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购物(2上)
认识钱币
货币单位 货币换算
中国(人民币):元,角,分 美国:美元,美分 中国: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美国:1美元=100美分
货币加减
相同单位和相同单位加减,若不够减,则向前方相邻单位借1当10(人民币是10,美元 是100),若一个单位和超过10(人民币是10,美元是100),则向前方相邻单位进1
长度:点到点的距离
基本长度测量工具及单位(2上)
长度单位
厘米(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00厘米=1米
尺子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先把物体的一段对准尺子的0刻 度线,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尺子的刻度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
测量
分米(dm),毫米(mm)和千米(km)都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
认识数字
认识10000以内的数及估算(2下)
右边起第四个数位是千位,单位是1000,读作:千
数字读写
汉语读作:按汉语方法用汉字把数字写出来 数字写作:用阿拉伯数字把数字写出来
估算的意义是大致推算
整数加减法
三数加减法(2上)
三数加减竖式:三数加减竖式的格式和算法跟普通加法竖式基本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加 数写在第二个加数的正下方,在横线下面的得数是这三个加数的和
直角:角度为90度的角。它相对于四分之一个圆周(360°),符号:Rt∠
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
钝角: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2下)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数的概念
1. 整数
2. 分数
3. 小数
二、数的计算
1. 加法
2. 减法
3. 乘法
4. 除法
三、量的转化
1. 长度
2. 重量
3. 容积
4. 时间
四、分析问题
1. 理解问题
2. 判断问题
3. 解决问题
五、模型应用
1. 线性模型
2. 单位模型
3. 偏离模型
4. 比例模型
六、图形
1. 点、线、面
2.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3. 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菱形
七、统计
1. 数量统计
2. 数值统计
3. 图表统计
八、应用数学
1. 购物计算
2. 小学生活计算
3. 人生计划设计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阶段。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数学题目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数学是一门非常应用广泛的科学,它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无水印)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无水印)
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各点一个圆点,例如3.2727...,写作: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指小数部分有无限多个数字,且没有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 几个数字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无 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无理数,不能化成分数形式
小数混合运算(5上)
表面积:立体图形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立方毫米:棱长为1毫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主要概念
体积单位
立方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1000立方毫米=1立方厘米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体积与表面积
棱柱的体积=底面积×测棱长
体积的计算
直棱柱的体积=底面积×侧棱长 长棱长×棱长×棱长
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5下)
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 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
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5下)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 来
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每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三条 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

新北师大版小学(1-6年级)数学总复习思维导图

新北师大版小学(1-6年级)数学总复习思维导图

正比例与反比例常见的量
乘法算式
两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8∶4,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再变化过程中,如果它们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保持一
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这个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
再变化过程中,如果它们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保持一
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
点数学中的点无大小之分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备注:线段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形成的平面图形
锐角:<90°
直角:=90°
钝角:>90°
平角:=180°
周角:=360°
角的大小与长度无关,与角的张口有关
)点对点)线对边
)读数要看另一边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观察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00)画射线
)点重合、边重合
定义画法
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线互相平行。

平移
特征
平行线间的宽度(距离)处处相同
AB ∥CD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直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展开图
拐弯点
前后
同一列平移,那么第几列是不变的,同一行平移,那么第几行是平移了几格,同一列,同一行的数就相差几格2,4)。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公式大全-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公式大全-思维导图

上次和孩子一起做了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思维导图,今天把这个导图彻底完善了下,把所有的计算公式都加进去了,整个导图画下来,等于把这些几何图形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同时找到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关联,加深了孩子的记忆。

里面还有些图形孩子目前还没学到,我在填充的时候,着重给孩子讲解了公式的由来,实在讲不出来的,就直接写上公式了,等于给孩子预习,也方便孩子以后的复习。

下面直接上图。

一、基本图形在认识线和角的基础上,主要回顾了计量单位以及换算。

线段的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角的计量单位:(°)二、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在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础上,主要是回顾计量单位、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些图形对应的性质。

面积的计量单位:1、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周长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和线段一样2、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长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长+宽)× 2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正方形周长= 边长× 4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孩子都记得比较熟悉,所以直接列出来。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相加,但对边相等,所以只要是两条边相加×2就可以了。

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通过剪切和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最后演变结果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即:S=ah梯形:周长比较好计算,四边相加即可。

梯形的面积演变过程,因为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人教版数学二(下)每单元思维导图,收藏备用!

人教版数学二(下)每单元思维导图,收藏备用!

人教版数学二(下)每单元思维导图,收藏备用!
观看☞教学视频下载☞电子课本
国家☞智慧平台下载☞课件教案(点击保存图片即可打印)
中小学全科上下册空中课堂、微课学习汇总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料请点击“小学语文数学资料库”。

小学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国家云课堂
1年级 | 上2年级 | 上3年级 | 上
4年级 | 上5年级 | 上6年级 | 上
1年级 | 下2年级 | 下3年级 | 下
4年级 | 下5年级 | 下6年级 | 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堂
1年级 | 上2年级 | 上3年级 | 上
4年级 | 上5年级 | 上6年级 | 上
1年级 | 下2年级 | 下3年级 | 下
4年级 | 下5年级 | 下6年级 | 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哈尔滨云课堂
1年级 | 上2年级 | 上3年级 | 上
4年级 | 上5年级 | 上6年级 | 上
1年级 | 下2年级 | 下3年级 | 下
4年级 | 下5年级 | 下6年级 | 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完整版)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
(一)长方体与正方体 的认识
(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 正方体(立方
体)


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顶点
棱和棱的交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顶对面是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可知: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二、因数与倍数
(一)因数与倍数 (二)2、3、5的倍数的特征
意义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 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 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注意 规律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 然数(一般不包括0)
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 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例题注意没有底面或没有盖的物体 的表面积计算)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S=2(ab+ah+bh)
(三)质数和合数
4的倍数特征: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
质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或素数)。例如2、3、5···
合数
样的数叫 做合数。例如4、6、15···
注意: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年级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年级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年级思维导图》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总体目标1.复习有关数的认识的知识,让学生经历回顾、整理和反思的学习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性质及改写的方法,体会各类数之间的联系与适用情况的区别,形成数的认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抽象能力,感受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复习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复习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公式、计算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学建模,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代数思想。

4.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自主梳理、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整理复习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模型思想和函数思想。

5.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利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合情推理、统筹优化、一一对应、模型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一)数的认识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①整数【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

【正数与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等,需要用两种数。

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38,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38 等,这些数是负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汇总,孩子期末提分的利器
2018-07-06
孩子在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让他们充分体会其中的乐趣。

在绘图的时候重在提醒孩子如何运用线条、颜色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

如果小孩子可以很好的使用思维导图的话,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棒的工具,在国外非常流行。

目前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老师也选择用这种方式来教学,我则是其中一个,目前效果显著,我班学生数学考试次次都是满分。

下面这些思维导图,请家长帮孩子收好,这将成为孩子期末提分的利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