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护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课件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课件
.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1.1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 ⑴中药的含水量 ? ⑵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
.
2.1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⑴温度 ? ⑵湿度 ? ⑶空气 ? ⑷日光 ? ⑸霉菌和害虫
.
中药的分类贮存方法
1.植物类药材 ? ⑴重点养护品种 指最容易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的品种。这类中
⑴常见易发霉的中药有:甘草、当归、 羌活、紫菀、黄芩、远志等,它们含 有霉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在适宜 条件下,极易霉变。
⑵易生虫的中药有:川芎、当归、板蓝 根、半夏、甘草、桔梗等。
.
? 叶、花、全草类药材的养护
1.花类药材在贮藏中常发生退色、发霉、虫蛀、走气、 花冠脱落变形等现象。在贮藏时,应根据各花类药 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贮藏。
.
附:各类中药饮片分类( 植物药)
? 1、富含淀粉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块状茎、果实或种子 部位,含丰富的淀粉,质地粉性) a.强淀粉饮片有 白芷、山药、贝母、天花粉、葛根、泽泻、防 己、赤勺、重楼、北沙参、南沙参、何首乌、太子参、天葵子、 金果兰、白术、大黄、猫爪草、薏苡仁、芡实、浮小麦、白扁 豆、乌豆、赤小豆、刀豆、麦芽、神曲、娑罗子、决明子、皂 角、胖大海、预知子、莲子等。 b弱淀粉饮片有 三棱、莪术、防风、白蔹、白芍、银柴胡、千 年健、藕节、仙茅、红大戟、木瓜、桔核、金樱子、槐角、荔 枝核、桑椹、冬瓜子、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楮实子、韭 菜子、青葙子、急性子等。
? 害虫来源?1)产地收取加工 (2)运输过程 (3)贮 藏过程 (4)包装物或容器 (5)库房内外的清洁工 作做得不好
.
3.1 变色

中药饮片保管养护基础知识

中药饮片保管养护基础知识

一、中药养护的目的中药养护主要是预防药物变化和已经发生变化的救治,保证其药物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二、中药在储存过程中的主要质变现象虫蛀: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药材经害虫危害虫蛀后,有的形成空洞、破碎,有的被毁成粉,有的被害虫排泄物污染,破坏性极强。

严重影响中药疗效。

危害药材的害虫习称“仓虫”,仓虫种类繁多、生命力极强,适宜仓虫繁殖的温度一般在15—35度,所以每年的5—8月是仓虫生长繁殖最旺盛的季节。

大多数仓虫耐热、耐寒、耐干、耐饥。

10℃以下大多数仓虫停止发育,0℃左右处于休眠状态但不易冻死。

仓库的阴暗角落是仓虫的潜伏场所,中药从原药材采收、运输,包括包装、库内外清洁卫生到储存任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污染,做好以上每一个环节,是杜绝仓虫来源的重要措施。

发霉:大气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表明,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凉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失去药效。

一般的霉变都是从药材表面开始,轻微的霉变及时处理,药材尚可应用。

严重的霉变,会引起中药材失效,导致药材无法使用。

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受温湿度及空气的影响,使药材内部发生变化,表面颜色发生变异。

色泽是中药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变色的发生往往使不少药材变质失效,不能再用。

药材变色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稳定,与阳光照射、温湿度密切相关,故日晒变色的药材,宜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泛糖、泛油:指某些含油脂、挥发油、粘液质、糖类较多的药材,在温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粘、颜色变鲜、产生“哈喇味”。

泛糖、泛油的原因主要由药物本身性质、温湿度、储藏年限影响。

气味散失:中药材具有的正常气味,因久存或养护不当、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酸败等化学反应均可导致气味散失。

中药养护知识

中药养护知识

中药养护知识中药养护是指通过使用中药材及药方,来调理和保养身体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

中药养护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养生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中药养护的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药养护方法。

首先,中药养护的基本理念是“治未病”。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平衡等有关。

所以,中药养护着重于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提高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药养护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穴位按摩、药材浴等。

其中,饮食调节是中药养护的核心部分。

中医学认为,不同食物的性味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来调理身体。

比如,人们可以选择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绿豆糖水来消暑;还可以选择具有健脾益肾作用的山药来补充营养。

此外,穴位按摩也是中药养护的一种常见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中有许多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比如,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按摩合谷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

另外,药材浴是一种将中药材加入浴水中进行的养生方法。

药材浴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材的有效成分,起到养血活络、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的作用。

比如,人们可以用当归、川芎、红花等药材来泡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除了上述方法,中药养护还有一些特殊的养生技巧,比如活血化瘀的拔罐疗法、清热解毒的草药熏蒸等。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养护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来说,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养护。

同时,中药养护也不应该忽视现代医学的作用,合理地结合中西医疗的优势,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总之,中药养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调理人体整体平衡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药养护方法多样且灵活,包括饮食调节、穴位按摩、药材浴等。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课件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课件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
②、鼠害,对中药的贮存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历来就是中药贮存中的防治对象之一。鼠类 不仅偷食药材,还随处排泄粪便,对药材造 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鼠类是传播病 原微生物的媒介,把一些病毒、致病菌带到 药材上,如鼠疫等,其危害难以估计。
③、害虫,中药的害虫是指贮存保管过程中危 害中药的昆虫而言。蛀食中药的害虫分布较 广,据统计在常用的600余种中药中,被虫 害的占40%左右。
如含有色素的中药(番红花、红花等)会逐渐变色;绿色的某些全草、叶类 等植物药(薄荷、藿香、大青叶等)的颜色也会由深色褪为浅色;含有挥发油类 中药会降
低或散失芳香味,从而影响中药质量。但光线中的紫外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可以利用暴晒杀灭微生物和害虫。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
3、化学因素 在贮存过程中,由于中药自身因素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起化学变化的
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中药养护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符合经济、安全、有效、 不污染的防治原则,是一项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也是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必不可 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害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温暖、潮湿、肮脏,喜在洞孔、缝隙、阴暗 处栖息活动;而中药贮存的环境要求是低温、干燥、清洁。经验证明,重视清洁 卫生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
③、加热烘干法 采用火盆、土坑,现多采用烘箱、烘房、干燥机等加热增温驱除水分的方法称
加热烘干法。对于水分过高而又不能曝晒的药材,或者因为阴雨连绵,无法利用日 光曝晒法时,可采用此法。使用此法时,要注意温度及时间的调节。
④、石灰干燥法 应用生石灰吸取药材水分的方法称为石灰干燥法。一般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
二、常用养护方法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
1、干燥除湿法 ①、曝晒法

中药的养护

中药的养护

虫蛀的防治




1、清洁卫生防治:经常打扫中药区域, 清除污染物消毒去污。 2、密封防治:采用密封或密闭贮。 3、高温防治:如曝晒、烘烤、热蒸等方 法。 4、低温冷藏。
霉变

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 部的滋生现象。 原因: 1、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如 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 2、受潮湿影响。 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当受到闷热 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至表面的现象。 4、生虫后引起发霉
中药的质变现象



虫蛀 霉变 变色 泛油 气味散失
虫蛀
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原因: 1、原药材在产地收取加工处理不善,在采收过 程中受到污染,干燥时又未能完全杀灭害虫及 虫卵。 2、中药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上潜伏了害虫。 3、在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外界害虫侵入 或未能将已生虫的中药及时与正常中药分开, 因而造成污染。

一般含油脂、糖类、挥发油成分的中药 。
如:天冬、麦冬、党参、牛膝、板蓝根、 柏子仁、当归、肉豆蔻、枸杞子、郁李 仁、杏仁、桃仁、狗肾、九香虫、刺猬
皮、蛤士油、壁虎、斑蝥、蜈蚣、红娘
虫、蕲蛇、蛤蚧、水獭肝、乌蛸蛇、鹿
筋等。
气味散失





指一些中药含有易挥发的成分(如含挥发油 等), 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挥散损失,使得 中药的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 气味散失的原因: 1、温度过高,温度越高挥发越快,可使药材 中的气味散失(温度不超过30℃,湿度70%-75%)。 2、贮藏时封闭不严,露置空气中自然挥发。 3、久贮或养护不当,会引起中药气味严重散 失,甚至失效。
中药的养护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知识培训试卷精选全文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知识培训试卷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知识试卷部门姓名培训时间分数一、判断题(40分)1.对已生虫的中药饮片应进行筛选,去掉虫屎灰渣,再进行杀虫处理,如果量大的品种先杀虫再处理。

()2.入库饮片应充分干燥,含水量不超过20%。

()3.原药材库和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阴凉、干燥,室温应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下为宜。

()4.在库检查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一般夏秋季需要5-7天检查一次,冬春季需10-15天检查一次。

()5.温度对中药饮片贮存影响很大,温度在20-35℃易引起霉菌的繁殖生长,10℃以下霉菌就发育延缓,0℃就停止发育,55-60℃霉菌就死亡。

()6.湿度对饮片贮藏影响很大,湿度太大能使药材潮解、变性、霉变,湿度太小能使药材风化。

()7.含脂肪油的药材或易挥发的珍贵中药材,可将其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加盖严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8.药材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空气、阳光。

()二、填空题(20分)1.中药饮片的质量变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自身含水量缺一不可。

2.药材泛糖、走油的主要受药材、、储藏年限影响。

3.保持饮片库房场所及周边环境、、、设备、用具等清洁卫生和消毒,以防止虫害的侵入。

4.霉变又称、是在中药表面或的滋生现象。

三、选择题(25分)1.中药材防止虫蛀的方法()A、日光暴晒B、低温冷藏C、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熏虫D、特殊光波杀虫法2.霉变的处理方法有()A、撞刷法B、淘洗法C、晒洗去霉法D、油擦法3.常温库的湿温度是()A、湿度45-75%,温度0-30℃B、湿度40-70%,温度0-25℃C、湿度20-40%,温度5-10%4.阴凉库的温度是()A、湿度45-75%,温度0-30℃B、湿度45-75%,温度0-20℃C、湿度45-75%,温度0-25℃5.中药饮片水分应控制在()A、5-10%B、7-12%C、5-15%D、5-20%四、简答题1.简述贵重药材的保管养护方法。

中药储存与养护培训课件

中药储存与养护培训课件

常 见 变
二、霉变 三、变色
异 四、泛油
现 五、散气走味
象 及 防
六、风化与潮解 七、融化与升华

一、虫蛀
1、定义:仓虫对中药表面和内部侵蚀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2、药材被虫蛀的原因主要有:
⑴中药材、饮片加工处理不当,污染较严重; ⑵干燥不及时,中药自身含水量过大; ⑶中药自身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⑷库房温湿度超过标准; ⑸包装不严或破损; ⑹库房熏仓不及时、不彻底,或者库房及储存环境 不符合GSP要求等
烘烤法、热蒸法及远红外高温法等 ⑵化学杀虫处理法
常用的液体熏蒸杀虫剂有氯化苦、固体熏蒸剂 有磷化铝 ⑶气调养护法
气调意为“空气组成的调整管理”,近年来采 用充氮降氧法贮藏中药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霉变
1、定义: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2、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
⑴中药内含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⑵受潮湿影响 ⑶中药本身“发汗” ⑷生虫后引起发霉 3、易霉变的中药:火麻仁、大青叶、独活等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培训课件
内容提要
•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 影响中药变异的因素 • 中药养护技术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是中药调剂的一项重 要任务,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贮藏养护知 识和复杂的操作技术。
中药商品在储存保管过程中,若管理不 当,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发 生虫蛀、霉变、变色、泛油、散气走味、 潮解、风化、融化、升华等一系列变化, 这种现象称中药的变异现象。
七、融化与升华
1、影响中药融化的原因: 药品耐热性差、吸湿性强、品质纯度不高等
2、影响中药升华的原因: 药品密封不严,或敞口放置过久、温度升高或 库房相对湿度小等
3、储存注意点:应置阴凉干燥处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一、中药品质变异现象中药(含中成药)在运输、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中药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是很复杂的,变异不仅取决于各种中药本身的性123质,而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123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们123必须探讨变异现象的种类,123了解发生变质现象的原因123积极地进行防治。

1.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123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

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中药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

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灰黄霉素等。

常见的霉菌有黑酵菌、云白酶、绿霉菌、兰霉菌等几类。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有123:⑴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123菌的寄生许多中药都含123有蛋白质、淀粉、醣类及黏123液质等,给霉菌的生长、繁123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123⑵受潮湿的影响一般中123药在储藏前虽经干燥,但在123储藏的过程中仍易吸潮,特123别是在霉雨季节,空气很潮123湿,中药极易从外界吸收水123分,从而提高了中药的含水123量,此时的外界温度也适合123霉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中123药霉烂变质。

⑶中药本身“123发汗” 中药当受到焖热123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123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123 汗”。

凡发汗的中药其外表123必定潮湿,在适宜的温度下123,霉菌菌落极易生长,并由123中药的表面逐渐深入内部,123引起中药霉烂。

⑷生虫后引123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123后,害虫在生活的过程中要123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123因此,中药的温度升高、123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123了生活的条件,往往引起霉123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绿色杀虫剂
A:混入法:除虫菌、灵香草、芸香、花椒碾粉放入药 材中,密封共存能很好的防治虫害。 B:喷雾法:无名精、花椒、大蒜、橘皮、干姜、干辣 椒等打成粉放入清水中两天,滤渣用喷雾器喷洒,
但不能直接喷在暴 晒 法 用太阳的热能使药材水分干燥同时利用紫外线杀死 霉菌及虫卵。 趁热分装的有枸杞、麦冬 散热包装的有:白术、党参、羌活、丹皮、怀牛膝
中药的养护
ZHONG YAO DE YANG HU
主讲人:
培训内容
中药的分类 中药在贮存中的变化 易发霉的中药材 易生虫的中药材 虫害的防治方法 发霉的养护
1.中 药 的 分 类
根 花

果实 全草

种子 动物类
皮 矿物类
2.中药饮片、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虫 蛀 霉 变
溢 糖 走 油
变 色
3.易发霉的中药材、中药饮片
②摊晾法 适用于芳香性的叶、花、果皮等。如:陈皮、酸枣 仁、柏子仁、桃仁、火麻仁、
③ 加热烘干法
用于含水量过高又不能暴晒以及梅雨季节。 如:大黄、山药、川芎、元胡、天冬、天花粉、白术、 白芍、白芷、巴戟天、冬虫夏草、防风、当归、贝母、 羌活、沙参、独活、石菖蒲、苍术、锁阳、泽泻、丹参

④ 石灰干燥法 用于质地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发霉虫蛀,回潮不宜 暴晒或烘干的药材。
川牛膝、玉竹、天冬、黄精、甘草、当归、茯苓、百部、
天花粉、白术、葛根、独活、知母、羌活、紫苑、麦冬、
芦根、苍术、商陆、木香、黄芩、远志、白芨、白茅根、 天麻、三七、人参。
4.易虫蛀的中药材、中药饮片
独活、白芷、防风、川芎、藁本、泽泻、川乌、前胡
、人参、莪术、山药、黄芪、当归、党参、板蓝根、
贝母、天南星、半夏、郁金、甘草、桔梗、天花粉、 防己、明党参、北沙参、南沙参、白蔹、灵芝、海龙 海马、虫草等动物类药材。
如:人参、枸杞、鹿茸、白糖参、怀牛膝等。
⑤ 石灰埋藏法 用牛皮纸把药材包好并注明,放置木箱内再用石灰将药 材埋好。如水蛭、蜈蚣、刺猬皮等。 ⑥ 砂子埋藏法
用砂子将整个的药材掩埋的方法:如党参、怀牛膝、板
蓝根、白芷、山药等。 ⑦ 糠壳埋藏法 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党参、白芷等。
谢 观 谢 赏
5.虫 害 的 防 治 方 法
1. 清洁卫生防治
2. 密封防治
3. 高温防治:暴晒、烘烤、热蒸等方法。热蒸法以蒸汽透顶如:郁金、 天南星、白芷、草乌、何首乌、锁阳、肉苁蓉及筋、皮类动物药材。 4. 低温冷藏法(0-10℃):不变色、不走油、不走味、不干燥、不干裂 等优点
5. 异性对抗同贮防治:
• 山苍子、花椒捣破用纸包好,放在动物类药材周围有很好的防虫作用
• • • • • • • • • •
樟脑用纸包好(10g左右)放入鹿茸、蕲蛇、蜈蚣、蛤蚧等 蛤蚧与肉桂同存 大蒜与动物类同贮可防虫;大蒜与芡实、薏米同贮可防虫。 伤湿止痛膏与蜈蚣同贮可防虫 人参与细辛同贮 冰皮与灯心草同贮 硼砂与绿豆同贮 95%的乙醇喷少量在药材上能有效防虫 泽泻、山药与丹皮同贮 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