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教育馆建设.ppt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水灾防范
要点一
总结词
地震可能导致水灾,如洪水、泥石流等,应采取措施进行 防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地震后,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 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发生水灾的区域,应尽快撤离 到安全地带。同时,应加固家中的房屋结构,防止倒塌或 被水冲毁。在洪水期间,应避免外出,如需出行应选择安 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排水设施的畅 通,防止积水成灾。
05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通过模拟地震情境,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路 线,提高自救救能力。开设防震减灾课程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课程,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普 及地震成因、地震预警、应急避难等方面的知识。
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制作和发放宣传资料
制作地震安全手册、宣传海报等资料,通过社区 公告栏、活动室等场所进行展示和发放,提高居 民的地震安全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安装防震装置
如防震器、防滑垫等,以减少家具倒塌或滑动对 人员造成的伤害。
学校防震
01 制定学校防震预案
包括确定疏散路线、组织紧急疏散演练等。
02 提高师生防震意识
通过开展防震知识讲座、制作防震宣传栏等方式 ,提高师生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定期检查学校建筑
确保学校建筑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及时维修和加 固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较小,但发生次 数约占全球地震的25%左右。
02
防震减灾措施
家庭防震
01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包括确定家庭成员的紧急联络方式、制定疏散路 线、准备应急物资等。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 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 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教育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定期发布地震安全知识和应急 措施,提醒居民关注地震安全。
学校防震教育
制定防震减灾教育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自 救互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应 对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家庭关系重建
地震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共同 面对困难,互相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03
社会关系重建
地震后,社区和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受灾群众需要重新融入社会,
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助合作。
重建家园的步骤
评估灾情
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
国际援助与合作
国际援助
地震灾害具有国际性,国际社会 通常会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包 括资金、物资、技术和经验等方 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减轻地震灾害影 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信 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救援等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05
CATALOGUE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被困,应立即报告救援人员或报警求救。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清理口鼻、止血等。

校园防震知识科普PPT课件

校园防震知识科普PPT课件

震级与烈度概念
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用“级”来表示。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 大。目前通用的震级标度有里氏震级、体波震级和面波震级等。
烈度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烈度与震级、 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同一地震,不同地区的烈度可能不同。
02 校园建筑结构特点与抗 震性能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 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3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遇险自救互救方法
01
保持镇静,设法脱险
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等
待救援。
02
设法与外界联系
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人,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求救信号。
疏散路线规划
根据学校建筑布局,合理 规划疏散路线,确保师生 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 安全地撤离。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在学校操场、空地等开阔 地带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配备必要的救生设施,供 师生紧急避险。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地 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 生应对地震的实战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设施
做好身体防护
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 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
避开危险源
不要停留在窗户、阳台、楼梯等危险区域;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 物;不要使用电梯。
室外避震注意事项
1 2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 地方。
防震技能培训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PPT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PPT

灾害应急预案
03
第2章 / C h a p t e r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
这里输入学校院系专业信息
目录 / CONTENTS
01
地震的危害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防震减灾实践与未来展望
02
03
02
03
第1章 / C h a p t e r
地震的危害及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入。
26
抗震减灾案例
应急响应效果评估
社会防震减灾合作
实践成果展示
2017
科技创新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提高预警和救援效率。
2018
2019
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防震减灾水平。
社会共建共享构建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体系,共同为打造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未来发展展望
建立完善的疏散通道和应急演习,提升紧急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预警系统
防震建筑设计
紧急疏散计划
预警系统
07
自救互救求救
地震发生后,应及时进行自救、互救和求救,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成功经验和实用技巧
总结以往地震防灾经验,采用科学有效的救灾技巧,提高抗震减灾效果。

地震科普教育馆建设

地震科普教育馆建设

综述:
利用多媒体系统介绍了洪水、海啸发生的原因、 著名的水灾、火灾事件、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煤 气、化学品、核辐射等)、滑坡和泥石流和相应 几十种情况下的避险自救措施。
地震次生灾害避险自救
性能说明:
触控多媒体介绍由地震所导致的火灾、水灾(海啸)、 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产生的原因以及著名的灾 害案例及面临各种次生灾害时避险方法,提高灾害来临 时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 1.大地震时不要急 •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 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 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 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 • 2.人多先找藏身处 •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 ,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 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 3.远离危险区 •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 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 停车。 • 4.被埋要保存体力 •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 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平台体验
性能说明 多媒体要介绍地震发生过程的科普知识, 配合播放强震、弱震时的不同相关内容。 配合地震台的运动使观众体验到地震时人 站立不稳的感觉。目的是让观众逼真地感 受地震以及掌握必要的避震自救知识,以 降低地震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

2024全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2024全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0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 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类型及抗震性能分析
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
01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特点
02
砖混结构脆性大,框架结构延性好,钢结构强度高。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
03
刚度、强度、延性等。
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论述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组织跨部门联合演练和培训,提高各部门之 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
建立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 的信息畅通和及时反馈。
05
科普知识普及与教育 推广活动
科普知识内容梳理和传播途径
梳理防震减灾基础知识
包括地震原理、灾害类型、预警系统、应急避险等方面内容,形 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
调配机制设计
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更新和轮换,确保物 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建立灵活的物资调配机制,根据灾害程度和 救援需求进行动态调配。
跨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提升途径
统一指挥平台
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 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部门间合作协议
签订部门间合作协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 协作方式。
联合演练与培训
应和决策。
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训练有素的 救援队伍,具备应对各
种灾害的能力。
物资储备
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 系,确保救援物资的充
足和及时供应。
交通运输
保障交通运输畅通,确 保救援人员和物资的快
速到达。
救援队伍建设和装备配置要求
救援人员选拔
选拔身体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人员 加入救援队伍。
专业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