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合集下载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光是听这个名字就会让许多人觉得陌生,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神经疾病,对身体的威胁非常的大,患者患病后会因为神经问题而导致生活的不如意,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想办法来治疗,下面就来看看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介绍。

(1)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仰卧肩下垫枕。

常规皮肤消毒,术者位于左侧,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

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处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第七颈椎横突,引导进针,约穿刺2~3厘米触到骨质,表明针尖已经到达第七颈椎横突的前外侧,退针少许(0.2~0.4mm),回吸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物,应注意穿刺星状神经节时并无异感,故不需寻找异感。

注入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应视治疗需要而定。

一般可注入0.5~1%利多卡因或0.25~0.375%布比卡因~10ml,如欲同时阻滞颈上、颈中交感神经结和第1~4胸椎旁交感神经,可注入1%利多卡因20毫升,或0.5%利多卡因30毫升,药液沿筋膜间隙扩散,阻滞整个颈部和上胸部交感神经。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药物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

(2)高位侧入穿刺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术者位于左侧穿刺点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第六颈椎横突水平处。

7号穿刺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使针头触及第六颈椎横突,然后将针退出少许,针尾再向头端呈45度倾斜,针尖在第六颈椎横突前侧通过,想着第七颈椎横突的方向前进约1cm,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物。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用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来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而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一种比较有效果的方法,希望患者能够了解一些。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与临床应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与临床应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与临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属颈交感神经阻滞,常用于临床治疗。

SGB疗法历史悠久,1883年外国医生在行椎动脉结扎治疗癌症时,误伤了颈交感神经,却和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此后多年,对某些疾病一直采用切断颈交感神经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

1920年开始推广经皮SGB的方法,因其适应症广泛,效果确切,特别对一些难治性疾病有显著疗效,故一直被临床医师所选用。

目前在日本疼痛治疗中,SGB的应用率占全部神经阻滞的60%--80%;在我国也逐年增多,目前约占全部神经阻滞的50%。

一、应用解剖星状神经节也称颈胸神经节,由颈下神经节与胸1神经节合并而成。

一般认为,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基底部和第1肋肌颈的高处,颈8神经的前侧,颈长肌的外侧上;第1肋间动、静脉经过星状神经节的外侧;锁骨下动脉的第1段及椎动脉的起始部位于星状神经节的前侧;椎动、静脉紧靠其上端,在颈6水平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前斜角肌腱膜几乎完全覆盖星状神经节。

二、阻滞方法前入路阻滞法、前外侧入路阻滞法、侧入路阻滞法、后入路阻滞法、连续阻滞法等。

目前最常用的是前入路阻滞法,其优点是穿刺部位标志清楚、操作容易、患者痛苦少、刺伤椎动脉、胸膜损伤及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少,对头面部发挥作用快。

三、适应症目前认为SGB有周围作用和中枢作用。

其周围作用为阻滞其局部的交感节前或节后纤维,使其所支配组织器官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同时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改善。

其中枢作用为通过改善下丘脑的血液循环,调理下丘脑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而使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等保持正常。

局部作用的适应症SGB是将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前、后纤维的全部或部分施行阻滞,从而阻滞了这些交感神经支配的血管运动、腺体分泌(汗腺、唾液腺、气管等)、肌肉紧张、支气管收缩及传导痛觉的各神经纤维,因此使受该交感神经支配的关、面、颈、肩、上肢、气管、心、肺及上胸部的组织器官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循环障碍、痛觉过敏、异常出汗等改变得到纠正。

星状神经节阻滞PPT

星状神经节阻滞PPT

PART 06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 与处理
REPORTING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局部血肿
由于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肿。
喉返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压迫或损伤喉返 神经,引起声嘶、吞咽困难等
症状。
膈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影响膈神经的正 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
星状神经节损伤
操作过程
定位星状神经节
使用超声或X线等辅助设 备,准确定位星状神经
节的位置。
进行消毒
对操作部位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进行注射
在星状神经节的预定位 置进行注射,确保药物 均匀地分布在神经节周
围。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确保阻滞效果达到预
期。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观察患者情况
患有严重贫血、恶病质等疾病 的患者。
患有颈部局部感染、肿瘤等疾 病的患者。

PART 05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 果与评价
REPORTING
临床效果
疼痛缓解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各 种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胸
痛、腰腿痛等。
改善循环
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星状 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手脚冰凉、麻木等症状 。
注射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星状 神经节,导致相应功能障碍。
处理方法
局部血肿的处理
喉返神经麻痹的处理
膈神经麻痹的处理
星状神经节损伤的处理
在注射后应压迫止血,并在24 小时内进行冰敷,以减少出血 和肿胀。如果血肿较大或持续 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该技术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 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将局麻
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
已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
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可逆性阻滞,在大部
分三甲医院都已开展多年,主要应用于各类
疼痛患者的治疗。
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星状神经节阻滞图示
星状神经节阻滞图示
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交感性疾病是其主要适应症,其他以血管症状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会对交感性阻滞有反应,包括雷诺 综合症、动脉栓塞和脉管炎。另外这种方法还有诊断 价值,诊断性阻滞常用于确定疼痛症状是否为交感神 经系统所致。
适应症:主要应用于各类交感性疾病 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变异、畸形及对局 麻药过敏者。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预测: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便,成功 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费用低、 无辐射、效率高,成本回收快。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范围非常广 泛,扩展了医院疼痛诊疗的范围,病员也会随 之增加。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利于更广泛的学 科建设,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新技术、新项目的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器械的准备:检查超声是否在工作状态,局 麻药物是否准备妥当,润滑超声探头,连接好 穿刺针和注射器。
患者的准备:常规监护,摆好有利于穿刺的 体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超声引导下穿刺:将穿刺针于既定穿刺点 在超声探头平面内刺入,使之在超声屏幕上形 成清晰标志性影像,确定穿刺针针尖位置无误, 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多种入路,临床上主要 有前侧入路法、高位侧入法及辅助引导穿刺法 等,其中前侧入路法最为常用。阻滞成功的标 志为注射侧出现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 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 微红、无汗。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搜狗百科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搜狗百科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搜狗百科
1.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内,而引起患者中枢神经性抽搐和呼吸、心脏停搏。

2.误注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全脊麻导致呼吸抑制、心跳停止。

3.注射药物过浅或接近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

4.穿刺部位过高或局麻药量过大,可以阻滞膈神经,出现腹式呼吸减弱或因膈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呃逆。

5.应特别提醒术者,在进行本操作过程中,必须边回吸,边进针。

甚至1滴或2滴局麻药误入到椎动脉,即可以引起患者抽搐。

应用留滞针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避免药液误注入到血管内或椎管内。

穿刺针过于朝向尾侧,容易刺伤胸膜顶或肺尖引发气胸。

6.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引起出血、血肿和感染。

7.近年有人提出,在颈6和颈7部位穿刺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相似,而前者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

因此坚持穿刺针尖深度不触及横突根部骨性感不能注药的原则以策安全。

8.如欲进行神经破坏性阻滞,应在X线透视或CT引导下穿刺,使得神经破坏性阻滞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治疗之前,应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诊断、预期疗效、原有其他器质性疾病在治疗期间可能加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并解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

应备有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列明上述事项,在患者或家属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履行签字手续确认后方可治疗。

未经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不应进行神经破坏性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图文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图文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图文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星状神经节是颈下交感神经节与上胸交感神经节的组合。

星状神经节多呈中间缩窄的卵圆形,长约1.5~2.5cm,宽约0.5~1.2cm,位于第1肋骨颈突和第7颈椎横突根部前方;后方为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下方为胸膜顶;外侧为斜角肌群;内侧为椎体;前面为颈动脉鞘内容物。

颈中神经节多位于颈6椎平面,有时接近星状神经节。

近年有人提出,进行颈中神经节阻滞,同样能获得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

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头向前视。

用一薄枕垫在双肩下面,使颈部尽量伸展。

体表定位:先沿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内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左右,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

术者用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的内容物压向外侧,中指尖下压时可触及到骨性感觉,并尽量向内抵住气管外缘后稍向外移动中指,暴露出穿刺部位间隙。

常规消毒后,用3cm长、7号短针沿术者中指尖轻轻垂直进针约1.5cm,直到针尖触及到骨质,说明针尖触及到颈6或颈7的横突根部,然后将针尖退出1~2mm,仔细回吸无血或脑脊液,注射1%利多卡因8~10 ml 注射2~3min后病人出现同侧霍纳征,则表明阻滞成功。

尖触及到横突时病人不出现异感,对肥胖和粗短颈的病人,可能深达2.5~3cm 左右。

如果发现进针比这更深,则有可能针尖刺进两个横突之间。

应立即将针退出再调整针尖向头侧或尾侧方向穿刺,直至针尖触及到横突骨性感觉。

如果需要对上肢交感神经进行阻滞,应该在注射局麻药后让患者取大约30度半卧位,目的是使局麻药向下扩散至上胸段交感神经节。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头面、胸背及上肢带状疱疹、幻肢痛和灼性神经痛;更年期妇女自主神经紊乱;偏头痛;改善上臂血液循环,有益于急性血管栓塞、雷诺病、硬皮病的治疗;并可缓解急性或慢性心绞痛;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症,以及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等五官科非疼痛性疾病。

并发症及其防治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注人椎动脉内,而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

星状神经节阻滞七种方法的

星状神经节阻滞七种方法的
但是,切不能误注入颈部动脉内或蛛网膜下腔内,以勉引起意识丧失,及全身痉挛或出现脑性全脊髓麻醉征象。
理论上和实践中证实,SGB的时效延长,注药次数减少,效果增加。 对全身自感发冷的病人治疗效果亦很好。
二、每侧注药量减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该药6ml中仅含利多卡因3ml,分2次注药,且间隔30分钟时间,每次仅1. ⑷在第⑶配方加入激素类药如地塞米松2mg,复方倍他米松0.
五、双侧同时注药法。SGB治疗基本上要 求每天进行一侧注药,我们采用一侧注药后, 约隔30分钟,无呼吸困难,头晕,眼花不良反 应时,接着行对侧注药。作者认为双侧同时注 药,对头面部和脑内,心脏血循循环功能短时 间内改善的力度大,作用明显。由于单侧注药 病员要花费12次一疗程,我们将其减少为6次 一疗程,明显节约了治疗费用与时间。
经和隔神经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
导致病人紧张与恐惧等的情况发生。如果误入
动脉或蛛网膜下腔,相对併发症的情况程度严 重的多。
缺点:有作者认为星状神经节无炎变,不应配用其它任何药。
⑷短时间,严重的头痛病人,要防止有脑血管畸形病变,以防SGB后发生脑血管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已有教训发生; 四、快速进针不调位。
⑶在第⑵配方中加入东莨硷注射液 2mg,优点:在SGB治疗的作用基础上又 有东莨菪硷的扩血管作用,两方面的协 同作用,对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效果特别 好。有时治疗后,病人长期的头痛发作, 瞬间缓解。对全身自感发冷的病人治疗 效果亦很好。
⑷在第⑶配方加入激素类药如地塞米松 2mg, 复 方 倍 他 米 松 0.5 ~ 1.0mg , 曲 暗 奈 德 3 ~ 5mg,只加一种。优点:在SGB治疗他病时, 可以兼顾颈前后,肩,背部和胸上段的疼痛或 酸胀不适及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的治疗,一举两 得。理论依据:其一,星状神经节发出分支分 布颈、肩、上肢和胸背部等部位,扩张上述部 位血管,增加血供。同时还加入体神经后调节 体神经的功能。其二,SGB注药物时药物有可 能扩散于颈椎间孔周围,对颈神经根的直接阻 滞加上激素药物对椎间孔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的 止痛、消炎作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前侧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仰卧肩下垫枕。

常规皮肤消毒,术者位于左侧,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

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处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第七颈椎横突,引导进针,约穿刺2~3厘米触到骨质,表明针尖已经到达第七颈椎横突的前外侧,退针少许(0.2~0.4的浓度和剂量应视治疗需要而定。

一般可注入0.5~1%利多卡因或0.25~0.375%布比卡因~10ml,如欲同时阻滞颈上、颈中交感神经结和第1~4胸椎旁交感神经,可注入1%利多卡因20毫升,或0.5%利多卡因30毫升,药液沿筋膜间隙扩散,阻滞整个颈部和上胸部交感神经。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药物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温暖感。

(2)高位侧入穿刺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术者位于左侧穿刺点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第六颈椎横突水平处。

7号穿刺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使针头触及第六颈椎横突,然后将针退出少许,针尾再向头端呈45度倾斜,针尖在第六颈椎横突前侧通过,想着第七颈椎横突的方向前进约1cm,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物。

3 适应症星状神经节的适应症很广泛,可按部位分类如下:(1)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厌食症、过食症、体位性血压异常、失眠症、全身多汗症、眩晕、全身性白癣、皮肤搔痒、溢脂性皮炎、脑卒中后疼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幻肢痛、断肢痛、糖尿病。

(2)头部疾患脱毛症、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群集性头痛、颞动脉炎性头痛)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作用机理
中枢作用:通过下丘脑的维护内环境稳定机能而 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 保持正常
周围作用: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功能受 抑制,分布区内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运 动,腺体分泌,肌紧张,支气管收缩及痛觉传导 也受到抑制。此周围作用一直被用来治疗头部, 上肢,肩部,心脏和肺部的一些疾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 操作技巧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历史
1883年Liverpool和Alexander在结扎椎动脉 治疗癌症时,误伤了颈部交感神经,却得 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1920年开始推广非手术经皮的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很快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解剖与生理
从T1~L3交感神经中枢发出节前纤维在椎 体旁、前形成交感神经干
颈部交感神经干:颈上神经节,颈中神 经节和颈下神经节(星状神经节或颈胸 节)
第一肋骨颈之间的前方,斜角肌群的内 侧,肺尖上方。卵园形,长约2厘米,宽 1厘米,下界位于胸膜后方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解剖与生理
发出的灰交通支连接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 发出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丛,并随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合并症:与操作有关的合并症
药物注入血管:毒性反应 误入蛛网膜下腔 颈部血肿 气胸或血气胸 喉返神经阻滞、臂从麻醉或损伤、膈神经
阻滞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适应症
全身性疾病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 糖尿病 厌食症,过食症 体位性血压 失眠症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 幻肢痛,断肢痛 甲状腺机能亢进、能低

全身多汗症 眩晕 脑猝中后疼痛 多发性硬化 重症肌无力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 全身性白癣,皮肤搔痒,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操作方法:后入路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药物选择
0.5-1%利多卡因6-10毫升 0.25-0.375%布比卡因6-10毫升
如欲同时阻滞颈上,中部交感神经和第1-4
胸椎旁交感神经,可注入1%利多卡因20毫
升或0.5%利多卡因30毫升,药液沿筋膜间
隙扩散,使整个颈部和胸部交感神经受阻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已经在我科获得应用的适应症
枕神经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 经痛、面瘫、突发性耳聋、头面部带状疱 疹、过敏性鼻炎、寻常性痤疮、颈椎病、 肩周炎、颈肩臂上胸部范围内神经痛、高 血压、肠激惹综合症、失眠、顽固性呃逆 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治疗疾病种类
原发性高血压和低血压 低热和低体温 多汗症和无汗症 体重增加或减少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 肢端红肿症和肢端紫绀症 嗜睡症和失眠症 过食症和拒食症或食欲不振症等
该动脉到达腋动脉第1段。 发出分支围绕椎动脉组成椎动脉丛,沿椎动脉上
行,进入颅腔,围绕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直到大 脑后动脉,在此和起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会合。 发出心下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 降,加入心丛而参与支配心脏活动。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阻滞治疗作用机理
疾病治疗作用部位
植物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脂溢性皮炎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操作方法-气管旁前入路
体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操作方法-环状软骨平 面颈6横突基底部穿刺
定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操作方法-环状软骨平面颈6横 突基底部穿刺
前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 先用非持针手的食指和中指将 颈总动脉和胸锁乳头肌推向外 侧,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 颈椎横突处与皮肤垂直进针, 穿刺约3-5厘米触到骨质,表 明针尖已达第六颈椎横突的基 底部,退针少许(0.2-0.4 毫米),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可注入局麻 药液,故不需要寻找异感
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阻滞成功的标志
为注药侧出现霍钠氏综合征,表现为瞳孔 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 膜充血,面微红,面部无汗。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特殊禁忌症
对侧气胸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局部感染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合并症:与局麻药有关的合并症
药物注入血管:毒性反应 局麻药的过敏反应 局麻药中加入激素或其他药物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操作方法-颈7横突基底部穿刺
前入路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胸锁关节上 方2.5cm,正中线旁开1.5cm垂直与皮肤穿 刺,直达颈7横突基底部骨面。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操作方法:胸锁关节-环状软骨中点定 位颈7横突基底部穿刺星状神经节阻滞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操作技巧
单指法VS两指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