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艺术观略论
黑格尔的艺术观

黑格尔的艺术观黑格尔把人类艺术史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
这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分类方式,是黑格尔将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映射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结果。
(一)黑格尔认为人类艺术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一种类型是——象征型。
象征型艺术是艺术的开始,黑格尔称之为“艺术前的艺术”。
在这个历史阶段,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还很幼稚。
首先理念本身还不确定,还很含糊,它没有办法给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艺术表达方式”,只能先对付对付。
对付的办法就是先找到一个说的过去的形式,先把自己表达出来再说,这就是“象征”。
最典型的象征型艺术是建筑,尤其是古埃及建筑。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建筑都是空间体积最大、使用物质材料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
但我们却并不容易弄清楚它的内涵是什么,比如天坛是圆的,象征着“天圆”,地坛是方的,象征着地方。
象征确实是建筑艺术中通常使用的手法,尤其是那些具有政治性、宗教性、纪念性的建筑,总是会这样去做。
但象征是靠不住的,红色可以象征欢迎(红地毯),也可以象征拒绝(红灯),所以黑格尔说“象征在本质上是双关的或模棱两可的”。
在这个历史阶段,人类刚刚摆脱梦寐状态,精神还没有达到自觉,因此,黑格尔认为,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象征型艺术就要解体,让位于较高类型的艺术。
(二)黑格尔认为人类艺术的第二个阶段和第二种类型是——“古典型艺术”。
古典型艺术的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
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在古典艺术这里,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
因此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
最典型的古典艺术是雕塑,尤其是古希腊的人体雕塑。
古希腊的人体雕塑非常完美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这里稍微讲一下古希腊的雕塑。
在西方文化中,艺术和宗教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古希腊的宗教是“美和艺术的宗教”(马克思和黑格尔语),它的特点就是“人神合一”,人就是神,神就是人。
人和神的区别,只在于神比人更高大,更完美,更长寿。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理想的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要有生气灌注,只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东西才具有心灵的生命,才有自由的无限性。
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黑格尔主张艺术美的和谐与统一,认为艺术可以把外在的现象引领到艺术领域,并以这种外在的现象来显现心灵的自由。
也就是说,心灵把全部材料的外在的感性因素化成了最内在的东西。
基于对理想艺术的这种基本观点,黑格尔在艺术家(作者)、艺术作品以及读者或者观众等围绕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艺术家及作者方面,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他就需要主体的创造活动,但这种创造活动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只有具有一定才能的艺术家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首先艺术家需要的第一种才能是想象,黑格尔把想象定性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认为想象是创造性的。
黑格尔指出,艺术家要具备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与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艺术家的心灵,并能进行牢固的记忆,然后通过某种恰当的外在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其次,想象和牢固的记忆并不是艺术家的全部资禀,理想的艺术不仅要求能把这种内在的心灵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达到那种外在显现的必须是现实事物的自在自为的真实性和理性,要达到这种真实性与理性,艺术家所选择的这种形象必须是自己受感动的、必须是按照事物的全部深度与广度深切体会的,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就为艺术家的个人修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艺术家的知识、阅历、情感、理解力等等。
第三,黑格尔还对才能和天才进行了界定,指出,通过想象的创造活动,艺术家在内心中把绝对理性转化为现实形象,成为足以表现"他自己"的作品,这种活动就叫做"才能"、"天才"。
黑格尔对艺术哲学的影响与解析

黑格尔对艺术哲学的影响与解析在哲学领域中,黑格尔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思想家,他对于艺术哲学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黑格尔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哲学的发展,并为后来的艺术理论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黑格尔对艺术哲学的影响与解析。
首先,黑格尔对艺术的定义和价值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他的著作《美学》中,黑格尔将艺术视为“精神的自我表达”,并将其与宗教和哲学并列。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形式,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存在和表达。
这种对艺术的定义和价值观念,对于后来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黑格尔对艺术的分类和演进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他将艺术分为古典艺术、浪漫艺术和象征艺术三个阶段,并认为艺术的发展是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他认为古典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浪漫艺术则是对自我情感和主观意识的表达,而象征艺术则是对普遍概念和思想的象征性表达。
这种对艺术的分类和演进观念,为后来的艺术史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黑格尔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他认为艺术的审美体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对艺术作品内在精神的感知和理解。
他强调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主张通过直观和思辨的方式来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这种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批评的观点,为后来的艺术评论和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黑格尔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艺术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他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主张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共生。
这种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为后来的艺术社会学和艺术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方法。
综上所述,黑格尔对艺术哲学的影响与解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他的定义和价值观念、艺术分类和演进观念、审美体验和批评观点以及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都为艺术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3、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4、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5、黑格尔认为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6、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第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8、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观点包含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9、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10、第三,艺术美与自然美。
11、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
12、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13、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
14、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15、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
16、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17、第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18、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
19、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
20、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黑格尔美学思想

黑格尔美学思想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黑格尔-美学-概说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生平与著作简介: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绝对理念: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及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
整个自然及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
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
”〔《精神现象学》15页〕故“绝对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
知性认识:指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
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别离的、互不联系的。
“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异,以与对方相对立”〔小172〕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辨析:1、与康德哲学的关系:逻辑学:物自体;自然哲学:现象界;精神哲学:判断力。
2、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
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
“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
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
与康德的“先验范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达于《美学》一书。
黑格尔艺术哲学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总认: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黑格尔看来一切作品,好的作品应回归到绝对精神、理念这个层面,只有天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才能是艺术理想,而那些平庸作家的心灵是有限的,畸形的。
它们不能代表绝对理想,他们创作的作品不可能是艺术理想。
总之,只有形象与理念的完美结合才是艺术理想,且理念占主导地位。
一关于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A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是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黑格尔认为“艺术诉诸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形象才能被感官接受和欣赏,须是“符合理念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是否具有形象鲜明性和可感性,是艺术理念和科学、哲学理念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理性:艺术的理想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形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B 艺术理想是普通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黑格尔说:作为现实的理念,美的理念才能存在,而理想的现实性,只有在具体个别事物里才能得到。
因此,艺术作品所提供观照的内容,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必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东西。
C 矛盾冲突和和悦静穆的统一黑格尔认为,艺术不是表现那些无关宏旨的事情,他对田园牧歌之类的作品是评价不高的。
他认为艺术应表现人生的重大课题,表现心灵各侧的对立统一,描写矛盾冲突,描写心灵对立方面的斗争目的,应该是表现心灵的无限和自由,表现“心灵从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回到统一。
二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A 丰富性、整体性黑格尔认为,现实的人是具备各种属性的整体,不是某种抽象观念的化身,黑格尔认为理想性格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来自绝对理念,来自诸多神。
B 主导性、明确性黑格尔认为理想人物性格是丰富的整体,同时他强调,作为理想性格,有一个更迫切的要求,就是性格有特殊性和个性,因此,“性格的特殊性中应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从而在丰富性中显出明确性。
理想人物性格,应该是一种特定情致主导的丰富性,因而具有明确的突出性格特征。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源自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美学是一种理性的看法,必须以理性和智慧为基础。
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应从它的
实用价值和它的教育价值中获得,因此可以确定艺术的共同价值,而
不是支持任何时代的价值观。
因此,他对艺术家作品的创作和审美主
张形成了一种理性而建设性的艺术考量。
艺术创作要符合审美规范,
即符合共同的美学标准。
另外,艺术的审美蘸水也要有可持续的常态,即艺术家要具备建设性地发展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思想中,着重于追求“道德意义”及其对现实社会的
贡献。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永久而持久地存在,不应受时间及人们流
行的审美变迁和趋势的左右。
他还认为,高度完善的艺术作品会带来
美学上的共鸣,体现艺术家的道德,極具道义意义。
此外,艺术作品
可以赋予人们智力和思维上的超越以及更广阔的思维视角。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持续被艺术家及学者视为美学标杆,是艺术家创作
的指南。
其中,最根本的核心在于将艺术价值脱离于高的价值观,扩
展艺术的审美薪水,将艺术作品凝结成道德意义比重较大的一部分。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被推崇且受到浓厚的关注,他的建设性观念受到各
种艺术潮流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在美学发展历史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块
石头。
在当今社会,以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为启发,可以让艺术成为精
神审美、文化共同体、理性决策和学术作为艺术精神的载体,得到广
泛的传播和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1期2001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01.14No.1February2001黑格尔艺术观略论鹿丽萍(武汉理工太学,湖北武汉430070)摘要: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目的、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终结几方而对黑格尔的艺术观进行论述,在肯定其合理的成分的同时,揭露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一而。
关键词:艺术观;黑格尔{哲学中图法分类号:B51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1—001l一03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他关于美的定义生发出来的,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他看来,绝对理念是无限的、自由的,而自然却是有限世界的、没有自由的,“自然美只是为其它对象而美”,“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因此,《美学》开卷,黑格尔便将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
这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艺术是否值得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为“人类思想很早就已反对艺术,说它只是对神圣的东西作图解式的表现”a[13(P131)被黑格尔奉为人类导师之一的柏拉图便认为画家是比工匠还不如的“来自自然的第三层产品的生产者”.其作品只是“幻影的仿制品”;n““”。
3”诗被认为不能显示真理而且伤风败俗,于是诗人被逐出理想国。
流行的成见则认为艺术不过是一种“愉快的游戏”,对于人生的重要事业是多余的,就算它也有严肃的目的,也不过是服务干道德、宗教的手段一类的东西,而且艺术之为艺术以及产生艺术效果的手段,都只能靠幻相。
这些看法表明,艺术似乎不配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从另一方面说,艺术似乎也不宜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t因为诉诸感情、感觉、想象的艺术“显然是由任意性和无规律性统治着,这些特性就根本挖去了一切科学的基础-oDJIeg)一方面是不配,一方面是不宜,这就是说,假使将艺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会损害严肃的哲学思考,也会损害自由的艺术创造。
那么,黑格尔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又是怎样为艺术辩护的呢?一、艺术的起源黑格尔指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人这样做,目的在于要以自由人的身份,去消除外在世界的那种顽强的疏远性,在事物的形状中他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
I’[1J(P3N)人类像打水漂的顽童惊喜地注视着自己溅起的水波般惊喜地注视着自己的创造,而人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世界,人也便在多大程度上再创造了自己。
人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看出自己,观照自己,欣赏自己,确证自已。
于是,人认识到一切都是为了人的,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最高真理。
这便是黑格尔所理解的实践的意义,即人通过观照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来认识自己,认识到人的自由本体。
艺术作为一种实践,亦是人在外在事物中进行自我创造(未刨造自己)并在这作品中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的需要。
艺术实践本身是人的自由表现、自由创造,而艺术实践也有助于创造出自由的人类,使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自由。
人的内心世界在艺术创造中获得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实现的同时,人也便充分实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
艺术是人认识自由真理的初级阶段,也是人实现其自由本性的第一个领域。
这样,黑格尔将艺术纳入广阔的实践范围,深收稿日期:2noo一0409作者简介:鹿丽萍(1967),女.山卣省太原^、武汉理上大学出版社编辑,哲学硕士.卞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万方数据·12·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年第14卷刻地说明艺术的需要源于人类认识自己的顽强渴望,艺术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偶然事件和幻想的游戏”[1]。
”,人的自由理性、人类心灵的自由需要便是艺术根本和必然的起源。
二、艺术的目的在探讨艺术的目的时,黑格尔批判了美学史上的摹仿说与净化说。
摹仿说认为艺术的基本目的在于摹仿自然,自然美等于艺术美,因为自然是神的作品,而艺术却只是“凡人的作品”。
对此,黑格尔指出,这纯是一个“形式的目的”,最多只能产出“技巧方面的巧戏法”,而不能产生艺术作品,我们绝不指望人的自由创造力就产生这样一种东西。
而且,一切自然物“本身是无足轻重的,它本身不是自由的,没有自由意识的,我们只就它和其它事物的必然关系来看待它,亦不把它作为独立自为的东西来看待,这就是,不把它作为美的东西来看待,”[13口4’因此,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
净化说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情欲的净化”,从而达到“道德上的进益”,也就是将教训、改善人类看作艺术的最高目的。
黑格尔指出这已变成一种“最俗滥最肤浅的艺术论”。
从艺术的本质来说,美的生命在于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与感性现象的统一才产生美,而如果道德教训是“作为抽象的议论、干燥的感想、普泛的教条直接明说出来的,而不是间接暗寓于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的”,那么形式与内容就遭到割裂,“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就要变成一种附赘悬瘸,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当作单纯的外壳和外形。
这样,艺术作品的本质就遭到歪曲了”。
眦。
“’而且,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的目的在于教益,这就使艺术丧失了自己的定性,而只是作为手段而服务于其他,成为仅供娱乐的单纯游戏,本是单纯的教训手段。
黑格尔批判了将艺术的目的作形式化理解的摹仿说及肚道德这一更高的实体为艺术的目的,最终将艺术降至为手段的净化说对艺术本质的歪曲,从辩证的观点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艺术有其内在的目的,所有“目的在哪里”及“用处在哪里”的寻问都是一种谬见,艺术的目的就在自身而不必外求,“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1¨6”;同时,黑格尔坚持目的与手段的辩j正统一,认为“手段应该配得上目的的尊严”,“一个本身真实的目的不应通过幻相去达到”,“产生真实的东西本身就必真实”,[1Ⅳ”’这样就驳斥了关于艺术手段有害于心灵的看法。
正如黑格尔所说,辩证观点“不但标志着一般哲学的再醒觉,也标志着艺术科学的再醒觉,正是由于这种再醒觉,美学才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科学,而艺术也才得到更高的估价”o[1](P60l黑格尔正是从辩证观点出发,才确立了艺术的真正概念,即普遍性与特殊性、自由与必然、心灵与自然的统一,从而为艺术赋予崇高的地位。
三、艺术的本质艺术是“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口](“”这便是黑格尔所揭示的艺术的本质,按照这种理解,艺术才是人生中的真实世界。
黑格尔指出,日常经验通常把外在现象世界和内在感性世界称为“现实”、“真实”和“实在”,但其实这整个的外在和内在世界比艺术还更名副其实地可以称为更空洞的显现和更虚假的幻相,因为它所现出的是一些偶然的东西,这些东西转瞬即逝、千变万化.对于人仿佛是一种荒谬、虚无的力量,因此,这个可触可感似乎千真万确的世界实则并非人可吼安身立命、身泰心宁的家园。
黑格尔认为,“只有超越了感觉和外在事物的直接性,才可以找到真正实在的东西”。
口Ⅳ’“’艺术的功用仿佛是一种“解蔽”,即破除人生中的种种幻相,“使现象的真实意蕴从这种虚幻世界的外形和幻相之中解脱出来”,“](“”警省人们何为真何为幻,揭示出真正实在的东西只有“自在自为的东西”,即人生中的最高真理、人类的自由。
在艺术世界中,自由与必然,心灵与自然、理念与现象,“一切对立与矛盾,不管它们采取什么形式,都失其为对立与矛盾了”,[1””2’这便是绝对真实的境界,一个荚的世界是一个绝对、无限、自由的世界,也是一个最真实、最切近人生理想的世界,因而才是人真正的安身之所。
因此,“艺术不仅不是空洞的显现,而且比起日常现实世界反而是更高的实在、更真实的客观存在”。
nI(P12”但是,艺术的真实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真实:首先,它不同于科学认识中的真理,正如艺术认识绝非科学认识一样,它不是一种正确性,不是可以产生实际效果的科学理论,艺术的真实毋宁说是一万方数据第1期鹿丽萍:黑格尔艺术观略论·13·种真谛,是东方佛教、禅宗之中的“心体”、“本然”一类的东西;其次,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所表现的“是在历史中统治着的永恒力量,抛开了直接感性现实的附赘悬瘤以及它的飘忽不定的显现”,[1](“2’它比那种充满“日常现实世界以及其中事态、纠纷和个别事物等等的偶然性”的流水账式的历史著作更真实;第三,艺术是通过感性方式来认识真理,艺术突破了自然和日常世界的“坚硬的外壳”而使人深人了解理念,同时它以感性的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便“使纯然外在的、感性的、可消逝的东西与纯粹思想归于调和”[1](“”,使此岸被感性因素所污损与遮蔽的人类自由与哲学思想所具有的彼岸的无限自由得到统一。
这样,黑格尔便揭示了艺术中的“真实”的深刻含义,破除了流行的以为艺术表现是幻相的谬见,揭示了艺术中美与真的统一。
四、艺术的终结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有一种“巨大的历史感”,他认为人类认识最高真理有一个发展过程,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方式,即艺术、宗教、哲学。
也就是在他看来,艺术终究会过渡到哲学,“无论是就内容还是就形式来说,艺术都还不是心灵认识到它的真正旨趣的最高的绝对的方式”.LlH…’另一方面,从现实世界看,艺术的前途也绝非远大,而是呈现出某种日薄西山之势。
黑格尔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状况的原因,指出:“我们现代生活的偏重理智的文化迫使我们无论在意志方面还是在判断方面,都紧紧抓住一些普泛观点,来应付个别情境,因此,一些普泛的形式,规律,职责,权利和规箴,就成为生活的决定因素和重要准则。
但是艺术兴趣和艺术创作通常所更需要的却是一种生气,在这种生气之中,普遍的东西不是作为规则和规箴而存在,而是与心境和情感契合为一体而发生效用,……因此,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
[Io“”黑格尔并且悲观地断言:“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以及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去不复返了”。
[1](“4’上面我们考察了黑格尔为艺术所作的辩护,黑格尔将实践观点、辩证观点引入美学研究领域,为艺术的发展寻找哲学基础,深刻地阐明了艺术的起源、目的与艺术的本质,为艺术恢复和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又宣告了艺术的衰落,可渭为艺术所唱的是“天鹅之歌”。
可以看出,黑格尔就此完成了其体系的过渡,这是一次牵强的过渡,因为艺术、哲学同样是A类认识自己的方式,同样是人类心灵自由的需要,谁都无法被谁所取代。
黑格尔虽然认为美的生命在于显现,普遍的理念必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才有美,但他认为感性的艺术只是认识最高真理的低级阶段,表明其根本立场是拒斥感性的古典理性主义,他不理解“感性的诗意光辉”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部意义,而且艺术终将过渡到哲学,表明艺术以往的发展不过是中了“理性的诡计”,艺术并无自己的定性和目的,艺术不过是哲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