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难治性眩晕症的观察护理

护理N ur s i ng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难治性眩晕症的观察护理应婉玲(浙江省缙云县中医院321400)眩晕症常见的病因有内耳膜迷路积水(美尼氏综合症)、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颈椎病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或痉挛、前庭神经元炎等…。
传统的常规治疗包括应用高渗葡萄糖、血管扩张药(654-2、西比灵等)、丹参及抗眩晕药物(眩晕停)治疗。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常规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64例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SG B治疗),并根据此种治疗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4例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2士6.2岁)。
全部病例符合眩晕症诊断,病程大部分为数小时至数天,12例有反复发作史。
64例在入院前均已接受2天以上常规门诊治疗,因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入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SG B 治疗)。
1.2治疗方法入院后仍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一1-.进行SG B配合治疗。
SG B由技术熟练的麻醉科医师实施。
操作方法:采取颈前人路,以气管环状软骨水平旁开1.5cm为进针点,用6.5号注射器针头垂直刺入,碰到骨质后稍退针0.2cm,注射含维生素B。
20.5的1%利多卡因10m l,以注射同侧出现霍纳氏综合症为阻滞成功标志。
每日治疗一次,第二日换一侧进行阻滞。
1.3疗效标准治疗后每日评定疗效,治疗3天进行最后一次评定,评定标准:(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治疗3天症状仅轻微减轻或无变化。
2结果本组64例中,治愈45例,占70.3%,有效16例,占25.0%,无效3例,占4.7%。
总有效率达95.3%。
治愈45例中,14例治疗当天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即消失,可自行行走,20例治疗当天症状明显减轻,第二天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另1l例治疗第三天基本恢复正常。
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

[ 8 ] Na j a f i B, C r e ws RT, Wr o b e l J S . I mp o r t a n c e o f t i me s p e n t s t a n d i n g
f o r t h o s e a t r i s k o f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u l c e r a t i o n [ J ] .D i a b e t e s C a r e ,
[ 5 ] 杨志勇 , 苗连海 , 陈继群. 6 7例 老 年 糖 尿病 足 临床 防治 分 析 [ J ] . 中
国老 年 保 健 医学 杂 志 ,2 0 1 0 , 8 ( 6 ) : 5 3—5 4 .
E 6 ] 杨祖蓉. 血 栓 通 联 合 丁 咯地 尔 治 疗 糖 尿 病 足 疗 效 观 察 [ J ] . 四川 I医
・ 3 70 ・
C HI NE S E J OURNAL OF I NT EGRATI VE ME DI CI NE ON CARD I O一 / CE REB ROVAS CULAR DI S EAS E Ma r c h 2 01 3 Vo 1 .1 1 No . 3
2 0 1 O, 3 3 ( 1 1 ): 2 4 4 8—2 4 5 0 .
血液供应 , 有 助于 患处 的愈合 , 两 药 联 合 治 疗 糖 尿 病 足 效 果 较
好。 参考文献 :
[ 1 ] 杜景辰 , 李令根. 壳 聚糖 中药 复合 药 膜 治 疗 糖 尿 病 足 溃 疡 的 临 床 对 照观察[ J ] . 中医 药 信 息 , 2 0 1 1 , 2 8 ( 3 ) : 9 8 一i 0 0 . [ 2 q 刘 继前 . 糖 尿病 足 发病 机 制与 治疗 研 究进 展 [ J ] . 疑 难病 杂 志 ,
正清风痛宁骶管疗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氧气、吸引器 急救设备、药品 专科药品 监护仪 穿刺包 诊床
操作(二)
➢ 穿刺部位: 1、病人俯卧或侧卧位,下腹垫枕臀部抬高,从尾骨沿中线向上方摸至
2-3cm可触及“骶裂孔”,并做标记。 2、常规消毒铺洞巾,用导管针穿刺骶裂孔与皮肤呈30--45°进针2~
3cm,留置导管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全部混 合药液。
作用机理(二)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 【权威专家】临床研究表明,单纯的机械性压迫只能导致 下肢的麻木或麻痹,只有合并椎管内硬膜外或神经根鞘膜 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或者肌痉挛导致肌肉损害性炎 症时才会出现疼痛。因此,无菌性炎症和肌痉挛是导致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的两个主要环节。
骶骨解剖(三)
➢ 后壁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 道,为脊椎腔;在尾骨关节上第4、5骶骨水平中线 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
骶骨周围
➢ 组织器官
腰骶、会阴、盆腔 直肠、膀胱、子宫 前列腺、附件 生殖器、皮肤
骶椎
操作(一)
➢ 穿刺地点:
无菌治疗室(特殊病人床前操作)
作用机理(三)
【局麻药】:
能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减轻神经源性的炎症反应,起到迅速止痛 的作用;还可松弛血管平滑肌, 改善局部血压,增加神经组织对氧 的利用和对缺氧的耐受性。
作用机理(四)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抑制局部的自身免疫反应,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神经根的 充血水肿和炎性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萎缩,改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与神经根的“紧密”关系。
并发症
1
低血压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血栓后遗症_王高恩

到达到穿刺要求。
患者术前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②穿刺部位:肾下极处的解剖特点决定他是能获得更多肾小球数目的部位,选择下极皮质较厚且无肾窦回声的部位,避开肾盂,避开深层大血管[3-4]。
穿刺位置一般选择在距肾下缘10mm处。
位置过低,可能会错过肾脏,位置过高,所得标本肾髓质多而皮质少,标本质量不高,而且易损伤肾盏,导致血尿。
超声确定穿刺点时,要重视定点处肾横切面的位置,确保精确定位。
③进针方向:尽可能选择与肾下极包膜表面呈垂直的方向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也有研究表明,与肾表面斜角向下所取得的标本肾小球数目最多,取材完整、质量高,更有利于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5-6]。
④进针深度:以针尖距肾包膜1mm处为宜。
有作者建议针尖达肾包膜后再继续进针1.0 1.5mm,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肾包膜受压凹陷形成切迹。
笔者认为,这样损伤肾包膜引起出血的风险加大,只要进针位置和角度选择正确及医生与患者屏气配合默契,无须增加进针深度。
⑤进针次数:肾穿刺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肾脏下极退让现象,而使用自动活检枪操作,进针速度极快,肾退让程度小,再加之腹部垫硬枕使肾脏位置较为固定,肾脏下极退让现象可以忽略不计。
但理想取材点多少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且难免有两针重复弹进一个针孔的现象,需增加穿刺次数,以取得更合格标本。
本组病例最多穿刺4次,最少2次。
对小儿和肾脏体积稍小的患者,可调整取材长度,增加穿刺次数,以弥补取材长度的不足。
⑥对于肥胖者和腰背部肌肉过厚的矮胖型患者,要注意避免穿刺针在背部推进过程中因阻力出现逐渐偏离超声引导线。
若针尖和针干显示不满意,可采用上下抖动穿刺针的方法,使针尖所在组织发生“颤动”,以此协助识别针尖[7]。
⑦严格正确的护理,也是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复查尿常规和超声,行必要和适量的抗感染和止血治疗,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S B可 以 改善 异 常 的血 液 流变 学 指标 , 括 降 G 包 低全 血 高 粘 度 及 红 细 胞 压 积 等 而 加 快 血 液 循 环 。 Sees t n_ 等研究 显 示 ,G 后 颈 动脉 和 面部 血 流 5 v 3 SB mn内均显 著 增加 , 别 达 14 6 和 15 2 , i 分 7.% 1. % 并
度紧 张及功 能亢进 状态 , 使头 、 、 颈 上肢 、 心脏等 血管
扩张 , 明显改善心 、 脑血流量 , 增强机体 的抗病功能 及 抗 炎作用 , 调节 内分 泌系统 , 使全 身 自主神经 系统
功能稳 定 。
2 星状神 经节 阻滞 的作用 机制 .
心室舒张, 但仍在代偿范围内, 对健康人左心功能影 响不大 。Lbt oa o等 临 床 研 究 也 发 现 , 行左 侧 S B G
的作用 同时 又将局 部产 生 的大量 的 自由基分解 代谢
节投射的节前纤维为同侧性 , 但节后纤维不仅投射 到同侧 , 也向对侧组织投射。颈部交感神经节之间 有复 杂 的神 经纤 维联 系 , 星状 神 经节 里 也 有感 觉 神 经投 射进来 。S B可影 响 神 经节 内 的神 经肽 、 经 G 神
・
3 0・ 0
中 国 疼痛 医学 杂 志 C iee o ra o Pi d ie 0 0.6 ( hn s Junl f anMei n 1 1 .5 c 2
・
综
述 ・
星状 神 经 节 阻滞 作 用 的 临床研 究 进 展
邓 芳 张 勇军 卫 法泉
( 杭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麻醉科 , 杭州 30 0 ) 10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调节雄性激素,对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
方法重度痤疮42例,化验其睾酮水平均升高,按疗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观察痤疮的变化及阻滞时的并发症。
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显效率为71.4%(30/42),有效率为26.2%(11/42),无效率为2.4%(1/42)。
星状神经节注射时有35例(83.3%)肩胛区疼痛,3例阻滞后咽喉有梗阻感,5例有一过性声音嘶哑。
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性痤疮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副作用小、且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标签:星状神经节阻滞; 痤疮; 雄激素; 调节内分泌痤疮(acne)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疾病。
其原因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性激素分泌异常、皮脂分泌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作用、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有关[1]。
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甚至囊肿瘢痕为其特征,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临床表现变异较大,轻者可因其具自限性而自愈,重者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常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2]。
近年来痤疮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基于痤疮的病理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特征,本部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调节雄性激素治疗重度寻常性痤疮42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痤疮诊断标准是根据Pillsbury分类法[3],属于Ⅲ、Ⅳ级,即重度。
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7~30岁,病程为3月~6年;临床表现均为脓疱、结节、囊肿及炎症愈后遗留浅的凹坑瘢痕或色素沉着。
1.2 治疗方法1.2.1 一般处理本组42例患者均由同一医生治疗,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及以后保持皮肤清洁,常用温水及中性洁面用品洗脸,不挤压痤疮,注意生活规律,尽量少用化妆品,少食脂肪、高糖及辛辣饮食,多食蔬菜、水果[4]。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介绍
导语:神经健康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四肢的运动能力,许多朋友存在星状神经节受阻的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少朋友
神经健康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四肢的运动能力,许多朋友存在星状神经节受阻的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少朋友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比如说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那么这种形式治疗的话,效果很好吗?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专门为大家讲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部、上肢及上胸部交感神经的方法。
此法起源于日本,目前在中国应用广泛。
手术治疗疾病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于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大部分疾病效果良好。
“内分泌系统如多汗、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心血管系统如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雷诺氏病等,神经系统如各类型颈椎痛、偏头痛、面部神经炎等。
”另外,哮喘通过此法治疗之后,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由于涉及多系统疾病,因此患者在注射之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的病人本想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头昏头痛,但治疗之后发现痛经症状也没有了。
有的病人只是治疗面瘫,没想到失眠的症效果怎么样呢?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治疗疾病最关键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切忌拖延不治,如果大家还有疑惑的话建议直接咨询医院医生,毕竟这样做才是最可靠准确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课程资料: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3、头痛: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其机理可能是稳定了异常的交感神经功
能或抑制血管壁的炎性反应,虽然目前不 能完全阐明SGB术治疗头痛的机理,但其仍 然被认为是有效的
4、上肢或手部的多汗症
5、急性的药物误注射入动脉内 6、上肢的冻伤 7、顽固性心绞痛 8、长Q-T综合征,室速 9、奎宁中毒 10、膝状神经节病变 11、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颈下心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和气管前方下行,分布于 主 动脉弓,加入心深丛;
椎动脉神经沿椎动脉后侧上行,与椎动脉前侧的节后纤 维共同形成椎动脉丛,并沿椎动脉、基底动脉至大脑后动脉, 并与颈内动脉丛汇合;
锁骨下动脉丛由SG发出的分G可致其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 纤维支
配的心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张、支 气管收缩及
炎、
IgA肾病、游走肾、 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
13、腰及下肢疾患 腰痛症、膝关节痛、 足癣、肢端红痛症、
冻伤
及冻疮。
2、头部疾患 脱毛症、头痛(包括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群集
性头痛、 颞动脉炎性头痛) 、脑血栓、 脑血 管痉挛
、脑梗塞等。
3、面部疾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非典型性面部疼痛、
咀嚼
肌综合症、下颌关节综合症。
4、眼部疾患 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色素变性症、 葡
萄膜
炎、 视神经炎、黄斑肿胀、 角膜溃疡、 白内 障、瞳孔
前方:颈动脉和椎动脉, 后方:横突基底部、第1肋
骨颈 内侧:食管 内后侧:颈长肌, 外侧:前斜角肌,隔神经 前下方:胸膜顶和肺尖;
其它毗邻的重要结构有气管、食 管、甲状腺和甲状腺下动脉,喉 返神经、膈神经和臂丛神经等。
SG的节前纤维起自T1-2。 其发出的分支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