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整理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整理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整理版)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等特点。

二、文学的分类- 文学可以按照体裁划分,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 文学也可以按照内容划分,如科幻文学、历史文学、爱情文学等。

三、文学常识1.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3.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有关西方取经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有关西方取经的神话小说。

4.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一个农民起义军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一个农民起义军的故事。

5.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四、文学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起到生动形象的作用。

- 拟人:赋予非人类的东西以人的行为和感情。

-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效果,以强调效果。

- 对仗:诗歌中的字句按照一定的音律、意境进行排列。

- 比较: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以加强表达效果。

以上是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的整理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文学常识是指对文学历史、文学作品、文学名著以及文学创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下面是对文学常识知识点的整理。

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指的是一类具有相似特征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集合。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2.文学时期:文学时期是指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批有共同特征的文学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和文学思潮。

如中国文学的古代文学时期、近代文学时期、现代文学时期等。

4.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从先秦时期到清末时期的文学作品。

其中包括诗、词、曲、赋、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代表作品有《诗经》、《离骚》、《红楼梦》等。

5.西方文学:西方文学是指欧洲以及美洲等地区的文学作品。

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现代文学等。

代表作品有《奥德赛》、《罗密欧与朱丽叶》、《麦田里的守望者》等。

6.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

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等。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福柯、巴赞等。

7.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指在文学领域影响深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

包括《百年孤独》、《骆驼祥子》、《傲慢与偏见》等。

这些作品通常在题材、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8.文学创作技巧:文学创作技巧是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一些手法和技巧,用以表达思想、塑造人物和烘托情节。

如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叙述、描写和对话等情节安排手法。

9.诗歌: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的文学形式。

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象征性。

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

10.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的文学形式。

通常由情节、人物和背景构成,具有较多的描写和对话。

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等。

11.戏剧:戏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主的文学形式。

文学常识与名著鉴赏

文学常识与名著鉴赏

文学常识与名著鉴赏一、文学常识1.文学基本概念–文学:用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作品:通过文学创作表现一定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文章或著作。

2.文学体裁–诗歌: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为主,注重节奏、韵律和形象的文学形式。

–散文:不讲究诗的韵律和节的划分,注重自然、真实、优美、通俗的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长篇或短篇故事。

–剧本:以人物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现矛盾冲突、表现主题的戏剧文学。

3.文学流派–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强调表现个性、感情,追求理想,创造奇异、壮美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强调运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表现深层次意义的文学流派。

4.文学史分期–古代文学:以封建社会为主的文学创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近代文学: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主的文学创作,如晚清小说、五四新文学等。

–现代文学: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的文学创作,如毛泽东诗词、新时期文学等。

–当代文学: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等。

二、名著鉴赏1.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奇幻小说,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三国演义》: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描绘曹操、刘备、孙权三家争雄的战争画卷。

–《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宋江、武松等一百单八将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2.中国现代名著–《呐喊》: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

–《边城》:沈从文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湘西边陲小镇的人情世故和纯真爱情。

–《围城》: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触描绘知识分子方鸿渐的婚恋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主讲: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方胜芳一、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初中阶段明确要求“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且“附录”中还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这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名著的阅读。

这个考点包括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一般都是在考查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涉及。

考查内容: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2、了解名著的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主要人物及性格;3、识记与作品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4、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5、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基本题型:识记辨别类(选择、填空):主要考查对名著知识的再认。

知识点主要有名著的作者及其国别或朝代,主要人物及其典型情节。

理解概括类(表述):相对于选择、填空题,表述类题型一般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答案的范围会更为广阔,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考生自主的空间就更大,更贴近课程标准的精神,将会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

感悟评点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能说出对作品的阅读体验。

语言运用类(仿句):这种题型首先考查的是仿句的能力,其次要求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名著,并且要求考生对阅读名著的印象进行精致加工,组织答案。

二、复习策略(一)高效了解名著内容名著阅读考查内容多,范围广。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读前言与后记;2、看目录,了解全书的眉目和纲要;3、浏览全文,把握整体;4、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借助各种参考资料,快速了解内容。

(二)熟练应对各种题型识记辨别题1、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A. 赵云B. 关羽C. 张飞D. 马超2、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林黛玉——葬花、焚诗B.诸葛亮—草船借箭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以上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相关情节,难度不大,第1题的英雄是B.关羽,第2题C项“醉打蒋门神”的人物不是鲁智深而是武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资料汇总(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

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资料汇总(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专题0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学生版)

专题0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学生版)

专题03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B.《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观音菩萨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

C.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被提及。

D.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B.《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在实践与理论结合中进行论述,立论就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燕子来时新社”表明春燕来时正是春社时分,一般在立春之后,清明之前。

D.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C.《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集,《五猖会》是其中一篇文章。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二、名著阅读4.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
导读:一、人的称谓
谦称: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3)年龄的称谓。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寇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 (dié)指八九十岁。

期颐是一百岁。

二、天文历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月亮的别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银盘、玉盘。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蟾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

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迁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二十四节气: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的'歌谣:“春雨惊雪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这里指冬至。


三、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今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邦。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古地名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成都称锦官城。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科举制度
分:乡试、会试、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则“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千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五、风俗礼仪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的节日。

此节乃一节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经元后。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等。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合力。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六、音乐文娱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七、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上文是关于最新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