感神经活性的改变,可明显改善颅内血流速度,SGB对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脑部神经递质和脑代谢有重要影响。

余倩等[5]观察了SGB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相关血管舒缩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发现SGB能调节血浆ET/CGRP比例失衡,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曾德亮等[6]将SGB应用在瓣膜置换术中,患者血浆TNF-α、IL-8、MDA浓度在T1~T4时降低;IL-10浓度及SOD活性在T1~T4时升高,SGB可以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颅内过度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对减轻脑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也称颈胸神经节,是颈下神经节和第一胸神经节融合而成的一种交感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大致位于位于C7水平(第七颈椎),C7的横突前方的颈长肌前筋膜内。

早在192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星状神经节的毁损和切除可以减轻雷诺氏现象和多汗症的某些症状。

而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可以减轻交感神经介导的各种疼痛,如Ⅰ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等。

对于各种颈肩部的复杂性疼痛和颈性眩晕等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的破坏。

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供,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

再者星状神经节阻滞使脑血流增加的作用超过任何药物,下丘脑血流的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从而调节异常变化的内分泌系统。

现在一般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以下多种状况:一、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二、肩周炎。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致痛物质的刺激,改善肩僵硬,再配合其他治疗,可加快病情恢复。

三、带状疱疹。

头面部及上胸部带状疱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阻断疼痛的传导,改善血运,能缩短病程。

四、失眠的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一迷走平衡的破坏,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从而调节、改善睡眠。

五、脑动脉硬化,脑缺血性病变。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阻滞了交感神经,直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针对一些老年人病人常出现的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头脑发蒙等症状,能够缓解病情,有资料显示它能明显改善脑梗塞以及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

六、痤疮。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特异免疫反应,可明显增加头面颈部的组织血供,改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寻常痤疮患者皮损的恢复。

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还可以治疗头痛,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心肌梗死,多汗症,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痛经等多种疾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光是听这个名字就会让许多人觉得陌生,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神经疾病,对身体的威胁非常的大,患者患病后会因为神经问题而导致生活的不如意,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想办法来治疗,下面就来看看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

(1)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仰卧肩下垫枕。

常规皮肤消毒,术者位于左侧,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

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处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第七颈椎横突,引导进针,约穿刺2~3厘米触到骨质,表明针尖已经到达第七颈椎横突的前外侧,退针少许(0.2~0.4mm),回吸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物,应注意穿刺星状神经节时并无异感,故不需寻找异感。

注入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应视治疗需要而定。

一般可注入0.5~1%利多卡因或0.25~0.375%布比卡因~10ml,如欲同时阻滞颈上、颈中交感神经结和第1~4胸椎旁交感神经,可注入1%利多卡因20毫升,或0.5%利多卡因30毫升,药液沿筋膜间隙扩散,阻滞整个颈部和上胸部交感神经。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药物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

(2)高位侧入穿刺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术者位于左侧穿刺点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第六颈椎横突水平处。

7号穿刺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使针头触及第六颈椎横突,然后将针退出少许,针尾再向头端呈45度倾斜,针尖在第六颈椎横突前侧通过,想着第七颈椎横突的方向前进约1cm,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物。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用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来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而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一种比较有效果的方法,希望患者能够了解一些。

星状神经节阻滞(业界特制)

星状神经节阻滞(业界特制)
周围作用:是由于阻滞部位的神经被阻断,从而使 得血管运动、肌肉紧张、支气管收缩、痛觉传导受 到抑制。故适用于多种疼痛和非疼痛疾病治疗
行业倾力
6
星状神经节的功能:
它属于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的外周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收缩冠 状血管、扩张支气管、增加腺体分泌、扩张瞳孔、松弛睫状肌、促进肾上腺 激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增加红细胞等作用。
(5)耳鼻喉科疾病 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突发性难听、渗出性中耳炎、美尼尔氏症、良性发作性眩晕、鼻 塞、扁桃体炎、耳鸣、咽喉部感觉异常症、嗅觉障碍。
分支包绕锁骨下动脉所形成,并延伸到达腋动脉的第一段。
因此,阻滞 SG 可致其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 张、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受到抑制,用来治疗头颈部、上肢、肩部、心脏和肺部的一
些疾病。
行业倾力
9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
体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病 人取仰卧位,头向前视 。用一薄枕头垫在双肩 下面,使颈部尽量伸展 。
行业倾力
3
什么是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位于人 的脖子两侧
因为它的形状像星 星,所以取名星状 神经节。
行业倾力
பைடு நூலக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
是疼痛科常用的技 术。据统计,日本麻 醉科门诊50~80% 病 人做SGB,星状神经 节阻滞(SGB)对 120种疾病有效。
行业倾力
5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机制:
中枢作用:通过调理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稳定,从而 使得内环境、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正常
• ① Horner 综合征; • ②皮肤温度升高≥ 34℃; • ③皮肤血流量增加≥50%(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 • ④尺侧皮肤阻抗反应消失; • ⑤桡侧皮肤阻抗反应消失。

星状神经节阻滞PPT

星状神经节阻滞PPT

PART 06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 与处理
REPORTING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局部血肿
由于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肿。
喉返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压迫或损伤喉返 神经,引起声嘶、吞咽困难等
症状。
膈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影响膈神经的正 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
星状神经节损伤
操作过程
定位星状神经节
使用超声或X线等辅助设 备,准确定位星状神经
节的位置。
进行消毒
对操作部位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进行注射
在星状神经节的预定位 置进行注射,确保药物 均匀地分布在神经节周
围。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确保阻滞效果达到预
期。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观察患者情况
患有严重贫血、恶病质等疾病 的患者。
患有颈部局部感染、肿瘤等疾 病的患者。

PART 05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 果与评价
REPORTING
临床效果
疼痛缓解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各 种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胸
痛、腰腿痛等。
改善循环
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星状 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手脚冰凉、麻木等症状 。
注射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星状 神经节,导致相应功能障碍。
处理方法
局部血肿的处理
喉返神经麻痹的处理
膈神经麻痹的处理
星状神经节损伤的处理
在注射后应压迫止血,并在24 小时内进行冰敷,以减少出血 和肿胀。如果血肿较大或持续 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前言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

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1920年,SGB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

在日本,SGB疗法已应用40余年,每日至少有2~3万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SGB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患者的影响刘代云 杜光生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广泛用于治疗疼痛,包括头痛、面颈部神经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及非疼痛性疾病。

手术与麻醉本身是一种创伤,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会引起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导致术后产生与交感神经调节相关的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近几年,大量研究发现SGB在围术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SGB对术后患者的影响综述如下:1 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是由C6、C7神经节和T1神经节融合而成的交感神经节,主要支配头、面、颈、肩、上肢及上胸部。

SGB主要通过使用局麻药可逆性阻滞颈部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兴奋传递,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扩张其支配区域的血管,增加血流量。

患者阻滞成功后出现霍纳综合征,在盲探阻滞过程中易出现气胸、局麻药中毒、甲状腺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近年来,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下SGB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

SGB的作用中局部效应表现为使其支配区域内的血管扩张,改善血供[1]。

中枢效应表现为调节下丘脑-垂体功能,纠正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护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2 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脑功能的影响行动脉瘤手术的患者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早期脑内血管受各因素刺激发生持续性痉挛,脑内组织缺血缺氧,此时炎性介质大量释放,血脑屏障被破坏,出现延迟性缺血性损伤。

SGB能降低脑血管张力,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阻滞侧的脑循环,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1有关,与褪黑素无明显关系[2]。

而对于动脉瘤术后的吻合动脉,SGB可增加血流量。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血管反应性或脑自动调节功能障碍与不良预后相关。

SGB不会损害脑血管反应或脑自动调节。

因此,SGB可作为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一种选择。

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都是老年患者术作者单位:321000 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通信作者:杜光生,Email:***************后的常见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概念:SGB是向颈部包含星状神经节在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入局麻药,使星状神经节的节前、节后纤维以及所支配的领域头、颈、颜面、上肢背部的交感神经可逆行阻滞的方法。

在日本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疼痛治疗方法。

占神经阻滞治疗的60~84%,在国内的疼痛治疗中使用率约占50%左右。

生理功能:
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收缩冠状血管,扩张支气管,增加腺体分泌,扩瞳,松弛睫状肌,促进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增加红细胞等。

作用机制:
由于阻滞部位节前和节后神经纤维功能受到抑制,分布区域内的交感神经支配的心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张、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受到抑制,这些外周作用一直被认为用来头、颈、上肢、肩、心肺的上些疾病。

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SGB除外周作用外,还通过下丘脑机制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有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因此,SGB广泛被用于许多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治疗。

阻滞用具:
阻滞针:7号针头(22G)或5.5号针头(24G)3.2cm长。

注射器:5ml、10mI注射器。

局麻药:1%或2%利多卡因、1%卡波卡因或0.25%~0.5%布比卡因
其他;皮肤消毒药、无菌手套、治疗床、急救设备
阻滞方法:
一、阻滞前检查患者
1.阻滞部位有无异常:有无甲状腺肿大、颈部肿瘤、气管造口及放射线局部照射。

2.有无影响判定效果因素存在:眼险下垂、结膜充血、缩瞳、假眼、视力异常等是否存
手足的冷热及有无出汗等。

二、阻滞前解释
1.阻滞前应向思者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
2.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瘫、头痛和不定陈述综合征等1个疗程需20一30次/月,而且有时需几个疗程,故应解释清楚.使之配合治疗,建立信心,方能取得预期疗效,不致于半途而废。

3.解释可能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b synd rom)的表现,以便配合好检查,有助于判定疗效。

4.治疗性诊断更应解释清楚,以便确定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三、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取仰卧位者使枕部与背部在同一高度颈椎前弯,口微张以减少颈前肌张力,以便触及第6颈椎横突。

也有主张颈后垫枕促使颈椎前弯、颈前伸展,使更易触到C6前结节。

不能平卧患者可取坐位。

经C6给药法:进针点以C6横突前结节为指标,距正中线外侧平均1.5cm,水平面以环状软骨为标准.平均位于胸锁关节头侧3cm。

用左手食指或中指于胸锁乳突肌内缘先触C5的前结节、于此处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皆压向外例,使针由皮肤至横突间距离缩至最小,并使穿刺通过的组织减至最小及使之产生治疗后疼痛的机会最小。

用左手食指端压在C6前结节上,用装好局麻药的针头由此指端内侧进针。

进针方向是水平面与皮肤呈垂直方向、与矢状面呈10度角。

一般针刺入2.0~2.5cm即可达横突。

用此法针过于偏向内侧(椎体)易阻滞喉返神经,如过于偏向外侧时则离开横突根部,易刺伤血管及臂丛神经。

针抵横突,回吸无血液、脑脊液后,用左手食、拇指固定好针头,用右手注试验剂量1ml,无任何副作用后再回吸无血后再注入全量。

在操作对向思者强调不能讲话及吞咽,以免使颈部肌肉运动,致针脱离正确的位置,造成损伤。

阻滞后应局部压迫3分钟左右,以防出血。

阻滞结束后应观察30分钟后可离去。

适应症:
1.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原发性高血压症,低血压症,食欲不振,失眠症,全身多汗症,带状疤疹,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幻觉痛,灼热神经痈
2.头部疾病: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血管痉挛。

3.面部疾病:面神经炎
4.耳鼻科疾病: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眩晕,耳鸣,咽喉感觉异常症。

5.颈、肩、上肢疾病:雷诺综合征,颈肩臂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胸腔出口综合征,肩周炎,术后上肢水肿(乳房切除术后综合征) ,手掌多汗症,冻伤,腋臭。

6.妇科疾病:痛经症,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切除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7.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神经性循环无力症。

现代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一种比较实用的仪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它采用最新的光点技术,利用光的照射,达到星状神经节穿刺阻滞的效果。

但是这种方法远没有直接阻滞普及。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
1头、颈部和上肢的交感神经支配来自颈和上胸段交感神经干。

颈交感神经下干位于椎体的前侧面;胸交感干位于肋骨近端。

第一胸交感神经节与下颈交感神经节融合,形成星状神经节。

颈交感神经干位于筋膜之间,后方有覆盖椎体前肌群的筋膜,前方以颈内动脉鞘为界。

星状神经节位于第一肋骨小头与C7横突之前、锁骨下动脉的后方、椎动脉的起始部,其下方有肺尖部,侧方有斜角肌,正中有椎体。

星状神经节阻滞所发生的合并症多与累及周边的重要组织器官有关。

2SGB主要适用于治疗上肢循环功能不全(雷诺综合征、动脉栓塞症、血管性疼缩)、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疼痛、带状疱疹痛、幻肢痛等。

奎宁毒性所致的视觉变化、突发性耳聋、Bell氏麻痹等百余种疼痛病症也均适用于SGB治疗。

SGB最常用气管旁路(paratracheal)或称前入法。

病人仰卧,肩下垫枕,头后仰,以驱使食道偏于横突的一侧。

要求病人放松颈部肌肉,微微张口。

术者用手指触知气管和胸锁乳突肌,将胸锁乳突肌拉向外侧,同时把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也移向外侧。

在环状软骨水平触得的最突出骨质为C6横突结节,其坚硬感觉犹如大理石。

Rosemary 主张选用C6横突结节为穿刺目标。

不选用C7的理由是C7前面没有可触及的硬结节、与胸膜紧靠、且有椎动脉走行在其前面。

在C6横突结节正上方作局麻皮丘,用22G、4cm长阻滞针,在结节的正中位刺入至骨质。

为避免针尖刺在脊椎周围肌肉中,退针2mm后作抽吸实验,注入0.5ml试验剂量。

应注意以下情况:回抽无血液,不能保证针尖就在血管外;注药时有较大阻力,意味着针尖在骨膜下;阻力虽不大,但仍有阻力,意味着针尖在颈长肌内;刺入过程中出现上肢播散性放射痛,表示针尖已贯穿神经根,提示刺入过深。

确认穿刺位置正确后,注入5~10 ml局麻药。

为避免刺伤邻近器官组织,于穿刺期间不允许病人说话或做吞咽动作,事先告诉病人如有异常感觉,可用对侧手示意。

如果要求得到上肢的交感神经阻滞,注药后让病人取坐位,以促使局麻药向处于下位的胸部交感神经节扩散。

效果出现霍纳综合征(眼睑下垂、缩瞳、眼球凹陷)表示头部交感神经阻滞满意,但上肢不一定被阻滞。

在阻滞前后测定手部温度,可判断包括上肢在内的交感神经阻滞。

合并症①一过性声嘶,为喉返神经阻滞所致;②霍纳综合征;③臂丛阻滞;④膈神经阻滞。

因此,要求SGB每次只能做一侧,以避免双侧膈神经阻滞;⑤局麻药误入椎动脉,可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⑥臂丛阻滞,不易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表现相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