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合集下载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借鉴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借鉴

摘 要 : 埃 比尼泽 ·霍华 德的 “田园 城市 ”的理 论 与实 践至 今仍 然 对世 界 城市 发展 有着 深远 的 影响 。本 文 对 “田园城 市 ”理 论 进行 深度 解 读 ,分析 “田 园城市 ”在 中国新 型城 镇 化 中的 角色定 位 ,并 进 一步 提 出霍 华 德的 “田园 城市 ”理 论 在城 市 规模 与 人 口密度 的设 定 ,城 市结构 与布局 ,城 市 化模式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对中国的城市发展都有着现 实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 田园 城市 理论 ;城市 发展 :中 国
Abstract:Both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Sir Ebenezer Howard…s Garden City”sti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 ent of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o this day.This Pa口er elaborates the“Garden City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role it plays in the current new urbanization of China.The paper further sets forth that Howard…s Garden City Theory”has practical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 the urban developm ent 0fChina in term s ofits planning ofurban scale and population density.the urban structure and layout.the model ofUrbanization,the urban land use system .etc. Key words:G arden City Theory;Urban development;China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 题的启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加深, 城乡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 出, 土地问题是城乡二元结 构中的关键问题。研究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理论将具有重大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理论从 全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城乡 结构形态, 为解决城乡土地利用 问题提出了新构想。因此,我们 尝试从田园城市理论中获得一 些有益的启示。
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含
义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 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 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 的田园城市。
由点看面——关于成都建设现代田园城

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 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战略选择。“世界” 是目标,“现代”是理论,“田园城市” 是形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要着力解决三 大难题:空间,功能,文化。这三者共同 构成“田园城市”的等边三角形,三者缺 一不可。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 计的城市,它的规 模能足以提供丰富 的社会生活,但不 应超过这一程度; 四周要有永久性农 业地带围绕,城市 的土地归公众所有, 由一委员会受托掌 管。
霍德华的“田园城市”——什么叫田园城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是在产业革命以后 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使城 市环境恶化, 引起一系列 问题的背 景下, 农村人口大量流出 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霍华德 提出了城市和农村融合的 理论, 综合城市和农村两 方面的优 势设施, 形成田园城市
成都现代田园城市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在功能定位上,不但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而且是 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二是在城市形态和发展水 平上,是超大型、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是符合田园城市 理想、统筹城乡发展的田园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 “人在园中”,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 “园在城中”,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 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的生活,又同时 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三是在城市等级上,先努力成为国 内一线城市,继而进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第一步用5至 8年,建成“新三最”城市;第二步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 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 行列;第三步是用30至50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争取进 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摘要:埃比尼泽·霍华德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从城市运动到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无不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时被赋予更多内容,结合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各种城市概念,并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理论内容更加全面。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影响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一、产生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物质资源的不断积累,西方进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大量人口涌向城市。

但当时的城市建设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此时一些理论家开始探讨,探讨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是放弃老城重建新城还是对老城加以规划和改造;新城的建造应如何进行,旧城的改造又如何进行,是横向对城市加以建设还是纵向对城市加以建设。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针对资本主义城市的城乡对立而提出众多改革方案。

如:托马斯在16世纪提出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在1602年著作的《太阳城》,傅立叶以名为“法朗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的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罗伯特·欧文在19世纪初提出建立“新协合村”。

2、人物背景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生于伦敦,1928年卒于韦林。

霍华德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

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在19 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 提出的关干城市规划的设想,20 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 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设想编辑本段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一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放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启示

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启示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nlf nu A .Si2 0 ,4 1 )45 4 6 J ra o A h i e.06 3 (8 :79— 校对
陈娟
田园城 市理 论 对 我 国城 乡土 地 利 用 问题 的 启 示
_

t n rm h h oyo wad’ ad n ct a s us d i sf o o teter fHo r Sg re i w sdi se ,whc o l eov h s rben y c ih cud rsle tee 0o lls

Ke rs Gad n ct Ura —ua a d Ue; b n sae ywo d r e i y; b n rrlln S Ura c l
21 田园城 市理论 的提 出 1世 纪 末 , 国社 会活 动 家 E . 9 英 ・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 明日,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中
提 出了 田园城市 的概念 , 出在工业 化 条件 下实现 城 乡结合 提 的发展道 路 。霍 华德 的“ 田园 城 市 理论 ” 在产 业 革 命 以后 是 人 口大量 流入 城 市 , 使城 市 环境 恶化 , 引起 一 系列 问题 的背 景下 , 农村人 口大量流 出。为 了同 时解决 这 两个 问题霍 华德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城 乡发 展差 距 急剧扩 大 , 是 现 我 一边
成 土地 浪 费 , 征用 的土地 真 正启 动开 发 的少 , 多 土地 被 被 许 长期 闲置荒废 。各级政 府不顾 土地 资源 的保 护 , 目引进 资 盲
代化的大城市 , 另一边却是贫困、 落后 、 分散的广大乡村。原 有城市缺乏对农村人口的吸收能力, 而新城市又缺乏发展壮

霍华德“田园城市

霍华德“田园城市

读霍华德“田园城市”和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有感城市规划0502 杨郑鑫050120219摘要: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对于人类社会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也相应增大:一方面创造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人们提供更先进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另一方面,城市的畸形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交通阻塞、居住条件恶化、治安问题严重、失业人口增加等等。

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人的生活舒适和感受的美好为追求的目标,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需要的提升。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其后出现了“有机疏散理论”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及“带状城市”,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田园城市集中规划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the cities of the human society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ities are increasing correspondingly: On one hand cities have been creating a higher level of economy, providing more advanced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tuff for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lopside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been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deteriorating living conditions, law and order problem, the unemployed popula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urban planning has been also changed, making the comfort of life and the nice recept the pursuit of the objective to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spiritual needs. 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originated in Howard's "Garden City". Afterwards there appeared " evacuation organic theory " , Le Corbusier’s “mo dern city" and "zonal city," .The theo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oday’s urban planning.Key words: Urbanization Garden city Convergence planning一.霍华德“田园城市”和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世纪末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诞生的“田园城市流派”代表人物为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义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义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
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减少
城市社会的阶层矛盾和冲突。
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加强绿化 建设和水域治理,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和环 境容量。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技术,减少能源 消耗和资源浪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田园城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倡在满 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促 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
提供规划思路
田园城市理论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解
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和高效性,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
中国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
总结词
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实践
详细描述
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中国田园城市理论实践的代表。该规划通过优化城乡空间 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规划
总结词
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北九州生态城规划是日本在田园城市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案例。该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特点
田园城市强调绿色生态、宜居环境、 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城市与 乡村的融合,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 展。
理论起源与发展
起源
田园城市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由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旨在解决当时英国严重的城市问题和社会矛 盾。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 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 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後来出现 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後﹐ 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成都市新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拥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是“田园城市”的必备条件。而新都作为古蜀国“三都”(成都、广都、 新都)之一,拥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书香、佛香、花香“三香” 袭人,山脉、水脉、文脉、人脉“四脉”传承。宝光寺、桂湖、说唱俑、正因商周村 落遗址、东湖等文化符号,无不证明新都历史人文的独具特色;同时,新都区位独特, 是成都对接北向经济能量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成都经济圈尤其是成德绵经济走廊中具 有重要的优势,具备城市组团与生态田园良性发展的条件,在成德绵发展板块中具备 枢纽型城市条件。


田园城市之间关系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 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 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 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 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 韦林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 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城市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把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关注视角从西方扩大到东方的近代中国,就“新潮”的田园城市理论如何通过当时中国市政学者的积极引介而传入中国,以及它对民国时期市政学者的城市理念以及当时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

当时的田园城市理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渐入中国。

曾在国内外大学里学习市政学或相关相近学科的新型市政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地把田园城市理论引介到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

市政学者们积极宣传和引介田园城市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

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

当然,田园城市理论的出现和他们的田园城市市政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学者的市政理念。

他们极力呼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以保证中国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在欧美先进的市政理论对中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合力”作用下,田园城市理论在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局部片段式的“田园城市”印迹,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新村建设、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辟等方面。

就总体影响而言,一是城市新区的规划,这与霍华德避开日益膨胀的伦敦市区,在郊区进行莱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做法如出一辙;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多主张分散主义,这又显然与田园城市理论及源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分散主义的规划理论密切相关。

而民国时期各地所进行的“新村建设”和城市“模范住宅区”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详细规划和布置及其取得的一定成效,则是时人对田园城市模式进行了局部解读和仿效的结果。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田园城市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

霍华德还积极地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亲自主持建设了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城市规划学家和史学家视为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今天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教科书几乎无不介绍霍华德的著作与理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入,环境史学和城市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得到较大的发展,由此,历史学界开始了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关注。

在此就田园城市理论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田园城市理论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本文拟就该理论在其实践及历史影响方面做一介绍和评述。

一、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莱奇沃思和韦林《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当时社会多大的兴趣。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指责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矫饰的”(mannered),并指出“唯一的问题在于去创造它,但那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乌托邦而已”。

尽管遭到诸如此类的指责,霍华德还是决定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设想。

1898年10月,他在伦敦瑞克托利路教堂的集会上发表了演讲,接着又不断参加教会、合作社区、文艺团体的各种活动,终于找到一些同情和支持者。

为了把田园城市的蓝图变为现实,1899年7月10日,12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发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协会的宗旨是“推动埃比尼泽.霍华德先生在《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的项目“这个协会的成员大多数是中年的!来自中下阶层的伦敦市民。

到1900年,“田园城市协会”发展到325位会员。

然而,协会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筹借资金?在霍华德的时代,呼吁理想蓝图而最终一无所成的思想家不乏其人,马克思就曾经指出“这种有限的手段与宏伟的目标之间的差距,需要资产阶级的同情和资金”,而傅立叶二十年如一日地每天下午在他的书房里等候捐赠,却没有等到一位慈善家的到来。

然而霍华德是幸运的,转机随着一名叫尼维尔的高级律师的到来而出现了。

尼维尔将自己继承的遗产以借贷的方式投资到“田园城市协会”组建了“先锋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并使霍华德的设想按一种严格的商业模式运作。

其结果,他取代了霍华德,成为田园城市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1904年,第一座田园城市终于在莱奇沃思动工,到1914年,基本建成。

如果说尼维尔是莱奇沃思这座田园城市的建设者和最大的所有者,那么尤文和帕克则是莱奇沃思的具体设计者。

这二人是一对舅亲,都受过良好的园林规划教育,而尤文则被认为是仅次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运动的重要人物。

从总体上看,尤文和帕克的设计遵循了霍华德的思想,照顾到了当地已有的铁路和公路情况,特别是田园城市的理想概念;而在具体设计上,又有一些调整。

莱奇沃思被设计成由绿带包围的相当于四分之一心圆的扇形。

城区划分为住宅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等。

最重要的是,有一条1英里长的交通轴,穿过位于中间的公共活动区,通向火车站,这为实现用郊外的工业区将外部农村与内部中心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群(社会城市)提供了可能。

虽然这样的规划也有不足,那就是各部分之间缺乏亲和力和相对于中心的向心力,但总体上是成功的,它提供了一种“田园城市模式”霍华德本人也对此十分满意。

但在城市的管理上,却大大违背了霍华德“人民城市”的初衷,整个田园城市由上述的“先锋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掌管,这使得这座城市很难真正成为伦敦中下层居民向往的乐园。

尼维尔曾宣称,第一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所负的责任,仅限于它的股东,而不是已经取得一席之地的400多购房户和莱奇沃思的未来居民。

在这一点上,尼维尔与霍华德发生了激烈的分歧,霍华德曾说,“没有道义上的巨大热情,而仅有冷静的精打细算,田园城市不可能变成现实”而尼维尔却表示“不准备为一项没有回报的决定去冒险并付诸实施”。

从1904年到1906年,尼维尔作为“第一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遇到了严重的奖金短缺问题,莱奇沃思的建设进展缓慢。

同时,建设所需资金比当初预算的要大得多。

而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的从地租获取资金、滚动式扩建城市的设想也难以实现。

于是公司做出两个重要决定:一是限制居宅区的建设,二是设法吸引居民和企业。

到1914年,莱奇沃思田园城拥有人口8,500人。

这样,公司的董事会这两条看似矛盾的决策,却是一个中庸的有效策略。

他们有理由满意了,因为他们第一次给了股东红利;而另一方面,180户新建的居宅(加上前期的50余户,共计约230余户),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的乐园。

由此看出,尽管莱奇沃思城与《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的设想有很大不同,尽管霍华德本人在这座城市的建设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莱奇沃思的实践是成功的,它提供了一种新城建设观念和模式,对霍华德的思想作了第一次真正的检验。

而这时,在“田园城市协会”的影响下,《城镇规划和住宅法》于1907年在国会获得通过。

其主要目的,是要使土地开发合法化,城市规划运动也由此在英国兴起。

此时迁居莱奇沃思,因其在田园城市方面的成就而被英王授予爵士勋章,并享受着每年75英镑皇家津贴的霍华德,开始思考他早在1885年就萌发但被尼维尔在莱奇沃思忽略的“联合住宅”的设想。

1910年,爱德华七世驾崩,霍华德呼吁建立一座田园城市作为纪念,并为此积极努力。

但随着1914年8月大战的日益临近,霍华德不得不暂时停止他的这一努力,同时也取消了原定的美国之行。

到1919年,霍华德又开始为第二座田园城市筹划经费,在韦林建立“第二田园城市公司”,几经周转,物色了钱伯斯这位当时颇有声望的土地调查员,作为公司的筹备负责人。

钱伯斯是一位独断而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他主张韦林的田园城市公司要比莱奇沃思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市政管理,对其实行寡头似的管理,奥斯本曾说钱伯斯是“韦林城主”霍华德也曾试用设立三位“市民董事”的方式,对韦林城实行民主管理,但那几位“市民”很快在,钱伯斯策划的一次又一次公司决策层重组中,与除霍华德本人以外的其他几位韦林元老们一起,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韦林城建立在伦敦北部21英里的一块近2,400英亩的高地上。

韦林城的总体规划,是由一位名叫路易斯.索依森的设计师设计的。

城区被一条主干道和两条紧挨的东西向通道分成四个部分,位于西南部的是市民区和商业区,东部的两个区为工业区,西北部绿化带。

霍华德认为,靠近伦敦是第二座田园城市成功的关键要素,并且认为,韦林城的目的,就是要为伦敦“提供一幅解决工业和人口膨胀问题的蓝图”,钱伯斯上任以后,精疲力竭的霍华德再次从权力中心退出。

公司的资金供给在战后(一战)的财政滑坡中遇到了困难。

银行的利率提高了,董事会只好通过个人集资的办法又筹集了10万英镑,即使这样,还需要从银行和其他方面借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的一个前提:土地的增值应首先有益于市民而不是投机商。

汲取莱奇沃思的教训,霍华德和钱伯斯寻求一种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到的通过“准市政工程”筹资的办法"经济的低迷为此提供了可能,大量的私人资本以一种空前的热情,投向了即将开工的韦林城。

这样,一批子公司纷纷成立,它们各自负责住房、电力、交通、公共建筑,特别是中央商场的建设。

在初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里,霍华德曾建议所有的零售商店都集中在一个中央商场:水晶宫中,在那里应该有最满意的价格和服务。

但莱奇沃思这方面的试验使他并不满意,原因是很多小商店为了追求利润而任意建设。

于是1921年5月,韦林商业责任有限公司成立。

该公司作为韦林田园城市公司的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商业垄断公司,它联合了几乎所有的零售店和商业公司,包揽了从粮食到布匹、家具和日用品的各种商品的销售,成为一个各行各业的“卡特尔”尽管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却惹怒了居民,特别是中下阶层,他们抱怨它的独断地位和高昂的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